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猜想 五浪将超越4000点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九大猜想 五浪将超越4000点

加入日期:2011-3-2 18:52:4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叶 檀:公募基金为什么总是站不直?
  中国公募基金饱受诟病,遭遇人才流失、信用不佳之苦,即使有种种政策优惠,公募基金要成为未来的主流投资者非常困难。公募基金显示了中国金融行业滞后的冰山一角。
  3月1日,东方基金在官网公布变更高管人员的公告,宣布原董事长李维雄去职,由杨树财接任董事长,李于去年8月26日离任,而证监会核准高管任职资格是今年的2月28日。
  东方基金难得的会议纪录被曝光,显示了公募基金背后的乱象。公募基金为什么总是站不直?东方基金成为难得的负面样本。
  2010年2月,明星基金经理付勇离开东方基金,背后是一连串难以言说的事件,最引人关注的是股权纠纷。这家基金公司从成立第一年的人员流动后就由大股东东方证券主导,其他派系人士不合则去。而在原属东北证券内部人士大起争议后,付勇等人坚决求去,两年之后,从董事长、董事到基金经理大换血。而基金持有人对所发生的一切都只能忍耐,再忍耐,他们除了赎回份额用脚投票外,基本没任何自救渠道。
  与此相同的还有益民、博时等基金。据报道,成立于2005年年底的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有过两次股权变动,每次变动都伴随着业绩的波动,而核心人员纷纷持冠。也就是说,基金公司股权的变动,就意味着公司风格与投资风格的大变动,从这个角度来说,股权变动相当于一家新公司成立,以往的业绩全部清零,一切重新开始。付勇作为东方基金的核心人物,风格较为激进,而继任者庞飒则截然不同,自称曾看着概念股疯长而坚守自己的持股不动;自称投资理念是稳定,保持投资风格持续稳定,以及投资业绩的稳定。
  不管投资理念如何,好的投资者具有共通的性质,金融市场的投资人才千里难求,尤其是公募基金人才纷纷流失、基金经理成为菜鸟培训班的时候,对于投资人才的打压损害的不仅是公募基金效率,更说明在公募基金,投资能力必须让位于公司政治,是谁的人才是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
  公募基金被人诟病效率低下,与任人唯亲不唯贤、充斥七大姑八大姨有关。有人曾统计过,基金管理者与监管者之间的关系网,可谓蔚为大观。不仅如此,由于基金公司报酬丰厚、闲职有高薪,各方争入公司者如过江之鲫。
  东方基金新独董矫艾辛女士,其履历包括,历任中国银行长春分行营业部经理、营业部、贸易部及外联副行长,纽约分行营业部经理,伦敦分行营业部、贸易部、人事行政部助理总经理、信贷审批委员会委员,英国AvelingBarford重型卡车制造厂业务拓展董事,香港怡和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业务拓展经理、高级顾问;现任香港捷成贸易有限公司企业关系及特殊项目部总经理、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但有传言称矫女士与东北证券董事长矫正中有关系。两年前,正是矫正中亲自将单宇送来了东方基金。但此传言未经证实。
  基金管理混乱却未被追究。根据会议纪录,东方基金原董事长李维雄指出公司去年发生了两起很严重的分管风险控制的事情。第一件事,东方基金先后对东方精选进行3次赎回,但并未发布任何相关的申购和认购公告,违反了证监会相关规定。此外,成立于2008年6月的东方策略成长,规定投资于债券资产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5%~40%。但成立1年多,该基金各季报中均未配置任何债券资产。如此显违契约的行为,未受到任何惩戒。基金虽然饱受责难,却印证了一句话,胳膊断了折在袖子里,表面一团和气。到现在为止,没有基金因为内部治理结构红脸的事,从监管到股东取得共识。东方基金同样如此,据媒体披露,有关方面并不愿意股东之争扩大。
  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大成问题。2008年,59家基金公司的424只基金亏损总计15000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亏损9740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65%;混合型基金累计亏损4057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27%;封闭式基金累计亏损841亿元,占整体亏损额的5.6%,非股票型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成为仅有的两类盈利基金。当年国内60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307.32亿元。旱涝保收的铁饭碗,是计划经济时代在金融领域的最后一丝余光。
  基金大股东或者一股独大不受监管、或者股权争夺大起内讧、或者固定管理费收入掠夺基民、或者成为大金融航母的盘中餐,所有这一切,都违背基金成立的初衷,基民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漠视。而这一关键问题,在修订的《基金法》草案上终未涉及。

 

  贾 康:稳健货币政策会延续到明年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3月1日表示,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会延续到明年。他还预计今年GDP增速在10%左右,甚至可能超过10%,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小于3%。
  对于房价,贾康认为,未来二三线城市房价可能会上涨。
  此外,贾康表示,在我国现行的按照11个分类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框架之下,不提高收入,只提高个税起征点,对工薪阶层来说,并没有得到实际好处。个人所得税改革不应仅停留在工薪所得费用减除标准的上调上,而应该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这个改革方向上的综合配套改革。贾康曾建议,将现行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减至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易宪容:解决房市问题重点在打击投机
  房价历来是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提交涉及房价(或楼市)提案或议案的代表、委员总是占相当的比例,预计今年两会也不会例外。
  作为对社会关注的回应,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针对房价问题花了不少时间,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这个问题的正视与重视。
  遏制国内住房价格过快上涨,这是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承诺。温总理在和网友交流时指出,政府有信心遏制全国房价过快上涨,让住房市场真正成为民生的市场,并将采取增加有效供给,特别是增加非投资性住房生产;抵制住房的投资及投机性需求;管理好市场等措施。
  笔者以为,近年房价过快上涨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一是住房投资属性太强,大量投资投机性资金托高了房价。一般的理论认为,由于当前住房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市场住房供给远不能满足刚性需求,只要加大对住房市场开发投资,增加住房供给,就能化解房价快速上涨的问题。实际上,住房作为投资及消费两用产品,若不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为照顾自住性消费购房的信贷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就会被投机投资者利用,他们的抢购性购房不断推高房价,结果导致买房的人不住,要住的人却买不起。这两年的情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住房的供给数年来屡创新高(2010年的住房销量已达2002年的4倍多),但房价却没有因供给增加而回到合理水平。
  二是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根据房改时的设想,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即通过双轨制让有能力者可以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让能力不足者通过政策保障性住房来解决基本居住。但受地方财力有限及制度设计不健全等因素影响,一来建成的保障性住房杯水车薪,大量保障性需求被推向市场,二来因各种管理问题导致不少保障性住房被富人或权力裙带关系户占有,结果双轨制在实际操作中被扭曲,难以化解当前诸多矛盾与问题。
  三是房价上涨的预期太强。现实生活中,总是会有关于开发商捂盘惜售的报道。出现捂盘惜售有市场管理方面的问题,但症结在于市场的核心是价格机制,由于开发商及投机炒作者预期房价会上涨,理所当然会千方百计地让住房卖得慢一些,以便卖价更高挣更多钱。如果市场预期房价会下跌,谁敢把手中的住房留着不卖?
  四是全国性的金融市场及人力流动,已经让炒房不再受地域限制。尽管每个城市的住房市场是一个个被分割的市场,住房的不动性也无法通过流动来调整市场供求关系。但在统一的金融市场中,资金可在短期时间内在全国快速流动。而这些资金大规模的流动就容易造就一个又一个地方性房地产市场泡沫。
  由于以上原因,在过度优惠的信贷政策及税收政策背景下,少数人便可利用过高的杠杆率大量进行投机炒作,拉高房价后再出手挣大钱,多年来温州炒房团、山西老板炒遍天下不亦乐乎就是实证。近两年的个人信贷资金增长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2010年个人信贷增长达到29000亿元,是2008年近5倍。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人,除了比不上上市公司股东从股市圈钱暴富来得快,有多少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不是通过房地产投机炒作暴富的?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各界已经看到了房市的危局,信贷政策也正在全面收紧,住房税收政策也将日趋严厉,打击投机性需求已成为决策层的共识,笔者相信房市经过刮骨疗毒后,投机炒作会日渐减少。
  期待本次两会后,能实质性地打击投机需求,让住房市场还原成真正的住的房市。

 

  董登新:新三板九大猜想
  根据证监会安排和部署,今年有望推出中国的OTC市场,即人们俗称的新三板。关于未来新三板的构建,笔者认为,大致可作出如下九大细节猜想。
  新三板准入机制--核准制PK注册制
  由于场内市场(主板和创业板)容量的有限性,再加上发行人和保荐人的诚信意识、法治意识及投资者素质仍有待提高。因此,主板和创业板的发审制度仍只能采用核准制。核准制虽能严格把关准入者的质地,但它毕竟加大了审核成本,降低了公司上市效率。反过来,它可能还会诱发发行人与保荐人的道德风险。为此,一直有人主张在场内市场采用注册制,取代核准制。但笔者认为,在场内市场实行注册制的时机尚不成熟,但可以考虑在场外市场(新三板)试行注册制。这样,既可为将来的主板和创业板实行注册制积累经验,也可以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准入便利。
  挂牌对象--高科技新兴产业PK传统产业
  场外市场是对场内市场的一种重要补充。新三板市场的历史使命,主要是为那些没有资格在场内市场挂牌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股权融资的机会。不过,根据国外OTC市场发展的经验,新三板的挂牌对象应该设定为高科技中小企业,重点鼓励新兴产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此外,新三板也为退市公司提供死缓或再生的通道,因此,新三板的准入对象可考虑重点支持两类企业:一是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退市的公司;二是非上市、高科技、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它们的挂牌标准应远低于创业板。但新三板不应将传统产业拒之门外,这样有利于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产业升级推进经济转型。
  挂牌标准--高门槛PK低门槛
  在挂牌标准上,新三板应明显低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但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最初阶段的门槛不能设置太低,要等待新三板扩容至一定规模后再逐渐降低挂牌标准。在最初的挂牌标准上,可以区分两类不同的对象设置:其一,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转板过来的退市公司,不需要条件,可直接在新三板挂牌;其二,非上市、高科技、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则至少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总股本不低于1000万股;近三年连续盈利,且三年累计净利润不少于10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1000万元。(待时机成熟后,再行下调新三板挂牌标准)
  发行方式--存量发行PK增量发行
  新三板是否具备股权融资功能,主要取决于挂牌股票的发行方式。新三板挂牌股票的发行方式无非两种:一是存量发行;二是增发新股。存量发行是公司大股东减持股份的过程,也是大股东兑现股权的行为。然而,对于挂牌公司而言,存量发行并不具有融资功能。增发新股则是挂牌公司不断成长的内在要求,它具有融资功能。小公司在新三板挂牌,首要功能是挂牌、报价、转让,提高知名度,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待时机成熟后增发新股融资,并可择机进场(主板和创业板)挂牌。
  交易模式--集中竞价PK做市商报价
  由于场外市场信息不完全,新兴产业投资专业性强、不确定性大,再加上挂牌公司规模小、死亡率高,因此,西方发达的场外市场一般都采用做市商交易制度,形成双重竞价机制:一是挂牌公司的多个做市商之间的竞价,二是做市商与投资者之间的竞价。笔者认为,在新三板推出的初期,可以将证交所的集中竞价模式移植过来,以适应散户或中小投资者的交易习惯;与此同时,在大宗交易或零交易量发生时,可以试行做市商制度造市。等到时机成熟时,在新三板市场全面实行做市商交易制度,取消集中竞价交易方式。
  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新三板挂牌公司一般规模小,业务单一,会计核算简便,财务报表易于编制与审计,因此,新三板公司完全可以执行严格的会计与审计制度。同时,由于新三板公司死亡率高,投资风险大,因此,更应该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足够多的公司信息。笔者认为,新三板公司的信息披露内容除各类重大事项外,还应该定期披露四个季报及年报,随时向投资者提示行业风险与经营风险,并将全部报告内容在证监会备案。
  拆股、缩股与股票面值
  不论在我国香港股市,还是在美国股市,拆股与缩股都是上市公司管理股价及每股财务指标的常用手段,同时,它也是公司改制、产权重组的常用手法。
  尤其是在新三板与证交所的转板制度中,拆股与缩股的应用价值十分重要。比方,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转板过来的退市公司,为了重回证交所挂牌,它们可以采用先缩股、再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做法来达到重新上市目的;同样,在新三板快速成长的挂牌公司也可以通过拆股来吸引投资者,提升市场人气;当然,在新三板长大的公司也可以通过拆股或缩股进行改制重组,然后在证交所申请上市挂牌。
  既然允许新三板公司拆股或缩股,则股票面值就不可能采用统一固定面值(比方我国现行的股票面值规定为1元),事实上,国外许多上市公司的股票面值是不统一、不固定的,它可以由公司自主设定。
  转板制度
  新三板作为中国未来的OTC,它是构建多层次股市的重要一环。当新三板建成之后,它将发挥两大重要作用:其一,作为废品收购站,新三板将负责全面接收来自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退市公司,为它们提供继续转让的机会;其二,作为新兴产业或创业型企业的孵化器与培育所,新三板将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提供全新的、没有被污染的上市资源。因此,从高新园区到新三板再到沪深证交所必须建立起正常有序的转板机制,以达成多层次股市之间市场共通、资源共享、进退有序的目的。新三板的转板机制,可以作为主板和创业板的发审制度转向注册制(或称备案制)的一种试验或过渡形式。
  退市制度
  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也为了防止新三板沦为垃圾板,新三板必须设立严格的除牌制度,以与挂牌标准相呼应。新三板除牌标准可以更加简单明了、更易于操作,比方,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凡是出现连续3年资不抵债的,则必须无条件除牌并退出新三板。

 

  水 皮:如果创业板泡沫破灭 A股主板价值或将提升
  据报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A股首次公开发行(IPO)融资延续了今年以来十分密集的节奏,共有26只新股完成了网上和网下发行。但是,募集资金总额仅仅只有259亿元,与1月分的432亿元相比,减少了40%。二级市场持续回暖,一级市场发行如火如荼,为何募集资金不断减少?
  与此同时,随着此前百倍发行市盈率的新股持续出现,高价发行引发了2011年1月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破发潮。在新股首日普遍破发的冲击之下,2月份以来,新股高价发行迅速降温,26只新股的平均首发市盈率只有55倍,与1月份的73倍相比下降了24%。新股发行的新趋势是一个怎样的信号?这样的降温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又有怎样的意义?今日《观点》栏目由记者柴华对话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解析新股发行价降温意味着什么。
  记者:据统计,2月份有26只新股发行,却只有259亿元的募资额。不仅大大少于1月,即使是同2010年2月的395亿元相比,新股募资也下降了34%,创下近8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否说明发行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水皮:每个公司融资额出现大幅下降,可能跟新股定价慢慢趋于合理有关系。当初中小板也好,创业板也好,大家之所以愿意推出或乐见其成,主要是因为其融资并不大。不大的融资可以解决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了三高问题。在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市场中,新股发行容易被操纵。新股发行慢慢走上价值回归过程,越来越像当初的创业板靠拢--不多的资金可以解决很多企业的问题,效果还不是特别明显。效果如果明显,单个公司的募集金额还会下降,受益企业还会更多。
  记者:打新的降温反映了投资者的心理变化,这是否说明投资者更成熟了?
  水皮:投资者谈不上成熟不成熟,因为投资主要是在投机、投资两极过度,关键是看市场氛围允许不允许。概念的制造到后面总会有一个过程,越来越多人会知道,光靠概念炒作,没有实际业绩支撑,定位始终站不住脚。
  记者:降温之后,投资者该如何看待新股发行?
  水皮:大家可能会趋于理性,会比较,一是新股跟老股的比较,一是主板跟创业板的比较,比较之后大家是此消彼涨的过程,如果创业板泡沫破灭,A股主板市场价值可能会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如果主板市场真的有大行情,创业板泡沫破灭会更快一点。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因为大盘没有行情,才会吸引资金爆炒或制造这么大的泡沫。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