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信贷增速过快已突破管理极限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银监会:信贷增速过快已突破管理极限

加入日期:2011-3-1 18:16:4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银监会称近两年信贷增速过快 须抓紧回头看
  今年预增信贷规模为8.1万亿 四大行占2.85万亿
  四大行贷款预增规模确定
  专家称2月份新增信贷将超7000亿 预计三率将升
  信贷资金荒:多家银行可贷资金再次减少
  市场传闻广州各大银行统一上调房贷利率
  大型银行一行一策 银监会力推腕骨监管

  银监会称近两年信贷增速过快 须抓紧“回头看”
  * 银监会近期召开今年经济金融形势会议
  * 指过去两年贷款增速过快,突破管理极限
  * 收紧政策下,今年将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 融资平台贷款到期後本息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
  * 指房地产非理性因素正继续扩大
  中国银监会近日对今年经济金融形势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在中国货币政策收紧下,会议指出,过去两年信贷投放增速过快,已突破管理极限.各家银行要抓紧回头看,重点审视信用和流动性风险.
  接近此事的消息人士并透露,银监会目前明确的信贷风险还体现在中长期贷款整借整还,以及行业集中度风险突出;此外,绕开贷款规模限制的违规银信合作、信贷资产转让等影子银行业务层出不穷,留下巨大风险漏洞.
  数据显示,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连续19个月保持在30%以上,同期短期贷款增速则急剧下降到个位数乃至负数;分行业看,中长期贷款在市政建设、房地产开发、火力发电、高速公路、港口、民航和高速铁路建设等领域大量沉淀.
  这些行业负债率过高,非核心主业整治远未到位,而银行收益率很低,风险议价能力十分有限.一位消息人士引述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会上的讲话称,这些行业中甚至出现巨额固定利率长期贷款的情况.
  消息人士并援引会议指出,今年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由人民银行负责,银监会主要从审慎监管角度予以支持和配合.
  银监会对融资平台的要求也进一步加强,要求加强融资平台管理,对到期的平台贷款本息今年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今年各行要严格遵守平台贷款风险资本和拨备的新要求,即针对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平台贷款,今年自一季度起就要做到分别按照100%、140%、250%和300%计算贷款风险权重,提高资本占用成本.
  谈到房地产市场,会议上称非理性因素正继续扩大,而信贷风险进一步积累.银监会则要求切实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控制,要探索开展多种压力情景下房地产贷款综合压力测试,对有重要影响的客户,要开展敏感性分析,深入分析其资金链和现金回流情况,并建立必要的风险应急机制.
  **须关注流动性风险**
  消息人士并介绍,在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後,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问题,已跃入监管层的视野.
  会议指出,由于货币政策正逐步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银行需加强流动性风险的防控,今年要按月度监测日均存贷款流动性水平;要加强现金流预测和限额管理.要充分考虑各类风险要素之间的关联性,适时开展流动性风险的压力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早预案、早部署.
  对于银行业的综合经营,跨业及跨境发展,银监会提出了新要求,原则上将不再允许证券、基金、信托、保险及非金融类企业做银行集团的控股股东.
  银监会并首次提到要建立综合化经营试点主动退出机制.试点银行所投资对象的资本回报率和资产回报率在一定宽限期(五至七年)後应高于或至少达到商业银行良好经营的水平,并高于其所在行业良好经营的平均水平,否则要主动退出相关投资行业.(路透社)

 


  大型银行“一行一策” 银监会力推“腕骨”监管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银监会正在推行的“腕骨监管体系”无疑是对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与工具的一次“中国式”革新。
  2010年初,包括七大类13项指标的“腕骨”(CARPALs)监管指标体系创立。
  一年实践期后,2011年起银监会将在大型银行中,按照“一行一策”、“一年一定”的方式,率先推行。接近银监会的消息人士透露,各行的具体监管指标将从今年3月起,逐一厘定。
  这意味着,包括工农中建交在内的大型银行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值得注意的是,这将不仅集中在法人行层面,“腕骨”作为中国式金融差异化监管工具,还将深入五大行地方分支机构。
  一行一策,一年一定
  “包括四大新监管工具在内的 腕骨 监管体系去年已经在大型银行中施行了一年,效果不错,今年将被作为国有银行监管工作的重点。”
  28日某地方银监局副局长说,该体系整体适合大型银行的特点,并且能做到风险全覆盖。
  “腕骨”指标监管体系是银监会在推进巴塞尔协议Ⅱ、Ⅲ同步实施中,结合新形势下我国大型银行的风险特征,于2010年初探索创立的一个全新的监管体系。
  何谓“腕骨”体系?人体手腕部有八块腕骨,八股合一构成手部力量,银监会新型监管模型的构建,与之异曲同工。
  七大类指标包括:资本充足性(Capital adequacy)、贷款质量(Asset quality)、大额风险集中度(Risk concentration)、拨备覆盖(Provisioning coverage)、附属机构(Affiliated institutions)、流动性(Liquidity)、案件防控(Swindle prevention control),取七大项的英文首字母,加上有限自由裁量共计八个方面,即为“腕骨”(CARPALs),暗合银监会的“铁腕”监管思路。
  “体现了银监会差别化监管的思路。”上述银监局人士表示。
  巴塞尔Ⅲ尚未引入,而基于更严格的资本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许多思路已经渗透入中国的银行业监管,并被监管当局设计为自成体系的一套监管框架。
  被“差别化”的首先是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尽管目前新资本协议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标准并无界定,但五大行无疑具有系统重要性银行特征。不过,上述人士指出,“腕骨”体系以后是否沿用到其他股份制系统重要性银行仍未知。
  上述银监局人士还透露,为体现监管机制的差别性与动态性,“腕骨”体系施行中要做到“一行一策、一年一定、按季考核”,银监会每年调整动态风险监管指标,以监管意见书的形式下发,同时按季度监测执行情况,“今年的各项指标最快3月份就会与各行协商并确定出来。”

 

  细解13大指标
  “腕骨”体系的七大类涵盖13项指标,突破了自2006年股改以后大型银行一直沿用的“三大类七项指标”。
  目前,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为CAMELS,英国为ARROW体系。为应对“大而不能倒”问题,银监会对这13项监管工具寄予厚望。
  它们具体为:资本充足率、杠杆率、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偏离度、单一客户集中度、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比率(拨贷比)、附属机构资本回报率、母行负债依存度、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率、存贷比、案件风险率。
  备受关注的四大创新监管工具显然在列。
  农行战略管理部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处付兵涛告诉记者,实际上,这些工具之前一直在使用,并非都是新的,只是按照新资本协议的思路和要求,指标的具体设置在风险的计量方法和计量标准上做了修正,“大多指标大型银行都可以达标,其他的新指标,如拨贷比,银监会也给了一定的过渡期,对大型银行来说压力不大。”
  2.5%的拨贷比新规(拨备/各项贷款总额)曾受业内争议,一些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因可能明显影响利润而向监管机构提出异议。不过监管层目前仍坚持2.5%的标准,并给与大型银行两年的达标期,中小银行5年达标期。
  某国有大行高管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五大国有行中仅有两家拨贷比达到2.5%或以上,一家银行接近指标值,其余一家还需几年时间。东方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金麟根据上市银行2010年第三季度报测算,彼时工、建、中、农、交行拨贷比分别为2.42%、2.43%、2.19%、3.32%、2.05%,股份制银行除光大、华夏外,均在2%以下。
  付兵涛表示,由于银行不良贷款的划分标准不一样,因而目前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并不能完全说明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而拨贷比指标规避了不良划分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有多少贷款就有多少拨备,在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是有现实意义的,尤其对不良率较低的银行。
  而影响更为直接的还是新资本协议下更严格的资本充足性要求,“腕骨”体系的第一大类即资本充足性,包括资本充足率及杠杆率两大指标。在银监会的计算公式中,资本充足率目标值为最低资本要求8%、留存超额资本2.5%、反周期超额资本(暂取为0)以及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1%)四者相加之和,即11.5%,同时还有0.3%的上下浮动区间。
  上述国有银行高管透露,到去年底,五大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1%,“高的有超过12%的,低的也有低于11.5%的。”他认为,这要求商业银行加强资本补充约束机制建设,确保资本充足率持续达标。
  据记者统计,2010年,大型银行通过A+H上市、发次级债等方式共计融资4200亿,而2011年,上市仅半年的农行又计划发行500亿次级债。
  此外,上述国有银行人士透露,“腕骨”体系13大监管指标中,除了允许母行负债依存度及拨贷比可以分步达标外,“其余指标均被要求年内达标。”
  作为新资本协议下中国式银行监管制度的创新,“腕骨”体系无异于一场银行监管革命,监管当局对这种差别化、动态化的监管思路亦是势在必行。据上述银监局人士透露,今年“腕骨”体系的具体执行情况将与大型银行董事会、高管层的业绩考核相挂钩。
  中信证券研究部认为,“腕骨”体系是银监会对大型银行进行差异化监管的主要工具,未来有广泛推广的趋势,其对非现场监管的优化表现在:第一,通过引入对部分指标的历史平均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试点数据的波动性;第二,拨备覆盖率参考新增贷款水平,含有逆周期监管特征;第三,美国CAMELS指标相比,该监管指标更为量化,对集中度风险、操作风险均有所体现。

 


  今年预增信贷规模为8.1万亿 四大行占2.85万亿
  四大行数据传递今年新增信贷规模:7.1万亿~8.1万亿
  1月信贷克制增长之后,四大行2011年计划新增贷款规模已基本确定。总体来看,四大行预计新增贷款与去年实际新增贷款规模相差不大。
  这是昨日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的。而据财新网报道,2011年四大行贷款预增规模分别为:工行8800亿元(对下安排暂为8200亿元),建行7500亿元(对下安排暂为6800亿元),农行6200亿元,中行6000亿元以上(根据资本充足率和贷存比的情况动态调整)。
  上述数据得到了这位国有大行人士的确认。这是一个大行和央行协调的结果。在1月份全年新增贷款规模还没出来的情况下,大行配合调控政策,投放得很克制。他表示,全年来看,四大行新增贷款总盘子与去年相当,但由于基数原因,贷款增速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综合四大行的预增贷款规模来看,四家银行今年预计新增贷款规模合计约2.85万亿元。往年的经验显示,四大行全年新增贷款的规模约占整个银行业新增贷款规模的35%至40%。
  在确定四大行新增贷款约2.85万亿元的情况下,照此比例反推,2011年,新增贷款规模在7.1万亿至8.1万亿元之间。8.1万亿元的上限与去年7.95万亿元的实际新增贷款规模相当;而7.1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则与目前市场人士预计的规模相差不大。
  财新网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四大行确定的新增贷款规模基本得到了央行认可。
  其他银行方面,也难现贷款高增长。受制于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硬性指标限制,股份制银行尽管放贷冲动高涨,但规模难以迅速增长。一位大行研究人士称,央行的新调控工具不但对大行,而且对城商行等地方金融机构也能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
  2月初,央行有关人士透露,2011年以来,央行在货币信贷调控中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已对40多家资本充足率较低、信贷增长过快、顺周期风险隐患增大的地方金融机构实施了差别准备金要求。
  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比已经很高,监管红线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这部分银行的贷款飙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分析师表示,此外,在监管层对银行资本要求不提高的情况下,银行有限的资本也不足以支撑贷款业务的持续高速扩张。
  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樊志刚预计今年新增贷款规模约7.5万亿元。他解释称,就刚性需求本身来讲,7.5万亿元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如果调控力度过大,必然对整个经济产生太大杀伤力,届时银行资产质量必将受到影响。
  事实上,随着融资渠道不断多元化,信贷规模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开始减弱。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看,新增贷款之外,资本市场、债券融资等渠道同样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以2010年为例,全年新增社会融资总量约14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同比少增1.65万亿元,但是实体经济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从金融体系新增融资达3.47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24.2%,同比多增2.33万亿元。
  上述大行研究人士预计,在2011年信贷规模继续收紧的情况下,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将飞速发展。(.第.一.财.经.日.报 .章.文.贡)

 

  四大行贷款预增规模确定
  昨天,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权威人士向记者证实,2011年四大行贷款预增规模分别为:工行8800亿元,建行7500亿元,农行6200亿元,中行6000亿元以上,合计28500亿元。知情人士透露,各行规模基本得到了央行认可。
  该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一规模与监管层提出的调控目标相吻合,但会根据具体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做动态调整,不是一直不变的。按着预增规模,各大行已经布置安排到分支行。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工行与建行为分行预留了规模空间,为了给后期经营留有余地,在对下分配规模时,做了保守安排,这基本源于分行的投放冲动不减。仅从投放规模看,较上年的总量并没有太大落差,不过增速已出现较大回落。
  就这一预增规模,有银行高管表示,虽然名义规模与去年相差无几,但2010年银行信贷尚有不少腾挪空间,如信托理财依然旺盛,而一些票据也尚有转为贷款的空间,加上2009年投放的部分贷款延迟使用,所以2010年实体经济中的信贷规模接近10万亿元。(.京.华.时.报)

 

  专家称2月份新增信贷将超7000亿 预计三率将升
  申万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预计,2月份M1增速预计为15.5%,比上月提升1.9个百分点,M2增速继续回落,预计为16.6%。2月预计投放贷款7000亿,贷款增速继续回落。鉴于通胀仍然是主要矛盾,维持三率齐升控通胀的观点不变,年内还要加息两次,准备金率将提升到20%以上,人民币升值5%左右。
  2月24日起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统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此举是央行管理通胀预期的重要措施,将有助于未来信贷投放更为合理。
  自2010年 10 月加息以来,央行已经在4 个月内,加息3 次、提高存准率5 次。长江证券研究员李冒余表示,这种紧缩的力度和节奏明确地表达出了央行控制通胀、资本泡沫的决心。
  对于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杨涛表示,对股市影响有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2月8日沪深股市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了市场对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上调的预期,加之市场资金链总体上还比较宽松,因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有限。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也认为,对股票市场影响不会太大。他认为,因为主要上市的商业银行准备金充足,不会直接造成他们盈利下降。对投资者而言,主要投资来源并不是银行贷款,所以准备金率的适当上调,对大部分投资者而言不会有什么影响。
  机构宏观经济研究员普遍认为,粗略估计,此次上调约可冻结商业银行资金逾3500 亿元左右。减少可贷资金1.2 万元元,对广义货币M2 相应有减少1.5 万亿元的作用。对信贷市场继续释放紧缩预期信号。这对于控制银行新增贷款,保障全年银行信贷平稳投放,特别是一季度贷款投放量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万联证券研究员表示,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大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19.5%,中小银行最低的也达到17.5%,个别银行因为有差别准备金要求,最高的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0%,这是汇改以来的历史新高。
  长江证券研究员分析,此次上调的主要目的为回收流动性。首先是回笼春节以来公开市场上规模庞大的到期资金。自去年11 月以来,央行公开市场上已经连续14 周实现资金净投放,资金总量达9760 亿元。
  此前,市场传闻2011 年第一周新增信贷已达到5000 亿元,但1 月新增信贷规模明显低于预期,同时货币供应增速的明显回落,根据1 月份的金融数据,1 月份新增人民币信贷1.04 万亿,M2 同比增长17.2%,较去年年内以及同期分别低2.5 和8.9 个百分点。表明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的连续加息以及提高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对于流动性的回笼起到了显著的效果。(.证.券.日.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