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层春节足迹透露经济工作新思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央高层春节足迹透露经济工作新思路

加入日期:2011-2-9 12:33:37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产业:新兴产业进入实质推动阶段
  □记者 方家喜 北京报道
  记者从有关权威部门了解到,2011年新兴产业政策将进入实质性推进的阶段,预计“两会”期间将出台一系列具体的相关配套政策。分析人士表示,届时,新兴产业板块上涨的催化剂将再次出现。其中新兴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大的上市公司将最为受益。在已发布2011年策略的30大券商机构中,有11家机构明确表示,将新兴产业确定为2011年的重点投资品种而超配。这主要是由我国未来20年的产业发展方向决定的。
  此前,于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已经明确指出,未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将成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
  据业内预期,对于这些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对于这些行业的发展前景,我国也给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而在未来的10年时间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预计将在2015年超过4.5万亿元,2020年将超过10.7万亿元,复合增长率将达15%~19%。


  分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酝酿破题
  □记者 陈圣莉 北京报道
  无论是“十二五”规划建议,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始终是备受各方关注和议论的焦点。专家认为,在当前我国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消费占G D P比重的背景之下,收入分配制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预计2011年改革将从继续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提高居民薪酬水平和上调央企上缴红利比例改革三方面着手实现突破。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国民收入的分配向政府倾斜,不是向居民倾斜,这是我们消费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说。因此,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税收工具,很可能在今年迎来调整。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意见起草专家组成员杨宜勇建议,改革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具体措施可包括将分类所得税转变为综合所得税,以及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等。
  为此,2010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共同完成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起草工作,据了解,新的个税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在年内破题。
  除了“减税负”外,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另一着力点在于“加工资”,尤其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事实上,这一思路指导下的改革迹象已渐露端倪。自去年年中以来,已有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北京、山西、山东、湖北、宁夏、吉林和陕西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地方涨幅超过20%。
  另外,根据财政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从2011年起将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专家认为这将有利于改善行业间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债券:市场合并新年有望实现政策突破
  □记者 方家喜 北京报道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最近指出,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一个瓶颈,未来必须要加快推进债券市场建设。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表示,中国的债券市场之所以很难真正发展起来,是因为面临太多部门的监管。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市的规模显然要小得多“美国发债容量是它G D P的一点几倍,在中国这个数字只有8%左右。”中欧商学院教授张春指出,这样的债市规模太小,相当于日本韩国十几年前的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债市多头监管直接导致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割裂。到目前为止,国内公司债在交易所市场发行,企业债虽然在两大市场都可以发行,但是大部分集中在银行间市场。银行间市场托管债券占所有债券总额98%以上。据业内人士介绍,银行间市场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债市发行和交易,经常出现工行发的债建行买,建行发的债农行买,农行发的债工行买,到最后企业债的发行还是在银行间转圈,演变成银行互相持有的“变相贷款”。另一方面,交易所债市流动性差,交易风险缺乏投机者分担。
  据了解,监管部门下一步将要优化和改善公司债券市场准入、债券审核、信用评级以及投资者服务等制度安排,有效增加公司债融资规模,继续推进上市商业银行参与交易所银行试点工作,逐步探索建立集中监管、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监管体系。


  股市:政策力度节奏左右A股震荡上行节奏
  □记者 吴黎华 北京报道
  按照农历计算,上证指数在过去的一年里整体下跌了7.26%,深圳成指则下跌了2.55%,两市更是在临近春节期间经历了一波十分密集的破发潮,实在不怎么能配得上“虎”的形象。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作为“十二五”开局的兔年里,在宏观政策以及楼市调控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之下,政策节奏力度将左右A股市场震荡上行的节奏。与此同时,2011年蓝筹股能否成为A股上行的支撑力量,市场能否实现“二八转换”也将成为一大看点。
  2011年货币政策将成为A股市场的一大看点。申银万国认为,负利率时期,居民通胀预期强烈。只有不断加息,形成加息周期的预期才有可能抑制或者扭转不断上升的通胀预期。申银万国预计今年将加息75个BP。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加息本身是一种利空,但随着市场各方对其预期的逐渐一致,这也将对A股产生一定的支撑。
  2011年的楼市调控也将左右市场变化。日信证券认为,在预期上,房地产股难以回归高估值状态,其对市场的正面向上带动能力非常有限。
  2011年以来,A股的一轮集中的破发潮已然成为了新年市场的一道“风景线”。新股的集中破发使得众多打新者“铩羽而归”,对2011年新股发行的节奏问题也格外关心,这也将成为新年的一大看点。但多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券商业人士均表示,新股破发主要是市场环境和新股发行价格过高的原因,新股发行节奏不太可能因此放缓。
  民生证券则表示,金融服务、房地产、采掘及建筑行业等蓝筹板块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随着近期利空出尽,预计未来估值修复空间巨大。


  能源:价格上涨空间大 税收杠杆至关重要
  □记者 施智梁 北京报道
  春节长假已近尾声,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已暗酝涨势。2月7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虽然出现下调,但仍在近100美元的高位徘徊,布伦特收于99.25美元/桶,W TI收于87.48美元/桶。
  记者从海运煤炭网指数中心获悉了第十六期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进入2011年一直处于下降通道的环渤海动力煤价在连续六周下降后首次上涨并连续两周保持稳定,2月2日环渤海动力煤均价为774元/吨。
  有专家指出,这仅是今年我国能源价格上涨的一个小苗头,能源价格尤其是传统能源的价格不仅在今年,整个十二五期间上涨的可能性都非常大。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王双正博士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增速较快会带动价格总水平上升。
  王双正指出,“十二五”时期城镇化的加快、节能减排的深化以及结构调整必然带动煤炭、电力、钢材、水泥、铜铝等的需求,其中煤电油运价格继续保持明显的上涨趋势,部分时段甚至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为实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目标,我国将在十二五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电价。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日前在接受包括《经济参考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大规模开发风电将导致电力系统综合运营成本提升,进而推高电价。而正在试点中的资源税和传闻中的碳税也会在客观上推高能源资源价格,有业内专家认为,需谨慎使用税收杠杆。


  银行:增长回归稳健 调控加大风险
  □记者 刘振冬 北京报道
  经历了上一轮规模和效益的高增长,2011年银行业的增长将回归稳健。专家认为,伴随着今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监管新政的实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同时,由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不断加码,以及地方平台贷款潜在风险的变化,资产质量的压力将成为影响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交通银行预计,2011年,银行业利润增速将下降至15%-20%左右的温和增长区间。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2011年信贷增速进一步放缓,但新增贷款规模依然“不低”。预计全年新增贷款7-7.5万亿左右,贷款余额增速14.5%-15.7%;直接融资将加速发展,特别是社会融资规模扩张加快,社会融资总规模可能与2010年基本持平,在12万亿左右。
  交行认为,拨贷比可能将在未来几年从存量贷款和新增贷款两个层面,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产生影响,从交行的假设条件来看,非系统重要银行可能面对更高的要求,以及增加更多的信贷成本。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2011年并不理想的宏观环境,还在于风险压力的加大。专家认为,今年商业银行面临的最现实问题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以及房地产调控所带来的不良率上升风险。乐观的是,目前仍不会看到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经.济.参.考.报  .刘.振.冬)


  2011年个税改革:先问五个为什么
  2011年的“两会”将至,如果不出意外,个税改革恐怕又将像往年一样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热议的重点。18世纪一位法国财政大臣曾将征税形象比喻成“拔鹅毛而又不让鹅叫的艺术”。但近些年年来,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总是“鹅毛未拔,先闻鹅叫”——
  在个税改革还没有进行充分调研和正式研究之前,各类“专家”往往横空出世,争论不休。他们争来争去,就一个话题——“个税起征点是否应该提高?”好像个税改革只等于提高“起征点”一样!
  实际上,个税改革值得关注的深层次问题有很多。笔者认为,个税改革之前,有五个问题必须首先彻底搞清楚。
  第一,个税改革最应该听谁的声音?个税改革关系到各个社会阶层的切身利益。在一个公民社会中,个税法律的制定,应该是个公共选择过程,应由代表最广大纳税人利益的公共主体来决策。在法律制定之前,需要充分听取各阶层纳税人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待到个税改革的决策做到“还政于民”的时候,个税改革才能真正发挥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真正让普通老百姓受益。
  第二,个税改革要不要“一刀切”?个税的免征额备受大家关注,事实上,免征额究竟是什么呢?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非常相似,个人在维持自身生活时,也有一些必要开支,我们给这些必要开支起了一个名字,叫“必要生活费用”,这就是免征额的来历。
  有专家整天嚷嚷着要把免征额提高到5000元、8000元甚至10000元,明显只考虑了自身的情况,而没有考虑到各地纳税人收入的差异性。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地老百姓生活所需要的必要生活成本显然有所不同。比如,在北京和青海两地,一个人去同一品牌的餐馆吃同样的饭菜,价格差别就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个税免征额再搞全国“同步走”,看似公平,实则不公平。
  第三,个税改革有没有必要带着“仇富”情绪?当前,一提到“高收入阶层”,公众和媒体惊人一致地充满着仇富情绪,好像高收入人群是与人民直接对立的“公敌”一样。不可否认,当今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中,的确有一些人靠投机、炒作等方式积累了不菲的财富,却并不承担什么社会责任。那些“蒜你狠”、“豆你玩”的,都属于此类。对这类高收入人群,我们不仅应该监管其收入,更应该监管其消费,如果高消费的人,税缴得少,自当严惩不贷!然而,在这些高收入群体中,还有一部分人是通过勤勤恳恳的劳动,靠自己的真本事逐渐获得高额收入的,如那些克服种种困难靠实业白手起家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那些有着过硬本领大胆创新终获成功的研究人员,等等。对这些人群,个税改革中不仅不应该有“仇富”的情绪,反而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在全社会营造注重实干、注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四,个税改革能不能也讲人情味?任何一项改革,都不能简单地为改而改,而应该有着明确的目标。因此,个税改革也必须先弄清楚其目标究竟是什么。然而,我国个税制度离这个目标还有些距离。
  比如,一个月收入6000元的“单身汉”和一个具有同样收入水平却需要担负三口之家饮食起居的“养家男”相比,他们收入相同、税负相同,但他们肩负的压力会相同吗?
  再比如,一个收入6000元、具有稳定居所的年轻人,和具有同样收入、但面临巨大房贷压力的年轻人相比,他们面临的压力又怎么能一样?
  因此,新一轮的个税改革中,应该给那些承担着养育孩子、赡养老人的纳税人,那些面临着较大医疗和买房压力的纳税人,那些个人收入相对较高,但整个家庭收入却偏低的纳税人更多的人文关怀,增加一些额外的税前扣除项目,让个税体现人情味。
  第五,个税改革只是财税部门的事情吗?从每年“12万申报”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纳税人没有履行申报义务。如何确保税收应收尽收?我想,除了纳税人的自觉和税务机关征管手段的更新外,恐怕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协税护税。
  我认为,上述五个基本问题如果搞不清楚,只是提高免征额,个税改革又将成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范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个税关乎纳税人切身利益,是所有税种中带给纳税人税感最强的税种,虽然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劳永逸,但要尽量确保改革的成果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巩固,让个税改革最终从根本上服务于广大纳税人,这才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中.国.青.年.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