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整肃内幕交易铲除股市毒瘤
整肃内幕交易 铲除股市毒瘤
新华网上海12月14日电(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国内证券行业整肃风暴发动,越来越多的内幕交易、违法套利案件浮出水面。
操纵股价、老鼠仓、抢帽子,这些违规套利手段屡屡突破红线获利,不仅侵害普通投资者权益,也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铲除股市毒瘤,营造公平投资环境,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这对我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违规交易数百亿元,股市成提款机
操纵股价、老鼠仓,国内股市中内幕交易魅影频现。
根据证监会最新通报的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案件,案值之大、手法之嚣张,令人触目惊心。
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薛书荣等人以70个自然人名义在44家证券营业部开立112个资金账户,动用超过20亿元资金预先买入锁定股票。
与此同时,安排人员制作荐股PPT,将其再传至薛书荣控制的节目制作单位--中恒信公司,最后通过购买9家电视台证券栏目时段,吸引投资者入市,以抢帽子交易方式操纵股价,共交易股票552只,累计交易金额571.76亿元,非法获利4.26亿元。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又怎么可能知道电视屏幕后面是怎样一个精心布置的圈套呢
实际上,这种抢帽子把戏并不复杂,首先是提前买入指定股票;然后利用电视财经节目等渠道散布虚假信息,诱使投资者买入这些股票;第三步是快速出货,获利了结。简单三步走,套来巨额利益,坑了无数散户。
在国内股票市场,为了从二级市场获利,更为直接的违规手法就是在机构购买某只股票之前买入,而在资金撤出之前卖出,也就是老鼠仓。虽然对此监管异常严格,但铤而走险者前仆后继。
从上投摩根的唐建、南方基金公司的王黎敏到融通基金公司原基金经理张野,从景顺长城原基金经理涂强到长城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刘海、韩刚,再到今年曝光的许春茂、李旭利,这些黑色基金经理给市场留下的不是净值不断攀升的财富效应,而是损人利己的不齿行为。
然而,由于老鼠仓极其隐蔽,想要查处并不容易。就以非法获利1000余万元的李旭利为例,其案发非常偶然。2010年下半年,上海证监局发起对交银施罗德基金另一位出走私募基金经理郑拓的调查,顺便将该公司其他人员的电脑亦带走调查,李旭利老鼠仓案才意外曝光。
而近期,光大保德信的明星基金经理许春茂也因涉案老鼠仓交易一审获刑三年(缓刑三年)。他交代,短短一年多,其违法交易金额接近亿元,非法获利209万元。他承认:通过邑他人非法交易,手段很隐蔽。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江赛春认为,基金行业是一个建立在信托关系上的行业,管理人受托管理资产,投资者的信任是行业存在的根本。基金从业人员利用老鼠仓获得利益,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对基金行业的信任。
揭秘内幕交易三大套利点
无论是老鼠仓,还是操纵股价,都有一个时间的问题,从中获利必然涉及到何时介入又何时退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重大敏感时间点就成了套利的关键点。
财报公布、重大资产重组、IPO之前突击入股都成了一夜暴富的手段。而这一切,前提都是需要知晓内幕,并付诸行动。
有证监会负责人把内幕交易比作偷,小偷从菜市场偷一棵白菜,人们都会义愤填膺,但如果有人把手伸进成千上万股民的钱包,却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内幕交易的实质。
某些股价的暴涨暴跌总是与并购重组、业绩公布、分红方案如影随形,因其中诱惑不小,也极易成为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的滋生地。
--重大资产重组往往成为不少个股乌鸡变凤凰的契机。如果能够在消息尚未披露、股票尚未停牌之前买入,往往能够坐享重组方案落实、股票复牌之后大涨的成果。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前的股价异动,已成为国内股市的一种现象。
日前查处的天山纺织(8.44,-0.26,-2.99%)案就是典型的重组案。天山纺织的重组方新疆凯迪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姚荣江在确定重组方案后,将信息告诉自己所控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清,并于后两日利用多个账户买入天山纺织股票共计128.5万股,交易金额为805.8万元,获利近两倍。
--年报公布前高送转方案的公司成市场挖掘的重点。相对于中小投资者难以踏准高送转个股而言,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往往能够精准潜伏。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总结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内幕交易行为也随之出现新特点,一方面并购重组成为内幕交易行为频繁的环节,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内幕交易问题已成为市场监管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日益多样化,内幕交易行为的涉案主体更趋复杂。
--新股发行前的突击入股成PE腐败的重要内容,部分公司再融资前与机构配合拉抬股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市场公平,让投资者上套。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仇彦英表示,近年来,借助中国资本市场高企的发行市盈率,一些人将内幕交易的阵地从二级市场逐渐转入一级市场。在上市环节中,行政官员、发行企业高管、保荐、PE、询价机构等相关人员都是最先知情的内幕信息人员,这些利益相关者的亲朋借助资源之便,在上市前购买该公司的股票,上市之后顺利脱手,获得巨大利益。
将零容忍落到实处,创造清明投资环境
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明确表示,对股市内幕交易将零容忍。
东方证券研究员夏锐鹏认为,国内资本市场违规资金问题是长期毒瘤,必须以更严厉的制度手段堵住漏洞。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内幕交易、控制股价、老鼠仓等行为,最难界定的是内幕的概念,而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也经常会被钻空子。事实上,除了已经查处的内幕交易,还有很多打擦边球的交易。
根据相关规定,国有控股股东不得利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内部消息,在二级市场上买卖上市公司股票。但是《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规定,持有、控制公司股份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的股份数量,每达到该公司股份总数1%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做出公告。
对于未超过1%的交易量,无需公开其交易信息,无疑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操作的隐蔽性。
从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对于内幕的规定极其严苛。《欧洲经济共同体法律准则》定义为--那些尚未公开披露的,与一个或几个可转让证券的发行人,或与一种或几种可转让证券的准确情况有关的信息。如果该信息被公开披露的话,可能会对该证券的价格产生影响。
除了标准的界定之外,判罚不力、违法成本偏低已经成为造成内幕交易频频出现的一大原因。在美国,同样涉嫌内幕交易的美国对冲基金公司帆船集团创始人拉杰·拉贾拉南被判处11年监禁,除了退还5380万美元非法所得,法庭还判处1000万美元罚金。该公司包括交易员、律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顾问在内的25人被认罪或定罪。
与之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二十年,监管力量相对薄弱。《证券法》对于内幕交易等市场失当行为的处罚大概是一至五倍,往往就是几万、几十万元了事。这个数字对于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金融大鳄能有多大震慑
由于基金经理在市场中的特殊地位,其本应是资本市场信息安全的防火墙,但这个群体里的堕落者却成了透风墙。巨大的利益诱惑,职业操守的缺失,较低的违法成本,让这些基金经理们铤而走险。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说。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等建议,当务之急是从制度层面实现对内幕交易的源头治理,发动包括投资者、民间力量在内共同参与对此类案件的监管;提高内幕交易违法犯罪成本,强化内幕交易防控建设。(新华网 记者陆文军、桑彤、沈而默、杨金志、姚玉洁)
中国股市为何选择郭树清
2011年11月,郭树清成了热门关键词。他突然离开建行,随之扛起资本市场帅旗,并闪电般出手,对体制机制改革痛下狠刀。面对郭树清的有备而来,网上沸腾了,纷纷历数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主席的优势,却忽略了他是中国最年轻的改革开放顶层设计全程参与者之一。郭树清曾参加过著名的巴山轮会议,时年仅29岁,身为社科院研究生。
巴山轮会议召开的背景,是1984年中国遭遇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计划经济手段,对此束手无策。当时的国务院领导,并没有终止改革,而是批准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世界银行共同召开了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会址选在从重庆驶往武汉的巴山轮号江轮上,1985年9月2日乣7日,与会政府官员和中外专家共30多人。
巴山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为陷入困境的中国市场化改革寻找方向。多年后,郭树清回忆道,巴山轮会议至少在三方面明确了改革方向:第一,明确改革的目标模式为宏观管理下的市场协调;第二,明确改革在中国过渡方式为一个渐进过程,但也必须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第三,明确改革过程中必须保持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重点是防止通货膨胀。
是先改革,还是先治理?这是巴山轮会议的中心话题,也是20年来证券市场挥之不去的最大困惑。迥然不同的是,巴山轮会议时,郭树清还只能算是顶级高尔夫赛场上的球童;而如今,他已经是顶级大赛的顶级赛手。
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伊始,是否有过一次类巴山轮会议,不得而知。但是,他上任仅20天,证监会就直逼证券市场20年顽疾,推出六项改革措施,惊煞市场。这六项措施包括:推进债券市场互联建设、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和再融资制度、打击内幕交易、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清理各类交易所。
与之前历任主席相比,做过上市银行董事长,是郭树清最重要特征;遍尝市场参与者的酸甜苦辣,也有过切肤之痛。如果说,以往证监会主席就像是政府的代理人,郭树清却被突然壮大的粉丝定义为市场参与者经纪人,可以代表他们的利益诉求。
然而,郭树清的独特履历决定了他的角色多元-全程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还成功游走于宏观管理的最重要岗位。这样的个人机缘,只属于1960年代之前出生的少数人,1960年代生人,无论多么优秀都与此无缘。那是一段无法复制的历史-急需市场化设计人才,但又处于绝对空白期。正因为有了如此稀罕的全程设计和全程参与,才赋予郭树清入主证监会更深层的意义。
证券市场理应是市场经济发展较高阶段的产物,但中国不是。中国证券市场诞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前期,演变为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产物。这看似有悖于正常发展逻辑,市场几乎建在危卵之上,布满制度漏洞。然而,这却是中国的必然发展路径。当中国尚未发行第一只股票时,海外成熟市场已经频发金融大爆炸,进入了金融衍生产品时代。中国推开门窗虽晚,但也被大洋彼岸的美景深深打动。
证券市场的前10年,中国在条件不成熟时抢到了发展先机,但也不断累积制度欠债。既然出来混,日后总要还。第二个10年,市场进入了制度债偿还阶段。如我们所见所痛,制度还债与投资效应,不可能双赢,命中注定要坐跷跷板。历任证监会主席都因此有所建树,更有所无奈。
到了郭树清时代,证监会不再有退路。金融市场化最后一公里,资本市场成为改革的中心。扛帅旗者,要懂宏观经济也懂地方经济,懂货币政策也懂外汇管理,懂银行经营也懂资本市场。最后,选择了坐过巴山轮的郭树清。(.当.代.金.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