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PO为美两倍 首现机构拒绝IPO询价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国IPO为美两倍 首现机构拒绝IPO询价

加入日期:2011-12-30 7:57:2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暂停IPO询价 首家基金对新股发行亮黄灯
  新股破发成大概率事件 华宝兴业首对IPO询价说不
  华宝兴业拒绝再玩 二级市场站起来了
  拒绝IPO询价,嫌A股太熊了?
  拒绝IPO询价,这个头开得好!
  2011年中国IPO融资额为美国市场两倍 高居全球之首
  今年IPO存货公司已达61家
  不足80% 今年IPO过会率创四年新低
  热点直击:指数躺地板 IPO不减速
  新股申购收益查询
  
  暂停IPO询价 首家基金对新股发行亮黄灯
  新股发行的重要参与者,如今却决然暂别IPO。
  近日,华宝兴业基金公司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封致尊敬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友情提示: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决定即日起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据悉,这是首家明确表示对新股发行亮黄灯的公募基金公司。
  新股路演的座上宾,何以对IPO说不?华宝兴业基金解释道,根据目前国内股票市场状况和近期新股询价结果,近期新股发行节奏密集,发行人所处的行业面较宽,地域分布较广,公司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对发行人的充分调研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询价意见。
  一段时间以来,市场对部分新股发行市盈率偏高的问题议论纷纷,许多人将问题归结于询价机构。
  针对华宝兴业的此番表态,有分析人士将此解读为基金公司在当下IPO生态环境中所处地位的反映。在新股发行环节,部分承销商授意基金公司拉高发行价。碍于各种关系,基金便在询价方面与其达成默契。
  这一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询价机构的非理性,而是在买方卖方悬殊的力量对比下,市场化的机制无法完全起效,承销商垄断了新股发行,询价机构更多的只是被动接受。北京某基金经理表示。
  另一方面,发行市盈率的过分偏高,使得一、二级市场股价出现倒挂,这被看作当下基金遭遇业绩尴尬的原因之一。暂停新股这块业务,或许也有利于公司集中精力做好其他领域的投资。分析人士表示。
  不过,该人士认为,拒绝IPO询价目前只是个别现象,对于缺少多元化收益途径的债基来说,打新依旧是重要的盈利手段。会不会有更多基金对新股发行说不,依旧值得观察。
  华宝兴业基金在提示中也表示,会密切跟踪股票市场状况和新股发行询价结果的变化,适时恢复参与新股询价业务,届时将不做特别提示。(.上.证 .丁.宁)

 

  新股破发成大概率事件 华宝兴业首对IPO询价说不
  新股终于开始全面破发了!一家机构投资经理日前在微博上惊叹。本周三,当日上市的两只新股宏磊股份、卫星石化双双破发;周四,南通锻压、金明精机上市首日股价便直接缩水逾10%。
  统计显示,截至12月29日,2011年IPO企业有277家上市,二级市场股价已经破发的就有209家,占比超过七成,其中,上市首日破发的企业有77家。市场人士指出,A股市场疲惫不堪,新股破发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但巨额IPO看似有强劲支撑,新股泡沫仍然受到力挺,这成为A股市场的一大奇观。
  不过,新股破发的风险已经引起各类投资者警惕。12月28日,华宝兴业基金公开表示暂停参与IPO询价,成为对参与IPO说不的首家基金管理公司。
  今年逾七成新股破发
  新股不败的神话今年受到挑战。2011年年初,1月13日甚至出现5只新股上市首日集体破发的情况。年末又现新股集体破发。
  申万分析师林瑾报告表示,二级市场仍然面临着系统性风险,新股破发面蔓延,打新资金也将再度犹豫,单只新股的冻结资金量相应地也将有所萎缩。
  自2009年6月新股重新开闸,市场化定价发行以来,新股三高发行比比皆是。在主板市场平均市盈率仅十余倍的情况下,主板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高达三四十倍,中小板则达到了四五十倍,创业板新股发行更是一度出现批次平均市盈率高达80倍以上的壮举。
  不过,随着大盘一路下跌,新股IPO市盈率开始不断下滑,上半年发行市盈率均值在52倍左右,下半年快速回落至近38倍。在这种情况下,上半年高价发行的次新股下半年普遍大幅走低,整体表现明显弱于整个市场。而即使新股发行市盈率不断回落,仍然有大量公司加入破发大军中。分析人士指出,新股、次新股大幅挤压泡沫,也是侵蚀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湘财证券分析师徐广福认为,由于持续的巨额融资,再加上市场资金面吃紧,必然导致破发。
  IPO利益链继续挣扎
  业界普遍认为,在巨额潜在收益诱惑下,PE、投行等机构包装,权贵资本铺路,券商、基金、险资等参与询价的机构哄抬,目前的IPO市场已经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高效的利益链。在利益同盟的全力配合下,IPO的泡沫被无限放大,二级市场投资者苦不堪言,而破发也令一级市场投资者风险加剧。
  临近年底,一家机构的投资经理对记者透露,公司管理层决定参与一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目前该公司市场价格已低于再融资价格,虽然公司已经有人提出了反对参与的建议,但管理层却视而不见,参与计划不变。他感叹道,在IPO或企业再融资中,机构参与的学问太深奥了。
  4月11日,八菱科技由于询价对象不足而宣告无法IPO时,不少业内人士称,这是发行市场化改革的胜利。不过,有券商投行人员对记者表示,投行保荐人不负责找询价对象,在券商内部,有专门的资本市场部,这些人和基金等其他机构,有深厚的关系。如果负责发行的投行实力不够,则IPO项目可能面临询价对象不足的情况。
  截至12月29日,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22.6%,而新股压力最大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跌幅更大,分别累计暴跌了38.4%和37%。正因为如此,A股市场2011年遭遇的史上第二熊,仅好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
  然而,统计显示,沪深两市2011年全年IPO首发募集资金高达2700亿元,加上再融资,整个市场募集资金高达7000多亿元,超过全球任何一个资本市场。
  经济学家韩志国曾指出,目前的新股发行是一种伪市场化发行,虽然今年新股连续破发,但新股发行的体制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新股发行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核准制必须改变,备案制是新股发行的必然出路。
  打新也受伤
  新股破发给投资者和机构带来了巨大损失,散户中签后可以当天卖出,但是机构必须三个月后才能解禁。有些新股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亏损,以庞大集团为例,该公司是今年内新股上市后跌幅最大的个股之一,截至12月29日收盘,该股复权价较发行价缩水70%以上。另外,华锐风电安居宝新都化工顺荣股份天瑞仪器亚太科技等的跌幅也高达60%以上。
  随着下半年新股、次新股的密集破发,机构投资者也渐渐感到了压力。
  12月28日,华宝兴业基金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封致尊敬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友情提示。该基金公司表示,决定自即日起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公司认为,根据目前国内股票市场状况和近期新股询价结果,鉴于近期新股发行节奏密集,公司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对发行人的充分调研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询价意见。这是国内第一家对IPO公开说不的公募基金。(.第.一.财.经.日.报 .刘.宝.强)

 

  华宝兴业拒绝再玩 二级市场站起来了
  12月28日,华宝兴业基金官网上发布了一封致尊敬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友情提示。公司方面表示,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决定即日起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此举开创了机构公开拒绝IPO的先河,令资本市场一片哗然。有专家指出,现有新股询价制度存在缺陷,令基金陷入了不得不报高价的怪圈。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友支持华宝兴业基金暂停IPO询价的行动,并且认为管理层应该停止新股发行。
  基金大佬hold不住 拒绝IPO
  实际上,机构对新股发行早有微词。在本月13日大盘跌破2300点时,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后奇就怒称:股票市场如此惨跌,百姓血泪斑斑,权贵盆满钵满。世界上绝对不存在持续践踏二级市场投资人利益、一边倒偏向筹资者利益的单边资本市场!根据资讯统计,截至昨日,2011年上市的282家公司中,复权后收盘价低于发行价的就有203家,占比72%。其中跌得最多的庞大集团华锐风电等公司跌幅甚至超过60%以上。而踏入12月份,上市公司跌破发行价更是家常便饭。
  由于基金公司多采取网下申购方式,一旦申购成功至少要面对三个月的新股限售期。市道好的时候,基金手中的新股就算是等半年再出也有利可图。不过自从股市一路走低,新股破发也开始加速。从以前的每月有破发变成每周有破发,跌破2300点以后再进化成每日有破发,最近两天发行的新股卫星石化、南通锻压等更是一举进入首日就破发状态!眼见申购的新股转眼就变成烫手山芋,也难怪基金会愤懑不平。有人评价,在目前IPO申购风险已经越来越大的环境下,本次华宝兴业拒绝打新的行动是合情合理。
  专家建议修改询价规则
  事实上,新股询价水分高早已是市场共识。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新股询价采取的是荷式竞价法。这个方法的要点在于,最终股票的发行价是以入围机构的最低价决定。只要你入了围,只要最终入围的最低价是10块,那么就算是报50块的机构也可以按10块钱购买新股,根本不需要支付其申报的高价,但是却可以保证入围稳获新股的配售额。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竞价,消除了过去机构合谋压低发行价的漏洞,但是同时变相鼓励机构报高价,否则就无法获得新股配额。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各家机构拼命报高价的现象。而无法报高价的机构,则面临出局危机。著名投资人士李驰透露,其管理的私募基金由于总报低价,早被剔出询价机构行列。
  如果要消除上述漏洞,有人建议将目前的新股询价改为美式竞价法。美式竞价的优点在于,最终股票的发行价与各家机构的报价挂钩,而不必为单一价格。假设最终新股竞价入围的机构有10家,最高的入围机构报价是50元,那谁报50元就必须按50元购买。最低的入围机构报价10元,只要能入围那就可以按10元购买。无疑,这将大大增加报高价的机构风险,从而促使机构的报价更为理性。
  网友力挺华宝兴业
  昨日上证指数收于2173点,整个2011年A股跌幅已经达到22.6%。有人总结2011年的A股市场是一级市场发得太贵,二级市场输得太惨。在股市各方参与者中,股民、券商、基金均亏损累累,但唯有IPO公司赚得盘满钵满。据统计,整个2011年A股流通市值较年初减少接近3万亿元,但新股却仍然募集了超过2700亿元资金,还不包括限售股解禁后的套现影响。如此一面倒的盈亏情况,难免让人感到气结。
  根据调查,截至发稿为止,支持华宝兴业基金暂停IPO询价的网友占到97%,而认为管理层应该停止发行新股则达到87%。有人对这次华宝兴业的行动作了如下总结:基金和二级市场机构一直被动挨打从未反击,起义获得满堂彩,二级市场站起来了。2011年末,太精彩了!(.投.资.快.报)

 

  拒绝IPO询价,嫌A股太熊了?
  华宝兴业表示,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决定即日起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
  对于首家基金公司以实际行动拒绝IPO,不少机构人士深表认同,与其参与询价,拉高一、二级市场的价差,不如拒绝参与IPO询价。
  今年一级市场发得太贵,二级市场输得太惨了。基金相关人士表示,机构参与新股IPO也实属无奈,不少都是出于人情考虑,如果实行直接报价,询价高的就需要高价购买,估计机构就都不参与询价了。
  华宝兴业对IPO询价的拒绝,可能仅仅是基金公司表率的一个开始,日后会有越来越多机构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IPO的态度。(.天.府.早.报)

 

  拒绝IPO询价,这个头开得好!
  12月28日,华宝兴业基金官网上发布了一则致尊敬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友情提示,决定从即日起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这样一则简短的提示显然开了个好头!
  2011年,对于中国股民是异常痛苦的一年。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但A股走势与宏观经济的走势完全背离。A股十年零涨幅,过度圈钱被指为罪魁祸首。的确这样熊冠全球的市场,唯独成为IPO的牛市。可以想见,如果未来新股发行依然维持三高高价发行、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那么A股数年一轮回也将持续下去。
  其实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基金公司绝对难辞其咎。因为一些基金在IPO询价过程中,为追求短期利益或被其他力量左右,频频报出高价,导致IPO发行价格居高不下。显然在整个A股市场生态链的构成中,基金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因此基金公司有能力改变IPO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而且基金公司也有责任这样做,如果任由新股高价发行,并总让股民们埋单,长此以往,A股将不再具备投资价值,如今95%的账户变僵尸户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华宝兴业这次公开表态的意义就在于国内已经有基金公司勇敢站出来,对IPO询价说不!当然更重要的是,基金业必须心齐,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基金敢站出来表明自己对IPO的态度。如果出现少数基金为了短期利益报出高价,势必导致其他基金努力的失败。基金公司应该认清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否则,当投资者对这个市场彻底失去信心之时,基金公司也将没有存在的意义。(.新.商.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