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对中国股市有信心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对中国股市有信心

加入日期:2011-12-30 19:31:0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对中国股市有信心
  新华社: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缘何屡打不止
  梁定邦把脉中国资本市场:强化对公司造假惩罚力度
  致郭树清的一封信 假如强制分红能早点实施
  散户致信证监会交易所:退市制度能否更严厉些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对中国股市有信心
  今日是A股市场201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在一片唏嘘声中,遗憾收于2200点下方,就此挥别2011年。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今日在一个论坛上表示,对中国股市有信心。
  在今日举办的2011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郭树清表示,规模上中国GDP已经世界第二,股市也是世界第二,债市世界第五,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实体经济企业,没有这些企业中国经济不会有这么强大的实力。这些企业相当一部分已经上市,还会有继续上市的,所以我们有信心。就这一发言,央行原副行长苏宁在同一论坛上调侃:幸好将这段话时已经收盘了,不然尾盘又要拉升了。
  今日是A股市场201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早盘两市小幅高开后,在传媒娱乐、地产板块的带动下,沪指一路上破五日线、十日线,盘中曾经突破2200点,中午收盘前两市股指略有回落。午后两市再度步入盘整,指数围绕10日线窄幅震荡,上午强势板块未能再有所表现。收盘前,两市股指有所回升,但涨幅不大。沪指在一片唏嘘声中,遗憾收于2200点下方,就此挥别2011年。
  2011年是A股跌幅第二大的年份,跌去21%,市值缩水6万亿元。在新浪财经的2011年投资收益调查中,超过34%的股民被腰斩,89%出现投资亏损,不可谓不惨烈。参与调查的股民中超八成股龄在3年以上,85%的股民资金量在5万以上。
  另外,郭树清对新浪财经表示,券商开始申请评级机构资格,以后一定会慢慢放开。12月28日晚间,证监会网站对新一批证券机构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公示。其中国信证券、安信证券、中信证券等12家公司,集体在12月19日提出资信评级业务审批。对于金交所的整顿,他称会慢慢进行,主要由央行和地方来做。
  


  新华社: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缘何屡打不止
  近期,证监会公布了一大批内幕交易案件,涉案人员包括公司高管、保荐代表人、政府官员等多个群体。尽管监管层保持了高压态势,但内幕交易仍屡打不止,并因其危害性和普遍性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当前的主要矛盾之一。
  由于巨大利益的诱惑和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特性,各国证券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幕交易问题。在我国,一些特定因素导致内幕交易容易发生,尤其是利用并购重组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的案件较多。
  内幕交易案件多发与市场参与者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无关系。在我国,很多人对内幕交易违法后果的认识不足,出现了不少知法犯法的情况。实际上,内幕交易之所以被法律明令禁止,是因为它违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侵犯了广大投资者的平等知情权和财产权益,扰乱了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秩序,理应受到严惩。
  近年来,随着证监会打击内幕交易力度的不断加大,内幕信息知情人直接实施内幕交易情况逐渐减少,但通过他人账户间接进行内幕交易或将内幕信息泄露给他人的传递型内幕交易仍然较多。证监会近期披露的很多案件都属此类型。
  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证监会也在不断从制度和机制上进行完善,以从源头做好内幕交易的防控。最新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把上市公司主体各方、中介机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等都列入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范围。对容易引发内幕交易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则不断完善异动即调查、涉嫌即暂停、违规即终止等规则措施,减少违法者的可乘之机。
  与此同时,证监会加大案件宣传力度,以期通过案例宣传,警示、教育包括党政干部和国企领导在内的各类主体,努力提高市场参与者的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
  此外,证监会还将继续推动配合高法、高检,制定出台有关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查处内幕交易案件的证据规则和证明标准,加大对内幕交易案件的认定和追责力度。
  无论内幕交易多么隐蔽,最终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潜在的违规者不可心存侥幸。
  中介机构等证券从业人员要加强自律;上市公司高管、实际控制人、业务关联方等有可能获悉内幕消息的人,对内幕信息要坚持三不原则,即不买卖相关证券、不泄露相关内幕信息、不明示或暗示他人买卖相关证券,远离内幕交易。对投资者而言,如果发现市场中有内幕交易嫌疑的行为,则要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让内幕交易者无处可藏。(.新.华.网 .赵.晓.辉 .陶.俊.洁)

 

  梁定邦把脉中国资本市场:强化对公司造假惩罚力度
  13年前,应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力邀 ,香港资深大律师、前香港证监会主席梁定邦以一元年薪出任证监会首席顾问。
  梁定邦任职证监会首席顾问的五年间(1998年12月-2004年初),恰逢中国资本市场从乱到治的发轫之秋。
  针对当时中国股市庄股横行、上市公司造假泛滥、有效公司治理高度匮乏的沉疴痼疾,他提出一系列今天看来依然具备重大历史价值的建设性意见。例如,编制统一的全国股市指数、建立创业板、合并AB股、培养机构投资者、成立开放式基金和民间监管机构等不胜枚举。
  其开诚布公的积极姿态,儒雅睿智的理性形象,为当时的市场监管带来前所未有的清新之风,而其合规运作的市场理念,更对中国资本市场随后的规范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时光如梭,自梁定邦先生卸任证监会首席顾问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又一个十年轮回行将结束。
  十年来,中国GDP从不到10万亿增长到40万亿,增长3倍;A股市场上市公司从1073家增长到2300家,创造出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如雨后春笋,同期中国股市风向标--上证指数涨幅居然为零,此情此景激发中国资本市场再次改革的要求。
  不久之前,十年前痛批中国股市连一个规范的赌场都不如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内幕交易、股价操纵、包装上市等顽疾,带给资源垄断者大量财富,也造就中国股市强盗贵族时代,呼吁终结强盗权贵时代,真正确立中国股市三公原则。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当下的中国股市,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到底应该下什么样的功夫?我们有幸采访到梁定邦先生。
  梁先生虽已卸任证监会首席顾问多年,但这些年来,他始终关注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每年都会回来参加有关会议。他既感受到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又对未来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思考。
  发行体制改革突破短期艰难,终有一天要突破
  记者:早在十年前,您就以证监会首席顾问的身份提倡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十年下来,中国股市上市发行、公司规范运作是否有所进步?
  梁定邦:回顾十年,中国股市确实有很大的突破,上市制度、公司规范取得了长远的进步。
  一是拥有了更加专业的发审委,发审委员们都拥有比较深厚的专业背景;二是发行制度与国际惯例的嫁接也有突破,相关法律制度已相当完备;三是市场团队专业水平与国际市场相比也有了显著提高。
  记者: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股市还存在哪些差距?
  梁定邦: 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在财务审计方面做得还是比较薄弱。主要原因是中国大量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整个管理团队都是由老板一个人带出来的,对内部治理、监控不重视,很多事情做起来非常随便。公司运作一开始不正规,上市时又没能把公司内部治理搞好,内部治理没搞好就很容易出事。很多很多小公司都是如此,这是中国大陆的问题。
  此外,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股市成长所需的诚信文化没有改造好。在中国,很多人认为讲诚信吃亏,尽管有那么多法律法规,但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成熟市场相比,市场诚信普遍不高。生长的土壤还没做好,监管起来很吃力。
  另外,中国股市发行与成熟市场还有一个显著不同,那就是成熟市场发行上市实行的是注册制,A股实行的则是审批制。
  记者:目前,国内对股市发行上市制度改革的呼声很高,呼吁尽快改变现有的发行体制,对此您怎么看?
  梁定邦:新股发行成熟市场实行的是注册制,我们实行的是审批制。注册制要求上市申请人来做足够披露,后果他自负。监管部门要做的是审阅发行人上报的材料,提出问题,看其所披露的信息是否充足。申请人负责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并负起责任。可我们要做的是,除了审阅发行人信息披露的足够性、真实性外,还要评估发行人上市是否适当。这样一来,就把很大的义务放在监管者身上,导致监管者要么非常谨慎,不予批准上市,更麻烦的是因制度有一定主观性,可能引致腐败。
  虽然我认识的好多发审委委员,他们都是教授、律师,不一定会这么做,但现在的制度提供很多诱惑,带来不少腐败机会。因此,中国股市发行制度总有一天要突破现在的境况。
  可是我个人觉得短时间内难以突破,一是法律上要求监管层必须进行审批,法律没有修改,二是因为发行人有不少管理水平不高再加上社会诚信程度不高,基于对上市发行人充分信息披露诚信的不信任,监管机构会不愿意也不敢采取成熟市场的上市发行注册制。有很多必备条件尚未到位。但这样下去的结果是,问题会变得越来越麻烦,会恶性循环。因监管机构用审批制准入市场,一旦市场出事,人们就会怪罪政府。
  记者:吴敬琏先生十年前对中国股市的评价是赌场,十年后的今天,认为中国股市是强盗贵族横行的市场,言下之意是中国股市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精神依然高度缺失,对此您怎么看?
  梁定邦:对中国股市我不主张用赌场这个说法,赌场含义比较模糊, 不利找出问题根源。问题关键在于市场监管的每个法律环节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此前提下,应该允许市场充分博弈。因为不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都是风险重重,充满来自外部冲击的各种不确定性。成熟的市场应给予参与者公平的平台各自衡量风险与回报。在这方面,我的想法与吴敬琏一致。在扭曲市场的公平运作下牟利等同盗窃。
  记者:既然上市发行审批制度改革在短时间内难以突破,那么中国股市要最大可能的实现三公原则,应在哪些方面突破?
  梁定邦:监管机构今后可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对从证券业人员要求更高度的问责。证券从业人员进入市场的门槛较高,他们在享受市场优势地位的同时,必须要付出,承担更大的法律和社会诚信责任。二是要加深投资者对市场风险及投资的认识。监管机构、证券公司,甚至大学高等教育学府,都应突出投资风险教育。三是对上市公司社会诚信义务责任的强化,包括准上市公司,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与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应注重上市公司市场诚信道德水平的提高,严格自律,考虑如何能赢得并维系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的信任。
  市场监管存短板,对上市发行造假防不胜防
  记者:绿大地虚增利润、欺诈发行上市为今年中国股市最大的丑闻,公司董事长却只受到判处三年徒刑缓期四年执行的惩罚,类似证券犯罪在香港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内地法律惩罚是否明显偏轻?
  梁定邦:上市公司造假在香港市场也有。但类似绿大地的情况,香港对其刑事处罚绝不会缓刑,通常是按照刑法最高处罚标准惩处。
  有一个案例可供参考。2010年10月,在香港上市的海域集团,前董事局主席叶剑波及其妹叶蕴锋,因串谋诈骗及处理犯罪得益等罪名,被分别判入狱七年及六年。其实叶剑波是用十几张支票,直接涉案金额数百万,定罪七年是香港地方法院给该等违法犯罪刑罚最高判刑权限。
  在香港也有洪良公司案。据我了解,问题是用虚假发票虚增利润,后来的审计师发现公司的财务资料与其工商申报不一致,由此东窗事发。有关犯事人不在香港境内,该案在调查中。
  记者:中国股市现有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已非常完备,但上市公司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层出不穷,根源何在?
  梁定邦:上市公司发行上市造假防不胜防。证监会发行审核只能看字面资料,完全要靠保荐及审计中介机构签字人作保证。有时候,有些签字人不小心,也会被蒙骗。
  梁定邦把脉 中国资本市场
  这主要与中国股市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仍处于成长转型阶段。整个市场守法诚信不高,都希望走捷径发财。诱惑很多,老老实实做事的人觉得很亏。诚信守法得不到鼓励奖赏,不诚信违法未必受到处罚。这也是新兴市场国家共同存在的问题。
  我们也希望中国能尽快超越这个发展时期,只能等到将来某天,市场中大多数人认为不诚信不能再继续,诚信守法的良好效应充分显示出来,大家一致效仿,中国股市上市公司造假行为才会逐渐减少。当前可做的工作是:加强对中介的问责,上市公司的培育 (包括提倡诚信,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投资者的教育。
  记者: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股市的监管层还存在哪些差距?
  梁定邦:这十年,我每次都回去开会,看到监管机构提交的报告,觉得监管人员在知识结构上有很大进步。与成熟市场相比,证监会有着非常强的先发制人优势,就是依靠市场审批准入制度,尽可能将一些不规范的公司拦在市场外。但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持续监管,在后发制人方面的能力应着力提高。
  记者:每家中国上市公司都拥有多套账本,根据不同目的有选择的披露财务数据,这在国内是公开秘密。您怎么看待上市公司的这种做法?
  梁定邦: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中国股市不会完全没有尽忠职守守法守纪的上市公司。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资料应该只有统一的一套账目。如果一家公司背地里有两个账目,投资者根本无法对其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作出判断。但我们又回到诚信问题。股东是依靠管理层为他们创造投资回报,但管理层是依靠企业创造他们的收益。这两种利益有可能背道而驰。账目不透明而不真实使矛盾更激化,最后把整个市场扭曲。
  国际板短期内只是点缀
  记者:目前对国际板的推出充满争议,不少人认为现阶段推出国际板,对A股市场的估值造成很大冲击,您认为会这样吗?
  梁定邦:我对国际板推出对中国股市的冲击不太担心。主要原因是,国际板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发展,一是证监会、交易所不会大规模招聘这方面的人才,短期看,国际板所起的作用只能是个点缀;二是希望来国际板上市的国际公司并不是很多。只有那些在中国内地有市场业务或与中国有历史渊源的国际公司才会想来中国上市。第三,至于对A股市场的估值冲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现在的汇丰银行PB估值是0.85,工商银行的PB估值才1.2倍,而后者的盈利情况要大大好于前者。
  记者:不少人认为,B股市场已被边缘化,没必要再推出国际板,并认为即使强行推出,其未来命运也不会好过B股市场。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梁定邦:B股和国际板是两个不同概念。B市场设立是因为当时没有H股,到香港上市融资放开后,B股市场就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其最好出路就是AB股合并。
  国际板推出是为满足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国际板不会像B股市场那样做不大,只是短时间内难以有太大作为。
  记者:市场人士普遍对证监会监管国际板市场的能力信心不足,在国际板上市公司监管方面,应采取什么模式,是借鉴香港经验还是采用美国监管模式?
  梁定邦: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尤其是对外国公司到其本土市场发行上市,普遍采用审批制市场准入制度。我相信中国同样如此,对国际板公司发行上市将采取审批制。这种典型的做法有时会适得其反,面对国际板公司发行上市,除了采用准入制,证监会更要强化后发制人的能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宜花样频出。
  记者:目前,证监会把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工作重点,随着中小板、创业板的推出,官方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初具雏形。近来,新三板市场的创新、扩容开始风起云涌,各地争先恐后设立OTC交易市场,对新三板市场扩容,证监会提出的监管目标模式是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但实际现实是,新三板市场的发育完全由各地地方政府推动主导,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如何建立?
  梁定邦: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应注重基础工作,我们的市场不宜有太多花样。目前,中国的OTC市场与海外有很大不同,国内主要是产权交易。高层应判断如何有效监管它们,证监会是管大市,主要管集中竞价交易,至于分散的场外市场是否应由证监会集中监管,我个人持怀疑态度。(.21.世.纪.经.济.报.道 .朱.益.民)

  致郭树清的一封信 假如强制分红能早点实施

  尊敬的证监会主席:
  您好!
  首先恭贺您成为新一届证监会主席。2011年A股市场出了千千万万个杨白劳,辛辛苦苦工作挣的钱还不够股市里亏的,当然我也是巨亏者其中的一员。有人说A股市场就是一个赌场,愿赌就该服输,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A股市场不该也不能成为一个赌场。因此,跟无数杨白劳一样,亏损之余,我也有一肚子的怨气与遗憾。
  基于此,我想在这里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假如强制分红能够早点实施,A股市场还会这么差吗?
  假如强制分红能够早点实施,那么投资者就没有必要过分在意二级市场的波动,因为他们能够从上市公司的分红中得到该有的投资回报,这样也就不会有人在股市下跌时疯狂地出逃,导致股市一跌而不可收拾。
  强制分红是引导市场投资理念向价值投资回归的利器。长期以来,由于A股上市公司不注重分红,导致投资者无法从公司分红中取得足额的投资回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能怎么办呢?这种制度的先天缺陷必然将投资者逼向二级市场去博取股票交易价差来获得收益。于是,投资变成了投机。
  假如强制分红能够早点实施,并且分红力度不够的公司将无法获得再融资的门票,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
  假设证监会规定,只有那些能给投资者开出高于银行定期存款收益分红方案的,才能进行再融资,那么市场上将有近乎99%的上市公司不具备再融资资格。也就是说这些公司会每年少从A股市场圈走近5000亿元。如果这5000亿元的资金不被上市公司圈走,而作为场外的增量资金进场在二级市场做多,那今年的股市还会跌跌不休吗?
  我们不敢肯定强制分红能够早点实施,就一定能够避免今年的股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至少不会这么惨,或许情况会比现在好很多。我们知道,作为监管层,你们无法左右二级市场的走势,但有义务设计出更科学的市场参与制度,给广大投资者创造一个尽可能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A股市场到底是一个投资市场,还是一个投机市场?监管层如何合理引导社会投资理念很重要。怎样才能让更多人加入到价值投资阵营中呢?上市公司的分红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把这个问题解决了,A股市场的很多问题将得到一并解决。而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即使A股市场再现2006年和2007年的辉煌,那也只会是昙花一现,爆炒之后风险快速累积,雪崩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一位普通投资者
  2011年12月 (.北.京.商.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