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信重工IPO临袭 明年一季度大盘股或抽资430亿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 计划A股上市
中签如中刀 1/4新股首日破发 炒新神话2011年悲剧落幕
IPO扩容排第一
史上第三高IPO令股市难喘息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力求突破
又一轮IPO破发潮来临?
新股申购收益查询
中信重工IPO临袭 明年一季度大盘股或抽资430亿
箭已在弦。
12月23日,本报独家披露融资约60亿的大盘股中信重工将在近日拉开A股IPO之路,一时间,大盘股再度来袭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信重工IPO申请原计划年底前预披露并上会,但预披露前夕,因多方面因素考量,被监管层决定延后待批,以等待更合适的时间窗口。12月26日,自中信重工IPO消息被报出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中信重工IPO的上会审核时间将被延迟到2012年元旦后,按照有关安排,因早其先过会数月且同属于大盘股的陕煤股份、中交股份依然在等待发行,故中信重工的发行窗口期或将排在明年一季度。
虽然,中信重工IPO的融资规模远不及陕煤股份、中交股份等动辄近200亿的规模,但记者独家获悉,此次中信重工拟发行的规模约8.8亿股,按目前市场的行情测算,预计融资规模约60亿元。这意味着,如果上述三只大盘股皆赶在明年一季度发行且足额募资,彼时三个大盘股将抽取约430亿元。
中信重工的IPO预批并不突然,都是监管层按照正常的节奏进行审核。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中信重工有关IPO申请是几乎与中国水电(601669)(601669.SH)、陕煤股份和中交股份等今年内上会的几只大盘股同时上报监管层的,于其他三只大盘股分别间隔一个月的预批时间而言,排在最后的中信重工之所以被一直推到年底,考虑到监管层换届的影响和新华保险(601336)(601336.SH)的A+H股的特殊安排,中信重工此刻预披上会可以说是按部就班。
但对于中信重工而言,这同样是一次迟到的IPO,且其募资结果也许将大大低于预期。
详解中信重工上市历程
行至岁末年初,对于中信集团而言,最近一周可谓忧喜参半。
12月下旬,中信集团旗下的控股公司中信证券(600030)(600030.SH)被爆出自营巨亏,北京、上海等自营部门面临解散和大幅裁员的危机。几乎同一时间,中信重工作为中信集团另一家控股子公司,其准备近四年来的IPO之路终于守得云开,即将正式上会。
记者获得的有关材料显示,中信重工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1994年初,洛阳市政府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集团前身)达成协议,其有关产权资产被中信集团收购,其全部产权转归中信集团持有。同年5月11日,洛阳矿山机器厂更名为中信重型机械公司。
2007年,中信集团对中信重机进行分立式重组改制,2008年1月9日,中信集团和集团控股子公司中信投资、中信汽车以及洛阳经投共同发起设立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中信集团作为其控股股东以现金和中信重型机械公司的部分经营性资产及相关负债出资。
实际上,深谙资本之道的中信集团斯时改制中信重工的目标似乎就是为上市而来。早在2008年底,就有报道称中信重工拟在2008年内上市,并称其最初拟定2008年奥运会前上市,但受2008年中的金融危机影响,使其有关订单屡遭毁约,加之当时整个资本市场的状况并不理想,故上市计划搁置。
按此说法,中信重工IPO并非其首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我们并非计划2008年上市,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大。应该说我们都是在按照上市计划和有关政策稳步推进的。接近中信重工的知情人士否认上述有关说法。
中信重工改制设立是2008年初,按有关规定,必须在股份公司成立运行一年后,经过地方证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制定和递交有关申请。按这一规定,中信重工有关申请的制定须在2009年初,但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资本市场的低迷,IPO审批暂停。
2010年,中信重工的IPO工作正式启步,经历了2010年资本市场的一度低迷之后,中信重工将其IPO的时间窗口放在2011年,并于2010年底申请环保部门对其进行上市融资的环保核查。
2011年3月中旬其环保审核正式通过,并于3月底获得有关部门的环保审核通过文件。此时,资本市场一度稳步上扬,中信重工则迈出关键一步。
中信重工的IPO申请于2011年3月27日前后上报,3月31日获得证监会的受理。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而中国水电、陕煤股份、中交股份等IPO的申请,也是此时先后报送而至。
2011年4月末,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在公开受访时透露,其IPO已进入证监会上市受理程序,并保守估计2011年三季度有望上市。
斯时,任沁新谈到上市发行的规模时,更坦言很有吸引力,融资额度有可能达到80亿~100亿元。
据记者获得的情况显示,中信重工此次募投项目有小部分将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融资。除去银行融资的渠道外,中信重工此次的募投项目大概还需要近70亿元的资金缺口。上述接近中信重工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肥水不流外人田
对于中信重工IPO的有关情况,除了其融资规模外,因与中信证券同属中信集团,有关中信重工IPO保荐人和财务顾问的人选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早在2008年,有关中信重工的上市传闻伊始,便有媒体援引中信重工内部人士之言称,保荐机构已定为中信证券。
2011年初,任沁新在公开受访时在被追问其IPO承销商是否为中信证券时,称相关事宜还在与证监会调协,由于中信证券与中信重工同属中信集团,规定上可由中信证券承销,但实际操作有些困难。
据本报记者独家获悉,中信重工IPO的保荐承销机构与外界传闻不同。
据记者从有关方面证实,担任中信重工数十亿IPO融资项目的保荐机构为中德证券,中信证券则以财务顾问的身份出现,中德和中信同为联席主承销商。业内人士指出,中信证券未能列席保荐人名单,是为避免与有关条例冲突。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43条,保荐机构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持有发行人的股份合计超过7%,或者发行人持有、控制保荐机构的股份超过7%的,保荐机构在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时,应联合1家无关联保荐机构共同履行保荐职责,且该无关联保荐机构为第一保荐机构。
事实上,中信重工实际控制人中信集团持有中信证券20.30%的股份。
但为何选择名气和实力在投行圈中排名并不靠前的中德证券作为其保荐机构,这就难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嫌疑。
资料显示,中德证券正是山西证券(002500)(002500.SZ)控股子公司,其中山西证券持股66.7%。而中信重工的兄弟公司同样为中信集团所控股的中信国安(000839)集团公司则为山西证券的前五大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2.88%。(.2.1.世.纪.经.济.报.道 .罗.诺)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 计划A股上市
12月28日,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为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及学习出版社参与发起的中国出版传媒(601999)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成立。
作为中央国有大型文化企业,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制品、数字出版物的出版发行为主业,拥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三联书店等众多历史悠久的品牌出版社。
在28日的挂牌仪式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中国出版传媒股份公司董事长谭跃表示,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优秀品牌集中、出版资源丰富、数字出版有较强基础、专业人才集中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而且公司将会以股改上市为契机,加速发展。
据了解,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曾在今年2月份就传出要挂牌,同时要尽快上市,但最终于12月28日挂牌,上市时间尚未确定,但计划将在A股上市。(.经.济.观.察.网 .李.丽)
中签如中刀 1/4新股首日破发 炒新神话2011年悲剧落幕
随着今日和晶科技(300279)等新股的上市,2011年新股上市和发行的工作也宣告结束。回顾即将过去这一年新股的表现,以庞大集团(601258)(601258,收盘价6.06元)为首的破发新股让人触目惊心。就在昨日(12月28日),刚刚登陆A股的卫星石化(002648)(002648,收盘价36.65元)和宏磊股份(002647)(002647,收盘价11.80元)就同时跌破发行价。
IPO依旧火爆,但新股已经不再是那个和财富神话划上等号的词汇。
破发成新股市场关键词
下跌10.87%,以40元/股发行价摘取 2011年四季度第一高价新股头衔的卫星石化,也加入了破发股的军团;同于昨日上市的宏磊股份,跌幅也达7.81%。
实际上,卫星石化和宏磊股份只是2011年新股破发大军中的新兵,名列第一的庞大集团,首日跌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3.16%。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庞大集团当初发行价高达45元,一个中签号就意味着1万元的亏损。截至12月28日收盘,公司股价较发行价已经跌去近三分之二。
中签如中刀的悲剧其实在2011年并不鲜见。巨灵财经数据显示,在2011年发行的260余只新股中,有70只开盘当日破发,华锐风电(601558)、天瑞仪器(300165)、雷柏科技(002577)一个个名字都让打新者伤心不已。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个股虽然上市首日没有跌破发行价,但是在市场整体下挫的背景之下,最终还是难免陷入破发泥潭。数据显示,年内上市新股中,逾200只个股目前区间涨幅为负数。庞大集团、华锐风电等9只个股更是遭遇腰斩。
尽管新股表现一片惨淡,IPO的步伐却依旧匆匆。2011年,沪深两市募集资金总额超过2700亿元,仅次于2010年与2007年,为历史第三高。从时间段来看,在市场状况较好的上半年,IPO融资力度明显强于下半年,上半年约为1600亿元,下半年仅有1100亿元左右。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还有中交股份、陕煤股份等一大批过而不发的公司,如果这些公司在年内发行,那么A股今年的融资额将大幅改写。
新股辉煌不再
曾几何时,打新等同于拣钱,但是随着今年整个市场的低迷与快节奏的IPO,曾经聚集在新股身上的光环也逐渐减弱。当初一手造就高价新股不败神话的机构资金,也显得越来越谨慎。
昨日上市的卫星石化和宏磊股份,网下机构配售比例就分别高达49.02%和40%,十二月以来发行的新股中,烟台万润(002643)、华宏科技(002645)、荣之联(002642)、华昌达(300278)等个股的网下机构配售比例也都在10%以上,显示出机构申购激情的逐渐退却。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目前新股表现都不太好,就算上市首日表现不错,过了炒作期后仍可能面临漫长的下跌。如果是基金公司等机构参与网下配售的话,获配股份要面临3个月的限售期,等到3个月的限售期过后,可能就已经破发了。
根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截至28日收盘,12月以来上市的14只新股中,仅有4只勉强保发,其余10只则全部破发。
就在机构申购热情退却的同时,新股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也有逐渐走低的趋势。四季度以来,华锐风电、庞大集团这样高价发行的新股已经基本绝迹,发行价40元的卫星石化轻松摘得 四季度第一高价新股的头衔。
除了绝对股价以外,今年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也有逐渐走低的趋势,上半年发行市盈率均值在52倍左右,下半年快速回落至近38倍,全年维持在46倍附近,而2010年这一数据大约为59倍。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新股市场不景气主要是因为整个市场的走弱,而整个市场走弱的原因之一就是快节奏的新股发行,如果没有实质性利好出台打破目前僵局的话,新股将在2012年面临更严酷的考验。(.每.日.经.济.新.闻)
IPO扩容排第一
A股难逃虚胖症,IPO扩容是元凶。A股指数十年间不涨,但却有另一项数据在永不回头地猛涨,这就是A股市值。
与今年A股股指走熊相比,两市的IPO募资金额却是全球第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两市共迎来了276只新股上市,平均一天就有1.15只新股发行,发行股数合计160多亿股,募集资金2700亿元,自2009年以来连续3年居全球之冠。
此前的12月21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调研报告称,截至今年11月底,以IPO宗数计算,深交所IPO宗数位列全球证券交易所第一,以融资额计算,深交所全球第二、港交所全球第三、上交所全球第四。另据统计,今年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持续引领全球IPO活动,融资总额达679亿美元,占全球IPO融资总额的40%。除IPO外,2011年再融资数量也在上升,A股实施增发和配股的融资规模达到3954.9亿元,超过前两年。
融资功能强,是过去10年中国股市的一大特点。10年间,包括新股发行、再融资等,上市公司共计从沪深两市集资近4万亿元。从1990年至2000年的11年间,股市融资总额5167亿元,其中首发募资3167亿元。而自2001年6月至2011年12月,股市融资金额高达3.83万亿元,其中首发募资1.84万亿元,是前11年的7倍。2011年至今,股市融资总额6413.62亿元,其中首发融资2643.68亿元,仅次于2007年和2009年。
而与此同时,股民的分红数额却不能与融资大幅增长呈正比。统计显示,1990年末到2010年末,A股累计完成现金分红总额约1.8万亿元。据估算,普通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过30%,其所分享的红利最高不过0.54万亿元。也就是说,股市发展这10年间,从股民腰包里掏出去的钱要比拿进来的少。
我们可以从外部经济、政策紧缩等寻找行情低迷的注解,但市场供求失衡,恐怕是制约行情发展的主要原因。改善股市资金供求形势,还原投融资主体良性循环的生态链,应是未来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从监管角度看,要求我们适当控制发行节奏,严格发审条件,选取真正能够代表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续增长、稳定回报的公司进入上市程序。日信证券总裁洪明这样认为。(.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