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将迎来今年最强时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股市将迎来今年最强时刻

加入日期:2011-3-22 18:05:1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谢百三:我给朱镕基市长讲物价改革
  茅于轼:个税起征点应提高到8000元
  叶 檀:日本大地震与利比亚战争叠加 欧洲受益?
  谢国忠:工作10年还买不起房 是市场和经济出了问题
  叶荣添:无尽之欢,股市将迎来今年最强时刻!
  黄湘源:资本怪兽魔影幢幢
  大摩华鑫:三方面观察日本地震对股市的影响
  钮文新:警惕日元泛滥成全球通胀推手
  蒋 林:政策调控紧锣密鼓 股指走势上下两难


  谢百三:我给朱镕基市长讲物价改革
  --引发抢购狂潮的第三次通胀
  一、1988、7、13,我用一个小时向朱镕基汇报:物价改革急不得
  1988年是非常不同寻常的一年。北京的几十所大学,研究所等青年学子们对中国的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振兴、经济崛起的改革充满憧憬与热情;此前举行、召开过多次改革理论研讨会上,中国两大经济学家厉以宁、吴敬琏的股份制的产权改革与市场化的物价改革何者为主之争,一直是最重要议题。此时,党中央领导人中关于尽早放开物价,用2-3年时间冲滩闯关,冲过物价改革这一关的思想占了上风。全国上下开始骚动,不安起来。
  1988年7月9日前后,在我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培训部18号楼201的门上突然贴了一张校长办公室的钢笔留言条:谢百三老师,市政府通知,朱镕基市长要请你讲课,主要是谈谈当前的经济热点,时间:7月13日下午1:30,请你做好准备--复旦校长办。我怔住了,揭下通知,看着朱市长要听我讲课?我既兴奋又有几分惶恐;朱镕基市长在上海千万市民中口碑极好。他廉洁奉公,把眼睛紧紧盯住208个局级干部是他狠抓党风的口头禅,很多人知道。有一次开会,主持人给每个局级干部送了一付对策;他硬是下令让他们一一交回。他被市民们称为老八路市长,好、廉洁、高效。
  --我能为他上课汇报吗?我马上跑去学校电信科打长途电话,请教北京大学的老师们。记得厉以宁老师言简意赅地说:去讲啊。主要讲物价改革与企业改革。物价改革要慢,冲不得;企业改革要快,主要搞股份制。我顿时心中有底了,盯住这两个中心话题,扎扎实实地准备了三天。
  1988年7月13日下午1点,我以一辆旧自行车代步,从五角场国定路的复旦大学驱车50分钟来到上海市政府。市体改委主任贺稿圣带着几名青年研究员在市政府接待室等我。贺主任非常和蔼热情地拉着我坐下,问我打算两个小时向朱市长汇报什么。我告诉他:物价改革,急不得;企业改革要加快,特别是股份制改革。要大力发行股票。他和研究员是认同这个汇报的主题与思路的;他们有人说:现在上海是八家上市公司在一个营业部挂牌交易,如果有八百家公司上市,上海的经济就起飞了。一位年轻的研究员握着我的手:谢老师,朱市长日理万机,极忙,我们平日给朱市长讲三分钟话都很难,今天他要听你讲2个小时的课,上海市的改革开放拜托您了。我心中一热,感到了几分压力与几分自信,连连说:我会尽力而为的,我会好好讲的。
  一点半,朱镕基市长红光满面地准时来到市府会议室,他握了下我的手,向市各经济部门主管负责人介绍说:这是我请来的教授,复旦大学的谢百三老师,他在学校上课很受同学们欢迎,很有名的,报上介绍过。他问:谢老师,听说你要调北京工作,哪个单位?我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好啊,这是我兼任院长的学院啊,欢迎你。他又问:你打算今天2小时,向我们讲什么呢?物价改革与所有制改革。好。他同意。
  随后,我约以一个小时时间向他和领导们汇报了物价改革实际上就是物价逐步放开的过程,由于是计划经济,商品总体紧缺,放时会涨得厉害,故就要紧紧拉住这辆快速马车的缰绳,慢慢地慢慢地放,不能太急太快,物价放到头了,改革也就完成了。我还讲了,物价改革为什么不能太快的10点理由,如:物价改革太快,必然造成农副产品大涨,城市职工、干部工资加得慢,承受不了这种大涨。而中国人均耕地很少,农副产品涨价,菜篮子工程等将长期困扰城市居民。我指出,当时两三毛一斤的大米,最终还可涨到2-3元,上涨空间还很大,时间还会很长。因此,无论如何不能涨得太快。还讲了,原材料,采掘业产品涨价过快,必然引发加工工业产品,最终消费品价格的大涨,让这些企业完全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是不可能的。此外,我还特别讲到,当物价放得太快时,银行的货币总笼头是管不住的。如果货币控制过紧,不给增加贷款,上海起码会有30%的企业会因资金过紧而关闭,这会引发工人们打着红旗到市政府来游行、示威,那后果就严重了。朱镕基非常认真地在听,从不打断我的话。他突然问道:银行,银行的同志来了没有?显然,由于我的主张,物价改革慢慢来,搞持久战与报上的主流观点不同。他不轻易表态,但不时地说:你再讲,讲下去。办公室里四个录音机录着,20多位领导认真地听着记着。我最后讲到:当年德国、日本、南朝鲜当年分别用半年到一年的短时间冲过物价改革的关,他们有美国军队在驻军,美军对不满的民众实施了军事镇压与管制。我们不行啊,人民的军队不能这样对人民……。所以,要慢慢放,慢慢改。60岁的朱镕基市长一身白短袖衬衣,精神抖擞,兴致勃勃,眼睛很有神,他不多讲话,但是显然他是认同我的观点的。他突然说:昨天的《世界经济导报》你看了吗?第三版李**的文章和你的观点很像,但他没有你分析得透。我听了心里顿时激动起来,日理万机的朱市长在看经济报刊,这说明他胸怀全国,视野开阔。--说明这个市长高瞻远瞩,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思维。这个市长以后还会做大事的。我心里想。
  --后边一个小时,我全力以赴地讲企业改革,承包租赁,资产经营责任制。朱镕基市长突然插话问体改委主任:贺稿圣,上海市怎么没搞资产经营责任制改革?贺主任解释似乎是说:里边有些数学公式挺难弄。后来,我重点讲了股份制改革,朱市长非常有兴趣不停地插话,提问题,我讲了:企业股份公司上市后,国有资产不但不会流失,还会大幅度增值。朱市长也非常重视。
  --这次2小时的课,一分钟都没少,3:30,朱市长在一位秘书的催促下,站起来抱歉地说:谢老师,我有外事活动,不得不先走了。他随后让其他领导再留下来听,大意是说:谢老师准备了三个小时课,你们再听下去,我觉得他讲得很不错。高个子的朱市长匆匆走了。会议室里立马活跃起来,他们有说有笑问起复旦大学同学情况……
  这次课上的很多观点,想不到被后来的事态所一一证实,一个月后,中国由于急于在物价改革上冲滩抢关,想用2-3年时间闯过物价关,最后引发全国35个大城市的抢购狂潮……;引发了李鹏总理的紧急刹车令,引发了朱镕基等为首的上海市及全国各省政府的对宏观调控放慢物价改革,加快企业改革之表态,一个个在报上,电视台里表态……,中国这艘巨轮,终于选择了物价改革稳步慢改,企业改革特别是股份制改革加快进行的战略路程,又坚定地向前行驶了……


  茅于轼:个税起征点应提高到8000元
  GDP不能光看增速,而是要看它的质量。20日,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来到成都讲课。这位被称为最有良心的经济学家说,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是评价GDP质量的重要指标,征收个税的主要目的是调节贫富差距。金融业能实现钱尽其用,帮助老百姓的钱保值增值,但目前我国的金融业并没有真正对老百姓开放。
  GDP不仅拼速度还要拼质量
  中国的经济目标看GDP.GDP的好坏,我觉得,不能光看它的增速,而是要看它的质量。茅于轼说,GDP的质量由一些重要的指标来判定。
  他表示,社会产生的财富如何分配就是评价GDP质量的一个指标,他说,这么多GDP,分配给了什么人,分配是比较平均还是给了富人,同样的GDP有不同的分配,比较公平的分配就是比较好的GDP质量。他认为,为了分配公平,甚至可以减少一点GDP的增长。
  其他的指标,还有看GDP增长是否是可持续的,比如不能破坏环境,这里面有没有泡沫,有没有通胀。
  个税起征点应提高到8000元
  对于公平问题,他又提到目前的个税制度。茅于轼说,在现有的征收机制下,主要的征税对象是一般收入人群,即更多地对工资征税,于是大部分的税负被一般收入人群负担,而真正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来源靠的并不是薪水,更多的是资本收益,而资本收益在现行的征收机制下很难被发现。
  他建议,个税改革的关键在于改革征收机制。征收个税的主要目的是调节贫富差距。首先要加强对富人所得税的征收,完善税收申报机制。按照目前国民的收入情况,个税起征点应提高到8000元。另一方面,要加强申报监管,鼓励纳税人主动报税。
  建议对不出租的空房课以重税
  茅于轼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价格高企,而在大中城市又有很多的空房,这表明很多人买房后并不居住。他建议出租空房以降低房价。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空房,这是对资源的浪费,可以让空房出租,政府对既不使用也不出租的空房征收高税,房主就要想办法租出去;租赁市场上供给增加后,租金就会大幅度下降;这对于买不起房子、低收入的人群是有好处的。他表示。
  而对于不愿意出租的房主,茅于轼也建议政府要规定其十年之内不允许卖,否则收取50%的税。这样卖房人就不会从投机买卖的差价里赚太多钱。
  开放投资渠道让民资进入金融业
  不过,他也同时表示,只有开放更多的投资渠道才能解决资本市场价格过高的问题。
  茅于轼指出,民间资本保值赚钱最好就是投资某个行业,而金融业是不错的选择。金融业的作用就是钱尽其用,但目前金融业并不对老百姓开放。他建议,让民间资本来办银行,让资金朝着利率高的方向流动。他以浙江为例,当地正是因为民间金融业发展得好,老百姓都能富起来。我在农村做小额贷款,这些年坏账率不到1%,这里面有很大的空间。优化资源配置,把钱用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去。


  叶 檀:日本大地震与利比亚战争叠加 欧洲受益?
  日本大地震与利比亚战争,将使欧洲受益。
  日本大地震与利比亚战争叠加,让全球市场扑朔迷离,但拨开迷雾,我们却能看清背后的那双手。日本大地震与利比亚战争的效果抵销之后,在大震荡中,市场逐渐恢复日本大地震前的形态。
  日本大地震将拖累日本经济增速,这个不幸的国家经济不可能很快复苏,日本的出口将有核辐射的阴影,事实上,比大地震更重创日本经济的是核辐射。如果世界无法消除核威胁从而对日本产品重新建立信心的话,将给日本出口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3月21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指出,日本毁灭性的大地震和海啸将会短暂拉低其经济增长,但灾后重建工作有望提振疲软的日本经济。如果历史可供借鉴,在2011年中期前,日本实质国内生产总值料将受到大地震灾害的不利影响。但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加快,之后数季的经济增速有望回升。灾后重建可能持续5年时间。世界银行同时指出,日本大地震对东亚经济不会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
  同样,日本不会给全球经济增速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人们现在担心的最大问题是,日元大幅上升会否引发全球金融动荡?日本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否会在数月之后,增加全球通胀压力,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为了应对短期紧缩,18日七国集团联合出手抑制日元汇率狂涨,也就是间接抑制日本央行面对自然无法抑制的疯狂发钞冲动。德国商业银行预测,如果日元汇率继续上涨,G7央行还将在不确定的时点继续干预。这对于全球的投资者是个沉重的打击,这就意味着,今后这些投资家们将会面对主要央行联合调控的巨大压力,甚至禁止他们裸做空。
  与此同时,以法国等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利比亚开拓了一个新战场,以暂时缓解紧缩压力。
  从石油与外交等方面看,利比亚战争显然对于欧洲意义更大。作为全球第12大产油国,利比亚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消费的1.8%,OPEC产量的6%;超过85%出口欧洲,其余多为亚洲,美国只占5%。虽然产量少,但轻质低硫油对于欧洲意义重大,欧洲不可能允许地中海南岸存在一个时时卡住原油脖子的国家,更不必说欧洲的天然气还卡在俄罗斯人的手里。从利比亚着手,欧洲要解决自己的未来原油储备难题。
  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日本核阴影的扩散,全球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已经掀起了一轮反对核能源的巨大浪潮,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又没有产业化,无法取代核能的位置,因此未来对于传统能源的争夺,对非核新能源技术的争夺将趋于白热化。
  日本大地震与利比亚战争叠加,对于欧洲经济复苏较为有利。
  欧元区经济火车头是德国,德国财政部在其月度报告中表示,德国经济在今年年初继续增长,并且2011年其余时间的增速将再次加快。报告显示,德国经济正在向着本国政府的官方预期年增长2.3%目标迈进。去年德国出口形势大好,如果日本高端制造无法恢复,德国将是较大的受益者。欧洲央行表示,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增长趋势仍向上。
  由于欧元区经济复苏没有动摇,欧元存在加息预期 ,导致欧元价格节节上升,汇率持续上升,北京时间3月21日晚在1.417左右。
  经过日本大地震与利比亚战争的叠加效应,全球市场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最大的变化是,避险资金开始重新流入黄金等市场,金价稳定于每盎司1400美元上方,说明市场资金已经出现了逆转,再次把黄金、白银当作避风港。如果北非中东形势继续恶化,那么美元将受到追捧,美国国债价格就会上升,这对于美国未必不利。
  很清楚,在日本大地震与利比亚战争的叠加效应之后,除了日元汇率之外,其他市场基于恢复了日本震前的态势。而实质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区别,日本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其复苏过程是否会重新上演阪神大震后较为乐观的历史,不容乐观。相比而言,欧美的状况较为明朗,仍然是今年全球经济复苏的火车头。
  对于中国而言,真正的通胀是威胁与紧缩并存,一方面通胀压力挥之不去,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温州等沿海地区的民间资金链已经发生了崩溃的先兆。进行国内第二轮市场化改革,以提升生产效率,已经刻不容缓。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