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2.4亿 圈钱2亿
苏交科: 股民的钱就不是钱?
记者 三秋
[一家原国有企业,先是折价将股本转让给内部员工变为民营企业,过了几年后又上市圈钱。且不论本次上市募投的项目能否如其所说的“提升能力,提高效率”,不过股东们在上市前获得大笔分红,上市后还可以获得暴涨的股价,如此的“二次致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A股股民的钱那么容易拿?]
本报讯 23日,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苏交科”)发布公告称,公司12月27日于创业板首次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咨询中心建设项目6057万元、实验室建设项目8472.50万元、信息系统建设项目2800万元、设计院并购项目2546.35万元,合计需要资金19875.85万元。
据此前媒体资料显示,苏交科上市前股东为48名自然人。其中,董事长符冠华持有29.44%的股份,总经理王军华持有20.52%的股份,二者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值得一提的是,符、王二人都曾任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院长。苏交科预计IPO发行价在12元左右,按此计算,符冠华和王军华二人将一跃进入亿万富翁之列,而其余46名股东身家也大都达到千万,即使是持股数最少的股东也将获得500万元左右的财富。不过如果将时间倒回到9年前的2002年,这些股东其实还是苏交科的前身——国营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的内部职工!
国有资产折价贱卖
据公开资料,苏交科其实早在今年7月12日就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但上市批文直到近日才获得。公司的争议之处在于其前身——国营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于2002年进行企业化改制时,将评估后价值2014.05万元的净资产以60%的折价转让给内部职工,而这一举措显然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因为根据相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国有资产对外转让及挂牌价格不得低于评估价值的90%”。
涉嫌国有资产流失是证监会重点审查内容之一,此前亦有龙马环卫、斗南锰业等多家公司受此因素“拖累”而被否决上市。不过这次苏交科能够成功“说服”证监会,想必也是十分不容易。
应收累累分红爽快
从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苏交科2008、2009和2010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当年营业收入的80%、69%和77%;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占当年净利润的比重则分别为91%、42%和37%。应收账款比重逐年上升,而净利润现金流却逐年下降,显示公司由于外部客户拖欠账款增加,其经营现金情况正在恶化。苏交科指出,公司应收账款主要包括应收业主的工程咨询款、工程进度款。联系到近期银根紧缩及地方债务危机的情况,预计今后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将会成为一个较大的问题。有分析人士表示,“应收账款是苏交科财务的定时炸弹,如果应收账款过大,加上自身负债率过高,那么它的资金链很可能断裂。”
但是另一方面,尽管现金状况一年比一年紧张,公司仍然大手笔对股东进行了分红。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显示, 2008年至2010年内,苏交科共实现分红24090万元。要知道,公司本次上市拟筹集的资金也仅有19875.85万元。这边刚把2.5亿元分掉,那边又急急忙忙上市来圈1.98亿,难道股民的钱真的就那么容易拿吗?上市之后,公司还会像以前那样大手笔分红吗?
“财神”到期增长有限
尽管苏交科历年主营收入均有所增加。但是仔细分析就可发现,今后公司的收入增长存在一定的障碍。招股书显示,在2008年到2010年这三年间,宝应县政府都是苏交科的第一大客户,三年合计对该客户实现营业收入金额为60270.1万元,其中2009年和2010年对此客户实现的营业收入金额占全部营业收入比重均超过四分之一。公司的收入增长,很大一方面来自宝应县本身的公路投资,另一方面也来自当地的“特殊”支持。根据宝应县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该县在2010年建成干线公路30多公里,完成投资5.25亿元。而苏交科2010年对该县政府的营业收入就高达3.1亿元,这意味着该县政府把干线公路工程中60%的业务全都交给了苏交科一家公司,可见苏交科与宝应县政府之间合作的密切。
不过,修路不像种庄稼年年都有,这个给苏交科带来巨大利益的“财神”,眼看就要到期了。根据招股说明书“重大商务合同”部分的信息披露,针对宝应县政府名下的销售合同共有两项,合同金额分别为32263万元和31932万元,在全部重大商务合同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位。这两个项目其中一项已经完工,另一项完工程度也达到了85%,这意味着对于苏交科过去三年贡献最大的两笔业务即将到期。但是其余尚未开工的重大合同金额却均为千万元级别,对于苏交科的业务和利润贡献显然无法与燕宁公路宝应段相比,上市后的苏交科是否还能够保持以前年度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