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外汇资金流动的重要中介,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正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而一些银行人士也表示,外汇业务的“合规性”控制至关重要,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根据昨天最新发布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下称《监测报告》)。2001年以来,银行代客跨境收付和银行代客结售汇在GDP的比重总体均呈现上升态势。跨境收付主要反映境内企业、个人等通过银行办理的对外付款或收款;结售汇则主要反映企业和个人在实现上述跨境资金收付前后,卖给银行(结汇)或从银行购买(售汇或购汇)的外汇数额。
上述《监测报告》还显示,2001~2010年银行代客跨境收付顺差累计达到2.37万亿美元,扣除人民币形式的跨境收付后,外汇形式的跨境收付顺差为2.41万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87%,2010年该比例为71%。而2001~2010年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累计则达到2.62万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94%,2010年该比例为85%。
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上海分行国际业务部副高级经理昨天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开始,外管局对银行进行了较为严格的外汇合规性检查。为了防止热钱通过银行渠道流入,银行方面最重要的是在合规性凭证方面进行审查。
事实上,外管局从2010年2月份开始在部分外汇业务量较大的省市组织开展了应对和打击热钱专项行动,加强对无真实贸易或投资背景的违规跨境流动资金的打击。
“但是,只要企业能够提供合乎外管局要求的合规性凭证,银行不一定能对资金的后续用途进行精准监控。”该副高级经理坦言,“我们也在操作过程中拒绝了一些不能提供完整合规性凭证的客户,但是相信银行都在思考如何在‘合规’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
根据外管局此前披露过的数据,2010年银行代客结汇为1.33万亿美元,银行代客售汇9327亿美元,顺差为3977亿美元,同比增长50.93%。有银行人士就指出,由于代客结售汇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来源,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热钱的潜在流入。
上述国有大行国际业务部副高级经理则指出,伴随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不排除企业在真实贸易背景和贸易结算下的一些实际操作造成了结售汇顺差的扩大。“比如一些企业延迟付汇,或者通过贸易融资的手段尽早结汇等。”
上述《监测报告》中也提到,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部分境内外关联企业之间在贸易发生后,境内企业采用延迟对外支付的方式(相当于从境外交易对手融资),待未来人民币升值后以更合适的汇率购汇,节约财务成本。
而另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外汇交易员也对本报记者坦言:“按照现在的情况,贸易项下可由银行自己做,资本项下则需要外管局逐笔审批,银行要对资金流向进行监测,但实际操作中也较难在每笔上都监控得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