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改革两大措施将推出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新股发行改革两大措施将推出

加入日期:2011-2-25 8:06:4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破发潮下,给投行更大自主配售权不可取
  造成近期新股大面积破发的原因,目前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发行价格和市盈率偏高。自从去年11月以来,新股投价报告的市盈率估值采用2011年预测口径,并上调至35至45倍的区间,这造成了以2009年市盈率计算的发行市盈率大幅度上升,而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的前
  几批个股在二级市场上的高溢价上市,加上网下报价采取摇号方式,也引发了部分询价机构为求进入二轮摇号区间而抬高报价价格,遂使11月之后的新股发行市盈率不仅不下降反而进一步上升,部分新股的发行市盈率水平甚至超过二级市场的可比公司,集聚了巨大的风险。
  其次,则是二级市场同类个股近期的大幅下滑引发新股可参照估值快速走低,在去年12月之后,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持续下行,而新股市场由于仍有上市溢价,在定价时仍然较为激进。与此同时,此前新股的高定价也抬高了投行和发行人的胃口,在超募发行可以得到更高比例佣金的刺激下,虽然询价机构家数已明显下滑,但由于主承销商只需要在报价居于前列的询价机构所报价格上画线,因此询价机构减少并未对发行价格产生实质的下拉效果,加上在询价与新股上市之间存在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差,今年以来的二级市场特别是中小市值个股的大幅下滑,对于此前发行的新股产生了极强的向下引力。
  再者,2009年重启新股发行后,由于放开了市盈率的管控,其二级市场溢价本身就存在着周期性波动的规律,这一次破发潮也是这一规律的延续。回溯过往,新股在2010年1至2月、5至7月分别出现过两次较大规模的破发潮,而在当年的3至4月和8至9月则出现了显著的上市高溢价率。看统计结果,新股的溢价和破发与上市时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当市场环境转差时,即便是较低的发行市盈率,其上市破发风险依旧很高,而市场整体好转向上时,即便是上百倍的发行市盈率,开盘后依然能够得到极高的涨幅。此外,去年11月以来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由于加大了单一机构的网下中签量,将使这种周期性波动的波幅被更大程度地放大。
  最后,尽管去年年底以来新股的上市溢价大幅下降,但发行速度却显著加快,单周的发行家数接近20家,创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的新高。如此之快的发行速度,打击了新股询价机构的热情,也使得二级市场应接不暇,在两者负向循环作用下,新股上市破发概率增加。
  据上周日公布的新股询价数据结果,参与深交所单只个股首轮询价的机构数已不足40家,距离20家的最低标准仅一步之遥。而根据媒体报道,多家基金公司已考虑限制基金打新,甚至停止部分基金的打新,因此,如果主承销商的市场推介得不到认同,则随时可能出现新股中止发行的风险。但遗憾的是,网下询价机构多数采取的是放弃策略,而非通过主动低报价拉低平均的报价水平,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主承销商可以自主划定入围的机构比例,因此少量放低报价的机构目前不仅无法起到拉低发行价的作用,反而可能造成其和主承销商的关系紧张。而鉴于新规后主承销商可以自主选择20家询价机构,除非其市场推介能力极其糟,否则中止发行的可能性并不高,因此如果有关监管部门能考虑让低报价的机构在最终定价时拥有更大话语权,那对于发行价的合理回归会有着极大的正面作用。
  有投行建议,应给予投行更大的自主配售权力,使其可以选择配售方,笔者以为这一建议并不可取。事实上,目前是投行而非询价机构在新股发行中占据定价主导地位,由于很多询价机构报价者和最终利益获得者并非是同一主体,管理学上的代理问题十分突出,因此给予投行自主配售权力,非但不能通过加大其对单一配售对象的责任而使其谨慎定价,反而可能在市场不认同的情况下,通过暗箱操作,发出不合理的价格。此外,一旦新股市场回暖,更可能引发一些市场操纵的可能。在市场对此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制约机制之前,这样的建议应慎行。
  综上所述,新股大面积破发,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一种体现,如果在未来的新股发行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中,能够更突出那些能够制约新股高发行定价的有利因素,比如加大询价机构低报价数据在最终定价时的权重,而不是给予投行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比如自主配售,那么将会更有利于新股定价的合理回归,从而使整个新股发行能够更加反映出市场应该具有的真实水平。(作者系东航金融注册金融分析师、民建会员)(.上.证.姜.山 )

 

  51只打新基金仍被套 债基浮亏占7成(附表)
  今年来新股密集发行,而今年来很多基金打新却没尝到甜头。虽然上证指数在1月底以来最高有近10%的涨幅,但新股仍有破发。51只基金仍深套其中,涉及基金资金10亿元,浮亏金额1亿多元,其中债券型基金浮亏金额占比超过70%。
  今年来上市新股达55只,各类机构网下获配总额超过144亿元,其中基金占比近30%。基金、保险、券商、信托以及社保仍是市场的打新主力,而基金则更是最主要的力量。今年共有141只基金参与上市新股网下申购,平均获配金额高近3000万元。88只基金获配总额超千万,兴全有机增长、富国天利等多只基金的获配总金额都超过了亿元。华夏基金打新热情高涨,旗下共计有10只基金网下获配超千万,华夏希望A、华夏债券A等三只债券型基金参与申购新股都超过5只,获配金额都超过亿元。
  华夏、富国、嘉实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参与打新,华夏系基金今年来打新获配金额高达5.25亿元,而富国基金旗下的8只基金获配金额也高达3.5亿元。激进债券型基金打新更是激进,40只参与打新,占参与打新基金的28%。获配超千万的基金中,激进债券型就占了33%,工银强债A、富国天利等都参与了7只以上的新股申购。
  而今年参与打新的基金中,51只基金至今仍被深套,浮亏超亿元,债券型基金浮亏7159.5万元。虽然债券型基金打新活跃,但是被套基金也较多。被套51只基金中,债券型基金占比54.9%,而从浮亏金额上看,占总浮亏金额比例高达70.89%。华富旗下的2只债券型基金被套亚太科技,而天瑞仪器则同时套住4只债券型基金。与此同时,我们不难看出,大盘新股则是众基金折戟之地。风范股份1只股票套住20只基金,套牢资金1.4亿元,博威合金套牢的基金也超过10只。(.证.券.时.报.网)

 

 

 

 

 

 

 

 

 

 

 

 

 

 

 

 

 

 

  25号文影响404家次新股 或减少净利18亿元
  目前,沪深A股的年报披露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财政部在2010年12月28日下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25号文)则牵动着诸多上市公司的心,这份业务层面的指导意见,不仅针对金融工具的披露、企业合并等复杂会计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有关新股发行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规定,将对去年以来新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该《通知》第七条对上市公司的发行费用进行了区分,规定企业在发行权益性证券过程中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交易费用,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发行益性证券过程中发生的广告费、路演费、上市酒会费等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并且该通知明确了本条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这有利于控制上市公司发行过程中的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其他间接费用,避免发行主体的铺张浪费,减小投资者投资的成本。
  去年至今沪深A股
  发行费用高达244.69亿元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和数据统计显示,截至昨日,去年1月1日以来共有404只新股登陆沪深交易所,共产生新股发行费用244.69亿元。其中,上交所有36只新股发行上市,所产生的发行费用共计49.55亿元;深交所创业板有147只新股发行上市,所产生的发行费用共计74.88亿元;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有221只新股发行上市,所产生的发行费用共计120.26亿元。从数额上看,这些公司的发行费用大都在2000万元以上,有多达194只新股的发行费用超过了5000万元,占比48.02%,另有38只新股的发行费用超过了1亿元。而农业银行(9.72亿元)、光大银行(3.79亿元)、中国西电(3.16亿元)、海南橡胶(2.31亿元)、科伦药业(002422)(2.30亿元)、海普瑞(002399)(2.18亿元)、中国一重(1.98亿元)、宁波港(1.87亿元)、华泰证券(1.67亿元)、闰土股份(002440)(1.61亿元)和沃森生物(1.53亿元)等11只新股的发行费用都在1.5亿元以上。
  由于25号文一改2010年以前对发行费用不加区分、直接冲减发行收入的作法,使本不会影响上市本期利润的发行费用,有了新的记账方法。25号文要求上市公司将发行益性证券过程中发生的广告费、路演费、上市酒会费等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且自去年1月1日起执行,因此,去年1月1日以后上市的所有公司,2010年的年报都会受到直接影响。而由于目前年报披露工作还远未结束,因此对这些新股的发行费用进行精确区分,将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交易性发行费用与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间接性发行费用互相剥离,就很难实现。但鉴于已有部分去年以来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公布了2010年年报,因此,从这些年报中提取有用数据,并进行适当的推演计算,进而粗略地估计出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间接性发行费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也能起到一定的管中窥豹的作用。
  17只新股3项发行费用
  约超200万元
  截至昨日,去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中有24只公布了2010年年报,从净利润来看,这些个股去年的扣除了发行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发行费用后的净利润都在2400万元以上。其中,有内蒙君正(4.86亿元)、山西证券(002500)(4.45亿元)、滨化股份(3.37亿元)、二重重装(2.80亿元)、东方日升(2.75亿元)、大富科技(2.51亿元)、超日太阳(002506)(2.20亿元)、广联达(002410)(1.65亿元)、誉衡药业(002437)(1.55亿元)、富春环保(002479)(1.38亿元)、英威腾(002334)(1.16亿元)、泰胜风能(1.09亿元)和合康变频(1.01亿元)去年的净利润都超过了1亿元。
  从发行费用来看,这24只新股的发行费用都在2300万元以上,其中有13只新股的发行费用超过了5000万元。而山西证券(1.15亿元)、滨化股份(1.14亿元)、大富科技(1.10亿元)等3只新股的发行费用都在亿元以上。另有18只公布了发行费用明细,除广联达之外的17只新股的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间接性发行费用都在200万元以上,其中,有滨化股份(1445.14万元)、英威腾(903.00万元)、华平股份(872.87万元)、罗普斯金(002333)(788.00万元)、皖通科技(002331)(693.17万元)、双龙股份(665.70万元)、精华制药(002349)(645.30万元)、万顺股份(620.70万元)和内蒙君正(508.13万元)等9只新股的上述3项发行费用大约都在500万元以上。
  除广联达(1.44%)之外,上述3项发行费用占总发行费用的比例大都约在2.5%以上。而英威腾(33.31%)、罗普斯金(27.38%)、精华制药(27.08%)、皖通科技(20.69%)、双龙股份(20.32%)、万顺股份(17.26%)、华平股份(13.11%)和滨化股份(12.68%)等8只去年以来上市新股的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发行费用占总发行费用的比例都超过了12%,占比较高。
  3项发行费用
  减少净利约18亿元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认为,虽然上述24家公布去年年报的公司不能代表去年以来所有的新上市公司,但其数据也有一定的意义。以这些数据为样本,考虑上市板块的特性,以其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3项发行费用之和占相应板块对应公司的发行费用总和的比例为基本比率,进而推算至所有相关板块的相关公司,可以大致得出一个25号文第(七)条对沪深A股新股净利润的影响。
  用上述方法可以计算得出,在上交所上市的新股的3项发行费用占其总发行费用的比例约为9.86%;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新股的3项发行费用占总其发行费用的比例约为6.59%;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新股的3项发行费用占其发行费用的比例约为7.65%。而上述沪市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去年以来新上市公司的发行费用总和分别约为495486.04万元、1202617.03万元和748832.89万元。由此可计算得出,去年以来沪深A股的新上市公司的广告费、路演费、上市酒会费等3项发行费用分别约为48870.49万元、79268.50万元和57303.79万元,三者合计可得出25号文第(七)条约使沪深A股新股净利润约减少185442.78万元。(.证.券.日.报)
  


  沪国资再提上市 国泰君安和东方证券争抢首单
  2012年,能否成为沪籍券商圆梦的终点?
  2月23日,从2011年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上海市金融办表示,将力推东方证券、国泰君安两家市属券商于2012年上市。而在此之前,这两家券商的上市梦想已是一波三折。
  从目前进展来看,东方证券有望早于国泰君安上市。沪上一券商高层分析称。记者获悉,东方证券已敲定光大证券为其上市保荐人,并将于今年启动上市计划;而国泰君安这一单,则可能花落银河证券。
  春节前夕,已有东方证券高层向记者透露,公司将于下半年启动上市程序,这将是今年的首要任务。
  东方证券在银行间市场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0亿元,净利润13.05亿元,而在2009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8.11亿元和19.15亿元。如果能在2011年继续盈利,便可实现持续三年盈利的上市门槛。
  因此,2011年成为至关重要的一年。
  和三年前相比,东方证券已经有了较大改变。2010年,执掌东方五年之久的董事长王益民调任海通证券任监事长一职,原总裁潘鑫军接任;而总裁一职则面向全球招聘,最终由主管经纪业务的原副总裁金文忠升任。
  上市便成为这一届领导层的首要目标。公司今年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求稳,力保实现正收益。前述东方证券高层向记者透露。
  相比之下,同被列入IPO预备军的国泰君安,却显得有点身不由己。公司还没公布上市计划。24日,国泰君安一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业内人士分析,该公司上市进程,关键还是看股东间解决一参一控监管障碍的进展。
  去年12月,即监管部门为一参一控设定的最后时限,国泰君安两大股东--汇金公司和上海国际集团间长达两年的谈判终于有了结果。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汇金公司将按一定比例,以名下5.22亿股国泰君安股份置换上海国际及旗下公司持有的12.19亿股申银万国股份;此外,汇金公司还将获得一定的差价补偿。
  剩下的问题集中在上海国际身上。按规划,上海国际将控股国泰君安,参股上海证券;因此,还待处理的券商股权包括上海证券及海际大和、中银国际和爱建证券。(.21.世.纪.经.济.报.道.曹.咏)

 

  万达院线冲刺IPO 欲问鼎院线第一股
  万达院线若IPO成功,无疑将成A股影业新贵。回溯其发展史,从挂牌开业到全国第一,仅历时五年。分析人士认为,万达的成功首先依赖国内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其次基于影院资产在电影产业链内的居高地位与分账模式;但更重要的,还与其捆绑商业地产、难以被复制的扩张路径紧密相关。
  北京环保局昨日披露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环保核查公示,宣告了后者的IPO计划已进入冲刺阶段。由此,对资本市场觊觎许久的万达集团终于有望通过年轻的院线产业,实现上市平台零的突破。这也是内地首家将登陆A股的院线类公司。
  据相关统计,国内六大主力院线是行业第一梯队,2009年总票房合计为40亿左右,占全国市场份额66.6%。其中排名第一的便是万达院线,年度票房8.33亿,观众人次2710万,业绩较2008年上升63.6%。
  我国电影票房从2003年的约9亿到2009年逾62亿,2010年将超100亿,增幅超过10倍,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0%。东方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影视文化行业组负责人张亚波对记者表示,但中国每10万人拥有屏幕数量0.41块,美国却是12.7块,差距达30多倍。
  产业高速扩容的背景,是影院资产呈现较为严重的供小于求。据艺恩咨询数据,2009年,我国生产了456部故事片,其中只有130部在院线获得了放映。大部分当年生产出来的电影没有机会在影院与观众见面,银幕数量太少正是主因。
  与此同时,据电影行业资深人士介绍,目前产业营收来源主要包括票房收入、广告收入、衍生品开发收入、转播、出售版权为网络版权等方面。
  以票房收入而言,如华谊兄弟等电影发行商、内容提供商一般可获票房收入的43%;而如万达院线等渠道商一般可获票房收入的57%。此外,一些如食品、电影衍生物等产品的售卖也是影院营收的来源之一,该部分约为票房收入的10%-16%。
  湘财证券影视产业分析师也对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一部电影上映所得票房收入中至少50%归院线。院线利润是电影产业链中最高的。而国内银幕数仅为4000多块,市场远未饱和。这也引发了一个趋势性的现象--具有实力的电影集团开始自建院线,如华谊兄弟、以及香港上市的星美国际等。
  但院线企业中,万达院线作为万达商业地产衍生出来的重要业态存在,其与商业地产开发捆绑的独特架构模式,至今难以被复制并超越。张亚波说,据我所知,万达计划到2012年开业的影城达到110家以上,年收入30亿元,成为全球排名前八的电影院线公司。
  据资料,2004年,万达集团开始投资影院终端建设,在全国的万达商业广场项目建设万达国际电影城。截至2009年底,万达院线拥有87家电影院,银幕数达656块,且全部由万达100%自己投资建设,票房产出占比全国13.4%,均列全国第一。
  据悉,除万达外,影视行业还有一批公司正在筹备上市。(.上.证)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