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利比亚政治动乱影响,2月21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布伦特原油当日上涨4.68%,WTI原油价格也上涨8.9%。从一月初以来国际原油几次跳跃式上涨都是中东和北非地缘政治事件触发的结果。总体而言,2011年全年国际原油价格系统性上涨的窗口尚未打开,但地缘政治事件的冲击将会间歇性冲击市场敏感的神经,并成为今年最大的风险催化剂。
首先,从目前油价走势的特点来看,OPEC一揽子油价和WTI油价之间的溢价以及北海布伦特原油与WTI油价之间的溢价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溢价主要来自市场对中东和北非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包括担忧石油运输中的运输风险,以及利比亚和伊朗这样的OPEC国家的原油生产受到政治动荡影响后国际油市的供给不足。避险需求导致黄金价格同步上涨,表明今年以来,油价上涨主要是风险因素的冲击而不是实际需求的结果。
运输方面也存在巨大风险,埃及过渡政府时期苏伊士运河的航运存在风险,伊朗以军舰护航油轮过运河就是佐证。如果伊朗的政治风波失去控制,那么除了影响石油供给外,还会导致中东石油咽喉——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分享大幅上升的结果,这将导致最糟糕的情况,大部分沙特和伊拉克的石油将改道曼德海峡,运输成本大大提高。
从供需和库存分析,目前国际油价系统性上涨的窗口尚未打开。目前OECD成员的原油需求仍比2002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低500万桶/日左右,但需求实际上涨空间有限,一方面是美国工业经济产能尚未恢复到危机前,另一方面2007年以来发达经济体中生物能源和新能源的利用也小幅压低了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新兴经济体目前主要处于实体经济的冷却期和着陆期,他们作为全球原油增量需求的主要来源,近期需求增加速度不会太高。
库存方面,全球原油及其产品库存从次贷危机以来就一直处于高位,商用库存可供消费天数60天,而总库存可供消费天数为95天,分别高于历史平均值8天和20天。生产方面,全球活动原油钻井平台数目处于历史最高位,甚至高于2008年油价处于历史高位时的水平。不考虑技术进步的因素,单油井的生产负荷也处于历史低位,而2007年以来全球新增油井的主要区域都是在中东以外的地缘政治稳定区域。在需求恢复尚不确立、原油库存和产能能够提供足够缓冲的情况下,国际油价暂时不具备系统性上涨的风险。
不能否认,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风险点众多,并且是一直存在的。短期内,国际油价的水平集中于中东的地缘政治敏感带,特别是利比亚和伊朗局势的演进;中期内,6月QE2结束,无论美国经济复苏是否达到美国政治家的预期,都有可能推升石油价格,如果复苏欠佳,QE3可能会推出,石油价格将会产生货币性的上涨;如果美国经济恢复较好,全球“双速恢复”逐步收敛,那么实际需求会推升油价上涨。我们预测2011年3月底、6月底和12月底的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为110美元/桶、102美元/桶和125美元/桶。
我国2010年的石油需求对外依赖度超过55%,石油价格过快上涨会导致输入性通胀风险,但只要油价不出现恶性上涨,通胀风险短期内不会释放。油价上涨一个月内会反映在进口价格指数中,而在存货周期的缓冲下,大约3至4个月才能反映到PPI上,要对CPI产生进一步影响,还有赖于发改委油价调整的实际情况(生活成本)和我国制造业先行指标PMI能否反转上升(生产成本)。与油价上涨的幅度相比,小幅而稳步升值的人民币对输入性通胀的缓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但如果美元(美元指数)能随着地缘风险避险需求或者美国经济走强而升值,那么有可能缓解大宗商品上涨导致的输入性通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