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压力大 谢国忠:进入牛市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水皮:压力大 谢国忠:进入牛市

加入日期:2011-3-11 18:00:13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曹中铭:A股市场扩容须关注几个问题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无论是在高层的相关文件、报告中,还是中国证监会2011年部署的工作重点中,这些内容都赫然在列。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就表示,现在市场的规模大了,已经具备了显著提高融资比重的条件。因此,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不仅是今后几年股市的流行色,更是一项重大任务。
  按照相关部门的说法,直接融资包括发行股票、债券与发行产业基金等几个方面,但对于投资者而言,股市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会到何种程度,市场是否能够承受扩容的压力等,才是其最为关注的问题。
  其实,股市扩容在去年已露出端倪。去年全年共发行新股347只,超过2007年~2009年3年上市新股的总和;首发融资4883亿元,再加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超过万亿元的融资额,使A股市场再次坐上了融资全球最牛的宝座。
  但是,融资必须有度。去年A股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表现最熊,除了受到国内通胀压力、房地产调控、央行收紧流动性等多因素的影响之外,上市公司竭泽而渔式的融资导致市场失血严重,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另据媒体报道,上证所力争到2015年年末,上市公司达到1200家以上。深交所的目标为中小板平均每年新增150家以上;创业板公司每年新增200家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创业板上市公司达1000家。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3月9日表示,在股票融资方面,上证所将吸引并支持更多的优质公司上市,预计每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家左右。去年上证所首发新股26只,包括像农行这样的巨无霸。一年挂牌50只新股,意味着新股发行急剧扩容,也意味着上市公司首发融资的膨胀式增长,这还不包括上市公司的再融资。
  股市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已经有了指标,但却不能忽视如下的几个方面:
  其一,投资者的扩容。投资者的扩容包括机构投资者的扩容与中小投资者的 扩容。批准成立新的基金公司,发行更多的新基金,扩大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入市规模与比例,批准更多的QFII入市等,无疑是机构投资者扩容的最佳选择。而在吸引中小投资者方面,股市的赚钱效应是吸引其加盟股市的最好手段。当然,这与市场行情密切相关。
  其二,上市公司的质量必须有保证。去年新股发行虽然扩容了,但新股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同样引人瞩目。如业绩变脸、突击入股、保荐机构不负责任等问题,某些发行人隐瞒事实真相、粉饰业绩等问题被曝光,从侧面说明某些上市公司的质量经不起推敲。如果只顾市场扩容,而漠视了上市公司的质量,直接融资比例虽然提高了,市场规模也扩大了,但却会危害市场投资者的利益。
  其三,上市公司的回报应有保障。尽管在回报投资者方面监管层制定了不少的条条框框,但重融资轻回报、重上市轻转制的劣根性并没有得到丝毫的改观。监管部门在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重视上市公司的回报问题。一个只顾融资不注重回报的市场,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会导致市场投机行为猖獗。另外,股市扩容还须顾及到市场的承受能力。盲目追求融资额的增长,将投资者利益抛到一边的做法,必然会招致市场用脚投票。

 


  谢国忠:国内房价跌到底股市才会进入牛市
  谢国忠表示, 股票牛市将在房地产市场下跌之后到来。但它只会发生在房地产市场价格已经充分下跌之后,可能是30%-50%
  3月4日,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股票市场的牛市行情可能到来,但前提是房地产市场必须充分地下跌。
  此前,A股市场呈现小阳春行情,市场上看多之声甚隆,营造出牛市将来的舆论,甚或抛出万点论。媒体近期报道称,谢国忠已倒戈,与龚方雄齐看多A股。后者发表看多A股的评论,而谢国忠则多年来数次撰文剖析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市的泡沫。
  3月4日,谢国忠在写给财新记者的一份邮件中写道:我曾在多个场合说过,股票牛市将在房地产市场下跌之后到来。但它只会发生在房地产市场价格已经充分下跌之后,可能是30%-50%。只有这样,青睐房市的资金,才会重新钟情股票市场。
  2011年伊始,中央政府出台国八条对房地产进行新一轮调控,多个城市出台了严厉的限购令。目前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已出现显著萎缩,但明显的价格调整尚未出现。多位房地产界人士,指出严厉的调控政策可能带来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回调。
  瑞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近期发表评论称,房地产拐点为期不远;预计今年中国房地产平均价格至少下降5%,一线城市至少下降10%。
  A股会迎来大牛市吗?就这一主题财新传媒专门做了调查辩论统计,正方观点为资金市是中国股市的基本特征,在限购令之后,游资将进入并推高股市。反方观点为尽管资金供给充沛,股市仍然不是有吸引力的去向。目前,正方比反方的人数为45人比63人。

 


  李稻葵:中国股市估值很低 我们缺的是好公司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建议,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应由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收入水平、生活成本来差异化制定。
  他还表示,由于中国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今年全年CPI涨幅应该可以控制在5%以内。此外,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而且央行在实际操作层面不存在限制。
  就个税改革,李稻葵认为,首先,由于各地的生活水平、生活成本等差距非常大,提高个税起征点不能一刀切。其次,要扩大个人所得税所覆盖的征收税基,即变为资本所得加上劳动收入。李稻葵说:如果你这一年的损失大于收入,那你可以拿出一部分的损失,分摊到若干年去抵冲你的税基,这是国际上标准做法。第三,要考虑家庭的实际负担。李稻葵说:比如夫妇两个人工作,你给他选择,既可以分开报,也可以捆在一块儿报。如果捆在一块儿报的话,你可以把你的孩子或者老人算在一块儿;如果分开报的话,你算一方,这是标准做法。第四,建议大幅度降低税率。李稻葵认为,以15%至20%左右的税率去征收,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等到老百姓感到社会福利多了以后,再稍微提高一点点税率就可以了。
  李稻葵表示,近期通胀加剧的主因是原材料进口成本和工资水平增长。他说:如果农业生产不出现大问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得不是太高,今年全年CPI或许能控制在5%以内。
  此外,李稻葵认为,虽然2010年的股市表现不太理想,但并不是由于融资过快造成的,而是因为市场对政策的走势看得不明朗,看得不清楚。他指出,中国股市按价格水平来看是很低,而企业的盈利水平很高。不用太担心市场的流动性,我们缺的是好公司。

 


  水 皮:今年通胀压力比往年都大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涨4.9%,PPI同比涨7.2%。如何解读该数据?
  水皮认为:CPI没到新高但PPI创新高了,后者是前者的先行指标,今年通胀压力比往年都大,粮价是长期因素,油价是短期压力。因为影响粮价的是拉尼娜气候,有一个周期。
  刘德忠:CPI高企 货币紧缩将持续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涨4.9%,PPI同比涨7.2%。如何解读该数据?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五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刘德忠。
  刘德忠表示,统计局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2月份的CPI同比增4.9%,环比持平。CPI环比基本持平得益于三因素:一是2月翘尾效应较1月下行约1个百分点;二是春节和天气等短期因素对物价的影响消除;三是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8次上调准备金、3次加息和地产调控的政策效应显现。他认为,推动通胀持续高涨的劳动力成本因素和日益走高的国际原油价格因素将会持续发挥作用,稳定物价水平需要货币当局持续的努力。
  他表示,未来三到六个月,为应对持续的通胀压力,央行将会继续采取货币紧缩措施,但节奏会放缓,其对A股市场的边际政策效应会逐步降弱,市场后期面临的货币政策压力将越来越小,大盘指数运行中枢上移至3000点值得期待。

 

  李大霄:CPI仍在高位 调控压力仍然大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2月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与1月涨幅持平。此前,市场普遍预期2月份CPI增速将回落至4.8%。
  对于新出炉的数据,英大证券分析师李大霄表示:CPI仍在高位然环比增速趋缓,调控压力仍然大但似有受控迹象,前期央行货币政策努力及政府行政努力似乎见初步效果。此次央行在数据公布前动作的惯例也未出现。对市场影响中性偏好。
  刘德忠:CPI高企 货币紧缩将持续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涨4.9%,PPI同比涨7.2%。如何解读该数据?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五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刘德忠。
  刘德忠表示,统计局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2月份的CPI同比增4.9%,环比持平。CPI环比基本持平得益于三因素:一是2月翘尾效应较1月下行约1个百分点;二是春节和天气等短期因素对物价的影响消除;三是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8次上调准备金、3次加息和地产调控的政策效应显现。他认为,推动通胀持续高涨的劳动力成本因素和日益走高的国际原油价格因素将会持续发挥作用,稳定物价水平需要货币当局持续的努力。
  他表示,未来三到六个月,为应对持续的通胀压力,央行将会继续采取货币紧缩措施,但节奏会放缓,其对A股市场的边际政策效应会逐步降弱,市场后期面临的货币政策压力将越来越小,大盘指数运行中枢上移至3000点值得期待。

 

  郎咸平:为什么中国低工资但高物价
  由于把中国的低工资和高物价结合在一起,把美国的高工资和低物价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要远远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距。在实际生活中,美国工人仍然能够独自一人养活一家子四、五口人,而中国工人夫妻俩一起没日没夜地干,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还时常还需要爷爷奶奶来接济。
  为什么中美两国工人货币工资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而中国工人供养家庭的能力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做工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的状况,这种状况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罕见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实呢,答案十分简单:中国财政。
  无论是美国的低物价,就是中国的高物价,都是中国财政运行的结果。这就是美国政府比中国人还要关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首先,就美国低物价来说。中国财政补贴一是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按商品发放;二是通过亏损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发放。
  其次,就中国高物价来说,则是中国实行高额税收和通货膨胀的结果。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竟然高达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税收,超过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惊人的高额税收加到商品价格里面,自然会造成物价高高在上。
  如果灾难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可是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灾难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老百姓同时还要承担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货膨胀的损失。
  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比大约1比7来增发7元人民币来平衡,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约2.3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的近5倍,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中国老百姓欲哭无泪的荒谬现象: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
  如果中国不出口商品,而是用于国内百姓生活,既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会发生对外财政补贴;或者退一步来说,如果中国出口商品白白送给外国,不收取美元,国内也就不会增发人民币,货币也不会贬值,中国老百姓的损失也会小一些。
  可现在却是,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纯粹废纸。
  由于这些增发的纯粹废纸与现有货币一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结果就是中国老百姓不仅损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都在遭受贬值损失。
  反观美国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由于市场上货币减少商品增加,必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
  再加上流向中国的美元又通过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了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可以用中国的这些钱来增加公共品的供给,能够进一步起到降低物价的作用,提高美国老百姓货币的购买力。
  如果是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结果就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美元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人民币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中国则相反,用这些纸币从中国老百姓手里换走了所生产的各种商品。
  而形成这个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之间的分离: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上,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这就是美国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秘密。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