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下,无论是央企,地方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面临同一问题:怎样应对全新的产业链竞争时代?换句话说,怎样从以往只在制造环节获取零星利润向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环节攫取利润转型?国有企业面对跨国企业的竞争,整合上市是大势所趋,以中粮为首的一些企业正走向产业链整合阶段。而民营企业无论从政策制度的设置,还是资本规模、技术储备,都还不具备整合基础。民营企业既要提防跨国企业的"明枪暗箭",又要避免国有企业"一骑绝尘",究竟该如何是好? 央企和地方国企的重组及整合始终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昨日有消息称,2011年各地方政府纷纷将国有资产整合、整体上市作为重头戏,北京、重庆、广东等地均提出了辖区内国有资产整合上市计划。该消息还称,"在央企整合带动下,地方国企也迎来了新的重组潮。" 央企整合大幕拉开 央企重组和整合一直都在推进之中,不过,2010年,央企数量并未如当初预计的缩减至100家以内。而去年12月23日,国资委主任王勇再次发出号令:"2011年将鼓励央企进行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 事实上,就企业层面而言,不少央企今年已展开行动。1月上旬,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玉芳在和包括《国际金融报》在内的诸多媒体记者交流时曾明确表示,"最快将在今年年底完成A+H股整体上市计划。"去年,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将98.44%的总资产和99.45%的营业收入注入了新成立的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之中,这为上市提前作好了准备。 五矿股份、中国通号等企业的整体上市传闻也不绝于耳。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家股份制企业均出现了国新公司的影子,但其占股比例均比较小。此外有消息称,"122家央企中,规模排名靠后的央企及科研院所将成为2011年央企整合的重点。" 已整体上市的直属央企也在积极安排相关存续资产。"中国中冶一直在关注国资委有关央企重组的言论和举措。"昨日,中国中冶内部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就我们而言,目前公司的存续资产主要有三处--首先是纸业业务,这方面我们已成立中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整合;其次是中冶恒通公司,等处理完相关事宜后,我们会将其重新'装入'上市公司。" 地方国企不甘落后 央企在整合上积极前行,地方国企同样不甘落后。1月24日召开的2011重庆全市国资工作会议上,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崔坚表示,重庆市国资委积累了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推动各类企业通过不同市场和路径上市的成功经验,今年要打一场整体上市的"提速仗"。据介绍,2011年重庆国资委将力推重庆银行、川仪股份等5家企业年内实现上市。 稍早前,上海市国资委表示,上海国企改革在"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为"九成以上产业集团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另有消息称,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和国资委主任杨国雄则在内部会议上多次表示,"整体上市实际上是目前上海国资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抓手,不拘于方式,可以IPO,也可借壳。" 山西省国资委主任朱晓明则在去年年底对外表示,"整合重组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利于集中生产要素,形成生产规模,增强国有企业在充分竞争领域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营经营空间受压?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重组被分析人士解读为"产业链整合"和"强强联合",这在增强其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不免为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捏把汗"。毕竟,在部分专家眼中,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事实上受到了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挤压。 不过,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整合不会压制民营企业,"一方面,从目前格局看,多数民营企业本身就不及央企等,且市场资源本就难以分羹;一方面,中国民营企业有自身的活力和在相关领域上的敏锐嗅觉,在产业链上仍能找到生存空间"。 事实上,在过去的2010年,民营企业已经有了可喜的成绩。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去年出口总额4812.66亿元,较2005年增长223%。全国工商联日前公布的2010年-2011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称,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家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积极挺进国际市场,出现了大型企业主动"走出去",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的局面,民营经济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