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重大利好 投资起点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李大霄:重大利好 投资起点

加入日期:2011-12-19 18:03:58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 读:
  叶 檀:中国经济已千钧一发 请取消4倍利率合法化
  白 岭:十年零涨幅 股市资本被谁蚕食?
  一 凡:养老金不宜入股市
  谢宏章:即便入市也难奏效
  水 皮:市场的坑会挖多深
  舒圣祥:社保资金救市无异于饮鸩止渴
  朱大鸣:养老金救市等于送羊入虎口
  李大霄:小QFII试点办法是A股重大利好政策
  李大霄:市场已渐渐进入长期投资的起点
  茅于轼:金融危机为何不可避免
  茅于轼:2012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还是在房地产
  皮海洲:组合拳恐怕难救市 关键是限制新股扩容
  余丰慧:4万亿两金进A股暂时还不行
  巴曙松:现在是钱最紧的时候
  鲁政委:人民币汇率稳定后方能谈房地产调控
  郎咸平:信托责任是中国经济缺失的灵魂
  李稻葵:中国股市十年原地踏步最根本原因在哪里
  郎咸平: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在哪里

  叶 檀:中国经济已千钧一发 请取消4倍利率合法化
  中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并非始于当下,出口红利衰退酝酿着巨大风险。风险之一,以往为出口培育的产能,由于找不到新的消费出口,成为过剩产能;风险之二,在国内较高的经营成本推动下,企业迟迟无法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升级换代;风险之三,由于虚拟经济盈利过高,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做嫁衣,逼迫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家向金融家、投资家们靠拢。
  
  中国实体经济到了千钧一发之际。
  中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并非始于当下,出口红利衰退酝酿着巨大风险。风险之一,以往为出口培育的产能,由于找不到新的消费出口,成为过剩产能;风险之二,在国内较高的经营成本推动下,企业迟迟无法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升级换代;风险之三,由于虚拟经济盈利过高,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做嫁衣,逼迫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家向金融家、投资家们靠拢。
  实体经济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在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对比此前提出的财产性收入的提法,目前回到了实体兴业、实体致富的轨道上来。
  实体经济的困境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无法带来真正的经济发展。英美式的金融发展模式将给实体经济带来灭顶之灾,更不要提中国这样尚未完成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兴经济体,全面走向虚拟经济无异于自己挖坑自己跳。
  对实体经济的呵护没有落到实处,很多措施徒有其表。
  表面上,银监会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倾斜,降低了风险权重比例;12月15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金融业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但需要对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加以区别,也需要对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工具加强监管。金融业有些产品基本上在金融业内循环,对实体经济作用较小,甚至成为利用非金融业专业知识不够而赚钱的工具。因此,需要对金融工具进行划分,看哪些金融工具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哪些可能会脱离实体经济;对监管来说也一样,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应区分哪些金融市场工具的发展应该支持。
  但是,就在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向各级人民法院发出《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对案件受理、借贷利息、司法措施等问题作出要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合法的借贷利息,依法遏制高利贷化倾向。而根据之前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6.56%,4倍利率即26.24%,试问,有哪一家真正的实体企业能够支付如此高的融资成本?如果实体经济的资金全部来自于民间融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实体企业要破产。笔者大力支持利率市场化,但承认民间借贷4倍利率并不叫市场化,只是从法律上变相允许增加借贷成本。真正的利率市场化,是将利率决定权下放给金融机构,通过不同的风险定价体系,向企业发放不同利率的贷款。如此一来,企业根据信用与发展情况,优胜劣汰。
  这与市场化的债券体系基本一致,优质的企业发债成本较低,可以低息借债获得发展机会;而劣质的企业发债成本较高,被自然淘汰出局。从债券市场看,中国缺乏较为有公信力的评级机构,但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来看,已经有一些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摸索出一条服务于地方小微企业的道路,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近期行政性过重的调控过程中,这些银行处境艰难。
  运动式地支持小微企业,鼓励并不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投身中小企业贷款,其结果是口惠而实不至,留下一地坏账。笔者曾经听一位地方银行人士表示,银行为小微企业贷款,拿到钱的都是在当地很有背景的企业,他们拿到资金后,转手以4倍甚至4倍以上的利率贷给其他急需资金的企业,成为不折不扣的金融吸血鬼,而且是借助权力毫无技术含量的吸血鬼。
  并不是所有的银行业、投资业都叫虚拟经济,并不是所有从事实业的人都在从事实体经济。有的银行踏踏实实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服务,虽然是金融机构,却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补充;而另一些表面上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房地产、投资等领域,主营业务早就转向虚拟经济。
  对于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无论身处金融还是服装等行业,有必要进行税收的优惠政策。从2011年开始,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增税已成为经济领域关键词: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出台了多项减免中小企业税费的政策;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目前增值税改革步伐过于缓慢,中央政府号召减税,而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下征收过头税,导致抗议不断。
  对于资本市场动辄获得数倍暴利的控股股东,表面上是证券市场的资金流向产业资本,实际上很多非流通股股东都是证券市场的玩家,他们不仅不代表实体企业,更是实体经济的蛀虫,通过证券市场的溢价获得真金白银,通过各种方法逃税避税。提高资本货币市场的税收监管,切实降低流转税,才是鼓励实体投资之举。
  振兴实体经济、消化过剩产能、加快经济结构转型,运动式的号召用处不大,必须从市场激励机制上着手,鼓励大众从事实业,让实业家有安心从业的环境。(每.日.经.济.新.闻)
  


  白 岭:十年零涨幅 股市资本被谁蚕食?
  如果说中国股市是一场盛宴,那么大多数股民只是被盛宴了。股市十年零涨幅,一方面大多数股民亏损累累,另一方面这里却成为富豪集中诞生地,股市前1000名富豪平均财富20亿元。其实,说股市是经济晴雨表仍不为过,尽管股市的涨幅与GDP淡济数字反差巨大,但也集中反映了经济发展中急功近利的问题。
  同样大步增长的是A股的容量,十年间有数量没质量的IPO大扩容,让A股市场变成了一个不断增肥却从不长高的畸形儿。在A股这个生态圈中,一方面是出钱的一方股民和基民不断亏损,一方面是圈钱的一方迅速暴富,IPO食物链上,上市公司热衷融资圈钱,PE吃肉、投行喝粥,只剩下薄汤一碗予众机构分抢,那些散户股民的生存状态可想而知。
  A股市场的畸形集中体现在一、二级市场的投资回报率的巨大反差,这几年一级市场高额回报,发行市盈率不可思议的高,导致留给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空间极其狭小。过去10年二级市场平均收益率不及通胀率,A股仍是重融资轻投资,这对广大投资者造成极大伤害。融资的利益军团高居食物链的上游,近年来不断膨胀。
  这里有以融资为投机的产业资本,利用信息的绝对优势地位将上市公司玩于股掌之间。作为企业的缔造者,产业资本获得回报本属自然,但是,一旦这种回报建立在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上,产业资本就变成了投机资本。然而,不少企业在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
  这里有一本万利的中介机构,他们游走于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和机构投资者之间,推荐包装项目上市。据统计,创业板经券商等中介机构包装上市后业绩跳水的公司数量达53家,他们为券商等中介机构带来巨额发行费用,合计高达31.93亿元。
  这里有老谋深算的创投公司,创投公司的资金通过一级市场进入,而后在二级市场卖出,一进一出的价格有时相差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这里还有深不可测的突击入股人员,一批自然人股东的突击入股有的则是明目张胆地进行利益输送,这些隐藏在合法合规的投资背后的老鼠仓是资本市场的隐形和杀伤力极大的吸血者。
  在重重围追堵截下,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成为猎物和被盛宴者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在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定位下,不可能形成所谓的市场约束机制,使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达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目的,而只能是为内部人圈钱、寻租、哄抬价格提供合法的外衣。
  要解决A股市场的问题,必须为投资者营造健康的盈利环境,要敢于触动现行的利益格局。应以保护投资者权益为中心,进一步完善证券监管法规。特别是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让那些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得不偿失。同时,应切实制定和完善退市制度,让股市真正形成优胜劣汰机制。(京.华.时.报)
  


  一 凡:养老金不宜入股市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前日透露,证监会正在研究鼓励更多长期资金入市,鼓励公募基金、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协调发展。就养老金入市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证监会正在与各有关部门沟通,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12月18日《成.都.晚.报》)
  俗话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股票是股份公司面向社会发行的一种代币券,通过这种方式,股份公司迅速募集大量社会资金,以壮大自己的资本,扩大自己的生产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进行股市投资,以谋求财富的增值。然而,股票既有升值的诱人空间,也有贬值的巨大风险。近年来,被股市套牢的投资者不少,可以说是损失惨重。一句话,股市有很大的风险,作出投资决策时需要谨慎。
  股票市场是投机者和投资者双双活跃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寒暑表,然而,因为我国的股市进入熊市,这让股票市场操作者想到了实力雄厚的养老基金、社保基金,如果这部分钱能投入股市,无疑将大大刺激股市交易,可以拉动股市的抬升。
  不过,作为公民养老保障的养老金,其主要功能是为公民提供生活保障。当然,这笔巨大的资金也可以拿去投资,以实现增值。但是,在决策投资时,决策者应该首先考虑养老金的保障问题,然后才是增值。因此,必须要慎重考虑投资项目的风险。如果投资的项目具有很大的风险,还将资金注入进去,那么,就与贪污挪用养老金无异!
  如果我们把养老金贸然投入股市,被股市套牢,甚至血本无归,那么,公民的养老钱从何而来?如果公民的基本养老保障都无法得到保障,届时,恐怕会造成社会的严重不稳定。
  对于养老金入股市,《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刘杉认为:如果股市不改圈钱职能,证监会不将工作放在保护投资者方面,那么养老金入市就是圈完你现在的钱,再吃掉你养老的钱。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也担心:养命钱这头鳄鱼进入中国股市,会不会变成壁虎再走出来?由此看来,养老金入股市,风险极大。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趟股市这股浑水呢,为什么还要将养老金朝水里扔呢?
  其实,养老金虽然是国家设立的,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属于公民的个人财产,有关部门不过是在为公民代管这笔资金而已。如果将养老金投入到风险很大的股市,有关部门应该公开征询公民意见,得到公民的认可,方可操作,否则,就不能轻易作出投资决定。如果没有得到公民的允许,就擅自将公民的养老金投到风险极大的股市,这其实是在侵犯公民的知情权和财产权。如果投资被套牢或血本无归,那么,就应该追究决策者的法律责任!(荆.楚.网)
  


  谢宏章:即便入市也难奏效
  两金入市建议能否奏效,首先取决于两金会不会采纳。在前期连续大跌的基础上,A股近一个月来出现了加速跳水走势。究其原因,除了周边市场不振外,关键在于A股市场本身的问题扩容速度太快,资金供求失衡,投资者信心缺失。在制约股市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尚未解决、市场缺乏赚钱效应的情况下,以投资盈利为目标的两金恐怕不会贸然入市。退一步讲,即使两金入市,在股市病得不轻的情况下,投资者依然不会买账,仍难达到救市目的。
  要想救市,不仅需要有两金入市这样的建议,更需要拿出勇气、采取行动、对症下药。在眼下股市跌势不止的情况下,行动才是最好的救市。倘若一时拿不出其他好的救市举措,不妨先停发新股,给奄奄一息的股市以喘息机会,既缓解大扩容给资金面带来的压力,又提振投资者信心。当然,与建议救市相比,行动救市的代价相对大一些,甚至会暂时牺牲一些人的利益,但如果连局部代价都不愿付出,那么多数人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最终又不得不伤及这些人的利益,整个市场将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假如能在建议救市的同时加上行动救市,从根本上解决股市存在的核心问题,让参与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市场就会日趋活跃,步入良性轨道。到那时,即使不提建议,两金也会主动希望进入股市,普通投资者更会积极响应、踊跃入市。
  资本市场如同人的肌体,不仅在危急关头需要及时施救,而且在病愈康复之后更需长期调养、精心呵护。如果总是等病情恶化时抢救一番,稍有好转时又不加珍惜,就难以治本,早晚会旧病复发,最终使得病情更加严重和复杂化,所以行动救市还需制度化、常态化。与此同时,再辅以两金入市等建议,这才是中国股市稳定发展的希望所在。(京.华.时.报)
  


  水 皮:市场的坑会挖多深
  什么叫规律?规律就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比如,你担心的事情往往会变成现实,这就是规律,心理学上的一条规律。
  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市场受政策影响极大,所以有政策顶和政策底的概念,但是政策可以改变,市场的节奏却改变不了市场的方向,市场规律还要起作用,因此就相应出现了市场顶和市场底的概念。
  市场底不是政策底,政策底往往高于市场底,不过市场底也不会距政策底太远,毕竟两者之间互相是有联系的。按照水皮的不完全统计,市场底大致在政策底下方160点±20点的位置,也就说在140点到180点之间。
  2008年9月18日,国务院宣布救市,汇金公司第一次增持工中建行的股票,其时点位在1802点,形成政策底,市场底出现在10月28日的1664点,两者相差138点;
  2009年8月6日上证指数反弹到3478点之后回落跌破2800点,2800点是中国官方喊话刺激经济增长的最后一个点位,跌破2800点意味着跌破政策底,9月1日,最低的市场底出现在2639点,两者相差161点,10月1日之后汇金公司宣布启动第二轮增持计划,又是为期一年;
  上证指数跌至2319点,此前,水皮杂谈5月初发表《天塌下来有高个顶》一文,明确预言股指在宏观降温背景下极可能跌破2800点这个上年度的政策底以及2500点这个当年度的政策底,事实上在进入第三季度后政策取向转向保增长,指数恢复上涨,而2319点和2500点相差181点;
  2011年的局势比前三年都复杂,这种复杂不在于外围市场的动荡,而在于我们自身的优柔寡断,决策上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成了慢性病,指向性非常模糊。早在5月底,中石油就启动了一轮增持护盘,当时点位在2700点左右,但是汇金公司并没有出手,10月10日,上证指数探底2338点,汇金公司才宣布启动第三轮增持计划,增持工农中建四大行的股票,时间又是一年。2338点无疑是今年的政策底,按此计算,市场底应该在其下方的2198点至2158点之间。这只是根据历史经验得出的一种可能,实际情况可能会有出入,每一次行情只会相似但绝不可能拷贝,每一次都有自己的独特走势,底部区域不等于底,或许这一次挖的坑比以往每一次都要大都要深。
  政策指向模糊的担忧,水皮在上期杂谈《人民币出现拐点了吗?》已经表述得非常明确,美元升值和欧美市场的相对投资机会都会导致美元的流出,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并非是坏事,外汇储备相应的下降在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同时还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打开了方便之门。关键在于政策要阻断美元流出的预期和PPI断崖式跳水形成的现实之间的恶性循环,否则前景堪忧。
  毫无疑问,投资者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充满期待的,但是从新闻报道中间大家获取的资.讯并不具体,从原则性的表述看好像没有特别的亮点,财政政策依然是积极的,货币政策依然是稳健的,而PPI的急剧下滑却表明经济增速下滑的力道有增无减,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暴跌有可能对此雪上加霜,而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对应的说法,稳增长和保增长的区别有多大,大家也不清楚,能不能稳住心中更是无底,对于经济增长心中无底也就难怪股市探底不止了。
  当然,官方语言从来都是需要翻译的,同样的表述,在不同的环境中语境完全不一样,比如都叫稳健的货币政策,准备金率可以提得比从紧时期还要高很多,现在却开始调降,究竟哪一个才叫稳健呢?或许我们又要遭遇去年货币政策打左灯向右转那种情景了。
  一个比较好的消息是,汇丰PMI在12月的初值达到了49.0,尽管低于50的经济枯荣线,但是较11月的47.7出现了明显的回升,如果有持续性,才有可能成为股市回稳的救命稻草,至于郭树清主席动员社保基金和公积金4万亿长线资金入市的说法,属于望梅止渴,远水救不了近火,只能当故事,不能当生意做的。(华.夏.时.报)
  


  舒圣祥:社保资金救市无异于饮鸩止渴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说,地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政府预算余额需要考虑开设投资途径,像全国社保基金一样进行投资。就养老金入市问题,证监会正在与各有关部门沟通,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12月18日《新京报》)
  就在上周,上证十年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圆。如果某人在十年前买入一支股票,并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持有,那么他所得到的回报,很有可能是零红利、零增长,算上这十年的累计通胀率,亏损在一半以上。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急速扩容的股市,它就像一个不断圈钱的抽水机,中小股民的利益始终没有被放在首要保护的位置。
  应该说,证监会新主席上台后,无论是规范市场操作还是加强上市公司治理,都让股民有所期待。证监会此番推动社保资金入市,应该也是基于提振市场信心的救市考虑。但是,公众对于社保资金入市,却普遍充满了忧虑,如果股市不改圈钱职能,证监会不将工作放在保护投资者方面,养老金入市就是圈完你现在的钱,再吃掉你养老的钱。
  社保资金入市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当然是风险太大,而社保资金必须是安全第一,A股重融资轻回报的特色不改,社保资金因此大幅亏损,将是社会无法承受之重;另一个问题则是,如此庞大的社保资金入市,也有悖于市场的自由和公平竞争,甚至会带来政府对私人经济的操控或绑架。事实上,即便是有相对完善资本市场的美国,个人将养老金投入股市增值已是普遍选择,但联邦社保基金也是禁止入市的。更何况,是我们这样鳄鱼进去壁虎出来的市场呢?
  不错,过去10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9.17%,但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必须强调的是,主要由公民缴费构成的地方社保基金,与主要由中央拨款构成的全国社保基金,拥有本质的不同。全国社保基金主要是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对应的是政府投入责任,而地方社保基金则是社保支出的根本,对应的是公民社保权益。全国社保基金如果亏损,还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拨款等方式解决,可公民缴费构成的地方社保基金一旦亏损,难道又去提高缴费标准吗?
  某种程度上,社保资金入市恐怕不是双赢,而是饮鸩止渴。对股市来说,巨额社保资金进入,充其量只是增加了一个可以购买超低价股的大户,制度痼疾不变,普通股民利益依然得不到保障,无法分享上市公司的发展成果。就社保资金保值增值而言,股市风险会让社保资金的兜底性受到考验,而公民的养命钱是不容许我们随意试错的,必须十分谨慎、异常保守。要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借鉴美国做法,财政部门可特别发行专供社保基金购买的债券,利率随市场利率变化而水涨船高。换言之,应该由政府财政来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保驾护航。(重.庆.时.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