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普药和仿制药品种为主的上海医药,终于开始在专利药领域发力。而这背后,是上海恢复其全国医药地位的努力。
2月23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607.SH,下称“上海医药”)与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8231.HK,下称“复旦张江”)宣布签订
价值1.8亿元的新药研发战略合作协议,其购入的4个新药专利,分属基因工程、脂质体和光动力三大生物领域。
“在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规划中,上海医药集团就承担了四分之一的任务。上海要恢复过去在全国的生物医药地位,上海医药责任重大。”23日,上海医药董事长吕明方对记者表示,此次合作,将使上药在专利药和原创药领域提升竞争力。
一笔划算的关联交易
复旦张江于2002年在香港上市。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复旦张江的发起人,上海医药仍持有其29.6%的股权,因此,双方的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根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上海医药将在未来6年出资1.8亿元与复旦张江合作开发四个药物品种,这四项药物包括多替泊芬、重组高亲和力TNF受体、硫酸长春新碱脂质体(LVCR)和重组人淋巴毒素α衍生物(LT),年均投资超过3000万元。
这四项药物中,重组高亲和力TNF受体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等疾病外,其余三个药物都适用于抗肿瘤领域,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重组人淋巴毒素α衍生物(LT)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而硫酸长春新碱脂质体(LVCR)已获得一期临床研究批件,另外两项也均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双方约定,两家企业将共同拥有上述合作的新药证书,并共享其收益权;未来,产品上市后,上海医药将享有优先的销售权。
“这几个品种都是非常前沿的,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上海医药的这个收购价格应该说非常划算。”23日,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以多替泊芬为例,目前国内已上市的类似产品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而重组高亲和力TNF受体已上市的类似产品2010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吕明方也毫不讳言,“只要这四个品种中有一个能最终成功上市,这笔投资就没有风险。”
一个可以对比的案例是,2010年年底,法国药企赛诺菲以6000万美元(约合4亿元人民币)代价,从上海生命科学院手中购买了一个肿瘤药领域的新药专利技术。
“和赛诺菲的这个案子比,上海生命科学院未来分享收益的提成大概只有不超过5%的比例。而上药对这四个新药,未来是分享50%的收益。但即便考虑这个因素,这个购买价格也是很有优势的。”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事实上,在目前新药研发日趋艰难、成本高企的困境下,大型药企越来越倾向于外部合作和收购,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研发合作模式,以进一步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效率。上药此举也是在适应这一新趋势。
“与复旦张江4个药物的合作对于上海医药来说只是开端,上海医药原先以内部为主的研发正转向开放的多渠道合作模式。”吕明方称,未来,除了继续拓展与复旦张江的合作外,还将开展与科研院所、国际医药企业的合作,未来还可能直接购买成熟药品。他表示,未来3年,上药的研发投入将占企业销售额的6%至8%。
上海医药的“责任”
“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规划中,上海医药集团就承担了四分之一的任务。上海要恢复过去在全国的生物医药地位,上海医药责任重大。”吕明方直言。《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和支持上海医药(集团)公司等国有大企业加快资源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到2012年,上海医药(集团)公司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450亿元。
此次上药从复旦张江获得的四个新药,显然是该计划的一部分。而这也得到了复旦张江其它股东的支持。除了上海医药,复旦张江的其它主要股东还包括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持股18.45%)、上海张江集团(持股14.92%)、复旦大学(持股4.31%)。
事实上,生物医药产业,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上海市“十一五”规划中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之一。而新上药的业务覆盖医药的研发、生产制造、分销零售全产业链环节,是上海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航母级企业主体。
早在去年,上海市政府就明确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地位,将其从上海的战略性产业提升为六大支柱性产业之一。随后,上海市国资委力主的新上药集团重组,也体现了做大做强本地医药企业的思路。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