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我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社会正处于主要矛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变化的过程。这种提法的变化,不仅更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现实,也形成了一种有益的社会思潮。
二三十年过去了,审视当今中国社会、特别是城市社会的主要矛盾,我愿意提供一个观点供大家讨论,那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投资理财(资产维持与增长)需求与金融产品短缺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出现,导致了以下两个问题的产生:一是,由于金融产品短缺,房地产成为城市居民投资理财和实现资产维持与增长的主要渠道。过去10年,我国房地产总市值已经达到90万亿元。二是,由于金融产品短缺,且房地产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大量居民财富转为银行储蓄。截至目前,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已经超过100万亿元。
与上述两个问题相应,我国居民持有的其他形式资产则相对太少。粗略估算,现在沪深股市总市值仅约28万亿元,流通市值21万亿元,债券托管市值20万亿元,基金资产净值2.5万亿元,券商集合理财规模约为1000亿元,阳光私募约1000亿元,保险业总资产5万亿元。
两相对比可以发现,当前金融产品供应量少、市值低,尚不能成为吞吐居民资产的主要渠道。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必须实施更为积极的金融产品供应政策,提供符合居民投资理财需求的股票、债券、基金、信托、私募、黄金、外汇、期货、衍生品等产品,缓解当前城市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我看来,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安排:
实施积极的债券政策
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债券市场政策,做大固定收益市场。
目前,我国债券总托管市值低于股票市值,这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少之又少。债券市场最大的现实问题是规模太小,不能起到替代银行存款的投资功能,也不能起到替代银行贷款的融资功能。从机制看,债券市场的主要问题是多头监管,五龙治水,市场分割,没有合力。目前,国债发行由财政部主导,企业债发行由发改委主导,金融债由银监会主导,中票和短券由人行及其交易商协会主导,公司债、可转债由证监会主导;债券托管在两个登记公司;交易在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市场,债券市场很难做大做强。我们建议,应把债券市场监管统一到中国证监会。同时,债券发行的管制也应在充分考虑投资者适当性的基础上,总体逐步放松。即如银行贷款由银行自主决策发放,长远看,债券发行也应充分履行证券经营机构的决策职能,权责匹配,风险自担,市场化运作。
探索推出中国版401K条款
二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基金政策,探索推出中国版的401K条款。
我国基金资产净值从零发展到2万亿元不过用了10年时间,但达到2万亿后就面临发展瓶颈,3年来资产规模增长极为有限,其原因就在基金购买者主要是散户。基金业要实现巨大发展,必须吸纳机构资金的大举进入,在保险之外,引入更大的机构投资者。其客户目标的主要方向,就是养老金。1978年,美国推出401K计划,鼓励国民增加养老储蓄,并由第三方提供投资管理。通过401K计划,美国基金业得到长足发展,资本市场获得了大量长期投资,401K伴随美国股市走入18年的长期牛市。当前,在我国也亟须推出类似的安排,实现基金业和资本市场资金供应能力的同步发展。
实施更积极的证券公司政策
在发达经济体和成熟市场中,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是全社会金融产品的主要创造者和供应者。为改变当前金融产品主要由银行、房地产部门提供的尴尬局面,改变金融产品功能不完善、品种少、规模小的局面,必须出台有力政策,做大做强证券公司。同时,放松金融产品供应端的不当管制,提高直接融资规模。
总而言之,积极的股市政策的提法具有现实意义,其外延可以不断扩大,内涵可以不断丰富。谨为此次讨论提供上述观点,欢迎各界朋友批评指正。(作者为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