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港报刊文称 中央高层春节足迹透露今年施政思路
总理接连两天放信号 今年头等大事稳物价
新春经济展望:谋五年经济棋局 十二五棋子始落
港报关注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变化重点
《瞭望》:十二五中国外贸政策取向
2011年回归稳健 中国宏观经济存在十大看点
2011年个税改革:先问五个为什么
港报刊文称 中央高层春节足迹透露今年施政思路
胡锦涛在河北省保定市同基层干部群众共迎新春。李学仁 摄
香港《大公报》日前刊文说,在兔年春节,国家主席胡锦涛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选择与基层百姓一起过年,从中既透出中国领导人的亲民作风,也往往就一些热点、重点问题做出新部署,透露出今年一系列的施政思路。
文章摘编如下:
胡锦涛从腊月二十九开始到河北保定市及下属的易县、顺平县考察,而温家宝先是到安徽大别山区的金寨县,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山东的嘉祥县和曲阜市。
与当地官民共商抗旱
在这个春节,胡锦涛和温家宝用他们充满亲情和温情的人性化言行,让很多中国人感到温暖。胡锦涛在保定的武警营房,与普通战士一起包饺子,给战士敬酒拜年;在农家,按照当地习俗,给刚蒸好的馒头点上红,亲手切下几块年糕给村民品尝,在农家院门上贴上福字,祝愿老百姓日子更红火、生活年年高,更在村里的秧歌会上拿起鼓槌,亲手擂响大鼓。温家宝在安徽金寨农家,亲手下厨做肉圆汤,在山东曲阜农家与农民一起包饺子,共庆春节。这些平易近人的画面镜头,赢得众多网民的好评,被赞给力。
综观胡锦涛和温家宝的春节足迹,处处显示着对民生的关照。养老院的孤寡老人、车站的春运旅客、农民的生产生活、城市小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都是中国领导人最关心的对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胡锦涛和温家宝对三农工作格外重视,不仅均在农家亲自动手切年糕、包饺子、做肉圆,并且亲赴田间地头,查看农田旱情,与当地官民共商抗旱工作。这是以实际行动带头贯彻刚刚颁布的一号文件,凸显出三农的重要战略地位。
建党九十周年赴老区
中共建党九十周年,也是中国今年的一件重要大事。胡锦涛去的保定易县狼牙山区和温家宝去的安徽大别山区,都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狼牙山五壮士和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都曾在中共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胡锦涛在保定还特意到一位有六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家慰问。这些细节,为今年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做了铺垫。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春节前考察吉林省的时候,也曾指出,在今年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关键在党,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预热全国两会热点问题
高层与基层直接接触,也往往就一些热点、重点问题做出新部署,透出新思路。胡锦涛在保定看望武警官兵时希望武警部队官兵牢记使命责任,积极投身现代化武警部队建设实践。
温家宝在曲阜市农田里指出,今年我们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是稳定物价。实现这个目标,粮食是基础。如果因干旱而粮食减产,无疑是雪上加霜。未来一段时间是否有降雨尚难预料,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千方百计抗旱夺丰收。
副总理李克强在国家海洋局通过视频和电话联机,向正在南极、北极和大洋上执行任务的科考队员拜年时强调,要坚持陆海统筹,树立现代海洋理念,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物价、粮食、海权等等都是现在中国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胡锦涛和温家宝等高层的表态,是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响应,在一定意义上也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做了预热。(.中.新.网 .马.浩.亮)
总理接连两天放信号 今年头等大事稳物价
总理在农历新年前的两次表态,将稳定物价推上了年度经济工作的头把交椅。
2月1日,温家宝在新春团拜会上表示,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温家宝说,要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通过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2月2日,温家宝在山东考察时,再次谈到:今年我们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是稳定物价。
物价上涨带来的隐忧已经引起了政府的注意,总理两天两次讲话更是明确了稳定物价对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意义。
事实上,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物价持续上涨的势头已经开始延续。去年四季度的三个月份CPI同比分别增长4.4%、5.1%、4.6%,而今年1月延续了这个势头。
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周(1月24日至30日),其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第六周上扬。
对此,分析人士普遍预测1月份CPI超过5%。
中金公司发布报告称,短期内国内通胀压力继续上升,1月份CPI料在5.2%-5.5%之间,创出自2008年8月以来的历史新高。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预计1月CPI可能破去年11月的高点5.1%,达到5.1%-5.5%。
CPI的涨势料让稳物价、防通胀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目标的重中之重。对于稳定物价的措施,温家宝明确给出了十六字措施,即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
有关部门也已作出部署。
在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方面,针对近期华北等小麦主产区旱情可能影响我国夏粮产量,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要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努力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努力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目前水平上不断提升。
在搞活流通方面,商务部将进一步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包括加强万村千乡建设为代表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和批发市场的投资等。
加强监管是发改委等近期工作的着力点。自本月1日以来,两项新规《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已经开始实施。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多方面着手,预防和制止价格垄断行为,包括进一步加强和充实反垄断执法机构,加大监管,对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检查以及完善执法办案制度等,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证)
新春经济展望:谋五年经济棋局 十二五棋子始落
中新社北京2月9日电 题:谋五年经济棋局 “十二五”棋子始落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下月,勾勒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解开面纱。届时,从生产供给、消费需求到财富分配,中国2011年到2015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将一览无余。
但早在《纲要》公布之前,在事关中国经济今后五年乃至十年的棋局上,一些棋子已悄然布下。
在农产品生产供给上,早在去年10月中国政府就已宣布,今年继续提高小麦的政府最低收购价,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继而完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首要目标。小麦和稻谷,是中国百姓的两大主食。
上月公布的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大兴水利,今后10年针对水利的年均投入要比2010年高出一倍,以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解决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农田水利建设滞后。
在工业品生产供给上,中国政府已宣布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希望这些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引领作用。
而那些已经跟不上时代节拍的工业产能将被迫退出中国市场。上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18个中央部委联合下发通知,督促各地在钢铁、水泥、玻璃、煤炭等行业继续淘汰技术水平低以及污染物排放、能耗、水耗水平高的落后产能。
作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制定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
迄今,已不止一位中国高官透露,“十二五”期间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会成为各地、各企业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
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之外,中国工业今后还将面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等“水红线”的限制。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表示,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单位GDP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
如果完不成官方规定的约束性指标,企业不仅自身受罚,甚至还会拖累各自所在的地区。越来越多的约束性指标,正把中国企业“逼向”科技创新、调整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路。而这正是急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国,所愿意看到的。
改善生产供给质量、效率的同时,中国还希望今后能摆脱对外贸的过度依赖。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呼声,自金融危机发生后正日渐高涨。
去年底,中央各部委各自召开的全国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都已表示出扩大消费的愿望。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指出,继续推行“家电下乡”政策,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新兴服务消费,拓展新的消费空间。
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今后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保障、改善民生,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介绍说,“十二五”将完善农村和城市的商业流通布局,力争在全国形成完整、顺畅的流通骨干网络。
作出上述表态的同时,他们的同事正在研究制定、出台相应的执行政策。由此,“十二五”规划《纲要》尚未公开之前,中国经济新的五年征程已经上路。(中国新闻网)
港报关注“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变化重点
香港《南华早报》2月8日报道 题:了解北京的希望担忧目标和变化重点(记者黄忠清发自北京)
虽然名称令人想起计划经济时代,但中国内地的新五年规划仍能让人深入了解中央政府的希望、担忧和目标,同时也表明中国经济和发展的重点在变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安排2015年之前中国内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详细计划。规划将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审议通过。
在起草第—个五年计划时,中国政府制定了包括从经济增长、钢铁产量到牲畜数量在内的每一项具体目标。在旧体制下,政府决定人们消费什么,生产由政府官员而不是市场需求决定。
随着经济的决定权近年来不断向市场倾斜,中国政府把2006年至2010年计划更名为“十一五”规划,去除了其中残留的一切斯大林主义口吻。规划强调了政策的重点,摒弃了大部分具体日标。
日本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说: “中国的五年规划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中长期经济决策规划之一。”他指出,政府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将重点放在经济和政府职能的结构性调整而不是具体的经济目标上。
摩根大道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部主席李晶说,中国未来五年的主要规划包括调整经济结构,提振消费:推进城市化进程,解决住房供应不平衡问题;发展中西部地区;加快服务业发展;节约水资源和能源;升级制造业。
香港《南华早报》2月8日报道 题:前方的道路为贪婪的文化所困扰
中国的五年规划可能会有所调整,但事实证明更难转变的是官员们的态度。五年前,中央政府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转向强调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这一调整未能改变官员们对数字指标的痴迷态度,而这一指标对他们的晋升前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去年底到期的“十一五”规划仅阐明了几个关键性数字目标,并重点强调改革和调整经济,以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建立和谐社会。
但是在2006年到2010年间,数字再次在新闻中大唱主角: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由4.9%猛增至9.3%。就中国近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言,中国现在可谓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并且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与生产国,是全球高铁系统线路最长的国家。
中国完成或提前完成了上个五年规划中所提出的所有8个约束性目标:总人口控制、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耕地保有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森林覆盖率、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它还超额或提前完成了规划提出的14个预期同标中的大部分目标。但是“十‘五”规划最重点强调的内容:促进市场经济改革,减少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增长,缩小收入差距,这几方面进展甚微。
瑞穗证券的经济学家沈建光在最近一份研究报告中说,政府未能从过分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增长的模式转向依靠私人消费带动增长,未能减少贸易顺差和增加私营部门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投资率进一步上升,而消费率却直线下降。经常项目盈余达到创纪录的高点,而服务业所占的份额仍停滞不前。(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