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檀:中国只能自己拯救自己 加息步伐需要加快
全球通胀形势严峻,这次通胀与2008年通胀不同,并非强弩之末,而是方兴未艾。中国要做的是暂时放慢资本项目市场化的步伐,在国内实行严格的货币纪律、推进利率市场化,为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基础。
国际资金过于充裕,且没有二次危机的预期。2008年的国债与企业债收益率节节高企,显示市场流动性收缩,最终导致资产泡沫崩溃。
目前在通胀预期持续恶化的过程中,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总市值达到600万亿美元,虽然全球资金在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间来回腾挪--截至2月16日,全球资金连续4周净流出新兴市场,但全球的资金总量并未因此减少,全球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并未因此下降。美国国债收益率在去年9月开始上行似乎资金回归正常,并于今年2月8日的交易中触及3.729%,为去年4月30日以来的新高水平。但由于全球通胀、地缘恐慌上升,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连续7个交易日上扬,美国国债受到追捧,收益率再次下降,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年2月22日收于0.698%,10年期国债上升11/32,收益率跌至2月初以来最低水平3.459%。
答案很简单,全球风险上升给美国带来了国债信用扩张的空间,原本于去年下半年美联储不得不因为国债收益率上升而进入较为紧缩的信用通胀,而现在美国可以极低的价格大发特发美国国债了。2月23日,美国政府拍卖350亿美元5年期国债,24日拍卖290亿美元7年期国债。
我们面对的是较为长期的通胀周期,与上世纪70年代疯狂的通胀周期相同,我们将见证油价与黄金价格节节上升,最终迫使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大转变,以节能式经济发展模式取代高耗能模式,以产业在全球的大转移提升生产效率,以中国内需与美国的外贸平衡全球财富。
笔者一再强调,面对严重的通胀压力,中国只能自己拯救自己,不能指望发达国家加息回收流动性。美国不可能主动紧缩,而英国央行原本通胀目标位在2%,但据英国国家统计局2月15日公布的数据,英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4%,零售物价指数上升5.1%。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不得不立即写信给财政大臣奥斯本,声称CPI上升不是英国央行的错,而是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错。有趣的是,英格兰银行行长的理由实际上就是中国常用的输入型通胀。
如此严峻的通胀局面对于中国经济是严峻挑战,汇率升值与CPI上升不可遏制。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动用一系列行政、财税与货币手段控制通胀预期。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行房地产限购令、试点征收房产税;从2009年开始银监会不断检查银行信贷情况、一再上调银行资本金等风险上限;从2010年开始,央行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士22日披露,2011年以来,央行已开始在货币信贷调控中运用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工具,对40多家资本充足率较低、信贷增长过快、顺周期风险隐患增大的地方金融机构实施了差别准备金要求。
但是,我国的通胀压力并未明显下降,也许可以邀请英国央行行长一并为中国的政策代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输入型通胀不可遏制是风行全球的理由。与此同时,虽然银行信贷在1月份受到抑制,低于去年同期3500亿元人民币,但如果加上民间融资总量,则我们货币水准依然维持在高位。央行有必要尽快推出社会融资总量等具体数据,以对我国货币流动性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通过证券市场等转换器,资金从民间转向了企业手中,资金的总量与投资能力并未因此变化。我国的投资增速与基建的速度不会出现下行,债务风险在继续增加。
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加息与利率市场化是抑制通胀预期的根本手段,更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能够筛选出高效而优质的企业。今年下半年欧洲央行很有可能进入加息周期,中国的加息步伐有必要进一步加快。
全球资金量居高不下,人民币不可能在目前实行实质性的国际化,否则就是引狼入室。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日前撰文提出,十二五期间坚持把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冲击作为做好外汇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坚持把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作为做好外汇管理工作的关键点。
目前是国内利率市场化的好时机,汇率市场化未到其时。此时学习印度的汇率机制,上浮10%左右即按兵不动以封堵热钱的投资动机;学习德国的经验,一切以我为主,严格执行严格的通胀标准,以国内经济情况决定汇率上升或者下降。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德国依然能够保持一方净土。
人民日报:股市全年望好于去年 三大因素增信心
近一段时间来,A股似乎卡在了2900点上下,冲击3000点几次未果,几次徘徊于2900点以下却又快速反弹。上周末,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加上本周中石化有230亿元可转债发行,12只新股要密集发行……A股市场大幅跳水,上证指数2月22日下跌76.73点,跌幅为2.62%,成为近期反弹行情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回调,3000点屡次成为行情拦路虎。
沪指跌破2900点是反弹的插曲,还是下行的信号?即将于3月3日召开的全国两会能否提振市场信心,股民们都在观望。
连续上涨需要技术调整
周二调整幅度这么大,有些意想不到。从盘面上看,由于外围股市利空使得一些获利筹码纷纷离场,导致短线跌幅过大。中信证券分析师高原认为,但这并不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大趋势,也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运行趋势,后市投资者不必过分悲观。
国信证券分析师樊永昂表示,决定A股市场的从来都不是外围事件,除外在因素外,股市内在也存在技术调整的要求。此轮反弹,沪指累计涨幅10%,在反弹中积累了大量获利盘,调整要求自上周二起就不断释放,但由于市场情绪高涨,指数并没有明显下跌,调整不充分。利比亚动荡导致油价暴涨就成了股市技术调整的导火索。
业内人士分析,即使行情出现波动,只要决定行情趋势的关键性因素不变,市场短调之后仍将重拾升势。
三大因素增强市场信心
梳理目前市场环境可发现,仍有三大因素合力增强市场信心:首先,1月国内通胀水平低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担忧的进一步紧缩政策有望放缓,短期内投资者可放心投资股市。其次,楼市的进一步调控政策令股市成为意外的受益者。今年1月房地产调控新国八条政策的出台,将数千亿楼市中的热钱逼向了其他投资市场,其中就包括股市。在新国八条公布后的次日,持续低迷两个月之久的A股市场就出现了转机。当日股指上涨近1.5%,并由此拉开了一轮反弹的序幕。此外,信贷投放的季节性回升也为市场的流动性助力。据悉,2月尚未过半,数家银行2月信贷额度即已用完,有部分银行已暂停发放个人贷款。这一方面反映出央行对于银行信贷闸门收紧,银行可用信贷有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银行急于尽早放贷的心情。
同时,两会开幕在即,对市场构成良好预期,预计大盘经过短期调整后,后市仍将继续震荡上行,且中线趋势仍可谨慎乐观。据过去16年统计显示,在两会期间,大盘上涨了11次,下跌了5次,上涨概率为68.75%。而且今年是十二五规划起始年,两会前夕,七大新兴产业扶持性政策会陆续出台,对相关行业形成正面刺激。
全年表现可望好于去年
虽然目前中东局势在金融市场引发了一系列反应,纽约油价创下了两年来的新高,避险情绪的提升助推黄金价格持续上涨,全球股市则跌声一片。但纵观全球股市,国内沪深股指的表现不仅弱于欧美主要股指,而且较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的跌幅也深出不少。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海外市场的普跌只是导致大盘下挫的诱因,流动性压力导致的货币紧缩预期等内因,才是A股市场走弱的主导因素。
对于上半年市场行情,华商策略精选基金经理孙建波认为,首先需要盯住通胀。通胀的高低将决定货币环境,一般地讲,通胀较高、货币环境较紧的时候市场难以出现比较大的上涨。
事实上,上证指数连续跨越2800点、2900点两道关口,走出一波强劲反弹。随着通胀预期的降温和紧缩货币政策连续出台后利空的释放,后市对这两大因素的担忧很大程度上在降温。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在恢复周期,而且A股市场估值不贵,经过2010年调整后,2011年全年表现可望比2010年乐观。
桂浩明:股市意外下跌就是好机会
宏观调控以来,货币政策被收紧,对流动性有一定的影响,这些确实对股市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现在股市运行环境不是太理想。那么,反过来是否可以说,一个十分宽松的环境,就一定对股市十分有利呢?
表面来看,似乎的确是这样,譬如在货币政策较为松动的情况下,流动性宽裕,很容易对股市构成向上的支持,引发资金推动型行情的展开。不过,这都只是从短线的角度来说的。一个正常的市场环境,应该是中性的,也就是不偏紧也不偏松。政策过紧,对经济有明显的收缩作用,不利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过松的话,导致流动性泛滥,这就很容易让实体经济过度膨胀,也给虚拟经济带来泡沫,其结果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促使股市大幅度上涨,但也必然会为以后的下跌埋下伏笔,导致暴涨之后出现暴跌。当然,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需要采取非中性的政策,譬如2009年为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就有必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这样的政策不可能是长期的,在经济复苏得到了确认以后,一定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对股市而言,如果操作者不能把握这样的变化规律,就难免踩错节奏。从这个意义上,过于宽松的环境,对于股市来说实际上未必是最为有利的。
说到底,股市最需要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运行环境。在这个环境下,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增长,而不是剧烈地上下波动;同时,宏观调控政策是可以被充分预期的,也就是大家都清楚调控的基本逻辑,而不是猜测政策的变化并作为投资的依据,同时一直担忧会不会出现出其不意的调控。客观而言,由于市场环境基本稳定,投资者对其变化也就有了相对稳定的预期。这个时候,人们的操作就能够更多是围绕企业的业绩来进行,这也就回归到了投资的本原。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最近中央开会讨论十二五规划,强调要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在这里,人们既看到抑制通胀的决心,也看到了基本政策走向,也就是把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作为重要的目标。这样做,是在坚持调控的同时,保持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无疑,这实际上也是为股市营造了一个最为合适的运行环境。人们因此可以形成这样的预期:未来的政策会保持经济的相对平稳运行,股市的运行环境也会较为平稳。应该说,最近一个阶段,境内股市出现了这样的运行环境。虽然,由于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存在,股市确实会受到一定的干扰,但真正决定股市走势的,还是股市所处的基本面。既然基本面是稳定的,是有利于价值发现的,那么面对现在相对估值仍然不高的股市,大家难道不是应该更有信心吗?有的时候,股市意外下跌了,但是只要看到市场的大环境稳定,那么相信这种下跌,其实更可能是给有信心的投资者带来机会。
野 村:中国的通胀将持续很久
国家统计局将在本周发布1月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价格指数,专家普遍预测1月份CPI涨幅可能突破5%。野村集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苏博文认为,本轮的通胀和2008年的通胀相比,性质更加严重,范围更广,并将持续很长时间。
苏博文指出,与2008年物价上涨主要是聚焦在猪肉、鸡蛋等类别上不同,本轮物价上涨跨越了很多商品的总类,比如医药、医疗服务、住房。虽然去年12月份CPI的价格回落到4.6%,但是野村使用的更加能够反映全经济体通胀水平的GDP通胀指数在去年的四季度达到8%。
许多研究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通胀今年将呈前高后低的走势,今年晚些时间会降温。但是在前不久野村集团在北京举办的2011全球经济与策略峰会上,野村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国的通胀压力会持续下去,预计2011年的CPI通胀将达到4.5%,2012年将达到5%。
野村在调研了中国食品价格的上涨之后得出结论,由于在食品价格上涨当中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的因素,所以食品价格将会继续上涨,而在中国的CPI的构成当中,食品价格占到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工资上涨对通胀的压力在加大。在一些低端的产业当中,在中国已经出现劳动力的短缺,东西部地区对农民工的争夺成为今年春节后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由此带来的是,工资上涨的压力也在不断的急剧。而且根据央行的调查,目前的通胀预期已经达到历史的高位。野村的研究认为,这种通胀预期和工资上升的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造成工资一物价螺旋式的上升
苏博文指出,以往中国的通胀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因为过去GDP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是投资,通过投资来产生产能,但是将来随着GDP的增长更加依靠消费拉动,更有可能带来更大的通胀压力。
基于对通胀形势的判断,野村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的收紧将是一个持续很久的周期,并预测中国2011年总的加息幅度将达到100基点,2012年总的加息幅度将达到125个基点。从货币政策的收紧周期来看,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头,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通货膨胀的形势很严峻,野村仍然看到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发展。野村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增长9.8%,明年是9.5%。一个基本的判断依据是,中国仍然是一个低收入经济体,人均GDP仍然低于5000美元,相当于日本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当时是日本的飞速发展期。我们认为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现在也是到了一个非常舒服、非常合适的点,对于中国的增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苏博文说。
野村的研究指出,中国要实现控制通胀下的强劲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即应该用各种方法进一步更加高效的使用劳动力和资本,从而进一步有效的提高生产率。所以在接下来几年当中,中国应当千方百计的去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鼓励更多富有创新力的私营企业发展。
索罗斯:货币战争已经正式宣战
有金融大鳄之称的对冲基金经理索罗斯接受法国《回声报》采访时声称,货币战争已经宣战了,因为巴西、韩国和其它亚洲国家均有点跃跃欲试想要效仿中国,把资本帐户和经常帐户分开。
索罗斯指出,亚洲各国此举可能意味着资本和货币自由流动的终结,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损失,而且是很大的倒退。
他相信,货币战争的风险正在升级,并称中国应该借助使用特别提款权(SDR)的方式,来更加接近国际货币体系。
对于美国经济,索罗斯亦不太乐观,称奥巴马已经失去了对美国经济议程的控制,使之当前落入了共和党人手中。他预料共和党人会竭力削减服务,向一切增税提案说不。
傅成玉: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带来国际投资新机会
从主题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状况及价格走势的发布会上获悉,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表示,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会提升大石油公司投资的积极性,也会带来一些在国际上新的投资机会。
傅成玉表示,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不仅仅是对中海油,对整个石油工业影响是一样的,石油行业一是个国际化的行业,不存在只有中国企业到其他地区、其他国家去投资的问题,全球的石油行业都没有一个公司在一个地方永远做下去的。
傅成玉指出,在这个行业里,由于油价的上升肯定对投资来说是一个新的激励,在一些过去认为风险比较大的领域,成本比较高的区域,过去是向投资方卖,相信这些大石油公司投资的积极性会进一步提升。由于投资积极性的提升就会带来一些在国际上新的投资机会,在国际上的投资主要不是说能不能投资,更主要的是你符合判断和把握风险的问题。在国际上无论是直接的实业投资,还是收购、兼并这样的投资,最关键的就是你认为能不能增加价值。如果你能够增加价值,我相信你就有很多机会,现在的机会随着油价的高起,很多成本都会上升,甚至买人家的资产,对资产价格的预期也会上升。
傅成玉还表示,对于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你知道买到以后用什么手段去增值,没有好坏之说,只是各家根据你的资源情况、技术情况和管理经验自己判断。在海外的发展无论是高油价,还是低油价,无论在金融危机还是金融正常发展,唯一的就是看能不能给企业和股东增加价值。
巴曙松:类似1月2月的紧缩环境难以重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2月23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预期1月、2月份CPI高点可能就是上半年甚至全年高点。类似于1月、2月份如此密集叠加的紧缩环境,估计难以重现。
巴曙松认为,2010年10月份以来,央行已经3次提高贷款利率,并适度加快汇率升值的步伐来抑制输入型通胀,累积效应将逐步显现。对投资的盲目扩张形成一定抑制。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使得金融市场流动性一度出现明显紧缩。
巴曙松预计,虽然后续的政策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调节信贷、央票发行对冲流动性、信贷窗口指导等,仍会在不同时段得到不同程度地使用,以进一步创造稳定物价预期的货币条件,但类似于1月、2月份如此密集叠加的紧缩环境,估计难以重现。
他认为,目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投资需求将产生显著遏制作用。下一阶段,中央会继续要求地方政府在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化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巴曙松还表示,目前看来,2月份的信贷调控依然会较为紧张。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指标来看,PMI已经连续两个月回落,虽然存在一定的季节因素仍需要观察其走势,但也反映了宏观政策的调控效果在逐步显现。
陈思进:股神巴菲特的谎言
如果把当下的华尔街比作江湖的话,巴菲特和索罗斯堪称玩得最转的武林大师。
与索罗斯真性实情的资本市场坏蛋形象相比,巴菲特绝对是和蔼可亲、具有道德准则的谦谦君子。这两人可谓东邪西毒一正一负,几乎人人都尊称巴菲特为股神,个个必谴责索罗斯这样的投机大鳄。
但巴菲特果真如此之正吗?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我们喜好的持有期就是永远(Our favourite holding period is forever),即:他那众所周知的投资策略--买入并且长期持有(Buy and hold)之武林秘笈。可巴菲特的言行并非一致,他出尔反尔声东击西指南打北,说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真可谓兵不厌诈。
自1957年到1969年12年间,巴菲特管理着一只对冲基金,他的个人资产从10万美元增长到2600万美元,是财富成倍增长最快的时期。那时他交易活跃,甚至还玩套利交易,与买入并长期持有毫不相干。或许有人会为他辩解,要赚第一桶金必须这样。
然而纵观巴菲特超过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他真正长线并重仓持有的股票总共才7只,不超过他全部资金(最多时)的20%,最低时甚至连10%都不到。更何况他还是那7家公司的大股东,是内线者,所持股是不能随便抛售的,因此长期持有不足为奇。
现在,巴菲特的财富已超过500亿美元,由他管理的资金更达几千甚至上万亿,作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者,令他能站在金字塔游戏中的最高点。无论他选什么股票,追随他的小喽罗定会跟进场,这是他成名之后无往不胜的最大原因,几乎做到了每次都能低进高出,一只股票因他持有而上涨,一旦被他抛出,跌起来也就越凄惨。
一贯坚称只买不抛的股神,在2003年首次购得价值5亿美元的中石油股票。消息一公布,成千上万的追随者相继跟进,紧攥中石油的股票,死也不肯抛。人们以为只要握紧股神选中的股票,自己的武艺一定会精进。
股神果然不负众望苦苦守候了4年,等他的信徒差不多都进场了,便在2007年7月悄悄地抛售了最初买进的中石油股票,单单这一笔,股神就从百姓身上掠走了35亿美元。真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试问,谦谦君子岳不群,在得到葵花宝典(等于巴菲特的只买不抛)的武林秘笈后,会与他的门徒分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