新兴产业六大着力点明确 掘金千亿金矿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新兴产业六大着力点明确 掘金千亿金矿

加入日期:2011-3-27 17:27:45

  导读:
  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着力点明确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将公布 工信部明确六大着力点
  分享产业链财富:千亿余热金矿待热 掘金三大受益行业

  工信部明确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着力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26日透露,今后5年工信部将围绕编制专项规划、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完善产业链条、完善技术标准和行业准入、推动市场化应用、引导地方规划等六大方面,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苏波在当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北京举办的201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发言时说,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去年作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我国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苏波说,工信部将主要围绕六个方面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组织编制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工信部将重点编制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物联网、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工业、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以及推动相关规划落实的具体方案。苏波透露,工信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上报国务院,不日将批复公布。
  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合工信部目前正在抓的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大飞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促进重大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依靠技术改造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工信部将围绕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D-LTE、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大气和水污染治理装备、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大飞机及配套等重点产业链条,组织实施产业链升级改造工程,突破瓶颈制约,健全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加快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和行业准入管理。工信部将加强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标准总体构架的研究和重要标准的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和产品的融入管理,加强规划、政策、标准的协调和配合,形成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
  推动实施重点产业市场应用工程。工信部将统筹衔接现有试验示范工程,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智能制造、材料换代、三网融合、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积极培育市场,加快重点领域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应用。
  加强对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的引导。工信部将指导各地依托国家新兴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新华网 记者郑晓奕)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将公布 工信部明确六大着力点
  工信部明确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着力点;将制定云计算标准。
  据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26日透露,今后5年工信部将围绕编制专项规划、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完善产业链条、完善技术标准和行业准入、推动市场化应用、引导地方规划等六大方面,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苏波在当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北京举办的201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发言时说,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去年作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我国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苏波说,工信部将主要围绕六个方面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组织编制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工信部将重点编制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物联网、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工业、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以及推动相关规划落实的具体方案。苏波透露,工信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上报国务院,不日将批复公布。
  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合工信部目前正在抓的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大飞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促进重大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依靠技术改造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工信部将围绕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D-LTE、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大气和水污染治理装备、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大飞机及配套等重点产业链条,组织实施产业链升级改造工程,突破瓶颈制约,健全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加快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和行业准入管理。工信部将加强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标准总体构架的研究和重要标准的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和产品的融入管理,加强规划、政策、标准的协调和配合,形成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
  推动实施重点产业市场应用工程。工信部将统筹衔接现有试验示范工程,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智能制造、材料换代、三网融合、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积极培育市场,加快重点领域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应用。
  加强对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的引导。工信部将指导各地依托国家新兴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东方早报)

 


  分享产业链财富:千亿余热金矿待热 掘金三大受益行业
  这是一个未来五年,千亿以上的一个巨大金矿,对应的是机械设备行业的一个细分子行业---余热管理系统制造、服务。
  3月24日,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处长王开宇在2011城市水业战略论坛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子规划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完成最后一轮征询意见,将会很快上报国务院批复。据了解,其中节能产业方面,主要是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余热余压利用装备等。
  中国政府已经承诺,以200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基准,到2020年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削减40%~45%。然而,对于拥有13亿人口和人均4000美元收入的快速增长的中国来说,如果不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薛进军博士,在最新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1)》中警示说。
  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之后,新的问题很是棘手,如何完成十二五节能16%、减排17%的目标?
  大项目并非一定能节能,工业余热利用率35%,就是中国高耗能工业的基本现状,面对大量的余热资源浪费。而可以做的是发掘余热这座金矿,这是相关产业的金矿,也是节能减排的金矿。
  综合各方机构的数据统计发现,国内高耗能行业未来5年余热节能设备改造的市场至少在1000亿元。
  1. 钢铁、水泥的余热金矿
  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工业企业平均余热利用率有1倍以上的提升空间,这也意味着余热管理作为一个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所谓余热管理,是对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资源的再利用过程。
  日本的钢铁企业余热利用率是85%以上,欧洲是80%,我们国家不到35%。杭锅股份一位高管向记者介绍说。
  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式中,余热管理显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因为通过余热的再利用,一方面,降低了能源消耗,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在工业产业中,高耗能的企业主要是冶金、建材、玻璃等行业,都是通过能源燃烧的方式进行生产,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余热。
  在水泥行业,熟料煅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每生产一吨水泥熟料约消耗120公斤标煤,消耗电力80千瓦时。在整个水泥生产成本中电费接近总成本的1/3。除了能源消耗外,水泥在生产过程中也会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水泥行业粉尘排放量占我国工业行业粉尘排放总量的30%,CO2的排放量占我国CO2排放总量的20%,SO2排放占全国的2.6%。
  另一个高耗能的企业,更是余热管理的蓝海,钢铁行业能耗约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5%。
  据统计,2005年我国大中型企业吨钢产生的余热总量为8.44GJ(焦耳),约占吨钢能耗的37%,其中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所携带的显热约占余热总量的39%,各种熔渣的显热约占9%,各种废(烟)气占37%,冷却水携带的物理热约占15%,余热资源丰富。
  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工业企业平均余热利用率有1倍以上的提升空间,这也意味着余热管理作为一个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仅以钢铁行业烧结余热为例,目前我国已建成约10套烧结余热发电机组共涉及19台烧结机,烧结机面积4849平米,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3.7万千瓦,但烧结余热发电技术推广比例不及4%,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据申银万国[3.41 -0.29%]机械设备分析师矫健测算,将转炉、烧结和干熄焦的余热锅炉市场加总,总的余热系统(含主设备、辅助设备、管道、控制系统等)价值量高达270亿。若考虑高炉、余压利用等其他部位,则总的余热利用市场容量将更大。
  水泥行业的余热金矿同样诱人。根根据中国水泥协会主办的数字水泥网统计,2009年全年投运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为150条左右,投产的生产线达到1,086条。十一五期间是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发展最快时期,也是余热发电发展的最快时期。根据中国水泥协会的统计,2009年底,投运电站的生产线达到498条左右。另外,由于目前投产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中约有200条左右不宜配套建设余热电站,到2009年底国内已建成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中仍需要建设余热电站的生产线为388条。
  到2015年国内水泥行业余热电站工程的总需求将达到900多条。保守估计,按每条生产线规模2500t/d 计算,余热电站投资额以3,000万元计算,未来国内水泥窑余热电站总投资额约270亿元。
  而在玻璃行业,目前国内浮法玻璃生产线有204条,170余条正常运行,多数为两条及以上生产线安装一台机组,已经有40余条生产线实施了余热发电,但仅占其总量的24%左右,单台机组投资额约5,000万元,静态对应65亿元。
  国内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未来5年余热节能改造的市场至少在1000亿元。
  而在同时,海外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已经启动。仅以印度为例,预计到2011年,印度国内水泥产量将增长到3.8亿吨,水泥生产线约1425条。印度的水泥生产线基本为新型干法生产线,均可以安装余热电站。印度水泥窑余热发电行业起步于2007年,余热发电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市场也很大。


  2. 锅炉技改带来的机遇
  这些余热发电装备如果全部运行年发电能力可达18亿度,每年节约成本近6亿元,将在未来两年节约吨成本10元左右。成本降低10元,对于吨利润仅有30-50元的水泥企业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
  在余热管理的实现中,关键的是余热锅炉的制造技术。
  余热锅炉不同于一般的锅炉,并没有燃烧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热换器。但在该制造领域,市场一度被GE、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垄断。
  在余热锅炉领域, 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对国外产品的进口替代,甚至部分产品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上海一位机械设备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
  锅炉本身属于传统制造业,2008年我国锅炉生产企业为1,205家,生产厂商众多,竞争激烈,毛利率低。但生产余热锅炉的企业并不多,且绝对集中。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当一批公司能够做出很好的余热锅炉,如海陆重工、杭锅股份、华光股份、江西江联、盐城锅炉等。
  余热锅炉是近10年才兴起的新兴产业,2005年以后,随着节能减排压力的增大,开始得到快速发展。余热锅炉属于特重锅炉,和传统锅炉有很大区别,中国传统三大锅炉企业哈锅、东锅、上锅并没有介入该领域。
  而对于高耗能企业来说,余热系统的启用不仅没有给企业造成负担,反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据杭锅股份有关人士介绍,以年产60万吨的焦化企业为例,其可配套建设2×12MW余热锅炉,每年可节约4000万元,工程投资约为1.2~1.3亿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约为3年。
  余热发电的单位成本约0.1元/度,而外购电力价格约为0.4元/度,以此计算,采用余热发电后,祁连山2011、2012年电力成本相对2009年将可分别节约0.9、2.4元/吨左右,对应EPS增厚0.03、0.07元/吨;我们不断强调内生性增长将是公司未来增长极之一,这种内生性增长主要体现在公司对成本和费用的控制。长江证券水泥行业分析师刘元瑞指出,祁连山因为余热系统的进入,成为分析师看好的理由之一。
  祁连山原有余热发电项目两个,分别在永登与平凉,总装机容量为10.5MW,2010年7月公司又公告将新建的5个余热发电项目,完工后装机容量将达49.5MW。
  较早前冀东水泥发布公告,计划再投产12台余热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25万KW,增加70%。
  这些余热发电装备如果全部运行年发电能力可达18亿度,每年节约成本近6亿元,将在未来两年节约吨成本10元左右。国都证券分析师傅浩经测算指出。成本降低10元,对于吨利润仅有30-50元的水泥企业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
  其实作为生产企业,如果没有利益驱动,主动进行节能改造的动力并不强,如果能够带来成本的下降,企业就非常愿意去做。上述杭锅股份高管对记者说。这也是过去几年,余热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2007年以来,国内主要水泥生产企业的并购整合力度加大,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大企业集团主导的的竞争逐步将压力传导至生产成本环节。
  国金证券电力设备分析师张帅指出,经济性推动外加政策配合将推动水泥余热发电行业快速增长,测算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将降低生产线40%的电力成本。项目内部收益率达25%-30%。上线后,余热发电将贡献提升水泥生产线的净利率2-3%,相当于增加每吨水泥15%的净利润。这对于长期处于完全竞争状况下的水泥企业具备相当的吸引力。同时节能减排也为余热发电市场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预计未来3年水泥余热发电的设备平均市场容量接近100亿/年。
  在钢铁企业,宝钢对余热的管理利用目前处于先进水平。但其他钢铁企业的余热管理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之一,在过去5年,曾经是太原主要污染源的太钢投资80多亿元人民币改造、实施了近百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能源动力总厂厂长韩森曾对媒体说,五年的努力不仅让企业收到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让太原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两年,(太原钢铁)余能余热回收(利用)这一块,我们一年可以发电12亿度,这相当于燃烧50万吨煤(的发电量),效益是非常好的,这样相当于二氧化碳减排大概110多万吨。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宝钢股份回收余热余压等余能资源达到233万吨标煤,比2006年多回收95万吨标煤,占公司总用能量的12%,折合人民币41.29亿元,余热发电达到11.56亿千瓦时,余热资源利用率达到70%以上。
  对企业来说,进行余热管理,其实是件很划算的事情,以钢铁企业为例,兴建每年500万吨产能的生产线的总投资是200亿元,如果配套余热管理系统,大致需要多投资10亿元。这对总投资来说,并不大。上述锅炉企业高管对记者说。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上来说,钢铁企业的烧结环节,3-5年就可以收回成本,随后,将体现为单位成本的降低。
  在成本降低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企业开始更积极地进行余热管理。反映到余热锅炉的生产企业中,则是订单的显著上升。
  2010年9月,新上市的杭锅股份披露在手余热锅炉订单为38亿元,而到了2010年年底,公司接到的订单已经达到将近50亿元。
  同行业的海陆重工、川润股份等,也出现了订单增加推动业绩上升的情况。


  3. 行政节能是另类催化剂?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十二五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为16%,单位GDP碳排放降低目标为17%--这意味着,在继续提出节能目标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强度也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一个新的约束性指标。
  如果说祁连山、冀东水泥、宝钢等企业进行余热管理更多的是市场行为,行政性的节能减排强制措施效果并不明显,且已经步入死胡同。
  过去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虽然已经完成,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任务又再度兵临城下。
  最新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于3月16日公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十二五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为16%,单位GDP碳排放降低目标为17%--这意味着,在继续提出节能目标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强度也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一个新的约束性指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中国过去五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06%,基本完成此前提出的20%目标。但中国十二五的节能减排进程,与能否实现,让人不那么放心。
  回顾2010岁末,各地地方政府普遍采取拉闸限电的方式来节能降耗,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对十二五节能目标先打个问号。
  2010年11月,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等参与研究的国际小组通过调查发现,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虽比2008年减少1.3%,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良好等原因,减幅小于预期值。
  上述表述颇为含蓄,但反映到减排的进展上看,则是一组十分尴尬的数字:日本减少11.8%、美国减少6.9%、英国减少8.6%。而中国增加8%、印度增加6.2%、韩国增加1.4%。
  不可否认,2009、2010都有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因素。但碳排放净增8%的数字背后,还有节能减排方式的问题。
  清华大学气候政策中心在其撰写的《2010中国低碳发展报告》中称,中国已经挖掘了大量容易挖掘的节能潜力,特别是在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今后的节能减排难度实际上加大了。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减排方面形成了夸大GDP的激励机制,而且主要运用行政性办法,缺少灵活的实施办法,造成了经济增长与减排目标的冲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十二五节能减排课题组负责人刘世锦3月22日,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1)》发布会上表示。
  上大压小,仅仅是通过控制增量的方式来控制能源消费,但节能减排真正的纵深在于大企业、大钢铁、大水泥等。
  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肯定是对的,但问题是,大的项目不是不耗能,不是一定能节能,节能是专业的事情,可以说这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上海能源化工协会人士向记者表示说。
  而在一次能源的来源环节,火电的高比例也让节能降耗陷入了困难的境地。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分析,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将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付出更高的代价。
  目前,中国的火电占能源来源的80%,此前,中国大干快上核电站,希冀降低煤炭比例,但日本福岛核泄露危机提醒中国,核电虽然排放低,但安全性仍然是致命硬伤。核电比例在十二五能源构成中,会限制在5%以下。
  煤电长期高比例的后果就是,电源本身就占去了很大一块排放指标空间。想达到十二五的降耗目标,在电源上,已经无计可施。
  对能源消耗大户进行节能管理,必然是唯一的出路。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无非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来实现,其中最主要的,空间也最大的就是余热管理。上海能源化工协会一个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4. 未来的难题在哪里?
  这如果按照刘世锦所言,按照行业先进标准,可以判断,未来五年各大高耗能企业必然将进行新一轮的节能改造,充分利用余热资源。
  对于资金雄厚的大企业集团来说,进行余热管理并不存在资金问题。但对于稍小一点的企业,余热管理系统的投资仍然是一个负担,另外,高耗能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积极性进行余热管理成为关键性问题。
  据记者了解,在业界,已经形成合同能源管理(EM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超过30%的节能项目都是通过EMC模式建造与营运的。
  EMC主要有三种模式:节能收益分享型(Shared savings)、节能量保证型(Guaranteed savings)、能源费用托管型(Chauffage),三种模式各有特色。以杭锅股份为例,其主要通过专门的工程公司进行余热工程的总包,建成后通过收益分享获取利润,合同期满后,则将设备交由客户。截至2010年其所有在手50亿订单中,其中有7亿元是属于该类型。
  据记者了解,目前,EMC一般能够在3年左右收回成本,6年左右实现预期收益,对于EMC运营公司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
  2010年10月,专业从事EMC的公司易世达在创业板上市,也间接证明,合同能源管理已经渐成趋势。
  在节能减排的具体实现上,我们虽然有激励和惩罚性政策,但还不够完善。上述上海能源化工协会人士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9%,而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世界的5%左右,1美元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只有美国的37%,是发达国家中最少的。核电比例高是其排放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日本在工业领域的节能确实是世界最先进的,这得益于其完善的政策机制。
  据了解,日本经产省在2006年制定的《新国家能源战略》节能领先计划中,确立了到2030年能源利用效率提高30%的目标,其具体的技术开发战略归纳在《节能技术战略》中。其中重点措施涵盖:绿色采购、能源环保研究、政府对节能环保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融资等等环节。
  对比中国,记者统计发现,在节能、减排领域,针对大型企业节能,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措施。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截止到2009年9月30日尚未开工建设的水泥生产线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同时支持企业在现有生产线上进行余热发电等节能改造。
  2009年12月,工信部下发《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超过50亿元,在全国37家重点钢铁企业,对82台烧结机推广实施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降低钢铁企业能耗水平。
  2010年4月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实行税收扶持政策。
  过去五年,中国的余热管理利用虽然有所进展,但总体在35%以下的利用率说明,余热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余热管理没有利用起来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几条有,虽然余热管理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在企业效率好的时候,这块收益没有足够的吸引性,另外,进行节能改造,势必要停产,这会造成一定的产能损失。在行业景气的时候,企业没时间做,在行业低迷的时候,企业又没决心做。上述杭锅股份高管向记者表示说。
  我们正在研究新的解决思路和分解方案,一个是根据十二五全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和GDP预测数字将强度目标转换成全国总排放额度,其次是按照行业先进标准与各省人均GDP水平和人口,采用公平分配的原则进行分解,同时启动千家企业标准制度,按照各省在这1000家企业中的数量进行分配。刘世锦称。
  刘世锦所指的行业先进标准,是以目前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为基础,划定1000家左右重点排放企业,用各行业先进水平的单位产量排放量为标准,确定全国行业排放额度,再行分配给各省的重点排放企业。据统计,千家企业2004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3%,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47%。
  这如果按照刘世锦所言,按照行业先进标准(宝钢余热利用率70%),可以判断,未来五年各大高耗能企业必然将进行新一轮的节能改造,充分利用余热资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言.焱)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