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货币政策偏紧态势下,对股票市场人气和资金有效性产生影响。虽然大盘略有反弹,无奈成交量难以放大,制约着行情的演绎,认为缘由货币政策新变化有关。据央行金融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4万亿元,加之上半年每月到期央票规模较大,预计今年一季度流动性管理压力增大。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准备金率分别高达19.5%和16%,若继续上调银行准备金率有望突破20%。据央行透露2011年以来,央行已开始在货币信贷调控中运用差别准备金(所谓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是指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进行动态调整,已经对40多家资本充足率较低、信贷增长过快、顺周期风险隐患增大的金融机构实施了差别准备金,从而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贷款扩张。
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是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引入了新的思路,进一步丰富宏观调控手段和工具,将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列为今年工作跟踪热点。1月以来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全国性金融机构,已开始根据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要求把握信贷投放进度。差别准备金率新策已由此前全国性金融机构扩展到地方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防止金融宏观调控中“一刀切”,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调动金融机构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督促金融机构逐步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
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9.5%高位,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是既有差别准备金制度中,加以规范化、透明化,主要是基于社会融资总量、银行信贷投放与社会经济主要发展目标的偏离程度及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个偏离的影响,差别准备金率实施客观上会给“被差别”的银行金融机构带来影响,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比例提高,推动银行业转型,转变主要依靠“吃利差”的经营模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任务将更为急迫。但对于上市的股份制银行相对处于有利地位,缘由资本金充足率和资产质量较为优良,可能处于强者恒强的竞争态势,意味着银行业发展将会出现分化格局,所以今后投资银行股时,要特别注意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对银行个股基本面及股票价格演绎变化。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发挥作用,旨在形成抗通胀的政策工具“组合拳”,促使银行信贷增长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有机结合,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因此,银行在“转型”上要更加着力,但也有助于引导信贷合理增长,更好地体现国家对信贷政策调控意图,有针对性地促使信贷资金更多投向符合国家产业升级且有市场前景行业或企业,这一货币政策变化,终究要反映到敏感的股票市场中来,故在投资策略上,注意寻找能够获得信贷资金大力支持的股票甚为重要。
声明: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