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停牌已有一个月的ST宝利来(000008.SZ)宣布重大资产重组搁浅,复牌当日股票封死跌停,这已是两年来该公司第三次重组流产。
重组未果的背后,是该公司数年以来主营业务不能持续盈利的窘境,这也导致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摘帽”无望。
频繁增资
2月25日,ST宝利来宣布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3月2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此次停牌,公司筹划向实际控制人增发股份,收购其持有的深圳市宝利来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利来国际大酒店93.45%的股权。停牌期间,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对标的资产进行了详细核查,但由于本次计划收购的标的资产盈利记录尚不足两年,因此中介机构认为重大重组事项实施的相关条件尚不成熟。由此公司决定中止筹划本次定向增发股份收购资产事项。同时,大股东承诺在股票复牌之日起三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重组事项。
对于关注ST宝利来发展的投资者而言,类似的情况已非首次。2010年初及当年5月,公司曾两度停牌筹划重组,均涉及资产购买事项,但均因条件不成熟而不了了之;而这次重组也是该公司今年以来首次提及重组。
据知情人士透露,深圳市宝利来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宝利来投资”)深圳市宝利来国际大酒店成立于2008年3月,是ST宝利来的关联方,同属于实际控制人文炳荣所有。2010年期间,双方的关联交易金额为39.18万元。该酒店还是ST宝利来的第二大债务人,欠款金额为45.8万元。
本报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2010年5月,ST宝利来第二次宣布重组流产后不久,深圳市宝安宝利来实业有限公司 (下称 “宝利来实业”),便对全资子公司宝利来投资大笔进行增资,从2010年8月至12月,增资次数多达5次,注册资本也由8月份的2.78亿元增加到4.58亿元,增幅高达65%。
2010年12月16日之前,深圳市宝利来投资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4.28亿元。就在当日,自然人黄锐宁向该公司注资3000万元,使注册资本增至4.58亿元。随后公司的股权结构变更为,宝利来实业持有93.45%股权,黄锐宁持有6.55%股权。ST宝利来此次原拟注入的,就是宝利来实业所持有93.45%股权。
按照惯常的情况,在所持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之前,拟注入方一般会尽可能多地集中所持股权,以便一次性注入到上市公司。但是宝利来实业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注入前夜将股权迅速转让出去。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助理分析认为,在重组前夜引入黄锐宁,一方面可能是宝利来实业方面想继续扩大注册资本,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借助外援。另一方面,黄锐宁可能是利益相关人,在重组前夜获得股权,来日便可以利益均沾。
但ST宝利来这次虎头蛇尾的重组激怒了投资者,据持有这家公司股票约一年的股东表示,作为一个与上市公司业务来往紧密的关联企业,ST宝利来缘何对深圳市宝利来国际大酒店的盈利记录如此不知情,又为何仓促提起资产注入?而且拟注入的酒店资产发展前景的盈利状况,对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改善并不会有明显的助益。在连续三次停牌重组的情况下,等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无疑令其难以接受。ST宝利来内部人士称,“重组都是大股东方面提起的,上市公司只是配合而已,所知道的情况不多。”如是说。
“摘帽”无望
ST宝利来接二连三筹划重组的背后,是公司颇为尴尬的微利业绩。2010年底,ST宝利来账面上的现金只有4344元,2009年的数额是3171元。2007-2010年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是168.22万元、74.80万元、31.35万元、88.89万元。ST宝利来亦在年报中颇为尴尬地承认,201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3万元,比上年度略微增加3.4%。
ST宝利来基本面迟迟不能改善的情况,使得投资者也心急如焚。2010年期间,ST宝利来一共接待了17名个人投资者的电话咨询,他们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公司何时摘帽、何时重组的问题上。对于这样一只股票,机构投资者则不敢问津,公司的股东名册上,几乎清一色的都是个人投资者。
“公司今年摘帽基本无望,”ST宝利来证券部人士说。按照证券法规,上市公司申请摘帽,应当做到主营业务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然而,根据年报,ST宝利来去年的利润大幅增加主要原因系公司采用适当的定期存款方式,大幅减少财务费用所致。而公司目前所谓的“主营”即酒水饮料和房屋出租,其营业收入也均在400万至500余万,相当微薄。
在ST宝利来不断推出重组计划的同时,公司第二大股东深圳市福万田投资有限公司在其限售股解禁后开始减持。2008年1月14日至2011年2月2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1.16%的ST宝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