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檀:A股缺乏退市机制 造假公司与僵尸公司横行
中国缺乏退市机制,让造假公司与僵尸公司横行。
3月21日,证监会召开媒体通气会,宣布证监会在2010年3月份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对其进行了立案稽查;在行政调查过程中发现,绿大地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因涉嫌刑事犯罪,在2010年9月,证监会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正式立案侦查;2011年3月17日,经云南省检察机关批准,公安机关以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对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执行逮捕。
绿大地的盈利数据无真实性可言。上市之后噩梦不断,一年5次变更业绩预告、高管频繁离职、三度更换审计机构、实际控制人持股遭司法冻结。公司原董事长何学葵涉嫌欺诈发行股票,很可能是指其IPO期间的违法行为,以不实的业绩与数据蒙混上市。让人奇怪的是,绿大地首次冲关被否,显然存在明显缺陷,他们是通过什么手段再次冲关成功?期间保荐公司联合证券,与发审委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家公司未来风险极大,根据去年三季报,其每股净资产与每股收益分别达到3.91元和0.12元,但主营收入与盈利增长则一落千丈。三季报显示,每股经营现金流为-0.14元。由于主营收入下降、现金流为负,这家企业禁不起风吹草动。可惜的是,即使这样的基础数据在监管部门介入后才能水落石出。事实上,上市就变脸的公司,甚至业绩离奇增长的公司并不只绿大地一家。通常而言,这些绿化、苗木公司市场摊得很大,现金流都存在着巨大的问题,绿大地也不例外。
绿大地是证监会一抓到底的案子,我们应该对此持鼓励态度,但监管者要建立市场的诚信基础,必须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勇气向公众陈述下述问题的结果,是发审委有失察之处,还是敌人太狡猾?保荐商与中介机构是否要承担欺诈责任,如果要,怎么处置?更重要的是,以欺诈手段闯关上市的公司,是否应该被剥夺上市资格,或者以受损投资者维权进行民事赔偿的方式,让这些企业退出市场?
与绿大地相比,*ST星美这家僵尸公司已经百炼成精。
这家公司3年员工不到10人,公司从2008年、2009年到2010年,近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1万元、0元和55.2万元,但是市值高达20多亿元。
只要有壳,就有价值,虽然这家公司早已成植物人。*ST星美这个壳算是比较干净的壳--94.91万元的资产,1570.36万元的负债,这家公司3年以来惟一的奋斗目标就是重组之后乌鸡变凤凰。至于今年的任务,董秘徐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讳言--保壳。从我们来说,关于那个空不空壳,皮不皮包,公司完成破产重整的战略清场,确实是一个壳公司,这种壳资源在至少今天以前,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它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除了现在创业板说了不能借壳或重组外,其他的主板、中小板都存在一个借壳上市的问题,或者是那个重组、重大资产重组的问题,正因为*ST星美这样的公司认准了市场的软肋,才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让自己站在重组的风口浪尖,坦然接受市场的检阅。
没有盈利能力,没有前景,没有一切,但有壳,还需要其他的生存理由吗?缺乏退市机制,缺乏正常的造血功能,A股市场已经逆淘汰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ST星美的市值仍然高达20多亿元,冲着重组而去的敢死队们还在进行新一轮的投机,从去年12月底开始出现一条平滑的微升曲线。绿大地不甘落后,3月21日跌停后,次日有大量资金抄底进场,换手率达到23.37%。笔者并不认为是市场人士过于愚昧,或者说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缺乏公德心,最明显的例子是,ST确实会给投资者带来巨额回报。看看ST关铝,从1月25日开始大幅上升,3月17日开始停牌,让等待重组者惊喜交加。而*ST星美,也许只是运气不好,否则借着前两年房地产高涨的春风,说不定股价已经飙升翻番。
绿大地与*ST星美这样的公司不退市,中国股市不可能有正常的投资取向,逐臭之辈倍出,诚信公司隐身,监管层满世界监管,却不料是自己不退市的决定,一手放出了无数的妖魔鬼怪,甚至让人为妖。
赵笑云:咬定万点不松口
咬定万点不松口 第一庄托赵笑云杀回A股
多年前身负 中国荐股第一人的赵笑云,再次出现在公众眼前。而此次,他的身份是某私募产品的总经理、投资总监。同时,该产品还有不少管理者都是其旧部。
而正是这位私募产品的管理者,在2000年前后推荐的青山纸业(600103)让很多投资者被套长达7年。
当年的犀利仍然没有褪色,在目前股市低迷不振的背景下,赵笑云还是抛出了2015年沪指可达万三点,2019年沪指可达万九点的言论。
拉拢旧部发产品
赵笑云回国做私募的传闻一直在业内流传。2009年初,有消息称,赵笑云准备回国创立一家名为润天华创的投资管理公司,但该公司最终并未发行任何产品,外界一度猜测,可能是因其历史问题,信托公司不敢与之合作。
但最近陕国投与一家名为华夏聚富的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一款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后发现,该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正是大名鼎鼎的赵笑云。
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注册地在北京丰台区南方庄158号2幢1层,法定代表人为崔小琴。
和其他私募基金管理者、券商的背景不同,华夏聚富特色之一,是其团队大都来自于投资咨询机构,且多位该公司管理团队成员,都曾在赵笑云创立的东方趋势投资公司中任职。比如目前华夏聚富的首席投资策略分析师吴银旺,正是当年东方趋势的首席投资策略分析师。
喊出万点论
赵笑云,兰州人,红极一时的股评家。1997年,他创建了北京东方趋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98年4月~7月参加由《大江南证券》主办,有18家证券机构参与的荐股大赛,以3个月274%的收益率获得比赛总冠军。2001年10月23日赴国外留学;2002年5月24日,该公司接到管理层通知,东方趋势业务暂停、资格暂缓。
有人称之为 中国荐股第一人,但也有网友、股民把他称为中国第一庄托,得此名主要是因2000年前后,他推荐的青山纸业让很多投资者惨遭套牢,直到2007年大牛市才解套。
对此他曾为自己开脱,股市是一个高风险市场。而我们当时强调的投资理念是以变应变,是短线为金的原理,在当时谈的也是持股不超过48小时。因此,如果严格按照48小时持股操作,那么投资者持有青山纸业能够损失多少呢?当时也没有出现连续两个跌停,让投资者无法出逃的情况。
但不少曾听其言遭受损失的股民则呼吁监管机构应该彻查赵笑云。此外有私募人士也质疑,信托公司是否对投资顾问进行了尽职调查。记者昨日试图采访赵笑云,但公司表示暂时不方便。
近段时间以来,赵笑云的博客也是异常活跃。3月19日,他在博客中喊出万点论,认为2011年底、2012年年初至2019年为跨度8年的新一轮牛市,2015年沪指可达万三点;2019年沪指可达万九点。
王雨中:从抢盐谈抢股
短期第二只黑天鹅飞来
上期刚刚谈了中东的危机,本期又来了个危机事件,日本核问题已经成为近日主导大市的主要题材。我们看到核电概念股纷纷下跌,火电、水电、风电开始崛起。真正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盐业的股票出现飙升,其原因据说是老百姓抢购食盐,一时洛阳纸贵,投资者预期盐业公司将会从中受益。
本期笔者不想再谈危机本身对于选股的启示了,我想说的是,这次抢盐事件本身,是个绝好的说明投资市场运行机制的例子,如果能够读懂并且领会这个例子,我想对于择时也好,选股也好,都会有莫大的帮助,可以说,这个例子是股票短期投资的精华所在。也明确地让大家能够体会到价值投资和趋势炒作的区别。
抢盐的逻辑和结果
从典型的价值投资观来看,抢盐纯属于严重背离价值的行为,官方的报道和资料都充分显示:1,核辐射到达中国的可能性很小。2,即使到达中国,辐射剂量对人体构成危害的可能性也很小。3,即使使用碘盐,对于防范核辐射也没有什么意义。4,国内的盐大多来自于大陆,且产能充足,不存在受污的威胁。笔者这里之所以列出1、2、3、4,是想套用一下典型的价值分析的范式,让人感受到那种严谨的模式。所以,抢购食盐应该说从基本面上看是荒谬的,这点我也同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屯盐的必要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从上期的黑天鹅事件的角度看,仍不是完全非理性的,按照我上期的逻辑,在盐价未涨之前,买一些盐是对的。
但重点不在这里,重点在于这个事件依然是影响到了当前的盐的供需和价格,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人去买了,并且不少人在非正规渠道高价买了。同时,许多正好家里用完盐的人,也确实面临着暂时没买到盐的困境。好,这个过程中,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短期投资事件。我相信,这个事件的结果几乎肯定是,国家增加投放,谣言渐渐消失,大众对于盐的担忧降低,最后是未来几个月甚至半年都不用买盐了。但是,这个过程中仍产生了得益者和受害者,还有不相关者。代表了投资过程中的赢家、输家,还有打酱油的。
得益者有两种,一类是本来拥有较多库存同时在卖高价的商家,还有一类是较早听到谣言并趁还未涨价前就买了些的消费者。受害者也有两种,一是高价买了不少盐的人,二是家里没盐却买不着盐无法做饭的人。不相干者是那些正巧有些存盐,不需要马上购买的人。价值投资者在这个事件中属于打酱油的,他们可以置身事外,没好处也没坏处,惟一可能的坏处就是本来有盐却因为自己的价值认识而早早去卖给邻居换了点蝇头小利。有库存卖高价的商家是最大的获益者(我们这里只谈经济回避道德讨论),其次是在还未涨价前赶紧去买了一些储备的人,比较傻的就是涨价了之后还慌慌张张去买了几箱的人。
至此为止,我想读者也能大概看到投资过程中的几类人其实就是这个抢盐事件中的几类人。一是某个炒作题材的制造者或者是无意当中持有这只股票的人,二是感觉到机会早早买入的人,三是股价涨了半天慌忙买入的人,四是价值投资将这种炒作嗤之以鼻,根本不参与,或者还劝手里有货的赶紧抛了。
抢盐事件的股市意义
分析到这里,相信大家也能看出我们该怎么办。置身事外并非最好的选择,因为错过了股价上涨的机会或者把原本有的股票卖早了。题材制造我想大多数人做不了,所以无意中持有这只股票需要运气,而较早猜测到这一题材买入才是比较可行的好办法。
具体来说,这种操作方式需要评估几个方面,首先是分析某个题材是否会引起潜在的很大的群体热情,就像这个盐的事件,这点难度很大但却是关键点,因为大众的行为事先很难预测。其次是分析这个题材的传播程度,以及它对价格的影响是否还有介入的意义,比如你发现电视上都在讲这抢盐的事情了,盐价也涨了几倍了,再做投资就要悠着点了。这点同样很难把握,因为个人很难收集到总体的情况,也不太知道这个事情发展程度会到哪里。读者到这里可能一下子泄了气,说了半天还是这么难,那还有什么用处?其实不然,认识到这个模式的本身就有很高价值,它可以改变你的投资观念,而我所说的几个所谓难点,是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可以通过辛勤的研究、经验的积累而慢慢改善。我希望,会有读者好好努力,成为短线选股的高手。炒股不是炒盐,和道德无关,放手去做吧。
马红漫:应果断暂停艺术品份额交易
进去一辆吉利,出来就是沃尔沃。在当下股市与楼市投资低迷之际,由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下简称文交所)推出的份额化艺术品投资,让投资者再次感受到财富迅速暴发的惊喜。据报道,截至3月17日,文交所第二批上市交易的8个交易品种,较之发行价涨幅均为377%。但暴涨引发了市场各方的担忧,最早一批上市交易的两件艺术品,因为在29个交易日涨幅高达17倍而被停盘。
文交所的金融创新,活跃了艺术品市场交投,也让先期尝试者获得了丰厚回报。然而,市场高收益必然是与高风险相伴而行。这种游离于资产证券化和公募之间的艺术品交易形式,不仅监管保障尚未完全明晰,而且由于价格偏离价值所引发的风险隐患也与日俱增。
文交所推出的份额化艺术品投资,是将一件艺术品分为若干份额,投资者可以在交易平台上交易这些份额。每份份额初始价格为1元,以类似于股票交易的方式进行买卖。然而在与股市交易相似的表象之下,两者的实质却大相径庭。
第一个问题,就是份额化艺术品投资根本无法形成公允的估值体系。从理论上讲,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市场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上下波动,投资者则可以通过公开的财务报表对公司价值进行评判。但份额化艺术品投资的价值中枢却处于模糊状态。据测算,在被特别停牌之时,文交所首批上市的《黄河咆哮》与《燕塞秋》市值分别达到了1.02亿元和8535万元,而此前其作者白庚延之前的作品最高市场价格也不过392万。艺术品价值本应取决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传承,但仅仅依靠份额化交易的方式,就让白先生的作品身价陡增,这显然有悖艺术品价值鉴定常理,大有本末倒置之嫌。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目前的鉴定标准和流程尚不完备,艺术作品的价值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旦跨出本地区,其市场认可锻可能差很多。而且,各个作品之间的可比性并不如上市公司收益率一目了然。恰因此,这种缺乏明确价值体系指引的艺术品交易方式,很容易让投资者出现误判而受损。
从市场运作规范而言,份额化艺术品投资尚难以被精准定性。在等额分割,连续交易模式下,天津文化交易所在短短一个多月之内,有关上市品种的市值已逾3.5亿元,参与交易的投资者账户超过4万个。这与当下证券市场公募上市颇为相似,但文交所却对此做出否认,因为一旦如此操作,监管权力就归属于证监会了。但如果只是以资产证券化来观察,相关的对口监管部门则应该是央行,而有关方面同样未对此做出肯定。处于监管真空之下的份额化投资,自然难免让投机客如鱼得水,上市艺术品价格遭到爆炒成为必然。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创下573亿元成交总额的新纪录,同比增幅逾150%。然而,这远不能比拟文交所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炒出来的涨幅。需要提及的是,在监管者缺位的情况下,文交所掌控了交易规则的话语权。该所近日将投资者的门槛从5万元提高至50万元以上、实行T 0日交易,并称上市的品种最低价值为400万元,后期上市的品种低于这种价值的可能性较小。可见,在规制较为严谨的股市中,各种违规操作尚无孔不入,文交所如此随意性较大、定论模糊的规范标准更缺乏严肃性,规制效果不容乐观。
份额化艺术品投资受到市场热捧,将国人热衷于炒新的心态暴露无遗。在高通胀预期之下,民间较为充裕的资金更乐于尝试新生事物,并争先恐后地在市场受到规范之前攫取暴利。其间,文交所也可以凭借交易放大将佣金揽入怀中。可以预测的是,份额化艺术品投资的未来去向可能有两种--- 或受到严格规制迅速扩容,或交易所面临关闭风险。前者对监管部门提出了创新考验,需要从艺术品价值鉴定体系构建、市场交易规则完善等各方面进行缜密布局;而后者则足以让投资者的账面浮盈化为泡影,前期渐次聚集的投机风险重重地落在了最后一个接棒者身上,令其血本无归。有鉴于艺术品交易的巨大风险与市场不确定性,笔者建议监管部门果断暂停天津文交所的市场交易,在制度完备之后再放行。
上世纪90年代初,老八股的诞生让A股市场迎来了第一波牛市,股指迎来历时两年半的持续上扬。但随着震惊全国8·10风波的爆发,沪指在随后两个半月内惨遭45%的巨大跌幅。老八股见证了股市有暴涨必有暴跌的铁律,也应当成为文交所份额化艺术品投资的前车之鉴。(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岑 嵘:中国股市为何成为故事大王
如果说中国人缺乏想象力,那么中国人在股市上的想象力则让全球惊叹。一个多星期前,日本一场强震,伴随着海啸和核泄露,三重危机席卷而来,到了中国股市却完全解读成另一幅图景:除了核电板块遭受重创以外,其他板块好像或多或少都被市场给予了正面解读。这里面包括了短期受益于日本产能停滞的电子和化工等板块,也包括了中期灾后重建的机械和建材等板块。
日本经济还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经济影响的评估还未清晰,但中国股市的想象力已经开始发挥起来了。短期的利好被充分借题发挥,短期的利空被中期的利好覆盖,中期的利空还模糊着,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炒家们全然不顾经济规律,即日本经济的严重打击会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开始用大把的钱在市场上放手一搏。题材,还是题材。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由头,一个故事。钢构板块这个故事虽然老套,却也不妨再讲一遍:杭萧钢构(600477)、精工钢构(600496)、光正钢构(002524)集体涨停。核泄露是个新故事,它如同好莱坞的大片充斥着灾难、恐怖、科幻和无法预知的结局,炒家如何肯放弃这个故事。于是这个题材被不停地深挖:从防辐射股到抗癌药品股,从碘化钾生产股到核能替代股,从内陆湖养殖股到冷却剂生产股一个个故事被讲述,一个个题材被爆炒。
股市恶炒的荒诞剧最后在盐业股的涨停中到达高潮。不管这个故事听起来多么拙劣和荒诞不经,但一字涨停的方式却赤裸裸地张贴着炒家的贪婪和股市的癫狂。
电影《华尔街》有句经典台词:贪婪不好听,却是好东西。在资本市场,贪婪并不是稀罕物。在这个市场,谁不想多赚钱呢,但是如果一个市场被贪婪占据主导,听任其兴风作浪,那一定是市场本身有问题。在中国,那些坚持价值投资的人可能颗粒无收,优秀的公司不会分红,垃圾的公司也不会退市,而游资、庄家和大鳄为所欲为。在非理性的市场里,理性的投资者最后也被迫加入到非理性的队伍中,于是最终演化成一场集体的癫狂。
因此,只要中国股市还没有建立规范的投资者回报制度和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中国股民就会一直在贪婪与恐惧的两极之中煎熬。那些大鳄们,也永远穿着长衫打着折扇,拍着桌案道:上回故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