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CPI走势或前高后低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全年CPI走势或前高后低

加入日期:2011-2-16 10:08:18

  ⊙记者 秦菲菲 ○编辑 衡道庆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低于市场预期;环比上涨1.0%。值得注意的是,CPI同比涨幅低于市场此前“坐五望六”的预期。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CPI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因为整体价格涨幅低于预期。具体来看,1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2.6%低于预期,并且食品类环比1.1%的涨幅也低于市场预期。

  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6%。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0.9%,鲜蛋价格上涨20.2%,水产品价格上涨11.1%,鲜菜价格上涨2.0%,鲜果价格上涨34.8%。

  东吴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黄琳对记者说,从历史规律来看,在没有严重灾害的情况下,春节当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幅都在3.3%左右,而今年自然灾害较严重,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却不及往年,说明有关调控措施很有成效。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食品类价格上涨没有预期得那么高,证明了去年以来一系列调控物价的政策所取得的效果比市场预期得还要好。祝宝良说,有关部门从供给、物流等各环节进行调控和监管,使得蔬菜价格上涨受到有效抑制。1月食品价格环比增长1.1%远低于市场1.4%-1.5%的预期。

  数据还显示,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6.6%。

  统计局从2011年1月开始实施新的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工业品价格统计”改称为“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相应的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分别改称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诸建芳对记者表示,2010年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长明显回升,内需强劲增长,加大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拉动了生产资料价格上升。

  “导致PPI上升的另一个因素是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导致的输入性通胀的上升。”诸建芳说,特别是非能源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升推动了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上升。

  国信证券宏观资深分析师林松立认为,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势仍在持续,并且随着全球经济的回升,总需求回升会加强对价格的支持,传导到国内来,更加强了对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的支持力度。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CPI的走势,黄琳认为,从一季度来看,物价上涨的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依然存在,物价上涨压力仍较大。

  “从周期性因素来看,今年自然灾害严重,北方大部分地区延续干旱天气,存在夏粮减产隐忧,农产品价格下行概率较小;从结构性因素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没有减弱的迹象,因此,新涨价因素依旧压力较大。”黄琳说,考虑到权重调整的累积效应和翘尾因素,预计2月CPI涨幅可能回落到4.5%附近。但3月随着翘尾上行以及当前新涨价动力的惯性特征,预计CPI可能再度回到5%这一较高的水平线上。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也认为,“尽管名义通胀率出现了出乎意料的下降,中国的通胀压力却并没有因此而缓解。”同时,不断攀升的PPI也将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产生明显的传导作用。

  从全年形势来看,诸建芳认为,2月份CPI将保持在4.6%左右,上半年CPI还将维持高位,预计保持在4%-5%之间。预计下半年CPI将有所回落,回落到3%-4%左右。预计全年CPI涨幅为3.8%左右。

  作者:⊙记者 秦菲菲 ○编辑 衡道庆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郝艳)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