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网(微博)12月14日讯 A股市场一直有年底炒ST股的传统,不少投资者冀望ST股通过重组保壳实现乌鸡变凤凰,从而为其带来超额收益。如*ST盛润A在今年8月10日复牌后连拉18个涨停,类似的奇迹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新一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后,监管趋紧态势非常明显,包括借壳上市更加严格,创业板退市机制推出,对保荐机构的监管趋严。这些均构成市场环境中最重要的基本面,将动摇上述炒作方式的根基。而《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成为破产投资转向债权投资、债转股重要的政策基础。
《新财富》杂志2011年12月号推出由文芳撰写的《破壳——S*ST北亚式错中错或成绝响》,以S*ST北亚的破产重组为案例,分析其资产和债务,探索债权投资、债转股的可行路径。
2011年7月8日,证监会受理中航工业集团重组S*ST北亚的议案,目前该案尚在审批之中。在此之前,S*ST北亚的所有债权人获100%清偿;重组方对价比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溢价158%。这一结果看似多方共赢——债权人获得偿付,中小股东获得溢价,地方政府得以保壳,重组方得以借壳上市。
似乎只需要购买ST公司的普通股,就可以高枕无忧,静候重组成功的佳音。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专家李曙光表示,这实际上是在错误的资产上,使用了错误的投资方法,还能实现盈利,谓之错中错投资法。
作为投资破产企业的主流路径,这一错中错投资法已在中国证券市场盛行多年。反观国外成熟市场,破产重整是经营不善的企业重获新生的主要手段,但对投资者而言,投资破产企业普通股却是下策,主流方式是债权投资或债转股。
从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以来的一系列新政,以及相关法规的出台,可以预期,中国证券市场破产投资升级到债权投资、债转股或许时日不远。(全景网/陈丹蓉)
图为《新财富》杂志2011年12月号封面
(全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