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大连、江苏等地日资企业向当地商务部门反映,受地震影响,从日本进口的元器件、零部件供应出现问题,导致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到影响。
3月22日,天津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与区内日资企业进行联系,初步了解企业受地震影响程度,以便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记者从商务部门获悉,目前这些受到影响的企业依靠库存来维持运营,同时也在中国寻找可替代的供应商来补充生产。
在当日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结束后,发言人姚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震对贸易运输、原料产地造成很大影响,导致日资企业从日本进口原材料遇到困难,在华日企面临购货渠道调整问题,目前中国企业生产配套能力也很完善,在华日企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会从本地制造选择一部分。”
“当前的重点还是和日本经济产业省进行沟通合作,有效保证救灾物资的运输,对于产业方面影响的分析目前还不是很全面。”姚坚告诉记者。
目前中国商务部和日本经济产业省协调应急救灾援助外,双方还将采取措施保障中日贸易,特别是保证重要商品贸易能够正常进行。
中日双方力保进出口
地震将会对两国的贸易和制造业的投资产生影响
去年,中日贸易的规模将近300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0%左右。目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出口市场,而受灾的东北部受灾地区GDP规模,占到日本总体经济的8%左右。
“这个地区集中了一些电子、汽车、石化等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的贸易量中有相当规模,所以在短期内会对中日贸易形成一定影响。”姚坚说。
由于我国进口日本的集成电路、钢材、汽车零部件等商品,这些相关的生产和贸易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据商务部数据,在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中,总额排名第一位的集成电路年进口额140亿美元;第二是钢材达到88亿美元;第三位汽车零部件和汽车,分别是80亿和76亿美元。而这三类产品的进口规模占到整个中国从日本进口的22%。
此外,中国对日出口方面,服装、农产品(000061)和电子类产品是前三大类的产品,这些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姚坚分析,作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市场,来自日本的产品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2.6%。同时,大量日资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和贸易投资,地震将会对两国的贸易和制造业的投资产生影响。
“服装和农产品是传统的对日出口的大宗商品,电子产品是供应日本的一些电子类产品制造的,所以也会受到影响。但是我们分析这些影响都是在短时间内。”姚坚表示。
在重要商品贸易措施方面,中国商务部和日本经济产业省将重点保证日资企业在中国经营活动需要的电子产品、钢材、塑料等产品的有效进口,同时保证中国服装、纺织品、农产品、汽车零部件等产品对日本的正常出口。
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日本的中资企业超过200家,仅受灾地区的研修生人数就达22670人。
对于地震给中日贸易带来的影响如何解决,姚坚表示,首先还是要依赖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因为产业链的主要源头还是在日本;第二,上述进口商品在中国国内有相当的库存,目前还能够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营;第三,在华日资企业会在国内找一些替代的生产厂家来补充生产。
西亚北非承包工程锐减
建立有效的海外投资安全保障机制尤为重要
除了日本地震,西亚北非发生的乱局也给中资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西亚北非地区是我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主要市场之一,近期该地区政局动荡,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出现下滑。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在非洲地区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34.7亿美元,同比减少了53.2%;完成营业额39.6亿美元,同比仅增长3.8%。
其中,我国在利比亚新签合同额同比减少45.3%,在阿尔及利亚合同额同比减少97.1%,在阿联酋合同额同比减少54.2%。2月末,我国在非各类劳务人员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8万人。
根据商务部提供的资料,目前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有50个,涉及到合同的金额是188亿美元。由于当地政局动荡,大部分中资企业人员撤出之后,对于项目的进展和中资企业的经营状况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据姚坚介绍,在人员有序撤出的前提下,商务部会同相关商会和企业,在利比亚开展了大型项目的资产评估和损失评估工作,处理相关的后续事项。
去年中国在海外投资额达到590亿美元,据商务部门预计,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在未来五年至十年,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可能会超过中国的外资吸收,建立有效的海外投资安全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在海外市场建立了安全信息的采集、预警的发布、日常的监管、突发事件的处置、政府后续援助提供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分工明确的境外投资企业的突发事件处置程序。
姚坚表示,在安全监管方面,商务部在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之前,将会同有关的商会定期对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安全应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培训和辅导。在加强境外企业的安全工作方面,将通过商业化的手段进行相关的项目的保险和人身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