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大买 地产股爆发玄机(股)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谁在大买 地产股爆发玄机(股)

加入日期:2011-3-23 12:40:2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公募去年调研地产股不放松 博时系增仓积极
  地产股估值低廉有望迎来超跌反弹行情
  四大因素支撑上涨空间地产股集体展开反弹
  地产业5强争霸时代来临新一轮行业整合将至
  加仓信达地产王亚伟仍被套
  金融地产股:机构资金避风港
  中信建投:参建保障房,顺势而为 荐9只地产股
  国泰君安:量跌价平,优惠略现 荐3只地产股

  公募去年调研地产股不放松 博时系增仓积极


  在政策严厉打压的背景下,地产股去年的表现毫无亮色。不过,地产股的年报显示,基金在过去一年对地产股的调研似乎一点也没有放松。
  调研地产股不敢松懈
  2010年,地产指数跌幅达到了23%,同期上证指数跌幅为8.7%。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打压下,不少基金经理变得越来越担心地产股。除了看好结构转型与十二五规划下的机会、全球复苏对资源品的需求等以外,很难再听到有基金经理看好地产股的声音。
  但从地产股的年报来看,作为国内经济支柱的地产行业,基金的关注度不敢怠慢。
  3月22日,招商地产公布的2010年年报就显示,相比2009年,基金并没有因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突袭就对该公司放松了调研。
  年报显示,公司全年接待的调研、沟通、采访等次数约为120次,其中基金公司通过实地调研、集体调研或电话调研的次数为10次,如有银华、鹏华、长信、上投摩根等。其中国联安、上投摩根在一年内有两次调研,最近的一次基金公司调研,是国联安在2010年11月2日的一次实地调研。
  记者发现,这个数据与2009年相差无几,公司2009年接待次数为84次,接待基金公司的次数为13次。
  万科公布的年报也显示,公司去年接待的调研、沟通、采访约有64次,其中接待基金公司约有29家,如华夏、银华、汇添富、泰信、招商等基金公司,数量与2009年相同。
  荣盛发展去年接待的调研、沟通、采访有53次,其中接待基金公司的次数为12次,如鹏华、招商、华夏、嘉实、泰达宏利等基金公司。不少基金公司是组团调研,其中华夏基金去年实地调研就有两次。而2009年公司接待次数仅有33次,接待基金公司的次数有13次。
  增持地产股大于减持
  基金公司除了一如既往的调研外,不少基金对地产股更是青睐有加。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的40只已公布年报的地产股中,基金在去年第四季度大幅度增持的数量远超过了减持数量。
  其中,有170只基金(重复计算)增持或新买入了包含万科、金地集团、保利地产、首开股份、招商地产,和信达地产等在内33家地产股,总计13.19亿股。平均每只基金增持的数量达到了776.04万股。其中增持或买入个股数量达3000万股以上的基金就有9只,超过1000万股的则多达41只基金。
  相比之下,基金在第四季度减持地产股的力度则小了许多。在统计的40只地产股中,有61只基金减持了其中20只地产股,如万科、上实发展、保利地产、滨江集团、金融街等。减持总计达2.09亿股,远小于增持数量。
  数据显示,增持数量最多的是博时价值,其在第四季度增持万科4541.33万股,截至到期末持有1亿股;嘉实稳健则在第四季度买入新湖中宝4382.51万股;大成稳健买入金地集团4200.65万股,博时第三产业买入万科3999.99万股等。
  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就在去年四季度买入了大量地产股,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尽管地产股大的上涨趋势已结束了,但其风险可控,同时价格便宜,也是不错的选择。
  博时系增仓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记者统计的40只地产股中,博时系的出手可谓是非常突出,博时旗下有12只基金在去年四季度买入了地产股。
  其中,博时价值买入数量最多,有7只,除大手笔增持万科外,还增持了保利地产、金地集团、信达地产;其中,增持保利、金地的数量均在3000万股以上,增持信达地产779.99万股。截至期末,该只基金持有的上述三只股票的数量,均是基金中最多的。
  博时价值还新进买入了华发股份、首开股份和滨江集团,分别买入957.98万股、732.98万股和649.99万股。紧随其后的是博时价值贰号,其在四季度买入了4只地产股,其中增持了万科、保利地产和金地集团,增持数量均超过千万股;新买入了信达地产600.98万股。博时旗下其他基金如博时第三产业、博时精选、博时策略灵活、博时新兴成长等均有买入地产股。
  同时,仅有博时策略、博时裕富分别减持广宇发展和万科,减持数量为380.19万股和249.47万股,期末分别持有604.19万股和2312万股。(每日经济新闻 魏玉卿)

  
  地产股估值低廉有望迎来超跌反弹行情
  2010年调控成为空调,价量齐增,触发了2011年初暴风骤雨式的调控。行政、财政、税收、土地、信贷等多管齐下,冷冻需求,释放供应,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我们相信调控可以取得成效。
  短期看,销售速度的下降和开发企业理性定价,主要的关注点从担心政策转为担心基本面,但土地市场和投资行为的迅速收缩,本身可能意味着新一轮周期起点;房地产金融化的制度环境,也不曾受到颠覆性的影响,地产销售的相对旺季也即将到来。虽然在个股选择方面更加注重安全性,然而我们目前对估值低廉的地产股表现持乐观看法。
  1、产业集中度提高是最重要的投资主题
  虽然大公司在过去半个月并没有展现出对行业的超额收益,但是仔细考察上涨较多的个股,我们认为一些非地产因素推动一些地产股上行,本质上反映了市场对产业的悲观,而不是产业内大公司基本面落后小公司。
  促进产业集中度提高的因素主要包括:金融资源集中的趋势,消费者的偏好和原材料价格。当货币相对偏紧的时候,金融资源的集中度会更高,银行体系会倾向于扶持一批大公司。而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又往往是高波动的,这使得资金相对紧缩变成了对大公司的结构性利好。当然,大公司本身也确实在金融创新方面更有经验。在货币宽松的情况下,大公司和小公司的负债结构不会有大的差别。一旦货币相对紧张,大公司的长期借款占比会明显提高,而小公司可能无从获得长期的借款,以短搏长,现金流容易遇到风险。
  消费者从来都偏好那些优质物业,特别是在品牌、营销、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具备优势的物业。但在牛市阶段,消费者的偏好不能充分体现,日光和抢购都使得各类物业鸡犬升天。在熊市,消费者也往往受制于较高的杠杆条件或是房价下跌的预期。理性而不疯狂的市场,销售分化可能更加明显,消费者的偏好可能促使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
  原材料价格也是产业集中度提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大公司在集中采购时候具备优势,和产业链其他环节谈判也占尽先机。另一方面,政府更加乐意出让土地给大企业,因此大企业拿地的价格往往比没有开发实力的小公司要低一些。尽管这种市场占有率提升和融资手段占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但越往后,大公司相对小公司的优势也越发明显。
  至于市场持续担心的大公司可能位于一些被限购的区域,若干小公司则可能分布在不被限购的区域。一方面我们认为大公司本身也在走经营区域下沉的道路,一线城市在大公司业务占比也在下降;其次我们认为一线城市需求基数大,品牌号召力强的大公司仍然可以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反而是一些缺乏开发经验的本地小企业可能面临窘境。
  当然,大公司不是只指全国范围的龙头,只要是那些与地方关系紧密,融资渠道通畅,品牌突出的公司(比如华发股份、首开股份、金隅股份、滨江集团等等),即便不是全国性的,也同样享受产业集中度提高的好处。
  2、地产股投资须考虑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包括资金链的安全边际、股价的安全边际和事件的安全边际。我们认为,在地产牛市时安全性并不重要,房价和销售上涨对于业绩推动力量很强。但是当前地产股的行情则不同,安全性已经成为了选股必须考虑的因素。
  静态我们尚且看不到地产企业资金情况的紧张。2010年已经公布年报的企业,短期借款规模小于现金规模,有息负债率(扣减现金后)为25.1%。由于一些有息负债率低的企业尚未公布年报,我们相信最后行业的有息负债率会在2007年以来历史高点上下,但也不会达到25%。而且负债结构之中,短期需要偿还的压力不大。
  但动态看,2011年资金紧张是常态。除了销售端面临的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物价上涨压力使得货币紧缩是常态。我们因此不得不去选择安全性高的企业。安全性高的企业并不一定是有息负债率低的企业,有一些有息负债率比较高,但是背景较好的国企,也可以视为安全性高的企业。因此,我们在其后的个股选择中,多选择那些国企背景,规模较大的企业(或者就是新湖这样的特殊民企,本身有银行的股权).
  股价的安全边际,一方面是指盈利预测本身的确定性。一般来说,预收款越高,盈利预测越确定。另一方面,也是是估值本身的安全性,也就是指在2011年的反弹式行情中,需要无惧调控的舆论声浪,也要正视销售速度下降的可能。我们既建议在当前的估值低点买入地产股,也建议在估值回补到较高位置时(例如全体地产股都达到NAV平价时)选择降低仓位。目前来看,股价向上的空间是充分的。
  事件性的安全边际,是指此一阶段不必过分相信突发事件的影响。例如,市场认为未来股权融资环境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新的特例会继续出现,我们十分同意这一看法。但房地产融资本身出现一些缺口,未必等同于豪赌重组股,因为特例的出现有时候也意味着非特例被否定。(.中.信.证.券)


  四大因素支撑上涨空间地产股集体展开反弹
  中天城投领军北京城建爆发
  事实上,蛰伏已久的房地产板块在上周五便集体展开反弹。
  北京城建成为两市率先涨停的个股,虽然作为小盘股,其涨停或许一定程度反映了盘面的弱势,且后来的涨停被打开,也显示多方力量仍不足,但毕竟给市场传递了地产股有望走强的积极信号。
  具体来看,北京城建盘中创出14.3元的新高,较之去年9月29日9.78元的低点,反弹已逾四成。K线图显示,目前股价已走完去年8月初搭建至今的平台整理,也意味着去年8月6日实施10转2派1以来,已填权完毕。复权来看,目前已回到去年4月大跌时的位置,昨日上攻后已补齐去年4月19日的阴线,下一个重要阻力位已经上移到19.32元的前高。
  而新快报记者曾在3月11日《中天城投剑指保障房》一文中指出,中天城投料成国内开发保障性住房最大公司,这一重磅利好支撑其股价步步上扬,昨日盘中亦创出新高,至16.18元,从3月11日至昨日总计7个交易日,股价上扬近7%,几欲挑战去年11月初的高点16.58元,而同期大盘则下跌1.62%。
  昨日表现积极的还有滨江集团,成交较前一交易日的9174万元放大至2.48亿元;首开股份也全日成交放大,开始尝试上攻长期均线的压力;同为小盘地产股的万方地产则越过半年线压力,开始挑战年线,较之1月27日的7.71元反弹已超15%。
  另外,权重股方面,招保万金均报收红盘。值得一提的是,金地集团似乎成了整个地产板块的指标股,其近期的股性活跃度远超万科A等权重。
  四大因素促发地产业想象
  纵观地产股的反弹,业内人士称,有四大原因支撑。
  其一,保障房建设和建材下乡或催生千亿元的市场,保障房建设概念受关注,新快报记者曾提及的中天城投便首当其冲,200亿元签下保障房第一大单,且目前总市值距离投资额差逾50亿元,如此利好吸引资金青睐,近期成交量持续放大,昨日为39万手,较之前一交易日的23万手放大近七成。同样受益此利好的还有万方地产,其3月18日晚间公告称,签订15亿元保障房代建协议。
  其二,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全国70个城市住宅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市场趋于理性,符合经济需要。中信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陈聪表示,房价上涨幅度的回落是地产股走出估值困境的基础。
  其三,业绩的支持。截至3月21日,已公布2010年年报的3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多数净利润同比增长,尤其是万科A、保利等龙头公司,稳定的业绩表现再度彰显行业龙头风范。而小盘股方面,首开股份3月17日公布的年报显示,2010年实现净利润13.45亿元,较股权激励开出的业绩目标超额36%,公司管理层可计提现金激励5640万元。
  其四,上周五,央行决定,自3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离上次上调仅隔一个月,也是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房产评论员表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意味着加息很快到来,而一旦加息,楼市将会观望引发降价,拐点将真正到来。(.新.快.报.庞.倩.影)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