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IPO临袭 明年一季度大盘股或抽资430亿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信重工IPO临袭 明年一季度大盘股或抽资430亿

加入日期:2011-12-29 8:03:17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史上第三高IPO令股市难喘息
  随着温州宏丰12月28日首次公开发行1771万股A股,2011年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收官。统计显示,今年沪深两市共有276家公司IPO,共计募集资金2720.02亿元。28日,上证指数再创本轮调整以来的盘中新低。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的累计跌幅为22.72%。面对上述数据,假设对中小投资者进行一次调查,扩容过度肯定被列为股市下跌的罪魁祸首之一。
  较之2010年4921亿元的历史峰值,2011年A股IPO融资规模同比下降近五成。另一项统计显示,2011年共有481家公司首发及再融资,累计募资金额7116亿元,较2010年同比下降31.4%。不过,上市公司融资总规模的明显减少,并未给A股市场带来喘息的机会。一方面,当前仍处于高速扩容的阶段,2011年的IPO融资规模是仅次于2010年与2007年的历史第三高水平。若结合股市走熊的市场背景,同比回落后的2011年融资规模存在过度抽血之嫌。
  另一方面,三高发行的问题突出。沪市大盘全年下跌超过20%,三高发行导致破发成灾。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215只新股遭破发,破发率高达78%,成为2009年IPO重启以来最糟糕的一年。其中,4月28日上市的庞大集团堪称史上最惨新股,12月28日收盘的复权价较45元的发行价跌去66.33%。值得一提的是,该股挂牌上市以来没有给申购中签者任何出逃的机会,上市首日的开盘价为36元,最高价只是38.60元,距离发行价相差一大截。庞大集团发行时的网上中签率21.57%,被称为史上最易打中新股。史上最易打中新股到年末升级为史上最惨新股,其罪过在于三高发行。庞大集团预计募集资金18.51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多达63亿元,由此超募圈走44.89亿元,在2011年IPO上市超募榜中排行老二。
  7116亿元的融资规模与全年股指下跌超过20%,两者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不同的利益方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如果问一心想着圈钱的上市公司及实现财富梦的高管,答案是股市下跌与扩容无关。如果再问投行及其他参与上市融资的中介,答案当然还是股市下跌与扩容无关。但当问到亏损累累的中小投资者,估计没人会赞成抽血式融资。
  为什么庞大集团能够创造融资圈钱的纪录,却没有本事实现公司业绩的高增长?2011年半年报和三季报显示其分别净利润同比减少36.20%、10.86%。上市当年就出现业绩负增长,庞大集团实在是变脸有术。假如更多的庞大集团大行圈钱之道,A股岂有不跌的理由?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上海证交所总经理张育军指出,新股发行估值存在偏差,参与各方天平过于向控股股东和原始股东倾斜,是资本市场熊长牛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平安上周抛出拟发行260亿元可转债方案的次日,其股价大跌5.20%,并拖累上证指数跌破2200点,足以显现扩容对股市的杀伤力。回顾A股历史,可发现类似的冲击发生过多次,仅在中国平安身上就不是第一次。2008年1月21日,该公司宣布拟通过增发等方式再融资1200亿元,直接导致其股票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并拉开了A股暴跌的序幕。上证指数由此告别5000点,两个交易日分别大跌5.14%、7.22%。或许有人认为中国平安当年的再融资计划只是压垮大盘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有目共睹的是,IPO及再融资的消息往往使中小投资者变成惊弓之鸟。2011年的最后一周IPO速度依旧不减,有7家主板公司和2家创业板公司冲刺上会。在此压力下,假如大盘最终收于全年的最低位置,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10年来,股息率从2001年的1.01%上升至2011年11月的3.74%,上市公司累计分红7500.67亿元,剔除样本股调整因素的上证指数累计涨幅为29%。然而,对比10年来5年期银行定存的累计利息收益约38%,以及十年来投资者累计缴纳5388.91亿元印花税,不难发现A股市场的投资回报很差劲。既然投资者经历失落的10年,对重筹资,轻回报怎么会没有怨言?(.中.国.经.济.时.报)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力求突破
  沪指年末跌破2245点,十年涨幅归零为市场热议。在不少投资者十年A股梦一场的唏嘘中,新股的持续扩容被指为罪魁。
  显然,将沪指十年零涨幅归咎于新股扩容有失偏颇。股市的基本功能就是帮助企业直接融资,投资者则通过投资股市分享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是,当前A股的新股发行机制还存在种种问题,却也是事实。新股发行的有关数据表明市场机制存在很多缺陷:新股发行估值存在偏差,参与各方天平过于向控股股东和原始股东倾斜,这是资本市场长期熊长牛短的一个原因。
  新股高价发行的病灶
  当前二级市场不少优质蓝筹股市盈率只有5至8倍,市场整体市盈率平均约12倍左右,但一级市场发行的市盈率还能动辄二三十倍,甚至超过50倍的新股发行比比皆是。以海普瑞国民技术华锐风电等为代表的高市盈率发行股票,上市至今股价已跌去三分之二,数百亿市值灰飞烟灭。
  非理性高价格新股带给投资者的不是企业的成长与盈利,而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噩梦。
  有关统计显示,在2001年6月14日之后上市的1200多家公司,到今年12月23日,股价低于上市首日收盘价的有794家,占比超过60%。这一数据说明,近10年上市的公司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总体回报为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二级市场接盘的投资者,除了这些新股上市后连绵下跌的股价给A股造成伤害外,参与新股发行的各方均满意而归。
  细而察之,新股脱离二级市场估值高价发行的病灶,至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整个新股发行规则与制度安排和预期效果有差距。
  新股发行改革,首要目标是市场化导向。大方向没错,但缺少必要的辅助措施。比如,个别中介没有尽到持续保荐责任,致使有的公司把上市融资作为终极目标,一上市业绩就变脸,损害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起人股和网下配售机构的各种锁定期的规定,致使首日上市流通股份比例极低,本意是保护投资者与保持市况平稳,却在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限制等制度规定中,给新股上市初期的爆炒拉抬以可乘之机,更带来了其股价日后巨大的套现压力。
  第二、中介与询价机构行为偏差。
  以承销商为首的中介机构与发行企业利益牵连紧密,存在高价发行谋取高佣金甚至直投收益的谋利冲动;询价与定价过程中,参与询价的机构拥有报价权却基本不用掏真金白银,给乱报价、帮抬价以土壤和温床。业内人士直言,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参与新股发行时,报价存在定价不合理或高估现象。
  撇开高报价中可能的利益输送不提,当前新股发行询价报价的整体偏高,也说明了询价机构专业能力不足、尽责不够、跟风现象等问题存在。
  第三、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够。
  当前的新股发行制度明显有利于发行人,尤其是企业的控股股东。近期刚刚出炉的一份A股上市公司千富榜名单显示,沪深股市排名前1000的富豪,持有A股市值为21579.2亿元,占同期A股市值近10%。部分PE和VC在新股上市前夜突击入股,短时间内往往就能获得数十倍的投资回报。
  新股发行中买者自负经常被提及,但卖者有责却难见监督和追究。一些新股上市后业绩注水露馅、经营失误、管理混乱造成股价下跌,高管辞职与股东套现而去,股民成为最大受害者。投资者是市场存在的根基,尤其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但面对强势与不断套现的大股东无力抗争,中小股东只能在一次次的市场波动中承受压力和风险。
  第四、市场失信行为成本过低。
  新股发行中屡屡出现的发行人财务欺诈、中介机构不尽责甚至帮助企业弄虚作假、询价对象的非理性的报价、机构参与认购和爆炒新股不当获利等市场失信行为,对此,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与惩罚机制。对于市场失信行为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也没有赔偿机制。
  新股的不合理高市盈率发行害莫大焉。经济学家华生认为,新股发行机制存在种种弊端,除了对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的损害外,真正的危害是其对上市公司质量的侵蚀,扭曲证券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降低证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正向激励作用。由此导致的证券市场功效的降低,最终影响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
  发行体制改革需总体规划
  解决A股现行发行体制的种种顽疾需要标本兼治。发行体制改革作为整个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需要按照真正市场化原则与三公理念,从监管思路、市场运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完善与制度重构。正如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所言,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
  首先,在发行体制市场化导向改革中,如何根据中国股市新兴加转轨的特性,以及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发挥行政性实质审批制度的监管优势,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同时加大对交易所、保荐人、承销商三位一体、责权利一致的发行上市监管。既要让经济周期和市场供求关系发挥对企业上市节奏的调节,也要在市场失灵甚至扭曲时能及时纠偏。防止新股发行成为融资者的淘金游戏。
  其次,定规则与抓坏人。发行监管工作的重点是制定规则和抓坏人。有论者建议,监管应按照体现市场各方公平参与的理念,对新股发行的准入、询价定价、上市交易、控股股东与投资者利益平衡、中介机构角色,包括上市以后的股东减持、再融资、退市制度等游戏规则进行厘定与重构。同时,监管好市场各类主体、交易所和中介机构。对市场失信与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培养和保护市场的良性与可持续生态。
  最后,加强市场基础建设。加大力度培育和引进机构投资者队伍,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股票市场,遏制市场投机风气;引导和宣传市场化运行所必需的法制文化和诚信文化;在持续进行投资者教育的同时,尤其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建立投资者损失赔偿的机制与渠道。
  所幸的是,证监会近期的创新监管举措,从内幕交易零容忍、严惩违规保荐人、招股书预披露提前,到发行审核在阳光下运行等都让人耳目一新。证监会近期已表示要完善新股发行体制,尤其重视国内市场发展的深刻特征和多方诉求,将围绕上市公司的真实透明,努力加以改进和完善。郭树清主席也明确表态,证券发行体制改革要认真研究,稳步推进,力求取得突破。
  A股发行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任重道远。当前市场持续下跌,投资者信心低迷的,市场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但决策层如抓住时机,针对市场沉疴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A股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天就不会只是投资者的奢望。(.上.证)

 

  又一轮IPO破发潮来临?
  零星的新股破发现象有逐步蔓延之势,昨日中小板新股卫星石化和洪磊股份登陆深交所,开盘双双沦陷,加入破发股阵营。这也是12月5日雪人股份重启新股破发潮之后,首次出现同天上市新股全部破发的情况。业内人士指出,二级市场一片惨淡,新股估值已无高高在上的理由,昨日两新股齐破发或将掀起新一轮破发潮。
  两新股首日齐破发
  沪深股指昨日再创调整新低,受大盘拖累,卫星石化和洪磊股份直接以破发价开盘,尤其是卫星石化,35.58元的开盘价较40元的发行价低了11.05%,超过了一个停板的幅度。虽然洪磊股份12.8元的发行价较低,但12.01元的开盘价还是让中签股民开盘就被套6.17%。
  双双低开后,二者早盘均小幅走高,但最高价都未能突破发行价。尽管下午大盘一路回升,但两只新股始终在发行价之下波动。截至收盘,卫星石化报35.65元,跌10.88%;洪磊股份报11.8元,跌7.81%,两只新股首日换手率均未过四成。
  卫星石化和洪磊股份是12月份第三批破发新股。12月5日,新股两个多月未破发的安全期被雪人股份打破。12月20日,华宏科技、烟台万润和荣之联3只中小板新股上市,华宏科技不幸掉队。不过,同日上市新股集体破发近期还是首次出现。
  类似情况上次还要追溯到1月18日,当天上市的司尔特新都化工亚太科技鸿路钢构风范股份5只新股全都破发。此外,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4月至5月出现过两次破发潮,基本上是上5破4上4破3或者上3破2。
  警惕破发潮来袭
  从估值上看,洪磊股份与卫星石化的发行后市盈率分别为30.84倍和26.14倍,高出板块同类公司很多。从网下配售情况看,卫星石化和洪磊股份的认购倍数分别只有2.04倍和2.5倍,显示机构兴趣不大。而昨日龙虎榜信息显示,两只新股买卖前五大席位均为国信证券旗下赫赫有名的游资营业部。
  不过,昨天的情况会否带来新股大面积破发潮,分析师表示还不能判断。同一批上市新股超过4只,破发率超过50%的时候,对市场的心理冲击才会更大,所以还得视接下来两三批新股首日表现而定。南京证券一新股分析师表示,大面积的破发其实应算利好,以前只要出现大面积破发,管理层就会放缓IPO,这种行政干预使得新股估值居高不下。这名分析师表示,目前股市极度低迷,每周平均还有5只新股发行,显示管理层已将新股命运交给市场来裁定。
  新股持续破发必然倒逼一级市场发行估值下降,新股对二级市场的抽血效应也将减弱。不过,他表示,这种二级市场破发压力传导至一级市场估值下降需要20多天的时间,所以对接下来上市的新股仍需保持警惕。 (.现.代.快.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