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股 赵笑云:咬定万点不松口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抢股 赵笑云:咬定万点不松口

加入日期:2011-3-23 17:52:3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巴曙松:上半年稳健审慎 下半年积极灵活
  皮海洲:高送转幕后玄机 或为公司再度圈钱服务
  桂浩明:上市公司缘何热衷再融资 二级市场不欢迎
  叶 檀:A股缺乏退市机制 造假公司与僵尸公司横行
  赵笑云:咬定万点不松口
  王雨中:从抢盐谈抢股
  马红漫:应果断暂停艺术品份额交易
  岑 嵘:中国股市为何成为故事大王

 

  巴曙松:上半年稳健审慎 下半年积极灵活
  2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在青岛出席2011年铁矿石国际市场研讨会时表示,2010年中国的经济周期呈现出典型的周期短期化、波动高频化特征,2011年仍有可能保持类似特征。
  巴曙松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财政政策着重促转型,而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除了常规政策工具外,宜参考GDP+CPI动态调节,从而管理通胀预期。这一政策可能是上半年稳健审慎,下半年积极灵活。
  紧盯食品价格
  去年一系列因素导致食品价格上涨,引发新兴市场国家通胀进一步加剧。巴曙松说,新兴市场国家食品占日常开销的比重大约占30%-40%,而发达国家仅在10%-15%。因此,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盯住核心通胀不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必须关注食品价格。
  从影响食品价格的因素看,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明显改善,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说,粮食连续丰收的时间越长,可能面临减产的拐点就越近。而且,我国耕地守住18亿亩红线的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力成本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趋势难以改变,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已成定局,长期的食品价格形势不容乐观。
  从全球角度看,在2010年主要工业资源类商品价格普涨的大趋势中,石油等能源类商品的涨幅明显弱于基本金属价格的涨幅。其原因在于,石油的需求主要受以美国为主的消费型成熟市场国家驱动,而基本金属的需求主要受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驱动。由此,2010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领先欧美复苏的情况造就了基本金属价格走势强于石油。
  而在2011年,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将支持主要工业资源类商品价格继续维持涨势,但石油相对于基本金属增长的相对弱势可能会改变。如果美国经济按预期在2011年进入内需加速扩大的增长通道,将促使原油需求扩大的预期持续升温,而非洲和中东政局不稳恐导致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原油价格如果明显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通胀态势。
  3月CPI或冲高
  在巴曙松看来,我国物价压力最大的时期已经过去。历数中国过去大的通胀可以看到,一般都有大规模货币发行、经济过热和粮价上涨3个条件。而目前,广义货币增速明显回落,投资、出口等有了一定下滑,前期以蔬菜为主的食品价格上涨趋势自春节后开始缓解。
  巴曙松预计,CPI环比高点已经过去,但同比由于去年基数较低还有冲高可能,3月份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5%。上半年很多人可能会提稳健、审慎,而下半年就有可能表达积极、灵活等。从全年看,CPI将保持在4%-5%左右,相应的波动区间大致在1个百分点。其前提是,货币紧缩必须抑制总需求,从而打消通胀预期。
  为了避免出现目前由局部供给冲击引发的食品价格上涨转化为全面通胀,巴曙松认为,2011年货币政策或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控信贷、适度纠正负利率并抑制资产泡沫、人民币有效汇率适度升值、加息、适当管制资本流入并鼓励资本流出的一揽子政策来管理通胀预期。
  最近如此频繁的三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齐发,紧缩力度很少见,凸显出决策层抑制通胀的决心。巴曙松说,我国实现平衡、可持续增长的趋势性增长并推进结构调整将是一个中长期课题,2011年是一个开始。
  他认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投资仍然是实现增长、保证就业最为方便的途径,而投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贷支持,而且,从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曲线可以看到,每一个五年规划初期都有冲高的冲动,因此信贷总量很难显著收紧。
  另外,导致目前CPI冲高的部分因素是暂时性的,而另一些则可能是更加持久的趋势性因素。因此,对周期性与趋势性因素的区分,是预测2011年货币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

 

  皮海洲:高送转幕后玄机 或为公司再度圈钱服务
  在中国股市,像高送转这样的数字游戏玩起来并不单纯,其背后所隐藏的利益关系及各种猫腻,可谓玄机重重。
  目前正值年报披露期,高送转再次成为上市公司年报的一大亮点。据初步统计,截至2月20日,已有94家上市公司公布2010年年报,共有60家公司推出了利润分配方案,送转股比例高于10送转5股(含5股)的公司共有29家,其中,有21家公司送转股比例甚至达到或超过10送转10股。
  一直以来,高送转概念是A股市场一个充满魅力的题材,而这个数字游戏在市场上引发的争议与质疑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服务
  事实上,在高送转过程中,上市公司不曾付出任何代价。目前,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派现,二是送股。派现需要上市公司付出实实在在的现金;而送股则不需要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支付什么,只需要在账务上进行调整即可。
  正因为两种分配方式的不同,在重融资而轻回报的中国股市,上市公司基本上都不愿意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除非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现金有需求,上市公司迫不得已会推出高派现方案。虽然对于公开再融资的公司,管理层对分红有强制性要求,但由于管理层又允许不分红的上市公司进行定向融资,而且定向融资的门槛又远远低于公开融资,这就使得上市公司更加乐于选择定向融资,从而规避向投资者进行现金分红。这也正是上市公司热衷于送股而不愿意向投资者派现的重要原因。
  就转增股来说,本来就不属于利润分配的范畴,只是上市公司增加股本的途径之一。但由于转增股对于二级市场的影响与送股完全一致,所以,投资者就将其与送股相提并论了,统称为送转股。
  正是基于送转股的上述特性,高送转实际上只是一种数字游戏,其背后所隐藏的利益关系以及各种猫腻,可谓玄机重重。
  比如,将高送转用来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服务。虽然高送转是一种数字游戏,但由于这个游戏可以引发市场的投机炒作,并带来利益的争夺,所以上市公司在推出高送转方案的时候,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其背后总隐藏着种种动机,其中,为公司融资与再融资服务是比较常见的。
  通常有两种方式:其一,在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提出但未实施之前,可以推高公司股价,并摊薄再融资价格,方便再融资方案的实施。比如酒钢宏兴,今年1月25日在公布2010年年报时,也推出了10转增10股的高转增方案,酒钢宏兴作为一家钢铁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通过节省成本等措施实现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大增192.74%,但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却只增长9.95%。可以说,酒钢宏兴的高转增并非来自于公司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转增甚至会摊薄公司的财务指标,给公司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那么,酒钢宏兴为何还要推出高转增方案呢?原因就在于公司有再融资的要求。酒钢宏兴于2010年12月24日提出了定向增发的再融资方案,拟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10.86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8.84元/股。同时规定,若公司股票在定价基准日至发行日期间有除权、除息行为,发行底价、发行数量上限将相应调整。正是因为有再融资方案在先,酒钢宏兴推出高转增方案的动机也就不言自明了。
  其二,在实施再融资后,通过高送转来回报那些参与了公司再融资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为再融资股份的套现创造条件。如曙光股份今年1月24日发布业绩预增公告,同时推出10转增10股的预案。而在该预案推出之前,曙光股份于2010年11月29日实施了10配3的再融资。所以,曙光股份今年早早出台10转增10股的高转增方案,目的是通过推高股价,来方便参与配股的投资者套现。
  为大股东套现服务
  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方案常常是为大股东套现服务。在这方面,精诚铜业是一个典型。2010年12月15日,精诚铜业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拟减持股份的提示性公告:12月15日,公司接到控股股东楚江集团的通知,楚江集团拟在未来六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减持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合计减持数量不超过2000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27%)。
  为配合控股股东的减持,精诚铜业在今年1月25日公布年报时,推出了拟10转10股派2元的分配方案。而2月1日,精诚铜业即发布控股股东减持公告,称楚江集团于2011年1月31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精诚铜业股份800万股,减持均价为30元/股,套现金额达2.4亿元。
  当然,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方案也不局限于为大股东套现服务,实际上,上市公司的高送转还可以最大化地为上市公司的大小限套现服务。这一点最明显地表现在中小板、创业板公司的高送转。
  就目前来看,创业板、中小板成了高送转的主力。究其原因,除了创业板、中小板公司股本规模小,本身就有股本扩张的要求之外,为大小非、大小限套现服务也是高送转的重要动机。
  一方面,通过高转增可以让大小非股东拥有更多的股份,进一步降低持股成本;另一方面,股本规模的做大也有利于增加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此外,在大小限解套前后推出高送转方案,通过刺激股价,可以让大小限在解禁套现之时获得更多的利益。如华平股份,今年1月31日推出了目前创业板最给力的高送转高派现方案,每10股转增15股派10元。该方案被市场称为是没有高成长,只有高送转。因为华平股份2010年的销售收入仅比上年增长1.71% ,利润比上年增长10.29%。为什么华平股份在缺少成长性的情况下推出如此高比例的高送转方案呢?这是因为,华平股份首批限售股将于2011年4月27日上市流通,在限售股上市之前推出高送转方案,显然有利于限售股套现。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该分配方案的刺激下,公司股价从1月25日的收盘价75.85元,上涨到了2月17日的最高价128.50元,涨幅接近70%。
  不仅如此,高送转还可以用来密切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的关系。上市公司再融资与大小非套现等都离不开机构投资者的大力相助,所以,在高送转问题上,上市公司也会尊重机构投资者的意见。一些机构投资者重仓的股票,上市公司往往会推出高送转方案来满足机构投资者投机炒作的需要。
  此外,高送转背后还有其他意图。比如,五洲明珠今年1月29日推出了被称为史上最牛高送转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5元转增16.861股。其动机之一,就是为了符合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第18条要求:公司与中国内资企业合并后为外商投资企业,其投资总额为原公司的投资总额与中国内资企业财务审计报告所记载的企业资产总额之和,注册资本为原公司的注册资本额与中国内资企业的注册资本额之和。根据五洲明珠的重组方案,公司拟收购梅花集团100%的股权,而梅花集团正是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高比例转增也正是为满足注册资本的要求。

 


  桂浩明:上市公司缘何热衷再融资 二级市场不欢迎
  2010年年报披露刚开始,已有超过20%的公司在公布年报的同时,宣布了再融资计划。货币政策的调整,市场资金面紧张及贷款利率的提高,都是促使上市公司产生再融资冲动的元凶。
  新股的高密度发行,如今已成为市场常态,然而与此同时,另外一种扩容形式正在越来越多地引发公众关注,这就是以配股、增发、定向增发、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形式进行的再融资。
  时下,2010年年报披露才刚刚开始,但是已经有超过20%的公司在公布年报的同时,宣布了再融资计划。甚至有某银行去年刚完成了在海外H股的发行,管理层也曾言之凿凿地表示,2011年不会考虑再融资,因为想起来就觉得难为情。但现在,却再次陈述增发理由,计划今年继续再融资。
  再融资成本低
  为什么上市公司如此热衷于再融资?再融资到底有利于解决什么问题?监管层会将再融资作为回收流动性的渠道吗?大规模的再融资又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应该承认,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遍都有一种天生的扩张冲动。很多上市公司在谈及为什么要上市时,往往毫不掩饰其低成本筹集资金的目的。
  当然,企业的扩张冲动,虽然是其融资与再融资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毕竟,再融资是要付出成本的,会带来公司股本的扩张,而这在通常情况下会摊薄每股收益。
  而且,换个角度看,公司股本搞得很大,也不是特别有利于发展,其股票的股性也会相应变得比较差,因此,也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欢迎。那么,为什么上市公司还是很热衷于这样做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现在很多公司虽然业绩不错,但也存在依靠自身积累难以有效扩大再生产的问题,特别是难以进行资本运作、收购兼并的问题。
  甚至,有的公司会因为自有资金紧张,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状况。2010年,一些银行如果不是进行了再融资,其财务指标就很可能不符合监管要求。用那家曾经表示不准备再融资,可现在又食言的银行董事长的话说,由于政策变了,今年不进行再融资就开不了门。
  这也表明,在我国的投融资体制尚不完善,并且信贷发放容易受到行政及其他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选择再融资来改善资本金缺乏的状况,应该说也是迫不得已。既然选择了上市,而且也有现成的资本市场可以利用,没有人会忽视再融资这个渠道。只要符合条件,自然是争先恐后地进行。
  再融资无关回收流动性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现在中国各个行业的集中度普遍不高,上市公司虽然往往是行业中的领先者,但未必有能力去整合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与此同时,由于市场在总体上是趋于饱和的,走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一般成本会比较高,也不太容易达到预期的目标。
  而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收购兼并,则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收购兼并所需要的资金规模是比较大的,通过银行贷款也不现实。因此,选择定向增发之类的再融资操作,则有望以比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效果。
  事实上,这样的模式也在央企及地方国企的整合中使用,政府要将某个上市公司作为行业整合的平台,可以给出许多优惠政策,但最终还是要掏钱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些钱只能由上市公司自己来筹集。通过再融资募集资金,自然是扩张的一个首选。
  再融资的火爆,的确有其内在原因。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再融资总体上对企业加快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只是再融资的滥用,特别是将这作为针对股东的提款机,在融资资金的使用上不严格按规范行事,却在市场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自去年年底开始,国家调整了货币政策,总体上开始收缩流动性,信贷增幅也有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资金面紧张了,市场上的贷款利率也提高了。此时,作为上市公司,在比较筹资成本时,也会更容易考虑再融资。
  另外,虽然现在股市行情不算太好,但总体上还是能够承担企业再融资的压力。自去年以来,也经常出现企业因股价下跌,原先的再融资计划无法实施的情况,但总体来看,顺利完成再融资的公司让就比较多。可能有人会认为,现在这么多公司提出再融资计划,监管层是否也乐见其成,以便通过这个渠道来回收流动性?
  这种观点其实存在误解。再融资与IPO融资及银行发放信贷一样,都是向市场投放资金,而这部分资金流向市场以后,是会参与经营活动的,也会因为部分资金存入银行而带来乘数效应。当然,如果再融资吸收的是社会游资,那么,它的确可以起到抑制游资乱窜,推高商品价格的作用。
  但事实上,参与再融资的大都是股市中的存量资金。在这里,再融资所实际发挥的,只是将部分金融资金纳入到产业实体中去的功能。与回收流动性并没有直接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管理层提出调控流动性,已经不是单纯地讲是控制信贷规模,而是要求控制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上,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应该包括股市中的IPO融资与再融资。因此,认为管理层是有意放任大规模再融资的观点,并不符合实际。
  市场不欢迎再融资
  在这里,人们还应该正视这样的问题,即再融资的超常规进行,对于股市是有冲击的,而且其负面影响会大于IPO融资。因为在IPO融资时,一般投资者没钱就可以不参加,而在市场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IPO新股上市也未必会对大盘有太大的影响,对于投资者原本持有的二级市场股票,更是不会带来直接影响。
  但是,再融资就不一样了,因为它是针对上市公司进行的。投资者如果持有这个公司的股票,现在要再融资,就必须追加投资。如果投资者手中缺钱的话,就只能卖出股票来参与。且不说卖股是否会造成损失,只要参与了再融资,股权就被稀释了。
  问题还在于,如果投资者不参与再融资,再融资完成后,投资者还要承担因为股票增加而导致的二级市场股价除权的风险。进一步说,在多数情况下,再融资结束后的一段时间,股票往往会出现贴权走势,这对于老股东来说,恐怕又会带来难以避免的损失。
  还有,如果定向增发,增发价往往比较低,这种做法无论是否构成利益输送,对普通投资者总会造成某种伤害。实践也证明,适度的再融资,对上市公司有利,对普通投资者也没有什么不好,所以应该受到支持。
  但是,大规模的、超过市场承受能力的再融资,也许其正面作用就比较有限。即便它对企业发展是必要的,但至少也会让投资者受到阵痛。尽管再融资方案在股东大会上大都会通过,但对于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是对再融资心存反感。今年年初,市场上传出中国平安计划将推出再融资计划,导致中国平安股价大跌。很多投资者都记得,2008年股市下跌,其中的一个诱发因素就是中国平安推出上千亿元的天量再融资计划,显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2011年的,控制流动性、抑制通胀是有关方面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在市场资金面总体偏紧的情况下,很多上市公司会选择再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因此,今年再融资出现高潮也许是不可避免的。投资者面对这样的状况,应该要有一个充分的估计与评判。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