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大买 地产股爆发玄机(股)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谁在大买 地产股爆发玄机(股)

加入日期:2011-3-23 12:40:2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地产业5强争霸时代来临新一轮行业整合将至
  随着招保万金以及华侨城等五家收入过百亿的地产公司相继披露年报,A股市场房地产公司2010年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也大致清晰:五强主导行业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新一轮的行业整合即将到来。
  据统计,剔除属于地产重组概念的ST东源、中汇医药,截至昨日A股共有39家房地产公司公布了2010年年报。这些公司去年共实现销售收入2297.45亿元,同比增长40.35%;合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0.62亿元,同比增长41.96%,收入与净利润实现同步增长。
  统计显示,虽然银根不断缩紧、调控压力持续不断,但是截至2010年年底房地产公司整体偿还债务的资金压力并不算大。数据显示,上述39家公司2010年年末的流动负债余额总计为4436.44亿元,同比增长约54.17%;不过,扣除不需要偿还的预收账款2243.24亿元,上述公司合计面临的流动债务实际为2193.20亿元。而这些公司账面的货币余额为1424.36亿元。也就是说,静态来看,这些公司合计面临的短期净债务为768.84亿元。这样的短期净负债水平虽然高于2009年,但是低于2008年。
  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房地产公司在短期内可以高枕无忧。实际上,在当前信贷紧缩以及各地纷纷限购的背景之下,上述39家公司拥有的庞大存货可能面临漫长的消化周期。2010年上述公司的存货余额合计为5476.86亿元,同比增长46.39%,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个房地产行业在2010年继续蓬勃发展,但行业内部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招保万金及华侨城五强争霸的格局正在形成。
  统计显示,2010年万科、保利地产、金地集团、华侨城、招商地产五家公司实现的销售收入、净利润占上述39家公司的比重均达到六成。这是自2009年来连续第二年达到这一比重。

  从货币资金、长期债务以及存货的数据来看,各种资源向上述五家公司集中的倾向也非常突出。根据已披露的39家地产公司年报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上述五家公司拥有的货币资金为857.29亿元,占比超六成;在存货方面拥有的资源量为3469.61亿元,占比超过六成三。同时这五家公司还获得了绝大多数的银行长期借贷资金余额,占比超过七成五。
  从增量角度来分析,可以发现,上述五家公司还在进一步加速挤占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土地资源、资金资源、客户资源和信贷资源。统计显示,2010年年末上述39家公司的货币资金、存货、预收账款、长期借款余额分别比2009年增加308.48亿元、1735.66元、866.30亿元、705.02亿元;而万科、保利地产、金地集团、华侨城、招商地产五家公司2010年合计分享了其中的八成二、六成七、八成二和七成七。
  这预示着实力弱小、规模不足的房地产公司面临的发展环境正在逐渐变得艰难,上述五强主导的行业整合可能正在到来。其实在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土地竞拍中这种趋向已经有所体现:资金实力单薄的公司已经越来越难以在土地竞拍中取胜。(.证.券.时.报.李.坤)


  加仓信达地产王亚伟仍被套
  在信达地产的年报中,王亚伟的行踪再度吸引了媒体注意。这样一只受国家地产调控而充满较大不确定性的地产股,在2010年业绩同比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仍然得到王亚伟的青睐。经过记者的粗略计算,经过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两次增持后,目前王亚伟应该还处于亏损之中,信达地产未来能否不辜负王亚伟的眼光,投资者可拭目以待。
  年报显示,信达地产2010年实现41.33亿元的营业总收入,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但净利润却仅有4.18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35.27%;基本每股收益为0.27元。
  从信达地产去年三季报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来看,王亚伟执掌的华夏大盘精选与华夏策略精选基金在第三季度分别增持1196.01万股、450.01万股,截至三季度末两只基金持股总量达2096.02万股,分列流通股股东的第二位和第十位。截至2010年年末,华夏大盘精选仍然持有信达地产1596.01万股,没有发生变化;华夏策略精选持有信达地产700.01万股,也就是说在去年第四季度华夏策略精选再度加仓200万股,从而升至流通股东的第六席。
  有意思的是,统计显示,信达地产去年第三季度的股价均价为7.23元,第四季度的股价均价为6.62元,分别高出该股最新收盘价6.27元13%和5.3%,王亚伟的在去年第三、四季度的两次加仓均未能实现收益,处于全仓被套状态。
  未来,王亚伟所青睐的地产股能否如期给他带来收益呢?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现.代.快.报)


  金融地产股:机构资金避风港
  目前这两个板块估值优势明显,其中两类个股在震荡市中或将反复活跃
  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震荡中有所企稳的格局,其中金融地产股更是反复活跃,尤其是金融股中的银行股更是成为多头的护盘品种。而地产股中的金隅集团等品种也出现了放量回升的态势。
  估值洼地遇上避险资金
  对于金融地产股在近期的反复活跃走势,业内人士倾向于两个因素。一是金融地产股具有典型的估值洼地效应,尤其是金融股中的银行股,比如说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在20倍以下,动态市净率也在2倍左右,均处于估值的历史低位区域。而地产股,虽然目前面临着一定的调控政策的压力,但由于2010年的商品房销售势头强劲,使得地产股的预收账款处于历史高位区域,也就意味着,随着预收账款陆续结转主营业务收入,地产股的2011年业绩预期也相对乐观。而目前该类个股的股价大多处于近年来的低位区域,故也有着一定的估值洼地效应。对于A股市场的资金流向来说,一直有着流向估值洼地的趋势,因此,金融地产股的确有望得到资金的滋润,从而出现了股价相对强硬的态势。
  二是资金存在着避险的要求。目前A股市场处于2900点上下持续窄幅震荡的格局,而历史经验显示出久盘必跌,故在此预期下,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担心上证指数在2900点一线震荡时间越久,回落的压力就越大。在此背景下,基金等机构资金就需要考虑指数出现这一概率的可能性。而基金等机构资金不可能像一般投资者那样可以空仓的,他们或出于资金规模的考虑,或出于基金契约的考虑,需要持有一定的筹码。一方面是担心市场可能会出现调整,另一方面则不能完全清仓,故他们需要寻找那些下跌空间有限的品种作为避风港,如此就意味着拥有低估值优势的金融地产股具有一定的资金配置的可能性。
  两大因素或将赋予乐观走势
  目前金融地产股还有两大有利因素。一是金融地产股虽然目前整体上呈现出市值庞大、业绩弹性一般的行业特征,但对于部分细分产业,或者部分个股来说,业绩的弹性依然是乐观的。比如说华夏银行,每股对应的主营业务收入是目前银行股中最高的,只是由于其历史负担沉重、管理效率尚未迅速提升等因素,每股收益尚未体现出银行股的高盈利能力。但随着历史负担的逐渐消化、德意志银行参股后的管理效率提升等,未来该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望迅速提升,从而赋予该股较强的业绩弹性。与此同时,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股来说,也由于迈向全国性扩张等因素,业绩的成长性也较为突出,这就意味着动态市盈率、动态市净率将更为低企,既如此,估值的优势就有望成为股价涨升的动能。
  二是题材的刺激。目前地产股的确面临着限购令等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压力,但问题是,保经济增长、保充分就业也是经济政策的取向之一,这必然意味着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并未完全丧失。而且,目前关于保障房的建设也进一步强化了各路资金的这一预期。正由于此,有观点认为,保障房将成为地产股股性激活的一个实质性题材,其中金隅集团、天房发展等个股就是如此。而有意思的是,此类个股的股价走势也的确相对强硬,所以,保障房可以释放地产股低估值的做多能量。
  积极关注两类个股
  循此思路,目前金融地产股的确有避险资金持续流入的可能性,其间必然会产生结构性机会。其中两类个股可积极跟踪,一是业绩弹性较为乐观的品种。前文提及的华夏银行等银行股,中国人寿等保险股,地产股中的合肥城建、荣盛发展等品种也可跟踪。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房地产项目主要位于二、三线城市,受调控的压力并不大,因此,短线仍有进一步涨升的空间。
  二是题材较多的品种。其中招商银行的题材主要在于其业务结构调整颇有成效,是目前银行股中盈利稳定性与成长性最为乐观的个股之一,可跟踪。而地产股中的金隅集团、苏州高新、南京高科、建发股份等个股则可跟踪,其中金隅集团的水泥、保障房题材,苏州高新的新三板题材,南京高科的分拆上市题材,建发股份的综合业务优势等,投资者都可留意。(.金.百.灵.投.资.秦.洪)

 

  中信建投:参建保障房,顺势而为 荐9只地产股
  我国保障房发展路径和体系构成
  我国保障房体系的构建始于1994年,由于福利分房制度、亚洲金融危机后对商品房的大力发展、建设保障房在一定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相悖等原因,保障房体系形同虚设。这一切在2010年得以改变,在确立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公租房共同构建的保障房体系后,国务院下达了2010年580万套的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并以严格问责制确保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完成。2010年11月,住建部将2011年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提高到1000万套。解决城市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保障房建设迈上新台阶。
  保障房:调控下的避风港
  在加大保障房建设的背景下,政策在土地供应、融资、税收、项目行政审批等方面对保障房均有倾斜。在大范围的限购政策严重抑制商品房需求的大背景下,保障房尽管利润不高但却有保障。据了解,限价房项目一般以市场化招标方式限房价竟地价,毛利率在10-15%之间;经济适用房和公/廉租房项目利润率一般按照成本加成来确定,毛利率在5%-8%之间;公/廉租房如果由开发商自行经营,则回报周期长,一般会采取商品房配建的方式建设,使开发商可通过商品房销售来弥补公/廉租房利润的降低。此外,保障房小区中配建的配套商业可以按市场价出售,也提高了保障房项目的利润率。综合考虑,保障房开发还是有利可图的。
  上市房企参建保障房现状:顺势而为
  和商品房开发比较,保障房开发利润低,因此,在商品房市场快速发展的上一个黄金十年,多数开发商对保障房建设是抵触的, 更多的是国有企业开发商或建筑商参与其中。现在,开发商对保障房的态度正悄然转变,除主动参建,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外, 更多的是在现行体制下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多的上市房企开始参与到保障房建设中,据初步统计,沪深两市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参与保障房建设面积较大的公司主要有:万科(000002)、保利地产(600048)、招商地产(000024)、金地集团(600383)、首开股份(600376)、北京城建(600266)、天房发展(600322)、栖霞建设(600533)、苏州高新(600736)等。
  从保障房角度对上市房企的投资思路
  从盈利模式上选股:首选参建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包括旧城改造项目)的公司,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相对风险小而利润大,相关上市房企有天房发展、北京城建等。从区域和发展潜力上选股: 首选一线城市和房价上涨过快的二线城市的本土国有开发商。这些城市人口密集,保障房建设的空间大,且经济相对发达,保障房建设资金相对充裕,本土有保障房建设经验的国有开发商,在获取项目上优势更大些。相关上市房企有北京城建(),栖霞建设()、苏州高新()等。(中信建投)

 

  国泰君安:量跌价平,优惠略现 荐3只地产股
  本周一手房销量整体环比下降33%。其中一线城市环比下降15%,二线下降41%。本周除上海销量环比略升外,其余城市均下降,主要是近期受限购、信贷等全国多城市逐步推开的影响,对购买力,尤其是高端项目的购买力有很明显的打击。限购政策最为严厉的北京等城市,别墅等高端住宅在新政后销量极为低迷。
  本周二手房销量环比下降7%,二手房市场整体目前销量低迷。目前大部分二手房源挂牌价格仍尚未出现明显下滑,根据我们近期的草根调研显示,小部分房源急于出手出现约10%-20%的降价,其中降幅达20%的房源成交速度非常快,未降价房源基本呈有价无市状态。
  房价目前整体仍在高位徘徊,限购非常严厉的城市如北京等,部分新盘的入市价格已经略有下降,开发商根据项目的不同也都做好了一定的降价准备。高端住宅项目由于限购,目前销量非常低迷,但是小幅的降价对于高端项目的促销并无效果,因此开发商会首先选择中低端项目进行优惠促销。本周一线城市的成交均价环比下降29%,二线环比持平。一线城市均价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本周北京的成交结构的问题,低价盘大量入市成交,高端项目销量持续低迷导致。
  整体可售量目前还处于低位区域,行业库存压力仍不高,但近期受房市新一轮调控双重影响销量明显下滑,导致8个城市的一手房平均去化时间从前期的6个月上升至11个月。一手房整体可售面积相对四月中旬的最低点上升30%,但也还属于较低位。
  行业正常环境下板块估值有一定安全边际,但若有量价中期调整则也并未完全释放风险。A股主流公司10年PE15倍,11年11倍,10年上半年均价下RNAV折11%。一线地产10年PE13倍,11年PE10倍,RNAV折19%;二线10年PE17倍,11年PE13倍,RNAV折4%。出租类公司10年PE21倍,11年PE17倍,RNAV折15%。
  行业面的政策基调和严控压力中短期均不会发生实质性松动,维持销量和房价下降的中期预判,土地市场将显现较冷清局面。预计接下来随着开发商优惠促销的范围和幅度加大。
  3月销量或许比2月有反弹,但销量显著下跌的行业趋势并不改变。
  行业维持中性评级,相对看好中国宝安(000009)、建发股份(600153)、胜利股份(000407)等地产+X公司龙头品种和万科A的相对收益。
  维持《从延安到西柏坡》11年策略报告结论,上半年或更晚时间地产板块是阶段性行情,趋势性投资机会需等基本面调整完成的下半年或更晚时间。(国泰君安)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