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扬言最坏时候还没到来 水皮:亡羊补牢为时未晚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私募扬言最坏时候还没到来 水皮: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加入日期:2011-12-3 9:22:27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谢百三:仅下调准备金率是远远不够的
  兼评本周股市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谢百三教授
  (一)欢迎银根开始松动:准备金率下调0.5%
  本周三晚上,显然是事先约定的,中国人民银行与世界六大国央行一起出手,松动银根,向社会注入流动性;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三年来第一次下调。现在的21%存款准备金率依然是当今世界各国中最高的了。因此,以后必然还会下调多次。
  这是一个利多,央行终于从极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中醒过来,走上了一点点松动银根的道路。估计可以通过乘数效应释放出4000亿元。但关键是转折点出现了。笔者有久旱逢雨之感觉。
  在三大货币政策中,调整准备金率是重型大炮,世界各国一般很少用,大量用的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吞吐国债及央行票据)和利率调整。但我国的情况已是畸形、僵掉了。通胀5%-6%,(本月公布的比上月通胀会更低),利率仅3.5%,如果再降利率,老百姓存款利率就负上加负,一定是民怨四起,骂声遍野。故只能下调准备金率。正常情况下,银行一年期利率应该略大于等于通胀,但仅4000亿是远远不够的,对全国中小企业的需求来讲是杯水车薪,必须再多次下调,否则这点钱被大中型国企及地方政府会一吸而空。
  (二)宏观经济依然乱象横生: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
  周四股市大涨50多点,但是是在周三大跌78点基础上回上来的,与美欧各国仍不能相比。周五再次大跌。主要是宏观经济中依然乱象横生:
  1、房地产市场已处在窒息死亡边缘。由于限购令、房产税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急剧萎缩,无成交量,价格当然会像断崖似地下跌。
  2、房地产价格下来,表面上令人拍手称快,实际上这种行政干预与计划经济式的强行调控下的窒息下跌,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现在下跌时,没人会去买房,一旦经济下跌很快,限购令取消之日,房地产价格会报复式大涨,又没人可以买到便宜房。
  3、房地产市场的窒息,必然拖累四十二个产业的冷却与下调,经济下滑的趋势已经形成,并在恶化之中。
  此外,地方融资平台的10.7万亿债务正在一一到期。不让借新债还老债,让它们各地自己发债券,各家的孩子各家抱,但地方债以后怎么还?还是想通过卖地来还,但房地产市场一片萧条,又使各地不少土地流拍,地方政府表面理解,实际心里急得不行。地方债对于老少边穷地区政府,卖得掉吗,怎么还?此外,各地打击假货、假药,越打越多。一个进口药的药瓶,盒子可以卖800-900元(该药剂为2-3万元);从药厂出厂价到病人手中,药价可涨10倍。这种变相的通胀,使老百姓一生病就陷入极度贫困之中。而工业污染有时会导致癌症大量发生。总之,种种乱象,应该有个总体、有机的、进退有序的宏观经济战略,现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是远远不够的。
  【本周股市:股市要走好,取决于三点:1、银根真正放松;现在远远不够。2、宏观经济理顺、向上。3、国际板长期推迟。否则人们只能做做差价,打打游击。不过我们注意到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最近在谈到证券市场的任务中关于要建设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一段话时,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债券市场,却一句未提上交所特别关心的国际板,这和尚福林卸任前对国际板要在今年推出的言论形成鲜明的对照。我想这不可能是他偶然的疏忽和遗漏,应该是对国际板问题表示出相当慎重的态度。这不仅是一个国际板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新证监会主席能够听取不同意见,从善如流的表现。】 (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2012年股指有望回升到3000点一线
  ⊙桂浩明
  笔者认为,明年股指有望回升到3000点一线,之所以得出这样一个较为乐观的结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宏观政策取向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过去随着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股指表现则是步步走低。因此,很多投资者把本次准备金率的下调视为股市止跌回暖的契机。而根据申万研究所的分析,在整个2012年,央行很可能还会下调准备金率4次左右。若如此,也就意味着资金面将有
  较大的松动,而对于现今极度缺乏资金的股市来说,则是一个长期利好。
  其次,境内上市公司的总体状况仍相当不错。尽管经济增长有所放缓,部分上市公司业绩也有所下降,但就平均水平而言,仍是保持了增长态势。两年来,沪指下跌了约1000点左右,相当数量的股票估值已经低于2008年沪指在1664点时的水平,属于严重低估。因此,即便仅仅是估值修复行情,大盘也会出现相当幅度的上涨。此外,目前国内调整产业结构的动作很大,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也在不断出台中,这些对于营造个股与板块机会都为比较有利。
  最后,今年以来,以份额化交易为特征的另类投资大规模蔓延,这对股市资金构成了分流。由于银根紧缩,商业银行不得已发行高息理财产品以缓解资金缺口。不过,现在另类投资受到了控制,而随着准备金率的下调,银行资金状况也会得到改善,货币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将下降。股市资金被大量分流的状况也就不复存在,甚至还可能出现回流。因此,只要扩容能够有节奏地进行,融资融券业务平稳推进,股市资金供求就不会再度失衡,这也是助推大盘上行的因素之一。(上证)


  水皮杂谈: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世界上真有那么多的巧合吗?
  不管你信或者不信,反正水皮愿意相信,这些纯粹就是巧合,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也就是不是。
  不早不晚,2011年11月的最后一天,在国际板进入流程的传言中中国内地的A股暴跌了3%还要多;同样是在收市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联手救市的消息开始流传;而在中央电视台的一句话新闻联播之前,中国央行突然降低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快讯已经出现在不少系统内部人士的手机上。
  敏感的人会从中看到阴谋,而冷静的人则从中看到了无奈;投资者会从中看到希望,管理层则知道这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即便股市暴跌,即便证监会紧急救市,这个系统哪里会有如此的高效呢?
  所以答案就是如此简单,巧合而已。
  不过,偶然中有必然。
  水皮杂谈在上期《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中已经明确指出,CPI下行只是准备金率下调的必要条件,外储压力的减轻恐怕才是构成下调的充分条件。因此,10月份中国外汇占款46个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为中国货币当局调整政策提供了空间。同期的《华夏时报》头版头条标题就是《存准率下降通道或打开 外汇占款逆转玄机》,见报日期是11月28日,但是上摊日期则是11月26日。
  不管中国央行和六国央行的行动有默契也好,没约定也好,全球主要央行的行动高度一致已经说明问题。不同的是六国央行降低的是美元兑换利率,而中国央行调整的是存款准备金率。早在10月24日,水皮杂谈曾发表《宏观调控的神来之笔》,强烈建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认为这是定向宽松货币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甚至建议可以在工具上做出对冲组合以维系央行货币政策大方向不变的一再表态和微妙的心态,即可以在加息的同时降存款准备金率。坦率地讲,这是一个违反常识的主意,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不得已而为之的馊主意。现在看来,水皮严重低估了央行决策者的胸襟,多少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做得干净利落一点也没有拖泥带水,讨价还价,不但没有以加息为制衡,也没有搞什么大小银行的区别政策,传送的信号是清晰、明朗的,值得肯定。
  狼来了,但是来得有点晚。
  从全球市场的反应看,同样是救市,美国股市三大指数当天的涨幅均超过4%,创下自金融危机以来单日最大涨幅,而前一天发生暴跌的A股涨幅不过2%多一点,且第二天还跌去1%左右。反差为什么这么大?
  宏观数据也许能说明点问题。
  来自美国的ISM制造业指数(1095.032,-21.23,-1.90%)11月份创下了5个月以来的新高,而中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11月为49%,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创下了33个月新低。汇丰PMI为47.7%,环比大跌3.4%,创下32个月新低。早在8月底,中国经济减速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这种减速并不来自于调控的本意和目标,但是却有人把丧事当作喜事办,不但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反而放任自流,定向宽松彼时已经提出,但是落实起来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可见惯性思维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汇丰PMI指数主要反映的是中小企业的状态,这个数据和官方的口径有出入,但是预见性强,现在的情况则是官方和民间的数据都已经创出新低,表明大家对实体经济的预期是悲观的,无望的,甚至是失望的,绝望的,这种情绪的形成和政策上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显然有巨大的差距,与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也有不小的落差。我们总是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对于股市来讲,汇金十月初的护盘只是给出了一个政策底,封杀的是下跌空间,但不等于打开上行空间,但是货币政策调整则不同,打开的是未来的想象空间,如果有持续的动作,那么由金融股带动大盘走出盘局,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短期的涨跌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李志林:大盘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
  本周消息面上跌宕起伏,大盘也是大起大落。虽然又收出了第四根周阴线,但是与上周相比,震荡筑底又增加了几分底气。
  暴跌换来了证监会对国际板谣言的澄清,三年来首次下降存准率释放了积极信号,欧债危机出现了缓和,中国水电破发有效扼制了大盘股扩容。郭主席新政的新看点,有助于大盘筑底成功。年内大盘震荡筑底的态势还将持续。连续大跌两年、受伤很重的股市,需要有一个静养期,以便在来年恢复生机。
  令人略微宽心的是,大盘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郑州晚报)


  石建勋叫板郭树清:股市不应歧视低收入者
  石建勋:高收入能够投资股市,低收入者为什么不能?
  日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表示:低收入人群不适宜参与中国股票市场。对此,同济大学财经与证券市场研究所所长石建勋昨日在其博客上表示,这段话的初衷或许是好意,郭主席不希望低收入者在残酷的赌市里赔上身家性命,因为股市毕竟有风险。但细想起来,郭主席此言值得商榷。
  高收入者能够投资股市,低收入者为什么不能?国家明确提出要增加老百姓财产性收入,这其中就包括股市中的投资收入。难道老百姓投资股市还要分高收入和低收入吗?如果这样区分,有歧视低收入者之嫌。
  如果股市只适合高收者投资,是否意味着高收入者能够赔得起?能赔得起的人才能投资中国股市,那么是否意味着中国股市不是投资场所而是赔钱场所呢?股市洗劫高收入者的财富就是应该的吗?
  如果股市具有投资功能和价值,无论收入高低都可以获得投资收入,为什么低收入者不能够投资获得应有的收入呢?
  抛出三个观点后,石建勋表示,我们期待着郭主席继续有所作为,进一步完善股市的投资功能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制度,使各种收入的老百姓在股市中的投资都能收到与银行存款利息相当的长期回报。(成都晚报记者 彭疆 )


  叶檀:整顿交易所不是丁春秋清理门户
  新的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版本在交易所市场重新上演。
  几乎在一眨眼间,交易所遍地开花,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0家各类地方交易所,年交易额近万亿元人民币。但交易过程中出现种种乱像,如份额交易、对赌交易、挪用资金等,促使中央政府下决心清理整顿。
  11月11号,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又称38号文件),很快,中国证监会成立了证券期货监管系统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将作为证券期货监管系统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专项工作的领导机构。
  反对者认为此次整顿是剥夺地方交易权、反市场化的举措。18年前,中央政府为稳定金融形势,曾大举整顿期货交易领域,30家交易所被合并为3家,次年交易量跌落近90%,被认为泼洗澡水泼掉了婴儿,是中国失去金融、商品定价权的罪魁。此言过甚其辞,以中国18年前的信用状况,参照327国债交易所体现出的内幕与疯狂,即使中国交易所遍地开花,也不过是交易所大跃进,徒有交易所之形而无公平交易之实,所谓争夺定价权是痴人说梦。
  没有监管、失去秩序的交易所,必然成为骗子与投机者的天堂,诚实交易者只能敬鬼神而远之,中国离全球金融定价中心越来越远。如文交所实行份额制,使得不可分拆的平庸艺术品在几百万份额份额交易的刺激下,价格比拍卖价高出数百倍,导致艺术品市场定价体制一败涂地。如一些金属交易所,以现货交易为名却允许远期交割,成为事实上的期货市场,在期货交易过程中,规则却对大投资者与交易撮合者极为有利。
  不整顿市场,必然导致严重的金融风险。2008年,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创始人郭远锋卷款亿元潜逃国外,众多投资者损失严重;2009年,沂蒙山花生电子交易市场突然发出通告停止交易并对所有合约执行集中代为转让,令许多交易商蒙受损失;嘉兴茧丝绸交易市场发生的变相期货交易事件更是让很多持有茧丝远期合约的会员单位都遇到了交易对手莫名增加、突然要求提高保证金直至最后被强行平仓的命运。
  目前整顿交易所为时太晚,导致社会成本太高。天津文交所刚推出时,市场炒作如火如荼,几百万份的份额交易迹近疯狂,可以与荷兰郁金香狂热症相提并论,各种风险剖析文章比比皆是,有关方面却迟迟未予更正,导致从南到北文交所遍地开花。更重要的是,交易所管理混乱,各部门管理边界不清。证券、期货由证监部门监管,现货交易由商务部门监管,而一些贵金属、文化等交易所则由地方政府批准推出,进行监管。
  2009年整顿交易所交易未获成功。当年,商务部首次以主管部门牵头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治理,结果是交易所数量大增,交易范围更广,连监管者都说不清楚交易所涉及的数量和品种有多少。
  要避免重蹈覆辙,严厉的监管与市场化的体制应并行不悖。
  监管体制应该明确。由证监会牵头建立联席制度,联席制度应该具有行政执行权力,所有交易所到证监会统一备案,交易所把交易类别、规则统一上报后,由统一的部门进行监管,避免九龙治水却洪水泛滥的现象再次发生。
  交易规则应该强调监管期货产品、金融衍生品等。38号文公布的规则包括,禁止自行将权益均等化并连续集中竞价,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非经批准的电子交易场所,禁止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匿名交易、电子撮合等类期货的标准化合约交易方式,其中还规定同一投资者就一个产品的交易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监管层试图通过抑制金融杠杆,来抑制狂热的交易。更重要的是,与证券市场一样,公平的市场规则必须通过一个个案例,建立投资者的信用,通过案例鼓励诚实与创新的交易者,让造假者倾家荡产。
  最后,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对于各地设立交易所的积极性有必要保护与鼓励,通过历史交易纪录证明了其诚实、有效的交易所,应该受到保护。这是一次整顿,而不是一次丁春秋式的门户清理运动。(国际财经时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