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全世界十万只股票中才出现一个微软,而创业板正是为发掘下一个微软而出生。然而,随着创业板“三高”弊端的暴露,交易价值大于投资价值,投资价值荡然无存,一度令市场不再期待第二个微软,但随着年报大幕的拉开,一直被市场所诟病的创业板高估值迎来了修复良机,部分创业板个股在交出良好年度成绩的同时,亦给价值投资带来一线光明。
公开信息显示,经过1月份市场的探底后,目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降至较为安全的低估值水平。其中,蓝筹股已接近A股历史底部估值区域,小盘股尽管估值仍显著高于大盘股,但在经过数月大跌后,前期的估值泡沫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释放。中信证券指出,在货币紧缩的环境下,已上市的中小企业的基本面相当稳健,创业板公司平均手持现金达4.9亿元,出现经营和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与此同时,在宏观经济增速可能逐步放缓的背景下,2011年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速,预计也将达到22%,继续体现出较好的成长性。因此,低估值创业板个股值得期待。
低估值个股投资机会凸显
记者根据已在深交所发布的2010年年报及业绩快报数据,并以22日收盘价为基数,通过对新增股份摊薄计算可知,在创业板公司中,有近一半公司的估值目前在50倍左右,甚至有的公司估值低至40倍,与去年下半年创业板炒作高峰时,动辄100倍的估值形成天壤之别。
据记者统计,估值最高的为海默科技,摊薄后估值高达147.17倍,最低的则是红日药业,为42.9倍。多只个股估值在50倍-60倍之间。其中,估值在50倍以下的有金亚科技、北陆药业、华仁药业、宝通带业、红日药业和大富科技;在50—55倍之间的有银之杰、华伍股份、中电环保、万讯自控、乐普医疗、硅宝科技、通源石油、科泰电源、特锐德、泰胜风能;而中航电测、天龙集团、上海佳豪估值在55倍左右。而深交所公开数据显示,昨日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为72.41倍。
从统计情况看,多只已公布业绩的个股估值低于其平均数值,估值优势凸显。平安证券分析师李艳认为,经过1月份持续大幅下跌后,创业板估值已走上价值回归之路,估值趋向合理。
“创业板价值下移,除了股价调整外,业绩增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也算是公司成长性的一个体现;而好的成长性正是价值投资的核心,目前创业板50倍左右的估值,较之去年的高估值现象明显有所改善,暂且不论价值投资,即使是趋势投机,也具备了一定的安全边际。因此,从目前情况看,55倍以下的创业板个股具备了投资机会。”李艳对记者表示。
申银万国分析师安辉对上述意见也表示赞同,“仅从估值上看,现在的创业板个股具备了一定的投资机会,当然,能否真正在股市里形成一波行情,最终还是要看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同。毕竟现在市场风向转换很难把握。但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较之主板、中小板市场,现在创业板50多倍的估值并不占优势,然而,对去年高估值大行其道的情况来讲已经是相对合理了。要知道,那时估值高达100倍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我们可以这样想,去年市场对70-80倍高估值的创业板个股都是热烈追捧,那么,现在只有50倍左右的创业板个股,又有业绩支撑,为什么得不到市场的关注?”安辉反问道。
平安证券分析师康卫则告诉记者:“良好的业绩有效降低了创业板的高估值风险,虽然目前创业板走势不如去年耀眼,但部分业绩好的个股仍能得到市场的追捧,表明了市场对创业板价值的认同,这对股价也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看好医药、电子制造行业
“仅从数据上讲,50倍估值对创业板而言确实很低了,但并不是意味着低估值的个股可以随便捡,因为个股所属行业不一,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个股。”信达证券孙彬彬对记者表示。康卫则表示可从以下两个标准选择低估值、高成长性的创业板个股:一是从行业角度,寻找受到国家政策,尤其是“十二五”规划中大力支持的新兴行业,比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二是整体估值被打压过的行业,一旦得到市场的认同则反弹空间更大。“除了上述两点,还可以关注个股的业绩成长性。因为业绩稳健的个股很难出现业绩变脸的现象,纵观往年业绩增长情况,如果业绩逐年稳健上升,至少在3年内都会继续保持下去,当然,特殊情况除外。”
记者通过统计发现,低估值个股中,医药股出现的频率最高。北陆药业、红日药业估值在43倍左右,华仁药业则为48倍,而乐普医疗估值为53倍左右。低估值背后则是公司主营业务的稳定增长。此外,从上述个股的走势情况看,目前股价皆处于上市后的低位。“虽然创业板医药股的估值在40多倍,主板中的部分医药股的估值还要低些,但由于创业板盘子小、筹码更为集中,因此,创业板中的医药股还是值得关注的。”安辉表示,除了医药股,他还看好电子制造行业。“通过对各行业的比较分析,我认为电子制造行业目前正进入成长周期,未来发展前景可期。比如,估值只有40多倍的大福科技,我曾给出的目标价为80元,而目前价格则为68元,后市应该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安辉补充到。
公开信息显示,大富科技主营业务为移动通信射频器件、射频结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客户是华为、爱立信等主流设备商,且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96.04%。由于公司向华为销售金额占比为70.22%,因此将直接受益华为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此外,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130万套射频器件产能募投计划,第一年年末达产50%,而根据公司2010年年报披露的射频器件收入产能已经开始释放,预计有望提前达产。英大证券研究员费瑶瑶认为,公司2010年11月设立全资子公司大富科技(香港),超募资金有助于公司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外延式发展;并认为公司未来两年收入有望通过提升射频器件在主设备商的份额快速增长,且公司外延发展(智能化精密工业部件等)态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