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经济下滑 公私募基金集体减仓避险
⊙记者 婧文 ○编辑 王诚诚
临近年终,随着利空消息成为主导,市场对经济走势的悲观情绪开始加重,行情急转直下。与此同时,公私募基金似乎无心恋战,纷纷减仓避险。
公私募集体减仓
前期仓位一直较为稳定的公募基金,上周出现了明显的减仓动作。
据国都证券测算,上周主动投资的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4.72%,相对之前一周下降了1.75个百分点,剔除各类资产市值波动对基金仓位的影响,基金整体主动减仓1.50个百分点。
具体而言,上周接近60%的基金选择了主动减仓,主动减仓基金数量大幅增加。其中27.8%的基金主动减仓幅度在0%~3%之间,32.1%的基金主动减仓幅度在3%~5%之间,即主动减仓的基金中,超过一半的基金减仓相当明显。此外,近40%的基金选择了主动加仓,但幅度并不大,全部集中在0%至3%之间。
从私募基金的仓位情况来看,多数私募仓位保持中性水平,整体略有下降。据好买基金调研统计,11月份私募的平均持仓比例为57.76%,较前月的仓位有小幅回落。
预判后市偏谨慎
年关将至,无论是对于宏观经济还是流动性的预判,基金都趋于谨慎。
上投摩根健康生活品质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董红波认为,上周三、周四两日市场出现大幅度震荡,反映出目前市场对于未来经济走势持有悲观的预期。具体来讲,市场普遍预期未来1-2个季度我国经济走势向下,企业盈利也将遇到挑战;国家虽然表示调控政策要微调,但是进展低于市场预期。
招商基金研究部总监陈玉辉认为,未来一到两个季度,需要特别警惕上市公司今年整体盈利下调的风险,尤其是需规避强周期行业盈利大幅下调的风险。在其看来,由于市场心态趋于防御,因此,短期内业绩相对稳定的消费品板块更值得关注。
就私募而言,大部分私募基金表示资金面偏紧的状况将是市场未来主要的制约因素,年末市场资金可能会更加紧张;宽松政策在年内能否落实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欧债危机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散的可能性增大,会对市场情绪形成一定干扰。因此私募观点以中性偏谨慎为主,认为下月股指将呈现小幅震荡格局,应当保持中性仓位,应当密切关注政策走向,及时根据市场情况做出调整。
据好买基金调研统计,目前大批私募基金对于未来大盘走势的看法都趋于悲观,看多后市的私募机构占比骤降至7.14%,而认为股市将继续恶化的私募基金占比则跃升至25.00%。不过大多数私募基金对于未来大盘走势的判断仍以中性为主,占比达到67.86%。
深圳中钜资产总经理徐海鹰认为,11月制造业PMI指数首次跌破2009年3月份以来50%的荣枯线,这让原本对经济期望较高的市场情绪遭到打击,认为经济可能不是放缓,而是可能有衰退的迹象。在其看来,现在A股要出现系统性上涨的机会很难,甚至可以说,A股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只有等到市场整体再出现系统性下调,一些具有成长性的股票估值优势真正凸显的时候,A股才有真正的投资契机。(上证)
反复考验前期低点支撑力度
⊙国元证券 康洪涛 ○编辑 杨晓坤
周一A股市场再次下跌1.16%,盘中虽然曾出现权重股放量冲高的态势,但无奈没有量能配合而走弱。从技术形态上观察2300-2330点附近属于有效支撑区间,但12月份的新股发行节奏依然没有放缓。市场依靠自身的修复很难出现行情,沪指会否创2307点新低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三种现象判断是否创新低
就周一的盘面来看,在多空双方的缠绕中,空头再次控制了局面。盘面中有两大看点:一是ST板块再次走强,这说明市场投机气氛逐渐浓重,这无疑会加大市场的整理时间;二是权重股出现脉冲,市场需要权重股的带头,但不是脉冲后的加速破位下跌。权重股上方的均线压力重重,启动空间逐渐缩小,很难给市场更大的支持。
本周市场会否出现新低主要看以下的三种现象:其一,量能是否持续萎缩,成交量萎缩说明市场本身的杀跌动力不足,如果外围市场不传导危机信号,市场本身不会快速出现新低;其二,中期均线全部粘合向下的迹象能否得到缓解。由于压力不能有效释放,市场中期均线全部粘合并且合力向下,本周市场出现新机会不太容易;其三,近期弱势行情中的跌停个股家数能否得到控制。个股跌停说明市场分化带来的压力还在逐渐释放,一旦集中形成合力,市场便会出现加速下跌进而宣泄风险的过程。本周市场会连续考验前期低点的支撑强度。
短期不容易出现大机会
尽管近期证监会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维护市场稳定,但新股上会发行节奏仍未放缓,年底再掀新股发行高潮。粗略计算,12月仅新股合计发行股数就高达15.6亿股,将给市场带来超过500亿元的资金压力。与此同时,12月份的解禁股1625.38亿元,A股面临超过2000亿元的资金压力,在这样的资金抽血压力下,出现大机会的概率偏低。
全球大范围的央行联合行动对于提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意义极为重大,但光靠单一的解救办法也很难奏效。笔者认为,还有两个现象暗示短期行情不具备大机会。
一是12月1日公布的制造业PMI指数32个月来首次跌破50这一荣枯线水平,表明制造业领域正式进入收缩区域。从具有一定领先意义的PMI新订单与产成品库存之差来看,短期内PMI继续向下的迹象仍然比较明显,经济尚未见底比较确定。
二是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是受到外汇占款下降、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降后资金外流,以及年末市场资金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政策调整为平衡资金供需为主,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大幅转向。在通胀进入下跌周期后,政策调控当然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痛。管理层将以有序控制流动性释放为主,这样的环境下营造的也只能是结构性机会。
综上所述,本周市场会有反复考验前期低点支撑力度的动作,而中间的多空焦灼状态要依赖于量能是否放大,光靠市场本身修复很难走出泥潭。结合政策逐渐改变的意图和经济见底的真实情况来分析,市场短期内很难有大机会。结构性分化可能带来短线的波段机会。(上证)
上海证券:2012年整体谨慎 局部乐观
⊙记者 王晓宇 ○编辑 邹靓
12月3日,上海证券2012年A股投资策略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上海证券认为,2012年A股市场在外部需求放缓、汇率施压以及国内经济增速回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政策转轨的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下,将呈现波折跌宕的反复震荡格局。建议投资者在策略上保持整体谨慎、局部乐观。国内宏观经济方面,上海证券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经济增长结构将出现分化,即出口承压,投资平稳,消费有亮点。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年,经济结构转型力度加大,新兴战略产业迎来实质性发展机遇。
经济制度转轨使得政策决策选择中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或将谨慎调控,预计年内有0.5%的降息幅度和1%的降准空间;财政政策方面,税制调整将带来新一轮制度红利,政府主导的民生基建投资和居民消费投资领域受益,并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
就海外经济而言,上海证券认为,2012年全球经济放缓预期已经明朗。欧盟因债务问题和财政紧缩成经济重灾区,美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或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而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亚太新兴市场以及经济有明显复苏迹象的美国将吸引全球资本流入。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金融领域影响有限,主要通过出口层面影响中国经济。
立足以上判断,上海证券认为,2012年A股市场在外部需求放缓、汇率施压以及国内经济增速回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政策转轨的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下,将呈现波折跌宕的反复震荡格局。预计2012年A股市场核心估值区域为市盈率13倍至18倍,上证综合指数的核心波动区域为2250点至3050点。
投资策略上是整体谨慎、局部乐观。其中,在周期类资产配置层面关注增长拐点信号的显现实施战略轮动,在消费投资和新兴战略产业类资产配置层面挖掘成长价值实施坚守持有的持久战,在交易性投资策略层面实施游击战。(上证)
经济下行风险可控 短期市场防御为主
■东吴证券研究所策略组
上周沪深两市再度延续了前期的下行态势。虽然上半周呈现小幅反弹,但是周三市场的破位下行明显挫伤了市场做多的信心,周四在欧美央行联手救市、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双重影响下沪指早盘一度冲高至10日均线上方,但是午盘过后空头再度发力带动指数震荡下行。周五沪深两市依然没能摆脱前期的颓势,外围股市的低迷也使得市场风险厌恶情绪明显升温,沪深两市低开低走,截止收盘,沪深两指再次跌破5日均线。
有关专家认为要基于宏观审慎的原则,根据每个银行流动性,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动态调整,并且其认为微调空间很大。虽然从整体货币增量来看,下调存准将释放3500 亿元左右流动性。但是从银行层面而言,存准的下调并不明显影响其存贷比的考核,从10月存款数据来看,银行存款环比呈现下行态势。从资金层面来看,我们认为由于商业银行年底冲存款压力、央行到期资金的下降、大盘股的发行压力都使得我们对于资金面依然持谨慎态度。
现阶段调控不断深入,政策累积效应逐渐显现,行业景气度不断下行,行业销量由盛转衰,房价面临全面下跌的拐点。相比发达国家投资属性为主的特点,房地产行业在中国消费品功能的定位在市场上是没有替代品的,这也决定了未来行业发展的确定性。政府的调控能够改变的只是这一规模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分配比例。从板块估值情况来看,当前房地产无论是PE还是PB均在历史底部区域运行,具有较强的估值安全边际。从市场表现来看,作为周期性板块,银行与房地产的市场表现与政策周期的相关性较强。在自身估值具备相对安全的情形下,只要没有进一步的利空政策出台(比如限购政策的推广、银行资本金要求的进一步加强),这两个板块的估值将会限制市场的下行空间。
11月PMI数据显示随着下游地产、汽车消费的萎缩,宏观经济呈现明显的被动补库存特征,对应这一阶段经济增速仍将会维持下行态势。相比经济的下行,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经济软硬着落的判断。从前几次类似环境的宏观调控(1993-1996)、(2005-2008)来看,政策底的出现需要配合经济底的确认,进而给我们对于当前市场所处阶段进行有效定位。从日、韩等国家转型经验以及此轮宏观调控的主动性来看,实体经济硬着落风险较小,这也是我们对于中期行情不过度悲观的主要依据之一。
但是,上周的股市再度出现动荡局面,和外围市场的大幅反弹相比,A股弱势局面很明显。从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来看:对于市场有利因素的主要是政策层面的微调,而资金面、外围、以及宏观经济等均不支持市场的趋势性反转。因此,对应近期市场我们依然坚持防御为主的观点,这一阶段资金的安全性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在投资机会上,整体上我们建议投资者减少操作频率,降低仓位。但是,激进的投资者依然可以从政策支持的角度寻找脉冲式的投资机会。具体板块上,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关注保险、券商等低估值板块,以及前期资金介入明显但是近期股价随大盘下调教育传媒、农业类板块。(上证)
市场将继续震荡寻底
⊙记者 婧文 ○编辑 王诚诚
随着经济下滑的进一步确认,市场悲观情绪开始蔓延。在部分基金投研团队看来,目前宏观基本面缺乏支持市场上涨的动力,但同时市场跌幅也有限,短期市场仍将维持震荡盘整格局,投资者宜谨慎操作,逢低吸纳。
新华基金认为,目前经济放缓,工程机械保有量巨大,消费电子大部分子行业都比较疲弱,汽车销售不温不火,房地产销售也依然清淡,同时从地方政府调研情况来看,投资增速放缓。这些现象表明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将会是经济的一个低点,因此未来一个月市场依然会在2400点区间震荡,微观基本面不支持指数大幅上扬,但同时权重股处于底部也不支持市场深跌。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但可逢低吸纳具有稳定成长性的个股。
工银瑞信保本基金拟任基金经理何秀红表示,结合政策与基本面来看,市场底部可能不远,下跌空间有限,但短期内大幅反弹条件尚不具备。何秀红认为,上市公司利润率增幅趋缓,预计明年一季度会出现企业利润率增速的低点,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调控政策不会出现像2009年那样的根本性转变,汇金增持四大行股票,加上近期政府政策微调,都印证了股市政策底。
上周四,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11 月 PMI 数据,11 月中国PMI为49%,比上月回落1.4个点。海富通基金表示,该数据为2009年2月以来首次低于50%同时季调后的数据较上月略降。其中,新出口订单下滑至两年以来的新低,外需进一步走弱;产成品库存继续上升,未来有去库存隐忧,这些表明未来三个月中国经济增速或将继续放缓。未来,随着人工成本和利息成本的上升,中国的制造业将步入去杠杆化的进程。
海富通基金认为,中国经济明年仍然是蓄势调整的一年,而高利贷问题和房地产产业链依然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黑天鹅。海富通基金指出:10月份开始,部分房地产市场走势已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趋势。今年年中开始行业对房地产市场下跌的预期不断得到巩固。近阶段以来,随着一些龙头开发商甩盘的力度逐步加大,周边房地产商也随之受到影响。低价抛售,回笼资金逐步成为房地产开发商们的共识。海富通基金认为: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环境下,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的转向不具备支持。量价齐跌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今年底至明年年中房地产及相关周期类行业不容乐观。
对于后市机会,好买基金认为,在经济加速下滑,国外形势不稳的情形下,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值得期待;十二五行业规划还将陆续发布,这对部分行业形成刺激;年报业绩预增以及高送转股票也将形成一定的市场热点,聚积人气。(上证)
中信证券:明年1月将真正走强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朱绍勇
中信证券最新发布的A股策略研究报告认为,当前国内政策转向已确立,但反映到实体经济和股票市场仍需时间,短期内国内市场仍将维持弱势震荡,但在明年一季度迎来流动性拐点的判断下,预计明年1月市场将真正走强。
上周市场最重要事件是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及美联储联合欧央行等下调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0.5个百分点。中信证券认为,从市场反应来看,A股市场反弹低于预期,全周来看,仅银行、地产、非银金融和有色板块录得正收益,而海外市场则显得强势。
报告分析,近期国内市场出现两个变化,一是市场集体智慧在加速,基于当期事件的市场股价反应会一步到位,类似量化交易占优;二是国内市场价格走势更多反映的是供给两方的矛盾,虽然按理论资产价格定价取决于风险和收益的均衡,但在国内持续供给增加的环境下,则实实在在体现供给和需求力量的此消彼长。
中信证券判断,政策转向已经确立,存款准备金下调隐含政策制定者对于经济快速下滑的担忧,预计在本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会将经济增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流动性的传导过程来看,流动性真正的拐点当在2012年一季度,中信证券研究部宏观组认为2012年准备金还将继续调整,预计2012年还将下调准备金200个基点左右,其中明年一季度可能出现一个月调整一次的情况。降低准备金率的作用可以降低市场利率和增加贷款。
国际市场方面,报告表示虽然通过释放美元流动性的方式解决短期欧洲银行困局只是治标不治本之策,但欧洲主要国家债券利率大幅回落,这对市场情绪有正面帮助,建议本周关注欧洲财务公约提案的讨论,若得到有益进展,或将对明年2-4月欧债到期高峰有所缓解。
报告提醒在策略事件上关注6日澳洲利率决议,9-12日国内CPI、信贷等数据公布,9日欧洲财政公约提案讨论,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环保大会。
中信证券认为,虽货币政策放松方向明确,但反映到实体经济和股票市场仍需时间,短期内国内市场仍受年末资金结算、二级市场解禁和新股发行影响,因此预计短期市场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
同时,报告判断,对市场走势而言,流动性的实际释放是硬道理,预计待12月信贷发生实际改变,明年1月份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届时市场能真正走强。(上证)
谨慎应对挖坑行情
⊙张德良 ○编辑 杨晓坤
上周一日游行情后,市场心态变得十分脆弱。与此同时,指数三探2300点附近这一重要支撑区域,也再次挑战市场信心。中短期市场极有可能迎来一轮挖坑行情。
首先从上证指数的技术趋势看,当前已处于极为敏感状态。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是,股指目前已第三次回探998点(2005年)以来的长期上升趋势线位置,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前,10月中下旬触及此支撑区域出现了一轮反弹,但很快受阻于2500点附近,且没有完成小双底的量度目标后便掉头向下,趋势分析上这是典型的弱势趋势。目前已三度回探上述趋势线位置,其支撑力度将日渐减弱,趋势上跌破的概率大增。
然而,真正的难点在于跌破这一长期趋势线后的波动幅度的预测。通常来讲,一条重要趋势线击穿后,将是原有下跌趋势的进一步强化,会反复考验构成这条趋势线的前期重要低点,即先考验1664点的支撑,随后就是千点关口,显然,这是比较悲观的。类似情形曾出现于2004年,当击穿325与512点所构成的长期上升趋势线,当时上证指数的位置位于1350点附近,随后指数在一片低迷中震荡下行,直至998点出现逆转。事后很清楚,1350点至998点为一次典型的估值底下的市场坑,为短期投资者绝望之地却是长期投资者的乐园。目前2300点的情形类同的2004年的1300点,如果还是以继续下跌25%计算,下跌目标则是1700点。笔者认为,本轮上证指数跌穿2300点后,最终下探的幅度会收敛,有望触及2000点整数关口附近迎来转折。与历史相比,目前的大权重品种群体规模大幅上升,这些品种又恰好是本轮调整充分的群体,指数的向下弹性将由此大幅减弱。还有一个重要背景是银行地产,存准率创历史高位之后开始出现向下调整的拐点,与调升过程相反,估计调降过程也是长周期的,受之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冲因业绩下降所带来的银行股调整压力。与之相伴随的是地产股,其调整压力也会随着房价的松动而抑制持续做空的空间。实际上,近期万科、保利等蓝筹型地产股开始持续逆势盘稳,该群体本轮率先调整的群体,也是去年7月2319点附近获得支持后,现阶段再度企稳,只要这一平台最终获得支持,将会有力支持大盘整体维持相对强势而不会选择上述极为悲观的结果。
应对挖坑行情的投资策略,实际上很难有一个好策略的,毕竟它是估值底下的进一步杀跌。最痛苦的是必须配置股票或前期深度套牢的投资者。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讲,此时需要做的就是资金管理,设定一个资金止损线,不需要考虑品种估值等。当然,持续调整也会随时引发反弹。
反弹机会将逐步从上半年的控通胀主题转向保增长转移,新一轮投资的焦点就会成为新一轮热点。如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估计还是以农为主题,据统计2004年以来7年有5年一号文件投资主题品种均明显强于同期大盘指数,从近期资金流向看,投机资金开始偏好于农业。之所以能够反复得到市场认同,主要取决于农业具有食品消费、层次丰富、总市值规模小等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程度还处于发展初期,每一个子行业都具有非常好的运作空间。重点关注领域一是种植业的作物种子以及畜牧业、海水淡水养殖的种苗,它们属于农业产业链中高利润率环节,隐含的行业兼并整合空间宽阔,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经营模式就起到关键性作用。二是农产品流通,这是农业的 短板,农产品价格波动常常与流通环节不畅有关,现阶段,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上市公司较少,但市场发展空间诱人。(上证)
高盛预计明年中国股市将有30%上涨空间
高盛研究团队今天下午在香港发表2012亚太区经济展望,看好2012年中国股市。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朱悦在香港表示,2012年A股有望升至3200点,香港H股指数有望涨至12100点,分别有20%~30%升幅。
高盛预测内地在CPI回落至一年期存款利率3.5%的相近水平时,将迎来减息空间。朱悦预测内地明年会减息两次,由现时的6.56厘减至6.06厘,每次减幅为0.25厘,而明年内地通胀将在3.1%左右,后年则在2.1%低位。
政策放松将带来企业盈利上升和估值的重新确认,高盛预测到2012年底,MSCI中国指数将达到66.1,比目前有30%上行空间。
高盛认为中国股市的底部已经确认,朱悦称,即便未来欧债情况进一步恶化,股市也很难再跌到今年10月份的水平以下。她预测内地和香港股市未来3个月会相对平稳,而6个月内开始出现单位数的升幅,全年则有20%以上的上升空间。今年四季度全球市场波动,股市的回报率还比较低,朱悦表示,而明年上半年则可见较明显升幅。( 深圳商报)
叶檀:人民币马其诺防线还没有失守
看空中国经济蔚然成风,从中国概念股延伸到人民币,但人民币马其诺防线没有失守。有阴谋论者认为,人民币贬值是美国阴谋,通过资金回撤推动欧美经济,中国除了一地鸡毛什么也没有得到。
以阴谋论为纲思考问题,与以阶级斗争为纲思考问题没有本质区别。中国拥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本项目尚未全面开放,此时大规模地战略做空人民币,成本极大,无法缓解美联储与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不可能彻底击垮中国的经济实力。
击垮日元是在日本成为全球经济强国之后,日本急于让日元拥有国际地位,因此1985年日本政府怀着欣喜之情看着日元升值,所提出的升值幅度超过最大胆的预言家的想象。目前击垮人民币,不过是逼迫中国加速向内需经济转型,而刺破房地产泡沫与提振内需,正是此轮中国经济转型的两大抓手,是中国主动为之。国外资金跟随在中国调控政策背后走,而不是中国市场的指挥棒。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从全球大宗商品(原油、黄金除外)到A股市场,出现了一轮雪崩式下挫,从9月以来,人民币进入两轮阶梯式下行的平台整理期。截至12月5日的交易日,外汇间交易市场出现人民币兑美元连续4天跌停。
这绝不是全面做空中国的开始。从中国5年期国债的主权信用违约掉期价格就可以窥见一斑。
近两年的最低点在2010年的10月13日,为52;从今年1月8日开始脱离平台急速上升,当天价格为87.5;到今年10月3日到达最高点,达到201.015,说明当时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用降到最低位。而到12月2日,价格已经回落到133.643,这当然与全球央行救市有关,但从趋势图上可以看出,中国国债CDS价格已经处于下降周期,中国十年期国债的国际CDS价格走势与五年期国债基本如出一辙。可见,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莫衷一是,忽而看多,忽而看空。
做空是一种市场博弈行为,还没有上升到战略行为。做空并非从现在开始,也非始于热钱大规模流出的10月。做空中国者早在次贷危机之后就看空中国房地产,当时流行的话是做空迪拜、孟买和上海,原因就是这三个地区都是房地产泡沫的高风险区域。
看空中国市场的人振振有词,认为深陷巨大的房地产泡沫与债务危机的中国政府,不可能实行大规模的积极财政与货币政策,如果不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随着全球市场的疲软与投资的下降,今明两年中国经济不可能有太大的起色。如果经济不振,人民币贬值提振出口就成为必然之选。但做空者遭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麦嘉华看空,罗杰斯看多,双方旗鼓相当。
西方投资者2009年成功做空迪拜,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而孟买与上海至今没有垮塌。做空没有成为风潮,直到2011年下半年,资金才从新兴市场逐步退出。笔者曾撰文指出,今年9月开始逐步看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基金产业调查公司Eureka-hedge的资料显示,偏重亚洲的对冲基金9月资金净流出19亿美元,为17个月来首次单月净流出。Eureka-hedge的亚洲对冲基金指数9月下跌4.31%,为2000年开始编纂指数以来的第四大单月跌幅。今年11月继续流出。
今年6月,《华尔街日报》发表《是谁在做空人民币》的文章,画出美国国内做空人民币的路线图:投资者从一家银行买进一张卖出期权合约,获得按某种约定价格出售人民币、买进等额美元的权利,但并没有这样做的义务。一张允许投资者在一年后以低于当前水平20%的价格出售价值1000万美元人民币的合约,目前的成本只有0.15个百分点,也就是15000美元。如果人民币跌至这个执行价以下,比如说跌至低于当前汇率30%的1美元兑8.5元人民币水平,那么这张卖出合约就会升值,投资者就以15000美元的投资获得了850000美元左右的利润,回报率约为5500%。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收割人民币贬值的羊毛,他们收获的是机构小利。
真正的战略是,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地区,在军事、外交两方面形成钳形包围链;11月中旬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力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建立亚太地区又一个规模巨大的自由贸易区。
包围圈已经做好,可进可退,如同现在美元对欧元,可以吃大餐,何必吃小餐?人民币马其诺防线目前尚未失守,如果没有第二次公平高效的市场化改革,或者人民币国际化亏功一篑,那时才谈得上城堡沦陷。(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