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M2双降预警 监管政策微调信号 央行:调好货币信贷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M1M2双降预警 监管政策微调信号 央行:调好货币信贷

加入日期:2011-12-15 8:12:4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M1M2双降预警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
  昨日,央行公布的1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较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较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622亿元,同比仅多增78亿元。
  M1、M2持续双降,新增贷款也仅触及预期下限,11月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前期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效果并不太明显,经济活力明显不足。
  而在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
  政策重心已经明确从控通胀向稳增长转移。中金公司研究报告预计,今年我国GDP全年增长9.2%。而2005年以来政府公布的GDP增长目标都是8%,政府明年的增长目标可能会降低至7.5%。
  M1、M2双降
  央行统计显示,11月末,M2余额82.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M1余额28.14万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73万亿元,同比增长12.0%。
  从M1、M2增速持续下滑看,目前经济增长缺乏活力,前期定向宽松的政策也并没有太过明显的效果。事实上,对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来讲,顺差减少、热钱外逃等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币政策宽松的效果。
  这是前期货币政策不断收紧的滞后效应。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表示,年底银行放贷动力不足,外汇占款负增长等原因造成了11月货币供应量的下降。但货币供应量的下降也扩大了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进入2011年以来,货币政策转为稳健,货币供应量也一路下跌:2010年末,M2同比增长19.7%,而今年11月末的12.7%整整比上述指标低了7个百分点。
  事实上,自10月开始,央行还曾扩大了M2的统计口径,即将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M2。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10月份外汇占款出现2007年12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估计11月外汇占款增长也不足1000亿元,远低于过去五年平均2750亿元的增长,主要反映国际资本净流出和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从而导致M2同比增速继续走低。
  货币供应量的回落符合预期,至少要到明年一季度,这种惯性下滑才会改变。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明亮表示,政策微调难以在短期内看到明显效果,12月M2可能依然会下降;如果流动性改善的话,M1下滑则可能会止住。
  全年信贷不足7.5万亿
  信贷数据方面,11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622亿元,同比多增7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43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183亿元。
  5622亿元比此前预计的少了200亿元。周景彤表示,临近年末,银行放贷动力减弱,加之存贷比监管的压力,银行可贷资金不足,使得信贷增长没有预计的高。
  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低于10月份并不说明货币条件重新趋紧,原因是10月新增贷款中有1600亿是对铁道部的临时新增贷款。中金公司则认为,但若扣除上述临时新增贷款来看,以定向宽松为主要内容的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对流动性紧张起到缓解作用。
  而值得注意的是,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增加的4183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增加284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1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60亿元。而早在此前,银行业信贷结构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要远远超过短期贷款。
  在周景彤看来,一方面,银行在额度不足的时候,更愿意发放短期贷款,短期贷款的风险相对好控制;另一方面,中长期贷款的下降,可能预示企业投资方面比较谨慎。
  中金公司报告称,11月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为35%,短期贷款占比为56%,二者差额再次扩大,贷款再次呈现短期化现象,说明企业中长期内投资动能不足。报告预计,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最终将为7.2万亿元~7.3万亿元的水平。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则预计12月新增贷款规模与11月相当,在5500亿~6000亿的水平,全年新增贷款在7.4万亿左右。
  政策重心从控通胀转向稳增长
  在央行公布11月金融统计数据的当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于昨日闭幕。
  会议提出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对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的阐述中,罗列的顺序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
  这都说明明年政策执行的重心和力度已经发生变化。中金公司报告称,政策重心已经明确从控通胀向稳增长转移。
  事实上,从11月份宏观数据看,无论是经济还是物价增速的回落幅度,均已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初期水平,像近两个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CPI同比增速回落1.9 个百分点(两项指标2008年8月份分别比上月回落1.9和1.4个百分点)。(.第.一.财.经.日.报 .聂.伟.柱)

 

  巴Ⅲ中国版三大指标或推迟 监管政策现微调信号
  12月14日,接近监管机构的权威人士向本报透露,原定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着巴塞尔协议Ⅲ中国版之称的银监会新四大监管工具,可能推迟至明年下半年开始执行。
  巴塞尔协议Ⅲ中国版,涵盖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杠杆率和贷款损失准备等新四大监管工具,被视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力主推的未来金融监管新框架,其四大指标最低要求和过渡期安排上不少要高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
  此前,银监会已于5月公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1】44号文)。
  部分指标尚需进一步补充修订后正式实施。上述权威人士进一步透露,四大新监管标准中资本充足率、拨贷比和流动性指标均将被推迟执行,但杠杆率要求仍需按时推进。
  14日,一位地方银监局高层人士透露,近期该局专门组织处级以上干部,讨论新四大监管工具实施的可行性和影响。他告诉记者,如上述消息属实,将对监管机构、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都提供了一个准备的时间。
  如果消息属实,我们很欢迎。14日,某股份制银行计划财务部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笑言。
  中金公司也认为,推迟新规的出台显示银监会换届后对以往监管政策微调的态度;明年监管政策将不会延续收紧的方向,而是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适时微调。
  不过,在上述地方银监局人士看来,新四大监管工具推迟半年实施并不意味着监管就要放松。
  这不是监管紧与松的问题,因为这些指标迟早要实施,而是准备是否充分的问题,无论是监管当局、商业银行还是资本市场都需要充分时间对政策进行消化。消化后,市场也会坦然接受。上述监管人士如是说。
  三大指标或推迟执行
  四大新监管工具中,最能拨动市场神经的无疑是有关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望被推迟的消息。
  12月14日,接近银监会的人士透露,今年8月份出炉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即资本充足率新规,将有可能会推迟至2012年下半年正式出炉,且出台后立即执行。
  这对近两年来长期受银行业再融资困扰的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是一个短暂的利好。
  资本监管在巴塞尔协议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目前尽管银监会业已先行推出原则性的44号文,还有《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等具体执行管理办法,但最为关键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目前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中国版 巴塞尔协议Ⅲ出炉的过程,便是监管机构与商业银行博弈的过程。44号文尽管四大指标在最低要求和过渡期安排上,较原先征求意见稿已有较大松动,但仍高于国际标准。
  在关键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要高于巴塞尔协议Ⅲ规定的4.5%的国际标准;而在过渡期安排上,中国版 巴Ⅲ要求系统性银行和非系统性重要银行应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到新的资本监管标准,而国际标准达标时间可最晚至2019年。
  监管自有监管的道理。2011年第三季度例会上,银监会一位领导曾说,世界上不少国家巴Ⅲ实施动作比中国还快,最后达标时间表也做了相应提前。
  今年10月,资本新规征求意见稿已进行完第三轮征求意见,监管机构对部分条款进行了微调。根据10月份的版本,中金公司分析,新规对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再减少0.2-0.3个百分点,其中,对上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在0.7-0.8个百分点左右。
  至于流动性、杠杆率和拨贷这另外三大监管指标,此番银监会调整方案中,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目前可确定的是拨贷比和流动性指标这两项可能推迟执行,但标准是否会修改,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杠杆率要求将继续执行。
  上述三大监管指标上,44号文此前也提出较国际标准严格的要求,4%的杠杆率要求高于3%的国际标准;而在贷款损失拨备要求上,银监会还提出拨贷比(拨备与信贷余额之比不得低于2.5%)这一新指标,更让不少中小银行倍感压力。
  监管微调难言放松
  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资本市场,都对银监会这一微调表示出极大欢迎。
  中金公司认为,银监会此举是逆周期监管原则在周期下行时的体现;其认为明年监管政策将不会延续收紧的方向,而是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适时微调。这也反映了逆周期监管的原则,即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监管政策应该适度放松。
  14日,一位股份制银行中层坦言,他关心的恰是如何界定系统重要性银行,数据一直在测算,我们也在等监管层下一步明确。
  银监会此时选择微调新四大监管工具,有何意味?
  一位资深监管人士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即便新的四大监管标准明年开始实施,也不会对主要商业银行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对外界心理影响很大,比如一旦补充资本金,对市场的冲击很大。
  第二,部分机构尤其是小机构准备不充分,尽管指标能达标,但从机制上看,比如资本的筹集机制和整个转型看,还没做好准备。
  第三,新主席尚福林刚到银监会,还需要时间对原先重大的制度安排琢磨一下,新四大监管标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而尚素以风格稳健闻名。
  对信贷投放不会有影响
  因此,他认为,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推迟实施,不能简单认为是监管放松的标志,最终还是要实施的,银根放松取决于货币供应量,而不取决于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不会对信贷投放贷产生直接影响。
  监管层这一微调,预计将会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产生一些影响,比如资本消耗大的项目,诸如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项目贷款就少放一些;而节约资本的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个人贷款可多放一点。
  中金公司也认为,上述政策无助于释放信贷投放能力。
  目前影响银行放贷能力的最大瓶颈是贷存比,并非资本充足率。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上市银行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9.77%,资本充足率达到12.11%,足以支持2012年的信贷增长。但是贷存比依然吃紧,存款增长依然乏力。
  权威消息显示,2011年12月初,四大行存款下降近4000亿,导致贷款增长不足300亿。(.21.世.纪.经.济.报.道 .史.进.峰)

 

  银行业监管新规推迟实施
  记者从银监会相关人士处证实,银监会将推迟实施原定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银行业新监管标准。
  据了解,此举主要是避免政策实施后对市场造成大的冲击,所采取的一种谨慎稳健的态度。鉴于当前国内经济增速面临下滑,银行业需要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确保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包括信贷投放。因而,监管标准可能将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并再次向业界和学界征求意见。但何时实施目前尚无具体时间表,要视修改情况而定。
  业内人士指出,新监管标准实施日期的推迟,有望缓解银行的短期资本补充压力。
  今年5月份下发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规定,新监管标准自2012年初开始实施。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与现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大型银行11.5%、中小银行10%)基本一致。此外,杠杆率标准不低于4%,拨贷比达到2.5%。上述标准需在2016年底达标。
  此前,记者了解到,为实施新监管标准,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做相应的准备,以期在规定期限内达标。尤其是杠杆率和拨贷比,部分银行距离达标线尚远。为此,这一高标准、严要求的监管标准曾一度引发市场热议,因为其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压力。尤其是在2009年的高速信贷投放之后,补充资本金成为银行能够继续放贷的必要条件。而未来,这种资本补充的压力还将长期存在。
  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认为,推迟新规的出台,显示监管者对监管政策过紧的微调态度。报告认为,明年监管政策将不会延续收紧的方向,而是将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适时微调。这也反映了逆周期监管的原则,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监管政策应该适度放松。
  报告分析认为,目前影响银行放贷能力的最大瓶颈是贷存比,并非资本充足率。截至2011年3季度末,上市银行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9.77%,资本充足率达到12.11%,足以支持2012年的信贷增长。但是贷存比依然吃紧,存款增长依然乏力。不过,银监会大幅调整贷存比指标的可能性不大,市场预期其将通过推动定向金融债等方式在实际执行中适当松动。(.上.证 .苗.燕)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