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称PMI受季节因素影响回落 不必担忧经济下滑 2月1日上午消息,一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连续两月回落,表明经济潜伏继续回调的可能。经济学家分析认为,PMI数据仍处于保障经济良好运行的区间,不必过于担忧经济下滑而贻误控制通胀的时机。 PMI数据为何回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上午发布2011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为52.9%,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继2010年12月后,持续回落。 从各分项指数来看,整体呈现有所回落态势。同上月相比,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有所上升,其中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升幅超过2个百分点;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生产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超过2个百分点,尤其以积压订单指数回落最为显著,回落4.2个百分点。 PMI数据的回调幅度超出了我们和市场的预期。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兴业银行此前的预测为54.4%,而市场普遍的预测为53.5%。 多位经济学家分析PMI回落的原因时都提及了季节因素,因为往年春节大部分在2月中下旬,今年春节在月初,因此对一月份的数据影响较大。 就业会不会下降? 临近春节,大量务工人员返乡,因此导致就业指数大幅下降;同时企业生产不正常,也会导致生产指数下降;而因为受上下游企业停业的影响,企业的订单也会跟着下滑。 鲁政委认为相关指数的连锁反应都是季节因素导致。 数据显示,1月生产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下降明显,生产指数为55.3%,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2.5个百分点。 因此有分析担忧是否表明失业率上升呢?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就业指数下滑的真正原因还待观察,要视春节后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状况来判断,如果劳动力紧缺就表明没有出现就业率下滑。 原材料价格会不会上涨?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7%,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要注意观察出口回落会不会成为趋势。鲁政委提醒,他认为这是导致一月份PMI回落的值得关注的经济因素。 左小蕾认为,欧美第三和第四季度增长疲软,市场并不算繁荣,出口订单下降与世界经济缓慢增长的趋势一致,整体来看出口增长动力不足。 于此同时,一月购进价格指数反弹2.6个百分点,达到69.3%。价格上涨势头明显反弹,主要受食品类价格上涨拉动,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到70%以上,升幅逾7个百分点。同能源、资源密切相关的产品价格依然维持高位,石油加工业、钢铁冶炼及加工业购进价格指数保持在80%以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购进价格指数继续提高,表明企业订单减少而成本压力加大,企业面对的困难比较大。 而购进价格指数提升,与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贬值,从而牵动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提升;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货币成为投机资本,也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左小蕾表示,今年购进价格指数也许会出现涨涨停停的状况,但总体还会攀升。 分析认为,从购进价格指数来看,通胀压力有所反弹。当前价格上涨具有上下游联动传导快、此起彼伏波及面广等特点,为控通胀增加了困难。 经济会不会下滑? 针对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情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继上年12月份以后,1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落,表明近期经济回稳的趋势还不明确,潜伏继续回调的可能。综合看当前经济运行仍处于调整状态,未来走势还不够明朗。 但左小蕾认为,经济适当回调是应该乐见的形势,中国经济不必再追求十几个百分点的增长,否则难以控制通胀。她提醒说:PMI指数仍然处于50%以上,表明经济仍然处于正常运行的区间,不存在大幅下滑的可能。 鲁政委也表示:虽然PMI下滑,但不宜对经济下滑风险过于担忧,也不能因为担忧经济下滑而贻误了控制通胀的时机。
PMI低位盘旋紧缩政策显效 引发经济不确定担忧 中国1月官方和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继续低迷不振,显示出中国政府紧缩调控显效.由于通胀压力挥之不去,政府调控力度不减,未来经济增速料如期下滑.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谨慎地指出,宏观调控不断加大下,企业或在用工和资金方面均出现紧张,经营困难加大.是否会导致实体经济增长出现问题还值得进一步关注. 周二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月官方制造业PMI由上月的53.9降至52.9,为该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当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则脱离三个月低位,从上月的54.4微升至54.5.[CN-PMI-MCE|ECI-CLN] 下个月是春节,(PMI)可能继续小幅下降,但幅度不大,3月份可能会有所反弹.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主管李刚称,目前看经济增长的问题不大,通胀还是主要风险. 受访分析师多数将PMI的下滑归咎于紧缩政策和季节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且认为往往年初是制造业淡季,数据的参考意义不大,对国内资本市场影响微弱. 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孙稳存就称,数据反映了政策紧缩的效果,未来经济和工业增速都将放缓.低是政策作用的效果,1月信贷严格控制,另外气候差也有一定影响. 数据公布後,中国股市沪综指.SSEC冲高回落,涨幅由2%降至0.07%;一定程度显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 海外市场对中国PMI数据反应冷淡,投资者更多关注美国制造业的强劲回复,或埃及的动荡局势对原有市场的扰动.美国1月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从12月的66.8升至68.8,为1988年7月来最高;这一消息直接拉升欧美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 制造业PMI如高于50显示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处于收缩.中国官方和汇丰PMI自2008年创纪录低点後,分别于2009年3月和4月首次升至50上方.汇丰PMI7月再次跌落50下方. **通胀仍是大问题** 官方PMI的分项指数中,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的升幅最大,均超过2个百分点.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大仍是企业成本压力的重要来源.国内A股市场对该数据反映平淡,也一定程度说明,市场更关心节後公布的1月通胀数据. 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购进价格指数继续提高,表明企业订单减少而成本压力加大,企业面对的困难比较大.CFLP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 汇丰PMI的分项稍微乐观:投入成本的涨速虽已放缓至4个月以来最低,自12月的72.3降至71.0;但与历史数据相比仍属可观,显示通胀压力犹存.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节日及天气因素导致供需不平衡都是价格上涨原因.根据农业部和商务部监测的数据,因为春节临近及近期南方部分省份低温冰冻天气影响冬菜生产和运输,2011年1月份中国国内食用农产品价格总体处于上涨过程中. 中国去年12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回落至4.6%,全年涨幅3.3%,略超年初目标.而市场普遍预期1月CPI有望超过5%,甚至达到6%. 今年首月,中国政府已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在房地产市场上启动史上最严厉调控组合拳,其中包括渝沪两地的房产税试点.严厉的调控政策有待发酵,目前来看,稳物价,防通胀仍是首要大事. **紧缩政策显效,引发经济不确定担忧** 随着中国政府的各个主要部门先後把稳物价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首要任务,紧缩政策接二连三出台,且程度不断加重.市场人士预期,如果政策执行到位,今年年中以後,物价和房价就有望回落. 但同时,这种力度和强度都很大的政策叠加导致有些分析师担忧中国经济回稳步伐受到干扰,甚至可能导致经济面临下滑风险. 继上年12月份以後,1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落,表明近期经济回稳的趋势还不明确,潜伏继续回调的可能.张立群称,综合看当前经济运行仍处于调整状态,未来走势还不够明朗.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亦担心在持续调控下,房地产和汽车这两大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都会在2011年减速,进而导致经济增速下滑.而目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今年GDP增速会在9.5%以上会否导致集体误判? 但更多反映小企业经营状况的汇丰PMI则透露出更多乐观信息,1月份新订单激增,增速环比加快.关于新业务增长的原因,受访厂商普遍表示与客户需求增强有关.(路透社)
华尔街日报:PMI回落不大可能动摇政府抑制通货膨胀决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hina Federation of Logistics and Purchasing, 简称CFLP)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2.9,去年12月份为53.9。 当月PMI回落表明1月份中国制造业活动增长连续第二个月放缓,这可能有助于缓解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热及通货膨胀的担忧。 同时,1月份购进价格指数升至69.3。去年12月份为66.7。 PMI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处于总体扩张状态,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出现萎缩。 CFLP的分析师张立群在公告中表示,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上升表明企业正面临较大的困难。他同时还称,PMI整体回落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回稳的趋势还不明确。 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Canada)经济学家Brian Jackson称,制造业活动增长放缓不大可能动摇当前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他表示,决策者可能会关注购进价格指数,经济增长的强劲程度仍足以让他们把抑制通胀放在首位。 1月份12个分类指数中有8个较上月下滑。当月新出口订单指数降至50.7,去年12月为53.5;新进口订单指数由50.4升至53.0。(华尔街日报)
分析师:PMI显示通胀形势难以乐观 2011年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如何解读该数据?证券时报网采访了招商银行宏观与策略分析师徐彪。 徐彪表示,一月PMI出炉,最主要的几个分项指数同步回落,无论是生产还是订单分项指数都已经回落至正常区间下沿,带动PMI指数继续下行,显示经济增长的动能正在削弱。他表示,这和季节性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历年来年初都是出口较为疲弱的时候,因为刚刚经历消费旺季圣诞节。展望未来,比较令人担忧的是价格上涨趋势,仅仅一个月短暂回落后,1月购进价格指数再度上扬,逼近70关口。如果输入型价格上涨压力维持高位,国内的通胀形势很难令人乐观,这将引发一系列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进一步削减经济增长动力。(证券时报网)
中信建投:加息等紧缩政策还将出台 2011年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如何解读该数据?证券时报网采访了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胡艳妮。 胡艳妮表示,PMI环比有所回落是预期之中的,其中有季节性因素影响,总体来看,PMI在50以上表明经济增长仍处于扩张状态,不必过于担心。她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购进价格指数反弹,加剧通胀压力,加息等紧缩政策还将出台。(证券时报网)
汇丰:1月PMI企高为收紧流动性留有余地 汇丰周二公布1月中国制造业PMI小幅上升,汇丰银行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1月PMI显示中国经济仍然具备强劲增长动力,为未来进一步收紧流动性及控制通胀压力留有决策空间。屈宏斌认为,以上调准备金率为主的量化收紧措施仍然是比较有效的政策工具。(全景)
陶冬:内地1月PMI下滑反映经济活动温和放缓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发表研究报告,就内地今年1月PMI(采购经理指数)下滑1个百分点至52.9,指该数据反映经济活动温和放缓;但他指,PMI下滑可能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今年农历新年早於往年所致。 陶冬认为,PMI指数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温和放缓,将不会令北京政策层面产生任何改变,亦并未给决策者带来任何有关通胀缓和的正面消息。 陶冬指,1月份PMI新增订单指数减少0.5个百分点至54.9,其中大部分基建相关及金属产品订单下滑,金属产品订单跌幅更是达31个百分点至38;他指出,新增订单受到部分季节因素影响,如赶在年终前下订单匆忙,以及部分订单可能更愿意於农历新年后落实。 他指,1月PMI新增出口订单指数降低2.8个百分点至50.7,亦反映了金属产品出口订单的大幅下跌;陶冬指,1月PMI进口价格指数上升2.6个百分点至69.3,故此内地原材料价格的压力仍较严重。(财华社)
中国1月PMI指数回落至52.9;对股市影响偏空 中国1月份官方PMI指数为52.9,较12月份的53.9继续回落,但购进价格指数由12月份的66.7上升至69.3;该数据对股市影响料略利空,虽然经济仍处于扩张状态,但是制造业增长动能似有减弱迹象,同时购进价格不断上涨,将加剧国内通胀压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日公布上述数据。 协会分析师张立群指出,PMI指数继续回落,表明近期经济回稳趋势还不明确,存在继续回调的可能;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购进价格指数继续提高,表明企业订单减少而成本压力加大,企业面对的困难比较大;当前经济运行仍处于调整状态,未来走势还不明确。 上证综指最新涨0.13%,报2794.45点。(路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