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下周证券市场走势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众专家热评下周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1-3-18 19:01:13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谢国忠:日本为筹集重建资金或将抛售美国国债
  曾瀞漪:想请问的就是说,舒默已经关注到日本会不会抛售美国国债,你觉得日本有没有可能来抛售美国国债来重建资金,筹集的资金?
  谢国忠:我觉得可能性还是有的。因为日本的机制是财政部在国内发国债集资的时候去买美金,这样是它外汇储备形成的一个机制,但现在如果是因为国内的暂时化,如果是不能够接受庞大的政府的额外的开支,抛售美金是资金流通的一个可能,所以他那个抛还是有可能的。
  曾瀞漪:除了说抛售美国国债是一种筹资渠道之外,在国内日本政府继续向国民发债,应该也是一种方式,你有没有算过,就是到底这次日本政侯重建资金需要多少,这样的话,会使得日本的财政负担,原本很巨大了,还会增加什么样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谢国忠:现在市场猜测,重建的成本会在2000亿美金,经济损失在5000亿美金,我这种数字现在都是估计的过早,到实际出现的时候,可能会远远超过这样一个规模。所以政府资金来源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现在已经是损失那么大了,所以最终很可能需要通过央行来购买国债,也就是说央行需要印钞票了,所以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曾瀞漪:央行印钞票,所以我们就关注到日元的走势到底如何,现在还是非常的高位,在80日元兑一美元的水平,所以长期来看,你觉得日元走势会是怎么样的?
  谢国忠:我觉得日元贬值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国家出现了这么大的损失,想要通过提高竞争力来赚点钱的话,应该的。最近日元上升,是因为大家认为日本的公司,需要把资金拿回国去投资,这种想法再短期的话是对的,但是因为日本的央行有可能需要发很多钱。最近日元上升,于是大家认为日本的公司是要把资金拿回国去投资,这种想法在短期是对的。但是因为日本的央行可能需要发很多钱,规模可能类似美国的QE2的,美国的QE2就是引起了美金贬值了7%到8%。日本的经济比美国要强很多,如果日本央行做的那种数量型的货币扩张跟QE2差不多的话,日币贬值数量要远远大于现需。
  曾瀞漪:所以我们再问的就是这个时候中国对日本来说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譬如说在购买日本国债方面,你觉得这是不是个好的方法?
  谢国忠:我觉得这是购买国债,近期日元的价位可能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是调整之后是可以的。中国能做的就是能够在贸易上提供方便,日本在这个过程当中它的一些物资的需求等等需要,中国在贸易上面可以更加灵活一点,日本向中国采购的话更加方便一些。

 

  桂浩明:让融资交易走出死循环
  股票融资融券交易,作为去年沪深证券市场的一项创新业务,如今已初具规模,也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不过,毋庸讳言,其发展现状与大家的期望还存在一定距离。其中,融券交易中的标的物不足,且与投资者意愿匹配度低等问题,早已被多次提及,而现在融资交易中所出现的被称之为死循环的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各方的关注。
  所谓死循环,是指某客户原先持有非融资标的股,并且以此为抵押,融资买入了相应的标的物股票。后来出于某种考虑,他把早先用自有资金购买的非标的股卖了,根据现行规定,卖出股票所回笼的资金首先是用于归还融资。这样一来,其原本通过融资买入的标的股,就变成了是用自有资金购买的。当然,如果想再次融资交易的话,也就只能买入标的股。这样一来,该客户的持仓结构就只有融资标的股了。当然,在通常情况下,客户手中不可能只持有一个非融资标的股,而且也不可能每次都是留下标的股而卖出非标的股。但是,由于这种要求卖出任何股票都必须先行归还融资借款的规定,就在理论上决定了随着交易次数增加,客户持有的非标的股是会越来越少,而标的股则是越来越多,直至最后变成持有清一色的标的股。除非这个客户一次性全部清空,在彻底空仓以后再拿自有资金去买非标的股。只是,那些有融资操作意愿的投资者,普遍是属于看多派,一年下来很少有空仓的时间。于是,融资业务做得越多,买进卖出越频繁,结果就是很快变成了标的股的专业投资者了。
  可是,现在的标的股数量毕竟不多,而且其活跃程度也并不高,不是当今市场上最为活跃的品种。事实上,那些也不是短线操作者最热衷的投资品种。现在,很少有投资者是拿了标的股作为抵押来融资的,他们之所以愿意融资,主要还是因为看多后市,希望持有更多的股票获利。显然,他们虽然对于购买标的股兴趣不大,只因通过融资手段必须买这些股票,所以也就买了。而几次交易下来,手中全部是标的股了,而标的股相对平淡的股性以及不那么突出的交易机会,与这些投资者的偏好是存在差异的。而现行交易制度偏偏让他们更多地去持有这些股票,所以自然的也就会降低对融资交易的兴趣,以致把这种交易称之为死循环了。应该承认,融资交易规模的增加不如预期,与导致死循环的制度设计大有关系。
  当然,设计这样的融资交易制度,其初衷也无可厚非,就是为了保护出借资金方的利益,提高其资产的安全性,只是这样的做法是极大地牺牲了交易的效率。而且从某种角度来看,设计本身也不具备太大的必要性。因为融资交易,原本的规则就是允许一部分非标的股作为抵押的,当客户卖出以后如果没有归还贷款,那么就是变成以现金作为抵押,这个安全度应该更高。如果以后客户再购买非标的股,那么理论上抵押的风险也就是和开始第一次融资交易时相同。因此,要求在卖出股票后首先归还融资借款,看似强化了风险控制,但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如果一定要强化这方面的风险控制,那么对于此时客户再购买的非标的股作出某些适当限制,譬如增加一些附加条件、降低融资比例就可以了,大可不必一刀切。
  融资融券业务是新业务,同时也是高风险业务,制定一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十分必要。但若为了防范风险而把相关制度设计得过死,结果不仅牺牲了交易效率,甚至还会严重抑制新业务本身的发展,这是得不偿失的。建议相关方面不妨结合当下的实际对现行融资交易中的一些制度作些必要的评估,设法做些必要的改进。

 

  皮海洲:债市难为股市减负
  十二五期间,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调整需要股市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与此同时,股市发展也需要得到积极股市政策的支持。如何给予股市以积极政策,日前,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提出了用债市为股市减负的观点。
  华生教授显然看到了中国股市所面临的扩容压力。因此,华生建议,要从全局上为股市解这个困,扩大直接融资首先不是扩大股市的融资。因为股市现在已经担子很重了,最主要的是扩大债券融资。华生认为,扩大债券融资以后,银行信贷的压力就会降低,银行的扩张速度就将减慢,也就不用到股市大规模融资。同样,在公司债大规模发行之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压力也将减轻,不用老跟股东伸手来满足资金需要。
  华生教授的说法,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在实际中恐怕难以如愿。笔者以为,用债市为股市减负的效果非常有限。
  资本市场的资金是流动的,虽然很多中小投资者专注于股票投资,但还有不少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他们的资金却是在资本市场流动的,一些游资更是没有固定投向。所以,大力发展债市,本身就会与股市争夺资金,甚至还会引发部分资金从股市流向债市。虽然发展债市能否为股市减负本身还存在悬念,但为股市减资倒是可以预见到的。
  而且由于债市与股市融资方式的不同,作为上市公司来说,更愿意选择股市融资,而债市融资只是一种补充。作为股市融资来说,上市公司基本上不需要付出成本,而且融来的资金也不需要归还,所以股市融资几乎是白拿。但债市融资则不同,这种融资是一种负债行为,而负债是要归还的,并且这种负债还要支付不菲的利息。因此,作为上市公司来说,如果能够股权融资,显然不会选择债权融资,债权融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只是下策。也正因如此,这就决定了债市对股市减负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难以进行的情况下选择在债市融资,这反倒有可能形成债市对股市资金的争夺。
  不仅如此,对于那些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来说,股市最终还是要为债市买单。就上市公司的债券发行来说,为了避免最终向投资者偿还债务,在债券类型的选择上,发行人更愿意发行可转债,最终将债权转化为股权。这种可转债的发行并没有为股市减负,股市不仅要为公司的债转股买单,而且还要为可转债的投资人买单。因为作为可转债的投资人来说,必须是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才会债转股,这其中的利就是由股市买单的。
  因此,用债市为股市减负并不可行。要实行积极的股市政策,关键还是要针对股市来对症下药,而不是通过发展债市来对股市迂回包抄。发展债市就是发展债市,只与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有关,与积极的股市政策无关。

 

  叶荣添:中国平安!请你起来!
  我今天去平安银行申请了张卡,招行根本没办法相比,服务很好,客户经理也相当漂亮,拿卡速度超快,审核不麻烦,一切都是人性化。于是想起了我们的中国平安,怎能躺在50元的地毯上不起来了?她不想起来我们就一起叫他起来。不只是中国平安,我们也需要祖国平安!看好中国股市未来的战友请现在跟我一起大吼三声:平安,平安,中国你一定会平安!!
  股市看起来缺少了一个真正领头羊,这次大盘要成功上涨必须靠平安做出带头作用,如果平安继续躺在地下撒娇,大盘也会跟着撒娇。尽管进入2011年人们已经对他关注渐少,但在我心里他是中国股市永远的NO.1。是他,帮助股市走出08年的经济危机。是他,帮助我们开创09年的伟大牛市。是他,成为挺住2010的唯一支柱。2011,我们怎能忘了他?自从2010年被我们从60看跌致50大关后至今依然躺在那里不想起来,其实对于平安这个价位,无论你怎样看空中国股市,已经是他绝对安全的位置。如果你现在不知道买什么,就买平安。平安在50元以下的价位不会亏待任何人,对于这种股票每上涨10元就是一个档位,到了70的时候就应该警惕下风险。
  在所有大盘股里面,唯有中国平安具有题材股容易上涨和大盘股带动指数双重效应,在09之前人们总是在不知道买什么的情况去买中信证券,但那个东西却总是骗人。你看见他上涨的时候买进,他第二天就下跌,而且连着跌。但是平安却不然,查一查2010年的所有股票,唯一一只全年不下跌的大盘股票就是他。而再看一看市场趋势好的时候,平安却总是跑在多数人权重股和题材股前面,时不时来一个涨停和连续上涨带动人气和赚钱效应,让整个市场都重现光明,具有力挽狂澜的作用。
  目前的价位相当于回到了2010年10月1日之前,和10月份开始上涨的时候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更有意思的是当平安每次回到上一次上涨之前的位置,随后他就会迎来一波强烈的爆发带动大盘一起上扬。这一点你们可以参考2009年9月1日的最低点和2010年2月23日,2010年6月7日,这是最近三次中国平安具有指标意义的走势。而这三次之中平安在涨幅上却都跑在了80%的股票,成为了龙头股。无论从哪方面的角度说,资金都需要平安为市场沉淀出底部的筹码,如果平安能起来,也基本上决定了现在躺在地下的那些股票也会跟着从棺材里面爬出来,借尸还魂。对于中国平安,你们可以设置四条线,7.128.180.46,这四条均线是唯一只针对平安的四条均线,一旦平安能一跃而上50元,那么46均线就将成为大盘突破3000点的关键。由于平安在这个底部已经徘徊了2个月,在这个政策性急需释放和时间点的重要关口,一旦平安进行一轮强势突破的拉离底部,那么也直接决定了大盘这次上攻3000点的方式不是逐步,而是以跳空来进行,不信你们看着一定是这样。只要平安在这个价位进行强势突破一次,那么经常性的大幅上涨将成为一种常态,你可以藐视任何一支大盘股,但是绝不会对中国平安的走势和在此价位的优势进行低估,祝各位好运。
  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时此刻股市只有需要一个像样的龙头做出榜样,才会迎接连续的上涨,而平安,正是这样的人。此文不作任何推荐,只是个人观点抒发,自己的股票自己把握,自己负责!
  另外,据韩国YTN电视台3月17日报道,受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有日本的象征之称的富士山最近火山活动频繁,有喷发的迹象。

 

  周科竞:防辐射板块不过是个伪概念
超市抢盐、资本市场抢生产盐的股票。不管是生产盐的还是生产碘的上市公司,都成了投资者疯抢的目标,先不说日本核辐射影响能否越海进入中国,也不说碘盐是否真的有效,更不说这些许的核污能否给广阔的海洋带来足以影响食用盐的危害,就说咱股市投资者,追高防辐射伪概念就是一项很危险的行为。
  市民的抢购有些盲目,投资者抢股,很可能把自己套在高位,就算现在碘盐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又能多赚多少钱?对于股价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而且这种利润不仅透支了未来的利润,且不宜计入常规收益,故也不能用市盈率来计算股价。高价追逐防辐射概念,恐怕风险不小。
  假如云南盐化 (002053)因为日本核泄漏一下子清空了库存,还拼命生产了一大堆盐,也全都卖给了西南地区的老百姓,导致其半年报业绩预期极高,假设说每股收益增加1元,应该是最好的情况了吧。但是日本核危机早晚结束,老百姓不可能因为日本核危机了,就把吃盐的量翻倍,那么这种短期需求最大的影响便是,老百姓家家都储备了相当多的食用盐,云南盐化等相关公司2011年下半年及2012年的业绩恐怕会比较难看。
  再退一步说,假设云南盐化想办法开拓销路,国内肯定没戏,家家都有食盐,哪都不缺,于是只能增加出口,把未来生产的食用盐出口到其他国家。总算是没产生大量积压,但是这每股1元的收益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如果投资者试图用这1元的半年业绩计算出云南盐化的动态市盈率只有7.5倍,那简直是掩耳盗铃。
  这1元钱的每股收益,只能临时处理,每股股价最多也就是增加1元了事,这其中还没考虑这部分收益的税收和员工加班费用。但是昨日云南盐化的股价已经上涨了1.37元,而且1元的收益也是本栏异想天开的说法,要知道云南盐化2010年前三个季度的每股收益只有0.023元。
  投资者可以相信,不管盐是否能抵抗核污,不管老百姓如何增加盐的消费量,盐业公司因日本核危机而出现的旺销绝不是一件好事,它打乱了原本正常的购销秩序,盐业公司也不可能通过提价的形式来获取超额利润。最后只能是先赶工加班然后再努力消化库存,未来投资者或许能在超市经常看到盐在特价促销。
  所以说,一旦大多数老百姓醒悟问题远没有那么严重,核污很可能不会进入中国之后,因跟风而高价追入防辐射概念股的投资者,或许只能在套牢与割肉中做出艰难抉择。但作为一个明智的投资者,目前最不应该参与这样的炒作,即使赚到了钱,也有不义之财的嫌疑。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