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1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2%,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上月缩小。截止本月,中国制造业PMI已经连续三月回落,并且创下6个月以来的新低。
导读:
2月PMI为52.2% 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
PMI显示经济增长稳中略降 通胀压力突出
姚景源:今年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粮食库存充裕
2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创七个月新低,价格压力仍沉重
2月官方制造业PMI回落至52.2,连续第三个月下降
华尔街日报:2月份PMI预示通胀压力仍在威胁中国经济
道琼斯:关注中国2月份PMI所显示出的通货膨胀压力
汇丰屈宏斌:制造业PMI回落属积极进展
美银美林:中国1月和2月PMI可能具有误导性
中国PMI持续回落 市场愈发相信温家宝讲话透露目标
2月PMI回落幅度较小 分析称再次加息可能性大
国信证券林松立:二季度经济增长将会出现小幅下滑
中国2月PMI指数继续回落至52.2;惟股市将续升
银河期货付鹏:PMI持续回落 股指上涨将迎政策面契机
2月PMI为52.2% 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3月1日消息,2011年2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2%,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上月明显缩小。虽然环比回落,但比去年同期仍回升0.2个百分点。显示当前经济增长仍处在平稳适度增长区间。
从各分项指数来看,整体仍延续回落态势,但降幅明显缩小。同上月相比,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略有上升,升幅在1个百分点以内;其余各指数回落,其中生产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超过1个百分点,尤其以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回落最为明显,回落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证券时报网)
PMI显示经济增长稳中略降 通胀压力突出
2011年2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2%,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上月明显缩小。虽然环比回落,但比去年同期仍回升0.2个百分点。显示当前经济增长仍处在平稳适度的增长区间。
从各分项指数来看,整体仍延续回落态势,但降幅明显缩小。同上月相比,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略有上升,升幅在1个百分点以内;其余各指数回落,其中生产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超过1个百分点,尤其以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回落最为明显,回落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
从PMI指数变化趋势看,当前经济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生产增速继续下降,降幅缩小。本月生产指数为53.8%,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设备制造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生产指数保持在60%以上;受需求旺季即将来临刺激,钢铁行业生产明显提速,其生产指数跃居20个行业之首,达到70%以上;由于春节效应已提前释放,同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纺织业、家具制造业生产呈下降趋势,生产指数连续两月在50%以内。
二是国内需求基本平稳。本月新订单指数为54.3%,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显示出当前国内需求基本平稳。从市场需求特点来看,目前原材料与能源、生产用制成品类需求上升势头明显,其新订单指数回升到60%以上,反映出春节过后制造业生产正在启动。
三是市场价格上涨态势依然突出。2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70.1%,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主要是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和生产用制成品购进价格指数较高,均达到70%以上。成本推升通胀压力依然较大。生活消费品类企业购进价格指数虽然仍在60%以上,但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说明国家稳定市场价格的调控措施,在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领域收效较为显著。
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制造业造成很大压力。一些行业发展已呈现减速迹象。例如,本月食品加工及农副食品制造业PMI指数回落到49.3%,为最近两年首次回落到50%以内;纺织业PMI指数已连续4个月处在50%以下。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对下游行业生产活动已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从当前来看,CPI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一是河北、河南、山东等冬小麦主产区旱情较为严重,很容易成为推动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的炒作题材;二是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原油供应增长不确定性较大,近日价位已达到100美元/桶以上,后期仍有继续上涨的冲动;三是美元贬值、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我国带来了较大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四是产成品库存加快回落,后期面临补库需求。2月份,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6.4%,继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以后,再降1.5个百分点,说明目前制造业部门产成品库存正在加快消化,后期面临极大补库需求,会带动制造业生产活动回升。但也有部分行业如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开始出现明显回升。这种库存结构变化不一致的现象容易造成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姚景源:今年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粮食库存充裕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2月28日在参加外贸信托财富管理中心揭牌论坛时表示,中国这轮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但今年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姚景源指出,此轮通货膨胀的成因非常复杂。从国际来看,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直接导致国际大宗商品、金属原材料暴涨,输入性通胀助推了我国物价上涨。从国内因素来看,钞票发行太多,这次的物价上涨成为我国走出金融危机后的后遗症。
他还分析,农业基础薄弱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最重要的原因。在中国,大量投资客拿绿豆、大蒜的现货当作投资品,农产品流通表面上风风火火,但实际上投资者都是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另外,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也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影响因素。
姚景源分析称,今年不会出现恶性通胀。他认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库存量大,中国过去7年连续获得粮食丰收。按照国际标准,粮食储备量库存充裕是指一个国家库存量应该等于一个国家一年消费量16%。这是一个安全警戒线,而我国超过30%,所以现在粮食库存充裕。不但是粮食,植物油、猪肉、棉花、糖也有库存,主要农产品和粮食库存充裕。这两个物质基础为稳定今年物价奠定了条件。此外,工作机制上,中央进一步落实了责任制,责任制使物价不得不降下来。他认为,今年稳定价格难度很大、有困难,但困难再大也要稳住。
2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创七个月新低,价格压力仍沉重
以下为汇丰发布中国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报告全文)
2月份产出小幅上升,新订单增长放缓,价格压力仍然沉重
- PMI降至7个月新低
- 新订单增速放缓至去年8月以来最低
- 供应商供货速度明显下降
2月份的PMI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的景气状况继续改善,但增速明显放慢。产出仅有小幅增长,新业务增速放缓,新出口订单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与此同时,厂商继续通过提高产品出厂价格的方式把成本压力转移给客户。
2月份,经季节性调整的汇丰中国制造业PMI 从54.5下降至51.7,创7个月新低。该数值虽然略高于之前发布的预览数据(51.5),但仍低于长期平均值(52.3)。指数的环比降幅是2004年4月本项调查开始以来的最大降幅之一。
中国制造业生产在2月份继续增长,但扩张速度大幅放缓。在目前持续7个月的增长期内,本月增速最慢,并且低于长期平均值,仅属小幅增长。据调查,产出增长乏力主要是由于新业务的整体增速趋缓(创6个月新低)。此外,新接出口订单在2月份轻微下降,终止了持续5个月的增长态势。
虽然新订单的整体增速比1月份放缓,但中国制造业的积压工作在2月份仍有实质增加,并且增速加快。目前,积压工作已连增8个月。
2月份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就业环比下降,虽然降幅轻微,但这在去年10月以来尚属首次。关于减员的原因,受访厂商普遍表示与员工辞职有关。
产出需求下降,导致厂商在2月份缩减采购规模,采购增幅因此大幅回落至6个月以来最低。采购库存也随之连续第2个月下降,而且降幅比1月份加快。即便如此,供应商平均供货速度仍连续第19个月趋于恶化,当中本月延误程度处于并列第一位。受访厂商普遍表示,供应商库存短缺,导致供货延误。
2月份,投入成本的涨幅加剧,创3个月新高,厂商认为原因在于原材料和燃料涨价。铜和钢铁的价格皆环比上升。据受访厂商反映,在最近调查期间,成本压力源自国内市场。厂商本月继续通过提高产出价格的方式把上涨的成本转移给客户。产品出厂价格大幅上升,涨幅为去年11月以来最大。目前,产出价格已连续7个月呈现上升态势。
产出指数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生产在2月份保持增长。不过,经季节性调整的2月份产出指数从56.5降至51.9,创7个月新低,说明制造业的扩张速度大幅放缓,本月产出仅有轻微增长。此外,整体增幅小于长期平均值。产出增长放缓主要反映新业务总体增长乏力。
新订单指数
2月份,中国制造业的新接业务量继续上升,但增速较1月份明显放缓,与历史数据相比也算疲弱。经季节性调整的新订单指数下降逾4个点,创6个月新低,并且低于长期平均值。新订单此轮上升期始于去年8月。
新出口订单指数
剔除季节性因素後,2月份的新出口订单指数降至50.0分界线下方,显示新出口业务环比减少,这在2010年8月以来尚属首见。最新指数值与一年前反差明显,当时指数值几乎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不过,本月收缩幅度仅属轻微,绝大多数调查样本(将近81%)报告新出口订单环比持平。
积压工作指数
2月份,经季节性调整的积压工作指数保持在50.0分界线上方,显示中国制造业的未完成业务进一步增加,并有实质增速(升至3个月新高)。约17%的调查样本报告未完成工作量较1月份上升,原因普遍是产能压力加剧。目前,积压工作量的上升态势已持续8个月。
成品库存指数
2月份数据显示,成品库存继续下降,经季节性调整的成品库存指数显示库存降幅温和。约14%的调查样本报告成品库存环比下降,约两倍于报告库存上升的样本量。调查显示,部分厂商选择动用库存来应对新接业务的增长。
就业指数
中国制造业的用工数量在2月份出现下降,终止了持续3个月的增长态势。不过,厂商减员幅度尚属轻微,绝大多数调查样本(约83%)表示用工规模环比持平。报告减员的受访厂商普遍表示原因与员工辞职有关。报告增员的厂商则把原因归结为产出需求上升。
出厂价格指数
2月份,中国制造业的产品出厂价格大幅上扬,将近17%的调查样本报告环比加价,而报告降价的样本仅占2%。因此,产出价格的涨速加快,创3个月新高,并且远高于长期平均值。调查显示,厂商加价是为了把成本上涨的压力转移给客户。自2010年8月以来,制造业出厂价格就一直处于上涨态势。
投入价格指数
截至2月份,中国制造业的平均投入成本已连涨7个月。经季节性调整的投入价格指数升至3个月新高,说明采购价格涨幅可观。据受访厂商反映,成本上扬的原因是原料和燃料涨价。铜和钢铁的价格皆比1月份有所上升。有迹象显示,在最近调查期间,成本压力源于国内市场。
供应商供货时间指数
2月份,经季节性调整的供应商供货时间指数录得逾两年半以来的并列最低值,说明供应商平均供货速度明显放慢。目前,供货延误情况已持续19个月。将近16%的调查样本报告供应商拖延交货期,原因普遍是备货短缺。还有样本提到运输问题等因素。
采购数量指数
中国制造业采购活动在2月份继续上升,经季节性调整的采购数量指数连续8个月维持在50.0分界线上方。不过,采购增速较1月份大幅放缓,指数值比上月下降将近6点。调查显示,采购增速下降反映新业务的增长明显放缓。
采购库存指数
2月份,中国制造业的半成品和原料库存连续第2个月出现下降,但降幅尚属轻微,较上月有所加快。将近16%的调查样本报告库存环比下降,报告上升的样本量约占10%。受访厂商表示,最近采购库存下降的原因是采购增长相对乏力。(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