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信贷冲高或再上调准备金率 22%是一个顶?
春节期间刚加息不久,昨日就有消息指央行再针对以城商行为主的部分中小银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市场预计央行出手的原因在于去年信贷扩张以来不少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较快,从而触动央行再出台差别存款准备控制风险。此外,市场预计1月信贷持续冲高,可能超过1.2万亿,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已经在历史高位,但不排除央行多次动用该数量工具来调控。
可能对放贷过快的中小银行实施差别准备金率
昨日,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央行对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主的部分中小银行实施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措施。记者随后向广东省内的几家城商行咨询,其中湛江商行相关人士表示暂时还没有收到央行的文件,但这几天听到很多关于这个消息的传闻,预计银行高层会就这个消息进行商议,商讨具体的应对措施。广州银行则尚未给出具体的答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估计这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由于中小银行开年后贷款冲得比较厉害,另外一方面中小银行无论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还是资本充足率相对大银行都比较薄弱,进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有利于风险的把控和信贷结构的调整。
央行行长周小川年初曾公开表示,未来将会实施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而根据央行公式,银行上缴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于按照宏观稳健审慎要求测算的资本充足率与实际资本充足率之差,再乘上该行的稳健性调整参数。资本充足率越低的银行,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越大。
实际上,目前不少中小商业银行在去年一轮信贷扩张后,资本充足率下滑严重,已经在监管红线的边缘。而此前,央行两次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针对的都是放贷量较大的四大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并没有受到调控,成为了信贷调控下的一个漏口。
有消息指出,1月份由于四大商业银行新增信贷受到严控,中小商业银行成为投放主力。市场预计全行业1月份新增贷款约1.1万亿元,中小银行成为1月份放贷主力,占比或高达七成。去年底到今年年初,调控政策下信贷紧缩异常,大行基本放不出贷款。在此背景下,小行贷款开始走热。去年12月银行业新增贷款冲高至5020亿元,有分析指出其中20%集中在小型城商行、农信社和财务公司。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表示,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具有比较大的威慑作用。在目前存款来源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再度推高了银行的贷款的成本。而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银行,一方面需要收缩信贷规模来满足监管要求,另一方面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利息降低,银行的资金收益率将会减少。
一月贷款冲高 加息无法替代准备金率调整
近日还有消息指出,中国银行业1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总额或超过1.1万亿元。虽然春节期间刚刚加了一次息,但是信贷再度冲高或会触动央行多次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利率调整无法构成准备金率调整的替代,一季度仍可能有两次准备金率上调。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春节前曾指出,下一阶段,央行要继续运用和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通过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她曾表示,2011年各行新增信贷总量和信贷增幅都要比今年有所回落。对于已实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银行,如果仍难降低信贷增速,则会考虑通过加大执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力度,包括降低准备金利息等手段解决。
市场预期央行可能下周公布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在央行紧缩政策频出的重压之下,银行信贷仍然冲高不止。有媒体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经济学家预测中国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仍然可能达到1.2万亿元,接近去年1.3万多亿的水平。
央行上周日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目标是16%左右,较去年实际增速回落3.7个百分点,这一目标和加息的举措再次表明了央行控制流动性的决心,全年信贷资源紧张局面难以改变,郭田勇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还可能再次动用,或者如此前传言所说进行常态化的动态差别调整。
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上调空间
不过,有部分人士认为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见顶,今后有逐级向下调整的压力。其中,近期银行间拆借利率大幅上涨表明银行间资金紧张异常,有声音认为未来一段时期监管部门或会将管理的重点转向加息,而不是一味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如果银行间拆借利率继续维持高位,不排除央行会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同业市场的流动性供给。
那么,在存款准备金率处历史高位的情况下,还有多少上调的空间呢?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郭田勇认为,目前银行间资金紧张是由于贷款放得太猛,又刚好碰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典型的两头夹的结果。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信贷量还是央行一个很可能动用的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空间还有,目前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还不足20%,有很多人认为22%是一个顶,但是我认为,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上,不能绝对的看,因为银行放贷、贷款回流银行形成存款的能力比较强,银行放贷量依然充足,这种情况下从调控的角度看,25%-26%也不是没可能。郭田勇表示,目前我国的存款量比发达国家多很多,因此也不能参照国外的情况。(南方日报)
全球打响通胀阻击战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加息,打响兔年抗通胀第一枪。
多种因素助推通胀
通胀将是未来一年全球经济的最大风险,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冲击将明显超过发达经济体。
狂飙的大宗商品价格是此轮通胀的重要推手之一。摩根大通预测,因库存偏低和产出疲弱等原因,全球粮价在未来几个月将继续上扬。而且,纽约油价上周突破每桶90美元,伦敦油价更突破100美元。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同样节节攀升。
专家还指出,此轮通胀呈现出明显输入性特征。发达经济体持续实施近零利率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度充盈,大量热钱为通胀提供了充足血液。
组合拳打击通胀
通胀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事实上,近期包括埃及、突尼斯、加纳、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也门等地出现的国内动荡都与物价上涨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如何应对通胀成为2011年新兴经济体的最大挑战。专家指出,非传统的、组合式的政策将代替单纯的利率手段成为新兴市场应对宏观经济问题的常见策略。
很多新兴经济体都提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一些新兴经济体采取宏观审慎的政策,比如巴西采取宏观措施限制信贷的增长和工资的增长。新兴经济体还采取更多的资本控制以及对于外汇市场的干预来化解本币升值的压力。此外,许多国家还尝试着采取更多举措平抑不断上涨的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印度和俄罗斯分别对洋葱和小麦实施了出口禁令,中国则承诺对食用油等物品实行价格控制。
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在新兴经济体为抗击通货膨胀而努力时,发达经济体也无法独善其身。评级机构惠誉近日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欧洲投资者对通胀的担忧情绪明显增强。而近期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上涨至自去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有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国债收益率回升未能提振美元,这种情况表明投资者开始担忧美国通胀压力将加剧。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发达经济体增长前景有所改善、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又开始向其他商品和服务领域蔓延,全球的加息预期都在普遍增强。《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利率期货市场的行情显示,它对今年12月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概率已经接近100%。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预计,英国央行2011年将加息3次。一些分析师认为,欧元区通胀率很快将升至2.5%。当然,专家也指出,发达经济体近期还不会采取措施。(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春经济展望:中国扩大内需路径明晰 尚需加力
中新社北京2月12日电 题:中国扩大内需路径明晰尚需加力
中新社记者 黄瑞
从今年开始,扩大内需将成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这个被全球充满期待的国家,渴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潜力变为现实、内需市场释放能量之前,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尚需加把力。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至今犹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存各种变数,中国不得不逐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挖掘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扩大消费需求”,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被定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但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差距较大、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等因素,成为中国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中国自去年以来出现的物价上涨和通胀预期,亦对居民消费信心构成负面影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是中国现存的突出问题,一部分人收入过高,还有相当的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中国要采取有力措施,包括财税改革、收入分配改革来逐步改变这种现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
在社保制度方面,“十二五”规划建议称,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中国将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在稳定物价、保障市场平稳运行方面,自去年起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控物价。为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扩大消费,中国将在未来五年继续发展“农超对接”,解决流通环节过多、农产品成本过高的问题。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要加大对“农超对接”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扩大“农超对接”规模,今后五年内的目标是:大中型城市生鲜农产品经超市销售比重翻一番,达到30%。
事实上,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便展开了家电、汽车下乡等扩大内需的新举措。陈德铭表示,将总结和完善应对危机的刺激消费政策,并力图在未来几年内推动其形成长效机制。
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也是中国扩大消费的举措之一。近年来网络购物的风行已引起中国官方关注和推动。陈德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特意提到了自己的网购经历。他说,网上购物不仅能解决大量青年人就业,还可促成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的成长。
随着消费政策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高,中国市场已初具规模。201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人民币,扣除价格因素,比 2009年实际增长14.8%。这一增速也高于中国同期GDP增速。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今后五年,中国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使国强民富成为现实。(中国新闻网)
今年首份经济数据下周出炉 大盘如何演绎成焦点
大盘如何演绎成为关注焦点
本周市场对加息利空快速反应后,便连续两日反弹,一举收复包括年线在内的所有重要均线。2011年1月经济数据将在下周公布,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公布经济数据几乎都成为大盘的变盘时间窗口。那么,随着今年首份经济数据的即将出炉,下周市场将如何演绎呢?
数据公布难改上涨趋势
经过节后首周的惯性上涨后,下周公布的1月份经济数据仍是当前行情的重要变量。分析人士认为,即便央行刚刚公布了加息措施,但是如果公布的经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则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紧缩的预期将继续升温。考虑到CPI高企、信贷超预期,央行回笼春节前投放的流动性意图未变这些因素,并不排除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差别准备金率的可能。因此,尚未公布的经济数据仍然成为当前行情继续转强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过,目前空头也已经很难找到大幅杀跌的理由,即使由于在抗通胀要求下继续加息和上调存准,也表明持续的大利空已逐步释放完毕。而且从本周四出现中阳强劲反弹并攻破年线来看,在数据公布前后并不会改变此轮节前开始的上涨行情趋势。总的来说,虽然春节过后,基本面不利因素如影相随,但是多方因素还是占据上风,有利于支持大盘维持震荡扬升格局。下周一旦60日线被有效突破并有走平迹象,大盘将继续惯性上攻。
出现调整便是买入机会
周四、周五连续两根放量阳线扭转了长时期的弱势格局,特别是量能水平的回暖更是一大积极信号,预示着市场将迎来一个阶段的反弹走势,反弹能够持续多久,高度能达到何处,则有赖于量能水平能达到什么程度。业内人士表示,预计下周股指仍有继续上冲动能,但由于短线连续突破多重均线和关口,市场也有回抽确认过程,届时将是一次短线介入机会。
华讯投资分析师也认为,正是由于本周三的小幅调整,大盘不但清洗了节前众多获利盘,而且修复了超买的技术指标,使得市场有了进一步走强的动能。从技术上看,多方各个击破,基本上已经收复了日线级别各条均线,尤其是半年线拐头向上并金叉年线,为大盘反转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总体来看,大盘反弹格局已定,下周大盘将震荡上扬,盘中调整将成买入良机。(成都日报)
下周1月经济数据出台 关注国际资本流向
钟鸣
尽管遭遇了央行再度加息的冲击,但A股本周的走势可谓顽强,先抑后扬的走势使得股指反弹的态势越发明显,周五顺利站上60天均线更是使得市场人气有所回升。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市场热点轮换过快,前两个交易日热门的通胀受益板块,到了周五又换成了地产板块,这使得市场做多的能量消耗较大,同时也不容易形成合力。
在消化了央行加息的影响之后,短期之内利空政策再度出台的概率较低,市场或将迎来短暂的真空期,这将有利于股指的继续反弹。而目前股指的运行态势也是一种上涨中继形态,股指在突破60天均线压制之后有望再上一个台阶,甚至不排除挑战去年11月高点的可能。但就整体形势而言,兔年股市要想出现大牛市的概率仍然较低,这一点在上半年尤为明显。就总体而言,仍难摆脱宽幅震荡的局面,这就要求投资者近期最主要的盈利方式仍是以短线的快进快出为主。
下周即将公布的1月经济数据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CPI指数“坐五望六”的现实使得通胀仍是政府最为关注的话题。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央行再次加息2~4次、每次25个基点;再调升存款准备金率4次左右、每次50个基点已经成为了市场普遍预期。
这也意味着,央行本周的加息并不是货币政策紧缩的结束,而是中继,后续调控政策仍有望密集出台,上半年将是主要的出台时段。而央行本周开始重启央票发行以及对中小银行实施差别准备金率的举动,也说明回收市场流动性仍是央行近期的主要目标,更不用说A股新股的发行并未减速了。
就境外市场而言,美元指数短期或将迎来反弹周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前期走势较强的铜等基础金属的走势,但农产品受异常天气的影响,走势或将继续坚挺。而港股本周连续下跌的走势也从一定侧面印证了国际资本正从新兴市场撤出回流美国等发达国家股市的趋势,这对A股市场的资金面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也值得投资者关注。
在通胀压力遍布全球新兴市场的背景之下,A股投资者目前最好的投资标的无疑就是通胀受益板块,其中最为直接的就是农业板块,以及与其相关的农药、化肥等相关板块,其次就是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等资源类板块。而受到央行紧缩政策影响的消费板块则整体前景尚不明朗,需更多关注相关上市公司的具体盈利模式等因素。不追高、不贪心当是投资者今年上半年应有的心理准备。(.第.一.财.经.日.报)
受通胀制约,春季无牛市
在一月策略报告中,我们认为一季度资金面难以改善,市场很难有所表现。一月指数跌破前期整理平台,连续刺穿两个整数关口,并且出现两天大暴跌,显示市场心态也极度脆弱。一月末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也符合我们政策预期。
广义的通胀包括物价和房价,目前高层控制物价和房价的决心非常坚定,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之下,股市在三个月内没有牛市可能。春季是控制通胀的敏感时期。物价上涨压力丝毫没有缓解,1月检测数据显示仍有大举反弹动力,预计1 月份CPI 同比重回 5%以上。
对于这轮通胀,我们认为农产品价格长期偏低是根本原因,货币泛滥、收入增长是催生条件。农产品涨价压力长期存在,通胀压力也将长期存在。可以预见的是,更多的紧缩货币政策将出台,包括加息等,将在今后再度祭出。一月信贷增量已经受到管控,在上半月快速放量以后,下半月很多银行被迫停放信贷,实体流动性状况仍不理想。
难以找到市场将转向上行通道的充分理由,2月仍可能继续徘徊不前,甚至下寻支撑。上证指数一旦跌破 2650点,下方将没有技术支撑,市场将重现去年 4月破位后的恐慌局面,并且这种局面最可能出现在长期徘徊后的破位初期。我们在年度策略中预测市场重要低点将出现在一季度以后,意味着春季无牛市,市场氛围和政策走向支持这种预判。
基于这样一个相对悲观的判断,我们建议客户控制仓位规避风险,将指导仓位放在四成左右。在行业配置上侧重防御,建议低吸食品饮料和医药股,在前期下跌后已经表现出估值吸引力,值得介入长期持有。我们继续重点推荐高端装备和工程设备行业。高端装备已成新经济增长点,高铁等行业进入高成长期,机构大举涌入;工程机械业绩优良,三年内成长相对确定,也被机构资金长期看好。在适当时机买入,应有稳健收益。(今日早报,德邦证券)
下周将有多个数据公布 投资者可加大股票投入
兔年新年刚过,国内股票市场的走势明显回暖,市场做多热情较高,市场热点呈现良性轮动的态势。下周预计股市上涨动能仍在,但是由于政府收缩流动性政策,将会制约上涨的幅度。若已经在上周或年前抄底,下周可以持股、持基待涨。进取型投资者可以适当加大股票及偏股型基金的投入,稳健型投资者则可维持上周的操作仓位。由于已经进入加息周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周期宜短不宜长。
下周展望
国内事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月15日左右将发布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价格指数。去年12月,因为基期效应趋于零、年前物资保障供应充足以及各级政府发力调控等因素,当月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短暂回落至4.6%。但很多分析师认为,由于农历新年消费集中季的到来,以及受北方地区的干旱等影响,1月份CPI将超过5%。
影响:受干旱气候以及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新年集中消费等因素影响,市场普遍预期1月CPI将再创新高。高企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及国内通胀,致使货币流动性控制、房地产行业调控将继续。当前市场已部分反映了对高通胀的预期,公布数据若非大幅度超预期,不必过分担忧。
国际事件:下周将有多个数据公布,其中包括美国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多方面的重要数据。下周四将公布1月26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记录。除此之外,包括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第四季度GDP将被公布,欧元区公布去年12月工业产出率,英国公布1月失业率、1月Nationwide消费者信心指数等。
影响:美国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多家数据将为美联储是否继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提供依据。1月26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记录如出现加息的声音,将令美元恢复强势。欧元区去年12月工业产出率如不及预期,恐将拖累欧元走势。
下周操作建议
稳健投资者持股待涨
春节后,虽然有加息阴影存在,但是投资市场依然一片唱多之声,短线反弹的势头依然持续,但是上涨幅度有限。下周,已经抄底的投资者可以持股、持基待涨,进取投资者也可以考虑逢低抄底,适当增加股票和偏股基金的配置。而稳健型投资者可以维持上周的操作策略。
股票
下周预计股市将继续上扬,投资者可在下周持股待涨,进取型投资者仍可逢低买入。重点关注深圳或者上海本地的板块,地产、金融等低估值蓝筹板块依然是逢低买入不错的选择。
黄金
国际金价本周有所反弹,从1330一线升至1360左右。技术指标显示黄金若能突破1366~1368区域的阻力,则有机会冲击1400的整数关口。已经抄底纸黄金的投资者可以稍加观望,对T+D则可以逢低做多为主。(.广.州.日.报)
通胀二季度见顶 A股将震荡上行
兔年开市第一周,加息并未阻挡A股上涨行情。国际市场上,美国经济数据推动基本金属价格普涨,其中,锡和铜价格均创历史新高。面对不断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国内通胀压力何时见顶?兔年A股机会在哪里?有色金属板块的投资时机到来了吗?围绕这些热点话题,本期圆桌邀请到了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以及获得中国证券分析师金牛奖的安信证券有色金属首席行业分析师衡昆。
马骏:
通胀将于二季度见顶
央行在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突然宣布加息,其实是预期中的事情,因为近期物价加速上涨,通胀压力明显加大,1月份的CPI可能高达5.4%,抗通胀已成为管理层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将今年全年CPI的平均涨幅预测从原先的4.4%上调到5%,估计今年二季度的月度高点会达到6%。理由如下:第一,实体经济增长超预期,将进一步导致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升,并加大通胀预期。在实体经济增长超预期的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货币环境过于宽松。去年广义货币和贷款的同比增速接近20%,超出年初预定的17%的M2增长目标。今年,如果M2增长目标定在16%,对一个通胀压力已经很大的经济来说仍然是过快。第二,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导致今后几个月消费品价格上升。比如,去年棉花价格上升86%,今年的服装价格肯定会涨。第三,租金涨幅将加速。第四,最近几个星期以来农产品批发价格继续快速上行,很快会传导到加工食品的价格。春节前统计局报道中国去年农业大丰收,这表明农产品价格上升不是供给的问题,相当程度是成本推动和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对农产品的投资性需求拉动。如果不把经济增速降下来和货币控制住,仅仅靠增加农产品供给是难以从根本上控制食品价格的。第五,通胀预期本身可能导致货币流动速度上升,加大通胀压力。
春节过后,2月CPI可能稍有回落,但不会像2008年一样大幅回落。为什么?2008年主要是由于雪灾影响造成物价上涨,春节之后物价明显回落,但今年春节并没有雪灾影响,物价上涨主要源自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即低端劳动力收入大幅度上涨,去年低端劳动力的工资已经上涨了23%,今年上涨的幅度预计仍会达到20%。同时,美国经济复苏超预期也会推高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给中国带来成本推进型的通胀压力。
面对目前的通胀压力,管理层需要采取较大力度的调控措施,包括连续加息和控制今后几个月的新增贷款和新开工项目。此次加息之后,预计未来5个月内仍有两次加息,存款准备金率也将上调2-3次。在通胀见顶预期出现之前,股市与楼市恐怕都不会有明显的投资机会。
李大霄:
融冰之旅渐入佳境
此次央行宣布加息主要还是为了抑制通胀,市场对此已有一定预期,投资者无需过分恐慌。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合理,尤其是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加息短期会对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但不会改变市场整体回暖的格局,预计2011年A股整体将震荡上行,融冰之旅渐入佳境。
2011年,由于欧美等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会改变,将给我国带来很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为了抑制通胀水平,中国还将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两种手段来调节流动性。但是我们认为全面紧缩的情况不会发生。首先,目前市场预期由于我国GDP增速较快,政府对于通胀的容忍度会有所提高,这意味着流动性紧缩的程度可能会低于预期;其次,2011年预期新增信贷规模比今年略有减少,但是为了保持投资的连续性,预计2011年新增信贷规模在6.5万亿元至7万亿元之间,这和历史数据相比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从市场供求平衡分析看,2011年大致保持平衡。资金需求方面,随着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业上市的基本完成以及银行再融资潮的结束,未来IPO将更多集中在以经济结构调整为出发点的中小企业上,预计2011年融资规模预计较今年略有下降;限售股解禁的规模高峰期集中在2009年、2010年,2011年解禁股的数量大幅下降。
从资金供给方面,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减少了资金的供给,但是居民投资意愿增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严控措施、货币活化趋势以及热钱流入等因素将给资金供给提供一定的增量。综合判断,2011年流动性不是制约市场的变量。
从估值来看,低估值权重股已形成市场中流砥柱。目前A股市场整体的PE(TTM)估值为18.81倍左右,市净率估值为2.83倍左右,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从风格指数的估值来看,目前大盘指数成分的PE(TTM)仅为15.09倍,接近历史底部区域。
大类资产配置方面,从股票、债券、现金等大类资产的收益率来看: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预期未来还有两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上升到3.5%左右。我们预期明年CPI在4%左右,这意味着存款的收益率为零或者为负;目前1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在3%左右,随着我国进入加息周期,债券的收益率仍将上升,债券价格承压;股票方面,目前沪深300的静态PE(TTM)仅为15.54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总体来讲,2011年大类资产配置顺序是股票大于债券和现金。股票类资产投资吸引力比较排序依次为:封闭式基金、B股、A股。
行业配置方面,建议关注:一、包括以海洋工程装备、高铁、地铁等轨道交通为代表的估值低、增长确定的先进制造业;二、受益于消费升级而导致收入提升的品牌服装、家具、消费电子、装饰、园林等;三、601军团大盘蓝筹股、金融、地产、建筑工程、化工等。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是传统行业类股票在过度下跌之后估值修复的投资机会;二是关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科技等成长型股票回调后的长期投资机会。
衡昆:
有色金属价格将创新高
2011年以来,主要有色金属价格继续上涨;其中铜和锡价再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伴随全球经济的继续复苏,中国制造业活动的恢复,美元走强动力的减弱,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势头有望延续。基本金属中,铜和锡由于供需基本面较好,价格有望再创新高。而短期黄金等贵金属的投资吸引力将会减弱。
我们预计,主要有色金属的2011年均价将高于2010年。其中,上涨幅度较大的品种包括锡(+25.7%)、铜(+24.1%)、白银(+22.5%)、镍(+16.9%)、黄金(+10.2%)。我们重点覆盖的有色金属企业盈利预测表明,2010年行业净利润将大幅上升 151%,2011年净利润将继续增加83%。企业盈利的改善也提升了行业的投资吸引力。
因此,我们维持有色金属行业领先大市-B投资评级,建议投资者关注铜、锡、铅、锌等行业中业绩弹性较大以及具有产能扩张和资源整合的上市公司,包括江西铜业(增持-A)、云南铜业(中性 -A)、铜陵有色(增持-A)、锡业股份(增持-A)、中金岭南(增持-A)、西部矿业(增持-A)驰宏锌锗(中性-A)、辰州矿业(增持-A)、紫金矿业(增持-A)、神火股份(买入-B).
短期来看,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一、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有色金属消费增长乏力;二、欧洲债务危机再度恶化,美元重新走强;三、中国政府为控制国内通胀,出台更为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
未来十年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快速增长期,相关上市公司将会成为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综合考虑供应的增长幅度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等因素,我们预计随着磁性材料、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行业的快速崛起,稀土、锂和锗等品种具有较好的吸引力。(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