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明年存准率或下调10次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鲁政委:明年存准率或下调10次

加入日期:2011-12-28 18:05:3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桂浩明:先治贫血症 再谈龙抬头
  年底前的最后一个交易周,沪深股市的表现总体上仍然十分平淡,股指低位徘徊,个股行情黯淡,没有出现人们所期望的回暖格局。其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市场特征是成交量的极度萎缩。时下,两市合计的日成交金额已经减少到800亿元左右,达到2009年以来的地量水平。而远低于0.5%的换手率,则早已改写了历史最低纪录。
  要找出股市表现如此低迷的原因,相信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每个投资者都能够说出很多。但是,就目前的这种状况而言,恐怕资金面因素所起到的作用会更大一些。现在正值年底,基于中国较为特殊的考核与结算机制,这段时间商业银行都会考虑回笼资金,并且在市场上加大吸收储蓄的力度。这样一来,整个社会上的资金供应就变得特别紧张,而这种紧张一定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证券市场。人们发现,一段时间以来交易所的回购利率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同样,银行间资金市场利率也有了一定幅度的回升。在市场本身缺乏操作机会、投资者操作意愿并不强的背景下,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必然会对股市中的资金产生分流作用。成交量的低迷应该说只是一个表象,在这背后反映的是入市资金的减少以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了观望。
  这种状况实际上在2011年年初就已经出现了。在刚过年的时候,银行放贷还是比较积极的,社会上的资金供应虽然说不上宽裕,但也不算太紧张;但这种格局随着1月中旬央行提高准备金率以及随后不断进行的窗口指导而告结束。1月中旬,当商业银行纷纷开始收缩贷款时,整个市场的资金利率骤然上升,直接引发了股市暴跌。此后,随着每月一次的提高准备金率以及后来所出现的日渐明显的货币供应增速下滑态势,股市资金面也就变得更为紧张。当前持续推进的高速扩容,更使股市的供求矛盾进一步激化,成为行情下跌的一个重要推手。在某种角度上可以说,资金紧张是制约今年股市行情的关键性因素。
  也许有人会提出,进入四季度以后,社会上的资金供应状况似乎出现了好转,央行也已经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的确,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客观而言,这些运作还是很初步的,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社会上的资金供应紧张局面,更没有能够惠及股市。在降低准备金率的消息公布后,股市只出现了一日游式的上涨,不是大家对这个利好认识不足,而是因为看得太清楚了--要打破现在的资金困局,仅仅降0.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是远远不够的。近来,每逢周末股市总会有所异动,表现为突然上涨。据分析,这与当时坊间传闻央行将降低准备金率有关。但是到了下一个周一,由于传闻落空,股市就只能是低开低走。这表明市场还是十分盼望在资金面上有进一步的松动,可实际情况是,人们没有看到银根有新的松动,相反由于年末效应,实际的资金供应状况变得更加紧张。这样一来,股市自然是成交匮乏,行情疲软了。
  现在,不少投资者对2012年的股市仍然抱有一定的期望。但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行情的启动必须以资金供应的改善为前提。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股市就难以企稳反弹。现在来看,如果2012年年初资金面还不会有真正的好转,那么股市也不太可能有好的表现出现,期盼中的龙抬头可能又只能擦肩而过。对于这一点,投资者应该有相应的思想准备。(中.国.证.券.网)
  


  叶 檀:十年股指回原点 耻辱
  在经济景气周期,十年股指回到原点,是证券市场的耻辱。
  围绕十年股指不上涨,形成两派意见:一派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成果斐然,股指不上涨是全球同此凉热,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与是否圈钱无关;另一派则认为股指不上涨与融资额过高密切相关,圈钱市是十年股市不上涨的罪魁。笔者支持后一种意见。
  如果处于经济下行周期,通胀或者滞胀作祟,上市公司盈利乏力,股指不上升是市场现象;如果处于经济景气周期,通胀温和,上市公司账面盈利大幅上升,股指不上升,必定是财务数据或者市场制度出了大问题。
  我们以道琼斯指数为例,上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滞胀周期,道琼斯指数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筑底盘整过程,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什么耻辱。周K线显示,从1970年6月5日的一周,道指收盘于700.44点,到1981年1月5日,仍在976.40点徘徊,期间经历了大幅震荡,指数反弹60%以上,又坠入了地狱。到1982年,美国经济好转,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随之而来。到2000年1月14日,道琼斯指数收盘于11722.98点,上升了14.86倍。
  过去的十年,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背景极好:经济处于上行周期,GDP保持在9%左右的增长速度,通胀率平均水平1.8%,而广义货币发行量过去十年上升450%。无论从实体经济发展、货币发行量、财富增长速度还是上市公司盈利,中国理应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起码与1982年到1987年的美国证券市场相当。
  A股市场却迎来了一轮极其古怪的过山车行情。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收盘于6124.04点。而到2011年12月27日收盘,沪指报收于2166.21点,跌23.90点,跌幅1.09%,成交仅仅374亿元;深成指报8711.55点,跌164.64点,跌幅1.85%,创年内新低,成交401.2亿元。创业板指数报727.17点,创下历史新低。
  A股市场在此期间却有另类牛市。主要表现在数量、规模与市值上。2001年6月14日,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数为1064家,总市值为48740.81亿元;2011年12月13日,A股上市公司总数增至2329家,总市值达到219942.09亿元,为10年前的4.5倍。A股流通市值大幅增长到167685.81亿元,为2001年6月14日(16284.55亿元)的10.29倍。市场的估值中枢在下降。十年前的平均市盈率大约在60倍左右,而目前,虽然中位数市盈率不低,但加权平均市盈率却极低,上证综指11.35倍,创业板在30多倍,大盘股拖累了股指上涨的步伐。
  市场化的融资机制从来都不是股指下行的原因,只融资无回报的圈钱才是根本原因。从2001年至今,上海证券市场的整体股息率呈现显著上升态势。以上证综合指数为例,股息率从2001年的1.01%上升至2011年11月的3.74%,上升幅度高达270%,市场分红总额从2001年285亿元增加至2011年11月的3215亿元,增加幅度达10倍。这样的数据没有说服力,不可能证明在A股市场存在价值投资。且不说分红基数太低,就算分红增加一倍,绝大多数也进入了大股东的腰包。
  2001年6月至2011年10月,A股市场累计分红7500.67亿元,近七成公司上市十年未有现金分红,而十年来投资者累计为国家缴纳了5388.91亿元的印花税。投资者所得到的回报甚至不如定期储蓄。
  有人以新股认购的热情证明新股发行受到热烈追捧,在低迷境况下,PE退出平均能获得4到5倍左右的回报。对此,我只能说,国人的赌徒心态与不恰当的发行管制、不负责任的信托机构,一起造就了这一怪胎。
  上市公司盈利如何?2010年度,276家创业板公司之中,274家创业板公司共获得政府补贴19.14亿元,占同期创业板公司净利润的10.32%。上市公司补贴的营业外收入成为救命稻草。
  未来五年,融资数量不会减少,通胀压力只会上升,实体经济艰难转型,从外部环境而言不具备牛市基础。如果要产生牛市,只能靠内部变革。此时,适逢数家文化企业扎堆上市与金融企业大发特发债券的新闻出台,让人惊出一头冷汗。(每.日.经.济.新.闻)
  


  皮海洲:零涨幅冤了股指还是冤了股民
  A股十年零涨幅也罢,实际上涨29%也罢,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十年股市给予投资者回报了没有。
  就在12月13日上证指数再度跌回2245点的时候,上证指数又重新回到了十年之前的位置。早在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的高点就一度达到2245点。因此,十年A股零涨幅的说法就在市场上流传开来。
  之后,有关方面对零涨幅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讨伐。先是观点称零十年与新股扩容无关。接着于12月26日,又有文章表示零涨幅的计算方法不科学,称10年A股实际涨幅达到29%,年均复合回报2.6%。原来投资者投资A股十年,每年还有2.6%的年均复合回报,可喜乎?可悲乎?
  更有人说美股有零十二年,请问这零十二年是发生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吗?还有人说是A股股指失真的缘故?请问这股指失真是谁造成的?是谁编制了这个失真的上证指数?
  而且零涨幅不是计算出来的,不存在计算方法不科学的问题,不论是低位也好,是高位也好,这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更不要拿年均复合回报2.6%来说事儿。算算十年的资金利息,算算十年的通货膨胀,2.6%还称得上是回报吗?
  其实,零涨幅也罢,实际上涨29%也罢,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十年股市给予投资者回报了没有。不是说股指失真吗?那么购买指数基金的投资者无疑成了失真指数的最大受害者。不是说牛市期间市场扩容拉低综合指数吗?如此一来,购买了这些新股的投资者也该是损失惨重了。所以,要为指数喊冤的话,投资者更是窦娥冤了。
  而就十年的投资回报而言,投资者更是只有付出,而没有所得。据有关统计,过去十年,A股融资3.7万亿元,而分红只有7500亿元,按其中的30%归公众投资者所有来计算,分给公众投资者的红利仅为2250亿元,这远不够支付投资者股票交易的佣金、印花税等。至于有报道称市场分红总额从2001年的285亿元增加至2011年11月的3215亿元,增加幅度达10倍,不知这其中的3215亿元中有多少给了大股东,留给公众投资者的又有多少?总不能拿分给大股东的红利来滥竽充数吧。
  因此,无论过去十年A股涨幅究竟是多少,都不能改变广大投资者亏损累累的事实。有关部门与其把精力放在为零涨幅喊冤上,还不如着手整顿市场,防止股民十年悲剧继续上演。(新.京.报)
  


  熊锦秋:4万亿两金入市原是画饼充饥
  最近,有建议提出将分散在各省的2万亿元养老保险金余额以及2.1万亿元住房公积金余额组织起来,投资资本市场。但笔者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现实中两金自顾不暇;即使两金有点闲钱,恐怕也轮不上资本市场打它的主意。
  先看养老金。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现行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组成,一般是由企业和个人分别按职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20%和8%缴纳保险费,并分别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之前各地社会统筹账户的缴费积累,根本不足以发放当期养老金,其缺口还得依靠挪用个人账户上的钱,这就形成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也即职工个人账户中没有现金存款额,而只是有存款的数,这部分钱已用来支付上一代退休职工的工资、福利,个人账户变成了只具有记账功能的空账。
  目前各省养老金还属分灶吃饭、存在地区之间积累不平衡的问题。日前公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上海、江苏、湖北、湖南等14个省份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收不抵支,缺口高达679亿元,这样的省份恐怕更没有闲钱炒股。
  再看住房公积金。所谓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有3.9万亿元,其中1万亿元贷出去,余额也有2万多亿元,这2万多亿也有误算,而且并非可以用来投资。按住建部公布的截至2008年末的数据 (之后再没有公布类似信息),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为20699.78亿元,刨除提取总额8583.54亿元,刨除个人贷款余额6094亿元,再刨除购买国债的钱,剩下的钱仅有5616.27亿元存在住房公积金银行专户。而且这5000多亿也并非全部可用来投资,因为它还需要扣除必要的备付资金,扣除后剩下的沉淀资金仅为3193亿元。
  目前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3.9万亿元,它有多少闲钱呢?首先不仅要扣除贷款余额1万多亿,其次它还要扣除购买国债余额、各地职工提现额,按2008年数据比例推算,住房公积金银行专户现金存款估计也就1万亿元左右;再扣除备付资金,其可用来投资的闲钱也就6000多亿元。而且就是这部分钱,也要首先支持各地的保障房项目建设。
  看来,两金4万亿元投资股市纯属画饼充饥,股市除了自我救赎,别无他途,指望天上掉馅饼纯属一厢情愿。而且,就算两金有点闲钱,当前也不宜让其轻易进入极不健康的股市。因为从目前的情况看,谁能肯定沪指不会跌到1000点?
  日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收益率远低于通胀率,凸显养老金保值增值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效仿国外做法--发行物价联动国债,它是一种用来对冲物价上涨风险的金融创新工具,国债的利息和赎回价值随着通胀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它的实际收益率不受通胀的影响。(每.日.经..济.新.闻)
  


  鲁政委:明年准备金下调次数或达10次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12月28日在微.博称,如果明年央行试图为下一轮紧缩构建政策空间、从而以央票换取准备金率更大下降的话,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次数可能达到10次之多。
  鲁政委认为:2012年,若所有流动性的自然释放都不被回笼,则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5次左右;若央行试图为下一轮紧缩构建政策空间、从而以央票换取准备金率更大下降的话,则下调次数可能达到10次之多!(证.券.时.报.网)
  


  段绍译:勿把股市当作可投资的投机场所
  经济学者段绍译12月28日在微.博称,股市是允许投机的投资场所,但是不要把它当作可以投资的投机场所,在博傻的股市里,不要认为自己每次都能找到比自己更大的傻瓜。
  段绍译称:股市是一个允许投机的投资场所,而最好不要把它当作一个可以投资的投机场所,博傻理论在股市大行其道,但不要认为自己每次都能找到比自己更大的傻瓜。(证.券.时.报.网)
  


  钮文新:应把本属股市的资金归还股市
  央视证券频道首席评论员钮文新12月27日在微.博称,应应把本属股市的资金归还股市。
  钮文新表示:把本属股市的资金归还股市。在股市本该上涨的时候,央行不断提准,银监会不断强管,把本该流入股市的资金拧干了。加上不断扩容,更为股市雪上加霜。现在,到了该正本清源的时候了,把公司决策权归还股东,把本该属于股市的资金归还股市。否则,中国经济将在信心尽失的下被做空势力摧毁!(证.券.时.报.网)
  


  李大霄:应采取有力措施迅速稳定市场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12月28日在微.博称,应采取有力措施迅速稳定市场。
  李大霄称:应采取有力措施迅速稳定市场,长期的政策举措如十项新政切中要害,但立竿见影的短期稳定措施也非常必要,加大汇金公司的入市比例与央企的增持要形成合力,政策性的买力要远大于融资速度,融资政策应进行改善,要采取有效政策(如税收)吸引非政策主导的买力进场才能奏效,才能有效改变供求失衡的现状。(证.券.时.报.网)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