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工作10年还买不起房 是市场和经济出了问题
中国在过去十年内经历了GDP两位数字的增长,去年更是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值得庆贺。但是,中国国内却是一片忧心忡忡。除了一些通常的担忧因素,诸如收入分配、房价、环境恶化、食品安全危机、医疗卫生的安全性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教育成本迅速上涨等等,还有备受关注的通胀问题。
这一长串问题反映了中国增长模式的特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招商引资,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核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短期内可以对GDP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模式削弱了家庭的消费能力。当投资完成以后,国内需求却不足以支持这种投资。因此,出口成了支持这种招商引资模式的关键。
投资模式导致了众多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比如,日益加剧的收入不平等和房地产泡沫就是两个最明显的后果。为了给更多的投资进行融资,政府必须不断增加收入。通过税收、收费和房地产销售,地方政府增加了收入,但却削减了家庭的收入与购买力。地方政府实际上就像站在一台无法停止的跑步机上,需要不断增加收入,为更多的固定资产投资筹集资金。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土地价格不断上涨,从而导致了全国大范围的房地产泡沫。
投融资的紧迫性,降低了政府为诸如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经常性支出融资的意愿或能力。腐败渗透到了教育和医疗行业,从而造成了家庭在这两个关键方面无法预测的支出和花费。这种不可预测性造成了家庭的恐惧,抑制了消费。
地方政府把GDP和财政收入放在了产品安全的前面。当问题发生,地方政府就会受到保证GDP增长数字的驱动而保护问题企业。即使产品存在巨大缺陷,企业也很少会被关闭。企业之所以会主动冒险,就是因为损失极为有限。中国的政治激励其实是和产品安全相悖的。
通货膨胀是这种模式最新的后果。除了收入,地方政府一直在最大化借贷,来进行超额固定资产投资。这推动了过去几年货币的巨额增长,从而导致了今天的通胀。
出口模式途穷难返
中国的出口在过去10年内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从2490亿美元增加到了1.579万亿美元。巨额的出口增长是维持投资热潮的主要因素。中国的家庭消费与GDP总量之比从两年前的55%下降到了现在的三分之一。其下降力度无法支持过去10年的消费热潮。而出口收入就不同了。因此,中国模式需要依赖全球出口需求。
如果发达国家经济不增长,中国的出口就无法维持过去的高速增长。例如,如果中国的出口增长在最近十年放缓到每年10%,那么投资增长率就要下调一半才能与之匹配。
中国已经准备好了面对未来出口增长明显放缓的可能性。除了追求量的增长,中国还应该致力于提高出口价格。这种战略很有可能起作用。其他发展中国家没有发达的基础设施来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因此,中国可以实现价格提升。
没有地方政府会欢迎提价策略,因为这可能会导致生产转移到中国其他地方。中央政府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协调作用。关键是要取消地方政府补贴出口生产的权力,例如,规范工业用地价格和税收优惠政策。
减税收、增利率、降房价
近十年来,中央政府一直表示,希望让经济转向以消费为导向,实现经济再平衡。家庭消费在新兴经济体国家通常会占到GDP总量的50%。中国的情况太极端了,不可能轻松调整。中国必须制定目标,使消费占GDP的比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比。关键在于增加家庭收入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降低大项目(如住房、教育、医疗等)的价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必须立即进行以下三项转变:
--政府应该把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从45%削减到25%。较高的个人所得税通常是为了实现财富从高收入人群到低收入人群的再分配。但是,中国的高税收负担主要落在了中产阶级白领身上。中国高收入人群根本不怎么缴税。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企业,来负担其个人开销。他们的个人所得税率就等于企业所得税率,也就是25%。这就是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如此低的原因。过高的税率只会削减新兴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不降低税率,促进消费只能是空谈。
并且,中国应将增值税率从17%下调到12%。在中国,增值税就是消费税。17%是世界最高的此类税率。高消费税与投资最大化模式是一致的,都把收入从家庭转移到了政府。如果政府真的希望改变发展模式,增值税就要降到合理的水平才能鼓励消费。
--政府应当立即通过把储蓄利率提高两个百分点的方式,消除负实际利率。负实际利率将金钱从储户手里转移到了借贷人手中。跟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中产阶级都是储户,而国有行业和企业都是借贷者。负实际利率就是一种中产阶级税。这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极不公平。
在经济理论中,利率等于人均收入增长率。其他经济体在经历高增长率时(如日本、韩国和台湾),其利率接近人均收入增长率。这样可以防止泡沫的形成,让储户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过去八年,中国年名义人均收入增长率大约为19%。在高增长时期,中国存款利率几乎为零。中国家庭存款占到了GDP总量的大约80%。这样就少付了储户相当于超过GDP13%的利率,2010年约为5万亿元人民币,这是国有企业全部利润的2.5倍。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对待储户像中国这么糟糕。
由于中国国有行业是最大的借贷方,所以中国把利率调整到公平的水平将是不可想象的。政府至少应该做到的就是消除负实际利率。这至少不会把钱从储户手里拿走。中国的税率政策不应该是一种把钱从中产阶级手中抢到富人和权贵手里的抢劫行为。
--中国应把房价调低到全球平均水平,也就是每平方米的价格不应该超过两个月的税后收入。政府已经讨论了三年房产价格降温,但却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市场最终冷却了下来,但这是因为通胀迫使货币从紧。但是,房产价格还是太高了。降温不足以使之成为中产阶级的产品。房地产最多只是有灰色收入的人以及投机者的产品罢了。
当前的共识是要建设经济适用房来减少社会不满情绪。即使这项策略成功了,也难以促进社会和谐。中产阶级应该能够买得起商品市场上的房子。如果负担不起,中产阶级就不是真正的中产阶级。如果一个以各种标准评判都很成功的白领,在工作10年之后仍然买不起房子,那么这个市场和经济就真的出了问题。
很多人争论说房价是市场现象,政府干预无法起作用。这种论调是不正确的。政府拥有所有土地,在理论上代表全体人民。土地成本和税收占了全部售价的一半以上。中国房地产市场是政府的产物,而不是自由市场的产物。
控制房价的一种简单方法就是控制投机。当前的需求被投机需求放大了。负实际利率就是推手。不过,高资本收益税将把投机需求维持在很高的水平。政府应该征收50%-90%的资本收益税,而不是征收房产税,来控制投机。这能够直接针对炒房者,而不会影响最终的房屋使用者。为什么执行就那么难呢?
医疗和教育改革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医疗和教育应该是人民可以负担得起的。但事实上,医疗体系的不确定性给人们带来了恐惧和担忧。人们永远无法知道会花多少钱。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患了重病,那么他或她的家人就只能任由医院摆布了。正是这种担忧吓得人们不敢再花钱。
政府控制的系统并没有为人民服务。我怀疑国有制度内的改革将是不够的。最好是能引入竞争机制。应该允许私人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当政府控制不起作用,我们应该给市场一个机会。
中国教育体系比医疗体系情况要好,但仍然非常昂贵。教育支出不是来自学费、书费等这些正式项目。其他非正式项目的花费要高的多。20年前中国的教育体系是真正的英才教育。然而此后它在错误的方向上发展至今。学校和教师常常会卖人情。穷人家的孩子在学校里属于弱势群体。
近期,在高校招生上有一些创新。我担心,无论这些改革在理论上听起来有多好,偏离严格标准化入学考试只会给不公平开后门。恐怕一些改革的建议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如果中国的大学录取受制于金钱和关系,那么人民也就被剥夺了子女前途的最后希望。
经济再平衡很容易,政府要做的就是少从家庭部门刮钱。如果当前的体系无法很快做到这点,中国可能在未来10年内经历滞胀。国家稳定可能会受到威胁。
叶荣添:无尽之欢,股市将迎来今年最强时刻!
存款准备金 日本核扩散 利比亚战争,这三大利空不但没能击垮在多数人预期中会大幅暴跌的股市,市场反而借助利空寻找利空出尽后向上突破的借口,这个时候还需要解释什么?废话已经没有必要,股市已经出现了大幅喷发的迹象,犹如火山喷涌一般猛烈。
自从叶荣添推出四根均线以来,128和46的首次重合,这是第一次发生。将后也不会再发生,只会有这样一次。这样的事实一旦发生,已经证明长期筹码和中期筹码的完全融合,成本接近于同一水平点位,也预示着2845这一线将成为今年的股市下跌空间最有力的支持,几乎不可能被打破。将在会以这一线为基础向上大幅爆发,猛烈井喷。只有当市场再次大幅拉升过后,46日这样的中短期筹码才会分散和向上移动,而那时留给市场的将是犹如打破天体运动的规律一样,四根均线全毁,市场会重新寻找他在创造3478后的新轨迹,创造新的均线运行轨道。
也就是说这个市场没有任何一动不动的所谓理论和技术,任何的理念的都是跟着市场运动而走,这次这四根自从11月开始推出以来将自达到3478后完成他的使命,届时由于市场资金的筹码分布和市场情况和半年前有了天然之别,自然这些就不再适合当时的市场。而目前唯一具备压制市场短期突破的套牢筹码7日线由于在最近的连续震荡之后已经被市场在今天以缩量的方式完成化解,那么按照大资金运行布局的手法,将后迎来的将是连续向上的温和放量突破,也由于上一次在3000点市场已经放过一次量和拥有了足够的套牢盘,这也纵向决定了再次达到3000点的时候将不会人们习惯的爆炸性量能,而是比较温和的上涨突破,这种温和放量上涨突破3000点最大的好处在于不会引起旁观者的注意,在他们还以为只是过家家玩一玩的时候,市场将直接迈向3100点寻找3100点上的支撑位而不再回眸3000点,也不需要再次确认3000点的底部。
通常大盘在一个大的整数关键位置迎来第一次突破都会伴随大的放量一次,之后由于多数筹码在3000点之上的被套牢和大资金在这个位置的筹码交换完毕,再次突破时就不会再如第一次那样放量和激动,自然也将不会迎来井喷而是逐步上涨。但是人们通常习惯激情一点,总是期待一些暴涨和大量才会自我感觉心里踏实,但这样的总是用放大量的暴涨来吸引人们的注意最后得到的结果都是过后就很快下跌。相比于多数人期待现在就到了3200点甚至3300点不一样,我为这次在3000点之上突然迎来调整感到无比开心和高兴,之前说过3000点不调整证明的不是市场还能继续走强,而是只会在100点过后就彻底完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们必须感谢日本,感谢他们的这次地震为我们带来调整契机,为将后做强市场做好了充分的筹码吸纳和资金布局。一个人能做成多大的事情跟一个人的看世界的视野和观瞻有严重的关系,我宁可2个星期不赚钱,我也不远放弃6个月的行情,这一点就是我和你们多数人的区别。很多人总是为了暂时的100点和200点,而看不见这100点的调整过后,你得到的将是1000点甚至更多。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是去年10月的例子放在那里,不调整直接一步到位随后迎来了才长达3个月调整。而这次调整了,我们也将同样迎来为期3个月的持续性的上涨。到底在这三个月之中股市能表现多好走势多强是次要的,关键的是你在持续性的上涨中赚到了多少。选了股,就用于持股,只你最好的操作策略。
市场真正赚钱的时候不是在大幅井喷中,而是像09年那样的持续性的小涨中逐步上涨,从1800点达到了当时人们不敢相信的3478,这一次我相信在今年最大危机爆发过去的时候,股市从明天开始将迎来今年最强的三个月,甚至都用不了1个月就会突破3200点,我希望你们好好把握,与我同行!笑一个,我的朋友,你行的!(中金博客)
黄湘源:资本怪兽魔影幢幢
一个叫做中国淡马锡的资本怪兽不请自来,魔影幢幢让人不寒而栗。
按照国资委的设想,未来央企整体上市将由国资委直接持股,或设立一个直属公司担任央企上市公司股东。这种国资管理体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淡马锡模式。
退休了的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辩白说,国资委直接持股无法律障碍,但李荣融现在的身份尽管已是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并不等于可以在人大尚未立法的情况下对涉及到国资管理体制的法律定位直接代言。随着央企整体走向资本市场,国资管理体制将如何变化,这并不是某个权位人士可以根据自已的个人倾向性随心所欲地自行其是,而是一个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明确并予以授权的重大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事情却常常是无论公权私权,职权决定一切。以往一些地方中小型国企的国有资产私有化是这样,此次的国资委直接持股很有可能也是这样。
李荣融在其任职国资委的期间,就对淡马锡模式情有独钟。不过,正如他在尚未明白股市如何运行的情况下就对央企如何整合上市就先入为主的来了个一刀切一样,他对新加坡的淡马锡的顶礼膜拜同样也是不无一定的盲目性或片面性的。淡马锡模式尽管在某些方面不失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典范,但是,它以私人注册公司的方式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并且由政府领导人的直系亲属独揽大权,即使在西方经济学家那里也不是没有引起过争议的。淡马锡不是一个家族企业,却深深地受到某个特权家族的影响,其运作效率也就远非一般的国有企业或家族企业可比。淡马锡通过国家控制的私人企业投资,不仅主导了以私营企业为主的资本市场,而且几乎主宰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政府委托淡马锡经营的国有资产虽然表面上没有流失,反而大幅增长,但是,在新加坡,人们却把这类与国家有联系的企业称之为国联企业,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正因为如此,淡马锡的模式在全球是独一无二,不要说中国的国资委不可能像淡马锡,中国的任何企业也都不像淡马锡。
中国现在流行顶层设计。在系统工程学中,顶层设计是指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亦即通过理念上所具有的整体的明确性而使得实践将具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可是,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来说,这样的顶层设计是不存在的。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改来改去,从来都是没有蓝图而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的。这不妨可以说也是一种另类的中国特色吧。尽管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迄今为止还在争个不亦乐乎,但刚刚闭幕的两会给出的结论还只是说有进有退,并没有说清楚怎么进,怎么退,说了也就等于没说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特色的淡马锡模式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谁又能说得清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上市的条件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任何变化都已经不可能再是重新回到我们过去所趟过的那一条河流。即使是血统清纯的国有企业,在整体上市变成公众性公司之后,所改变的也不仅国有股的控股比例,而且更是它的运作机制。尽管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上市对于改善国企治理机制具有无可置疑的进步意义,但是,资本市场机制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来说,所带来的并不是一般性的变化,而是一种有可能改变一切的魔法。那么,借资本市场的魔法,国有资产的产权如果不是回归于私权,而是化身于职权,岂不也就像被称之为资本怪兽的淡马锡没有什么两样了吗?而这,是不是中国的淡马锡模式不请自来的玄机之所在,理应一究到底。
大摩华鑫:三方面观察日本地震对股市的影响
受日本地震影响,上周沪深两市出现大幅震荡走势,主要热点集中在与日本地震相关的个股板块。大摩华鑫基金认为,日本大地震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
首先,日本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日本东北部和北部,其GDP 占比不足8%,受灾地区制不是日本制造业密集地区,而且受灾主要是旧民宅,因此估计本次地震对日本整体经济影响不会太大。但受到地震影响,短期内日本电力供应和核电安全会是扰动因素。
第二,中国进口产品的国内替代、中国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供给替代、全球化生产链条运转的持续性逻辑。这些逻辑可能主要集中在高端电子元件、钢铁制成品、汽车及其零部件、家电、化工。替代为明确的利好,而一旦出现一些必须工序在日本,则相关整机生产商可能因开工率下降而受损。
第三,日本灾后重建对中国建材材料需求的影响以及部分行业的转移带来投资机会。
大摩华鑫基金认为,日本地震短期内确实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等市场情绪恢复后,影响市场格局的因素,比如通胀、复苏动力、经济转型、货币政策等将继续左右市场的走势。
蒋 林:政策调控紧锣密鼓 股指走势上下两难
回顾近期市场表现,股市低迷成交量与政府抑制信贷投放有着较大关联。据了解像是类似私募、公募等金融机构的股票持仓比例很低,而且以持有指数型ETF为主,投资者更多的是喜欢持有现金或是债券。根据行业涨跌板块表现来看,近期高铁、水利、资源类股以及有定价权的股票比较具有投资价值,主要原因在于投资安全边际较高。另外从模型分析角度来看,目前股指期货市场动能较弱,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在30%-40%。模型显示,日线和周线上都无交易机会。短期最佳操作时间在5分钟-15分钟区间,尤其5分钟上能找到较多交易机会,但是建议仓位控制在三分之一左右。
回顾宏观基本面表现,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数据,诠释了2010年中国经济图景,投资、消费、进出口结构性调整和再平衡稳步推进,全年GDP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进一步确立了实体企稳回升态势。
引人关注的物价形势,在2010年也取得了相对较好的调控效果,全年CPI3.3%的同比增速维持在年初3%预定目标的正常误差区间。同比来看,12月CPI同比涨4.6%,较11月5.1%有所回落,但必须正视的是,季度同比和月度环比数据不容乐观,一季度CPI上涨2.2%,二季度CPI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呈加快上行趋势;12月CPI环比上涨0.5%,延续了前几个月环比上涨的态势,侧面表明通胀形势的现实性基础,这无疑对稳物价构成中长期压力。
抑制房价上涨是政府三大重点调控之一,房产税已经正式在上海和重庆开始试点征收,虽说受影响的覆盖面较小,但从抑制短期房价上涨的效果来看是十分显著的。考虑到房地产板块股价已经主动回调且此前跌幅较大,笔者预计未来下行空间较为有限。中短期来看,地产板块很难走出弱势震荡格局,不利于股市向上突破。
信贷紧缩也是政府三大调控之一,结合年初央行表明今年信贷投放目标不设限以及1月份银行信贷量较往年同期显著减少的情况来看,反映出政府迫切希望通过信贷紧缩来收缩市场流动性,以此达到改善物价和房价恶性上涨的局面。
综合来看,房产税或能增加2011年房价下跌的概率,但从房地产市场利益环节上看,地价作为房价上涨源头始终得不到根治,也许表明了楼市调控只是调了股价却调不了房价。信贷投放作为政府运用货币调控手段中最为灵活的一项工具,在抑制物价,房价上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假设上半年物价和房价未能得到有效抑制,未来信贷紧缩力度可能将会非常严厉。收紧信贷必然降低国内股市流动性,展望2月份行情,面对物价和房价的不确定性,银行信贷紧缩力度不容小觑,笔者预计股指走势难有大幅反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