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全球中产阶层半数在亚洲 “东方需求”将成世界经济新期待
本报驻泰国记者 于景浩
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形势下,众多跨国企业将重心转向亚洲,紧盯亚洲正在崛起的中产阶层的钱袋子。宝洁、联合利华等日用消费品巨头,将总部迁到了新加坡;日本、美国汽车企业将生产中心向泰国、印尼转移;更多的跨国公司将总部迁往中国的香港、上海等地。美联储副主席耶伦11月30日称,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进一步扩大内需,将为自身和全球经济提供支持。
需求增长将现“大爆炸”
泰国《民族报》近日刊文称,亚洲经济展现潜力,主要得益于中产阶层的崛起。这篇题为《世界将迎来东方需求大爆炸》的文章说,亚洲目前中产阶层的数量为5.25亿,约占全球中产阶层总数的28%。未来10年,这一数字有望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17.4亿人,超过全球中产阶层总数的一半。文章说,中产阶层的标准是新加坡星展银行提出的,即指每人每天平均消费超过10美元的群体。
新加坡星展银行《亚洲2020》的报告说,全球中产阶层市场需求将从目前的21万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35万亿美元,而其中70%的增长将来自亚洲。亚洲中产阶层消费的持续增长,来自于对耐用消费品、教育和医疗、汽车和房地产以及能源和大宗商品的需求。报告认为,中产阶层消费的增长首先来自冰箱、电视、手机等耐用消费品。
崛起的亚洲中产阶层对于教育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一般而言,中产阶层有更高的意愿在教育和医疗服务上花钱。以泰国为例,泰国中产阶层花在医疗和教育上的钱是更低收入阶层的两倍。汽车和房地产消费也将呈现繁荣景象,从而带动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预计在2020年,每10个中国人中将有2个人拥有汽车,届时中国的汽车年销售量将超过3000万辆。2010年中国汽车销售量高达1800万辆,早在2年前就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国。而亚洲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将带动人们尤其是中产阶层对于房地产的需求。此外,亚洲中产阶层的崛起将带动对能源和大宗商品的需求。
新加坡管理大学教授巴拉·善卡最近撰文称:“亚洲消费者人数占全球一半以上,如果‘中国、印度经济超越众多西方国家’的预言成真,那么未来亚洲将是全球大企业梦寐以求的金矿。”
亚洲中产阶层释放的巨大消费潜能,来自于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经合组织日前发表《东南亚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以印尼为首的东南亚国家得益于国内需求的增长,将很大程度上免受世界经济增幅下行的影响,未来5年实现经济“强劲”增长。报告预测,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2012—2016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6%。东南亚地区经济会更加依赖国内需求,从而增强应对外部冲击的抵抗能力。
经济动力转向消费增长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立刚表示,亚洲消费市场的崛起毫无疑问将是未来一大趋势,随着欧债、美债危机的相继爆发,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必然会大幅下降。欧美深陷债务泥潭,政府要靠增加税收、减少支出、贬值货币来摆脱危机,这会对欧美消费者造成严重冲击。
星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柯大任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数据表明,亚洲经济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依赖并没有原先预想的那么高。从2008年年中到2011年年中,日本国内消费一直在下降。与此同时,其他亚洲地区的消费则在这3年中增长了25%。可见,驱动亚洲经济迅速复苏的真正动力来自自身消费的增长,而非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
直到最近,亚洲各央行还忙于通过加息给经济降温,而美联储则在考虑如何刺激经济升温。这两种南辕北辙的经济政策明白无误地告诉全世界,亚洲的经济增长和美国经济之间的联系已是今非昔比。美欧经济不好,亚洲经济增速放缓,但不会大幅下滑。亚洲经济增速放缓是过去18个月主动紧缩政策的结果,而非近期欧债危机的冲击。美国、欧盟和日本对于亚洲的重要性已经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近来,美欧呼吁亚洲扩大内需,更多支撑世界经济。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30日报道称,美联储副主席耶伦在旧金山召开的年度亚洲经济政策会议上呼吁亚洲各国,在美国债务缠身、欧洲陷入危机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鼓励居民消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在此之前,已经有众多官员和学者呼吁亚洲各国扩大内需来拯救世界经济。
经济转型需克服多重困难
对亚洲各经济体来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实现经济转型,从依赖出口向消费驱动转变。刘立刚表示,高储蓄率、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过低是亚洲各经济体一大特征,采取何种经济政策来刺激消费成为当务之急。
自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南亚国家投资占GDP的比重从20%左右下降到10%左右,这些国家需要增加投资拉动GDP增长。亚洲很多新兴经济体还要尽快通过提升劳动者收入来壮大中产阶层队伍,激励现有的中产阶层更多消费。因此,未来亚洲经济体的主要挑战将是加大投资力度、增加中产阶层收入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
有分析说,西方中产阶层消费模式的一些负面因素对亚洲有不小的影响,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油耗、高排放的消费主义文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亚洲许多经济体储蓄率过高、消费不旺固然是一个严重问题,但提高内需、摆脱对于外贸的依赖,并不意味着要走西方的老路。亚洲经济体应该在高科技、新兴产业和创新力上下更多功夫,同时加大在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斯蒂芬·罗奇最近表示,为了让腾飞中的亚洲免于全球经济震荡的干扰,亚洲新兴经济体不能再将稳健增长建立在依靠发达国家的外部需求的基础上,必须果断地将注意力转向该地区内部规模巨大的消费者身上。
(本报曼谷1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