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大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联袂炮轰基金抬高新股发行价格后,华宝兴业首吃“螃蟹”,以一纸暂停新股IPO询价的公告,成为首家以行动正面回应质疑的基金公司。此举在业内,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自创业板面世以来,对于新股发行价过高的质疑,便不绝于耳。事实上,历经两年的市场运转,投资者也纷纷对新股高价发行“用脚投票”,导致今年以来大量高价发行的创业板、中小板个股纷纷暴跌,给各方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为市场前途蒙上了阴影。而在多方探寻中,人们却发现,基金业竟是新股高价发行的重要幕后推手。
根据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新股发行价主要是综合询价的结果而定,而基金则是最主要的询价对象之一,但恰恰是自诩以价值投资为导向、以基民利益为准绳的基金们,却频频在新股询价中报出令人们匪夷所思的高价。而正是来自于诸多基金公司匪夷所思的高报价,才堆出了诸如海普瑞(002399)、雷曼光电(300162)等高发行价、高市盈率的个股。而在这些个股中,不乏上市后即“原形毕露”,或业绩快速下滑,或发展速度与发行时预期大相径庭,基金的高询价行为,不仅伤害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令自己倍受损失。
令人不解的是,在二级市场处处以市盈率为量尺,举凡必谈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们,缘何在报出动辄五六十倍、甚至高达百倍市盈率的新股IPO询价后,竟能泰然处之?号称投资专家的基金经理们,拥有普通投资者无法企及的资源,却会频频对新股的发展前景“看走眼”?投资者想知道,在这场令他们不断被深套、财富严重缩水的游戏中,基金经理们到底出于何种目的、抑或是何种利益的驱使,才会使得这种被市场各方都视为不合理的现象,却顽强存在并延续至今?
事实上,据记者向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基金公司对新股IPO询价的管理上,相对是比较宽松的,尽管多数在报价上也需要经过投资决策委员会讨论,但更多时候,基金经理的个人意见占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新股IPO高询价中,基金经理的个人色彩远比基金公司要浓厚。从这个角度而言,探寻新股高询价中基金失常行为的根源,便是追寻基金经理个人在高询价中的所作所为。
而对于基金经理们在两年高价发行的盛宴狂欢中的角色定位,市场则是纷争颇多,猜测不断,其中既包括对基金经理自身素质、能力的怀疑,也包括对新股高价发行利益链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或利益交换的质疑。
不过,尽管这些猜疑都尚难获得证据支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这种不合理现象不仅引发了投资者的愤怒,也引起了监管层的警觉。华宝兴业基金公司果断暂停新股IPO询价,虽有“一刀切”之嫌,但在目前环境下,却不失为一种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