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何华峰)本周四(12月8日)到周五,欧盟27国领导人将举行年内最后一场峰会。德、法两个核心国家商议出的财政一体化方案,要在这场峰会上得到检验:能得到几个成员国的支持?市场反应又将如何?
而这,关乎欧债危机将持续多久,欧元区是解体,还是继续存活。
关于这次欧元危机的成因,欧元奠基人、前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已经说的很清楚。他说,欧元区仅建成了货币联盟,缺乏财政政策协调机制是导致欧债危机的原因。欧元创建后缺乏统一机构对各国财政和经济政策予以监督,欧盟部长理事会应确保各成员国遵循同一经济发展标准,但这一点没有做到。http://international.caixin.cn/2011-12-05/100334267.html
修改欧盟条约,欧元区国家实现某种形式的财政一体化,就是欧元存活的先决条件。
迄今,财政一体化是否能实现,欧元能否活下来,欧元区会不会解体,依然是个大问题。许多人也对此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大致可分三类:乐观、悲观与中立。
以下为财新网收集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媒体人士的意见:
乐观派:
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我一点也不悲观,欧元不会倒下。将来欧元区会制定更完善的规则,即使现在问题最严重的希腊,最终也能撑下去,但是,私人投资者损失可能会更加严重。
欧洲成为联邦国家,这与美利坚合众国是两码事。欧盟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与美国截然不同,我们应当避免让公众产生误解,认为欧盟未来也要像美国一样拥有统一的宪法。这种结果不会出现,也没有必要出现。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29/100332404.html
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欧元崩溃会带来财政困难和国债危机等灾难性的后果;即便经历了种种困难、甚至政治争论之后,欧盟还是会决定在经济波动的时候保护欧元系统的稳定。
欧洲也需要改革。当局需要增强权威性,做出的决定必须得到尊重。我们需要统一税收。我们需要更进一步。这些都是我在欧元诞生的时候就反复问自己的问题。我对此强烈赞成并积极争取,但当时这在政治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建立起欧元体系已经是梦幻般的成就了。政府不敢再走远一步,他们觉得这太过分了。所以,当时我的看法是,这些必须在危机之后完成。现在危机来了,我们也开始向这个方向前进了。http://magazine.caixin.cn/2010-07-28/100164800.html
财新传媒主编王烁:今天欧元区的风波与争吵,喧嚣一时,但在历史代价前,渺渺不值一提。
欧元区将出现新秩序,与旧秩序相比,相同是德法核心还在,不同是核心会长出牙齿。欧洲中央要诞生了。http://international.caixin.cn/2011-11-19/100332495.html
ING银行全球发达市场债券和利率策略主管Padhraic Garvey:如果希腊可以脱离欧洲货币联盟,葡萄牙或爱尔兰可能会步其后尘。甚至意大利也可能被迫退出欧元区,而这将意味着欧洲货币联盟的解体。
任何一个成员国退出欧洲货币联盟将是一场噩梦。危机将接踵而至,我们将陷入未知的险境。 http://economy.caixin.cn/2011-11-02/100320342.html
悲观派:
Marketwatch记者IrwinKellner:欧元的崩溃已经毫无疑问,只是何时崩溃的问题。除非拥有一个共同的经济政策,并且存在足够强大的中央政府强制执行这一政策,否则共同的货币是不可能存在的。http://international.caixin.cn/2011-12-05/100334293.html
英国卡斯商学院(Cass Business School)资产管理学教授安德鲁?克莱尔(AndrewClare):未来两年将是欧元“没落的开始”,欧元可能在十到二十年后退出历史舞台。
欧元的概念是法国总统密特朗提出的,两德统一也是以引进欧洲统一货币为代价。法国和德国希望通过经济联盟,使欧洲免收战争之苦。但这仅是个别国家领导人的想法,而非欧洲人民的意愿。没有政治的一体化,如此多个情况各异的经济体要采用同一种货币是不可能的。除非欧盟拥有单一政府和单一财政机构,欧元难免会走向终结。http://economy.caixin.cn/2010-06-21/100154215.html
中立者: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事实上,欧元区一体化过程一直充满波澜。早在1992年9月,欧洲货币机制就曾解体,并引发金融危机。当时,德国的表现既强势又不愿妥协,与目前的态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上次危机最终以英镑、意大利里拉等货币被迫退出欧洲货币机制为代价。德国应该放弃目前的强硬态度,让欧洲央行发挥更大作用,这种可能性正在逐渐加大http://international.caixin.cn/2011-11-25/100334878.html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库珀(RichardCooper):放弃欧元区的想法不可能付诸实施。应当发行真正的欧元债券,由欧元区所有成员国提供担保,由发债国提供相应服务
现在欧元区的金融动荡已经演变成全球问题,能够破坏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甚至让世界陷入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因此,如果德国仍然固守教条,有悖欧洲和本国的长期利益,由美国、中国、日本和英国牵头的二十国集团(G20)就应当做好准备,在必要时对欧元区提供财政支持。http://international.caixin.cn/2011-12-04/100334861.html
布鲁塞尔国际智库布勒哲尔(Bruegel)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维纶(NicolasVeron):欧盟需要激进地改变方式,否则无法幸存下来。一个更加联邦的欧洲不是简单的命题,但也不是不可能,现在急切需要如何塑造它的新点子。http://international.caixin.cn/2011-11-23/100334853.html
波兰央行行长MarekBelka:欧洲必须在现有步骤的基础上做得更多,以确保这种灾难性情况永远不会再发生。作为欧盟成员国但非欧洲货币联盟(EMU)成员,波兰仍然坚定地致力于在未来几年中加入这一单一货币体系。但只有当欧元区显示已经吸取教训,并重新寻求一个共同目标的时候,波兰才会加入欧元区。http://international.caixin.cn/2011-12-05/100334562.html
欧元之父蒙代尔:应对本次危机只有三条出路,即首先是财力充裕的国家对资金紧缺的国家实施援助,以避免其陷入破产;其次是后者要将福利项目调整到与其财力匹配的水平,实现预算平衡,以赢得其他成员国的支持;第三,中长期要在欧洲建立一个超政府的财政机构,以弥合欧元区管理结构上的裂缝。
欧洲改革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西蒙·迪尔福特(SimonTilford):危机撼动了欧元区。成员国现在必须决定他们是否愿意为保证欧元长期发展准备做出努力,即更紧密的经济和政治一体化。如果不愿意做出这样的努力,就要做好欧元区分崩离析的准备。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7-28/100284983.html?p2
比利时鲁汶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保罗·德·格劳威 (Paul DeGrauwe):欧元区想要存活下去,就得嵌入某种政治联盟http://magazine.caixin.cn/2010-07-28/100164801.html?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