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国:跌破2000只是时间问题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韩志国:跌破2000只是时间问题

加入日期:2011-12-26 18:19:5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成思危:2012年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GDP肯定低于9%
  龚方雄:金融板块明年有望翻一倍
  李允峰:从青青稞酒上市看A股弊端
  李大霄:真正的价值投资将在中国生根发芽
  郎咸平:中国股市需要一抓一放
  谢国忠:2012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减半
  吴晓灵:存准率手段明年或常用 经济增速必放缓
  水 皮:2012年意味着机会还是灾难
  叶 檀:RQFII对A股影响不大
  许小年:价值投资未死 它从未活过
  董登新:市场是否繁荣不能只看点数
  李迅雷:A股跌幅第一是因对经济失衡的担忧
  李大霄:十年前后2000点之不同
  董登新:中国版401K7年前已开始实施
  韩志国:跌破2000点只是时间问题


  成思危:2012年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GDP肯定低于9%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24日在出席第十一届中国经济论坛时表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2012年将面临严峻的形势。对中国而言,明年GDP可能维持8.5%的增速,而CPI仍将保持在5%左右。
  成思危表示,由于过去多年积累的基础还在,尽管国际情况对我们有很多不利的影响,但是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不会下滑太多。他预测明年GDP肯定低于9%,但不会低于8%,大概在8.5%。其重要根据就是中国总体实体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目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比例大概是1比1,实体经济基础还是比较稳固的。
  对于明年的国内通货膨胀,成思危表示不容乐观,明年CPI可能会在5%左右。因为从国内看,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带动各种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从国际上看,我国是石油的重要进口国,目前伊朗形势是最大不确定性因素;此外,明年中央基调依然是稳健,但可能比今年略松一些,而这也会对抑制通货膨胀的力度打折扣。(上.海.证.券.报)
  


  龚方雄:金融板块明年有望翻一倍
  A股目前太悲观了,完全没道理。中国股市目前的低迷状态,在我们看来,不但已经反映了未来中国经济会继续放缓的风险,甚至已经反映了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风险。在昨日举行的寻找突围之路--国信证券策略全国巡讲报告会上,担任主讲嘉宾的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继续其一贯唱多基调,力挺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称目前估值明显被低估。
  龚方雄表示,假如中国经济明年不会硬着陆,仍然能够保八,那么金融板块至少能翻一倍。金融板块的盈利成长仍然能够保证15%以上,它的净资产回报率也很容易做到15%。就是说你不要把钱存在银行,应去买银行的股票,让银行去帮你赚钱,它能帮你赚15%。
  因此对于未来的投资机会,龚方雄表示看好金融行业和医药医疗行业。目前中国企业融资的渠道太窄,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未来融资方式肯定会多元化发展,这是金融业的一个大机遇。此外,很多人拿中国的金融业与美国相比,因此推导中国的金融业和美国一样都是夕阳行业,这也是谬论!任何产业放在中国都是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都很大。
  医药医疗行业方面,龚方雄表示,欧美国家医疗行业占GDP的15%-30%,而中国只是5%左右;随着中国的医疗产业改革推进,医疗行业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人口老龄化也是医疗行业的重大机遇。
  按照龚方雄的观点:目前中国的医药、医疗,就相当于十年前的房地产,还谈不上产业,带有明显的福利性质。
  而对于大家关心的美债及欧债问题,龚方雄认为美债是没有危机的,美国是政治问题,而经济尤其是微观层面是很好的。欧债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明年的表现会和今年差不多,不死不活,但会是引发动荡的源泉。明年欧洲经济仍然会衰退,但欧元不会解体。(投.资.快.报.)
  


  李允峰:从青青稞酒上市看A股弊端
  12月22日,青稞酒的龙头公司青青稞酒在深交所上市。资料显示,该公司总股本45000万股,上市当天的流通股是4800万股,也就是说,该公司新股上市当天,仅10.67%的股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流通,其余接近90%的股份被限售。
  面对这样一家成长性和业绩都不错的上市公司,笔者却感觉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悲哀。这就是国内股改成功的标志吗?用十分之一多一点的流通股给整个公司定价,这种人为改变市场供给的做法极其变态,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对全体投资者的一种残酷屠杀。按照市场化的定价理论,股票筹码的供给和股票价格的高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试想一下,如果青青稞酒一上市就全部流通,或者按照国际成熟市场的做法,限售股被允许三个月到六个月全流通,青青稞酒还会在发行过程中被定价为每股16元吗?新股上市当天还会照样高开到20元,并被投资者追捧到换手率超过90%吗?现行的上市制度,其实不仅屠杀了股民,连证券市场的未来都给祸害了。
  国内股市不乏高成长的好公司,无论是曾经的金风科技,还是大名鼎鼎的永辉超市,加上新上市的青青稞酒,但这些公司在上市前夜都疯狂地送配,送配比例甚至达到每股送十股,股本在上市之前高速扩张。谁都明白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包括大股东在内的限售股股东持股成本被大大降低。降低成本还不够,上市时还要用最多四分之一的流通股为全公司的股份定价,这种定价方式是一种人为提高股价的制度。一方面降低成本,一方面提高定价,这种清晰的保护上市公司限售股股东利益的做法令人发指。
  上市前的疯狂扩张和上市过程中的提价,让上市公司把上市作为公司发展理想的终点,上市就是为了套现;为了套现,很多上市公司高管闪电辞职,雅本化学、丰林集团等公司高管甚至在公司上市3到6个交易日就辞职。如果各种有利于限售股高价卖股的制度得不到彻底改变,那么证券市场就只能是公司高管的提款机和股民财富绞肉机。
  解铃还须系铃人,改革新股发行办法,实施注册制发行,缩短限售股限售期,对限售股征收资本利得税……这些措施都是能够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措施,关键还得看管理层是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请停止对投资者的掠夺和抢劫,对那些已经无肉可割的投资者多一分怜悯和呵护吧。这些来自股民的心声,管理层听得到吗?(京.华.时.报)
  


  李大霄:真正的价值投资将在中国生根发芽
  异常艰难的2011年即将迈过,而充满希望2012年即将到来,A股市场经过漫长的调整,蓝筹股的价值渐渐显现,明年全球主要国家流动性有望再次放松,我国经济有望平稳着陆,欧债也许不会出现崩溃等极端情况,A股市场将逐渐步入长期投资的起点,是养老金及保险等长期资本的入市良机,而真正的价值投资将在中国生根发芽.
  一个买房还是买股的大讨论:前10年20年,买房好于买股;后10年20年,也许买股好于买房.
  


  郎咸平:中国股市需要一抓一放
  监管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就是让每一个老百姓在股市里面能够赚钱。中小股民的权利什么时候可以得到伸张,股市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的股市。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之后推出几项改革,如强调分红机制、创业板的退市机制、打击内幕交易和严惩欺诈上市等,可是即使如此,也未能阻止股市下跌的步伐。股市到底怎么了?我觉得现在的中国股市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我们的投资者投机的成分更大,机构投资者与主承销商之间基本都有着很强的利益联盟,所以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如何保障我们股民的利益。
  要严抓监管操控股市铁三角
  在中国,真正操纵着中国股市的是一个铁三角,券商、机构投资人是一个,保荐人是第二个,上市公司大股东是第三个,这个铁三角才是我们要密切监管的。
  铁三角中的券商、证券公司,它们过去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大投资人而已,但是,今天它们已经由从犯变成了主谋。2007年绿大地上市时,海通证券兴业证券、裕阳基金和国泰君安事先分别买入了188.61万股、65.96万股、50.94万股和25.76万股。2008年3月到4月,包括国泰君安、银河证券、华泰联合、东海证券、申银万国等,这些券商的研究员去绿大地公司做调研,回来之后都给予了正面的评价。研究2008年第一季度的报告和中报,我发现海通证券全数卖出,前十大股东中的六个券商,总共持股已经降到了不足150万股。然而直到2010年1月,多家券商的分析师却依然给予绿大地买入和增持的评级。
  第二个--保荐人制度有很大的缺陷。保荐人在公司上市时可以拿到酬金,少则几十万、几百万元,多则就是上千万元。所以当他们想推动公司上市的时候,那种狠劲是不遗余力的。因此,这些人这种疯狂的掠夺性就构成了铁三角的第二环。
  铁三角的第三环节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中国,受到惩罚的基本都是小股民,大股东早就透过内幕交易之类的方式退出了。虽然《证券交易法》是不准内幕交易的,但是我们总共调查了227起内幕交易,立案的有61起,移送公安机关的16起而已,其他的有166起都是非正式调查。中国的《证券法》对于内幕交易,包括这些市场失当行为的处罚大概是1~5倍,最高处罚也就300万元,基本上就是几万、几十万元了事。这个数字对于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的金融大鳄们,根本没有起到处罚的作用!
  证监会该放弃什么权利
  今天,中国股市除了需要加强监管之外,证监会还应该放弃一些权力。
  重组、分红、增发等等过去由证监会来审核,这是不符合国际规范的,其实可以由基金和股民来审核。以增发为例,比如2009年汇丰银行进行增发,当时的股价是46港元,增发的结果是28港元一股。因为要获得基金跟股民的支持,汇丰一定给一个大的折扣才能通过。现在的股价是60多港元,基金和股民赚到了丰厚的利润。因此,有的时候证监会把这个事情扛在自己身上的结果,使得我们的基金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我们的股民丧失了他应该有的权利。很多时候证监会不是说应该多做多少工作,而是应该下放很多权力。
  监管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我们整个股市走到现在,是一个偏差越来越大的股市,根本没有把监管的本质搞清楚。监管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就是让每一个老百姓在股市里面能够赚钱。所以说,好的股票市场一定根基于以保护社会大众、中小股民利益为最高目标的严格监管。保障中小股民的利益由政府出面,把这些复杂的东西搞清楚,让他们看懂之后让他们自己来决定是否交易,这样才会回到了一个公平的交易机制。因此,在我们股市里面,中小股民的权利什么时候可以得到伸张,股市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的股市。(理.财.周.刊)
  


  谢国忠:2012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减半
  明年可能是近20年来形势最不稳定的一年。一场政治危机可能吞噬多个面临转型的主要国家。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如今正肆虐在欧洲,明年可能将一些相对稳定的主要新兴经济体拖下水。
  金砖四国明年将经受严峻的考验,其中有些国家可能会经历一场老式的货币危机。2008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主要发达国家放松了货币和财政政策。这使得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向了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四国。迄今,热钱支撑了这些国家的增长,但不幸的是,这类所谓的增长不过是老式的信贷泡沫。
  三种力量正在摧毁金砖四国的热钱泡沫。首先,美元汇率正在上升。美国的政治僵局限制了美国财政扩张,导致美元升值。其次,扩张过度的欧洲银行将紧缩了数万亿欧元的规模,令流动性大量丧失。欧洲央行还有待于泵入足够的流动性以填补缺口。第三,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降低了大宗商品价格,而此前,这支持了新兴经济体的经济。
  如果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尽快推出实质性的量化宽松政策,金砖四国的热钱泡沫可能会恢复。但是,我怀疑这一政策不会及时推出,且数额远远不够。明年金砖四国的泡沫可能最终破裂。因为金砖四国这一个词,上千个对冲基金诞生,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热钱泡沫。只有10年前的网络股热潮,才能与之媲美。
  巴西和印度可能出现货币大幅贬值。如果处理不当,比如,妄想用其有限的外汇储备支撑本国货币,那么,一旦其外汇储备枯竭,就可能爆发货币危机。尽管拥有有利的贸易条件,巴西和印度的经常账户仍有大量赤字。然而,由于热钱的流入,他们也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
  印度每个月的贸易赤字约为1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8%。贸易赤字缺口由三个渠道填补:出口到西方的服务、印度劳动力在海外的收入以及热钱流入。然而这三个来源都在枯竭:西方国家购买印度的服务的能力在削弱;印度的劳动力收入受到中东局势动荡的影响;热钱的流向也已逆转。印度的外汇储备约为3000亿美元,而该国的热钱大约是其两倍,随着热钱流出,这一储备将很快被耗尽。一旦卢比开始贬值,印度的外汇储备将在几天内消耗殆尽。
  印度最好的防御就是让货币自由浮动,不加以干预,就像亚洲金融危机时印尼做的那样。印度的外汇储备相对GDP的比例,正好约等于1997年金融危机前印尼的这一数字。
  在俄罗斯,尽管国内一些行业状况不佳,但能源出口将经济撑了起来。普京时代的繁荣由全球能源热潮造就。一旦热潮终结,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将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其生活在广阔腹地的人民的忠诚。在所有的大宗商品中,能源的基本面最好,俄罗斯很可能再次走运。然而,全球经济衰退将打压能源价格,哪怕只是暂时的。而俄罗斯并没有维持社会和平的缓冲机制。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印度的10倍,且其资本账户不开放。因此,热钱流出不太可能压垮人民币。但大陆房地产泡沫正在破裂,该泡沫夸大了经济增长并严重扭曲了资金分配。而正常化过程将是长期的,可能持续到2014年,这一再平衡可能会使实际经济增长率减低一半。此外,泡沫支持着大量灰色收入,可能占到GDP的10%。当泡沫破裂时,实际经济不可能支撑起这一负担。按照历史经验,中国将推出一个大规模的反腐败运动作为正常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减轻经济的这一块负担。
  明年,西方国家将不断经历政治危机。面对新兴经济体,西方国家丧失了竞争力,加上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债务泡沫已经将这一困境推迟了十年。即使美国和欧洲目前就能稳定金融系统,政治家们仍需面对生活水平降低的现实--这是个棘手的政治问题。
  在美国,明年的总统大选可能会和1968年一样混乱。民主党很可能将公平作为竞选要点,而共和党会要求更小规模的政府。主要利益集团的政治立场基本不可调和。美国经济目前似乎呈上升趋势,但政治斗争引起的信心危机很可能促使经济再度倒退。
  欧洲的精英们似乎正在德国的领导下联合起来,希望通过紧缩政策拯救欧元。但说服民众接受这一政策可能不太容易。很难想象,这样大幅度生活标准下降能够不引起社会剧变。
  自2008年以来,大部分经济发展只是海市蜃楼,建基于西方国家不可持续的政府支持和新兴经济体的泡沫。明年,这两种支持因素都会消失,海市蜃楼将会破灭。如果你认为2008年的情况已经很坏,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系好安全带吧。世界可能不会毁灭,但你的钱包将会缩水。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