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十年涨幅为零 13公司本周密集上会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A股十年涨幅为零 13公司本周密集上会

加入日期:2011-12-13 8:09:03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新股发审依旧快节奏 13家公司本周密集上会
  本报讯 继证监会网站上周公布聚飞光电等4公司首发将于13日创业板上会,西藏海思科药业等4公司首发于14日被主板发审委审核后,证监会网站12日晚间公布,利亚德光电等3公司首发将于16日在创业板上会,百隆东方和佳力科技2公司首发也将于16日被主板发审委审核。
  利亚德光电此次计划发行25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0000万股,拟于深交所上市。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LED应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吉艾科技此次计划发行不超过28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0863.70万股,拟于深交所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石油测井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现场技术服务,以及利用测井仪器为油田客户提供测井工程服务。
  长方半导体照明股份此次计划发行27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0800万股,拟于深交所上市。公司专注于照明用白光LED的封装,并在此基础上向下游照明应用领域延伸,主要从事LED照明光源器件和LED照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属于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半导体光电器件制造业。
  百隆东方股份此次拟在上交所发行1.5亿股,发行后总股本7.5亿股。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色纺纱生产企业之一,主营业务为色纺纱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佳力科技此次计划发行289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1540万股,拟于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风电设备铸件和石油化工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金融投资报)


  证监会酝酿城商行上市门槛 业界呼吁勿以规模论英雄
  12月12日,知情人士透露,证监会正在酝酿城商行上市的具体标准。
  批谁,不批谁,得有一套让人信服的标准。该人士说,目前排队上市的城商行有10家左右,包括盛京银行、重庆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这些银行都已经获得银监会放行,但尚未获得证监会批准。
  对于城商行上市的门槛,多位城商行高管和银监部门人士呼吁,要考虑地域差异和监管导向,不能以规模论英雄。大多数城商行都希望上市,如果把资产规模门槛定得很高,无异于驱使城商行继续走竭力跨区,扩张资产规模的老路,这和银监部门的监管导向恰恰相反。一位银行监管官员直言。
  河南省银监局局长李伏安12月3日也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表示,城商行上市不应取决于规模。在他看来,社区精品银行也可以是很好的上市公司,很有投资价值,这个需要证监会认可,需要上交所接纳。
  据本报了解,洛阳银行正在进行内部职工股清理、增资扩股等工作,希望以社区银行概念登陆资本市场。
  上市标准不宜变相鼓励扩张
  2010年9月,财政部联合一行三会出台《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厘清了城商行上市前内部职工持股的清理规范标准,规定单一职工持股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或50万股(按孰低原则确定)。
  当时业界预期,冰冻3年之久的城商行上市有望在2011年上半年重启。但时至今日,城商行上市仍然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一位投行人士认为,排队上市的城商行太多,且都已获得银监会同意上市的监管意见书,证监会无论是通过还是否决,都需要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在此情况下,证监会启动了城商行上市标准的制定。
  市场流传的消息称,证监会拟规定城商行资产规模需达到1000亿元,才能申请上市。这对于排队的盛京银行、重庆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而言,不成问题,但却可能诱使那些资产规模只有三五百亿又想上市的城商行,走上与监管导向背道而驰的扩张之路。
  因为那意味着这些小银行要想上市,必须谋求跨区域发展,扩张机构,扩大资产规模。其结果是,争相步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后尘,形成同质化竞争。
  在李伏安看来,如果能够让一两家社区型银行上市,则效果大不一样,具有明显的正面导向作用。相当于告诉全国140多家城商行的股东和高管,城商行能否上市不是取决于规模,而是取决于定位、服务、盈利和竞争能力等方面。
  金融高速公路网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中国不再需要第六家全国性的大银行,而是需要一大批区域性社区银行来满足城市社区的基本金融服务,城商行的目标应该是做精品的社区银行。李伏安认为,无论是银监会还是证监会,都应该支持和鼓励城商行做社区银行的定位,给予正面的激励。
  小范围跨区原则
  今年两会期间,高层言辞激烈地批评城商行盲目跨区,银监会对城商行的跨区经营审批戛然而止。
  2009年和2010年,城商行跨区节奏较快,事后看来,确有值得反思之处。不少省会城市城商行进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二级城市的城商行则争相进入省会城市,产生银行多过米店的同质化竞争格局,生存境况不容乐观。
  在李伏安看来,城商行下一步即使要跨区,也要改变全国大跨区,都到北京、上海、深圳去设机构的做法,而应做小范围、经济活动半径范围内的跨区。远距离的、与现有经济联系较少、没有优势可借鉴比较、简单占用资源,这类形式的跨区要少搞或者不搞;但是,以经济活动半径为单位,在小范围的跨区还是需要的。
  李伏安举例说:焦作或者济源的城商行跨到山西的晋城是绝对需要的,因为山西的煤要拉到焦作加工,卡车司机用信用卡,需要两头划,两地银行之间没有沟通是不行的。
  但是,河南17家城商行没必要都到郑州新区来设分行,三门峡市就到黄河上游三角洲,做跨河南、陕西、山西的社区银行就够了。(.21.世.纪.经.济.报.道)


  新股节奏放缓,才有机会
  周一沪指收盘跌穿2300点关口,创32个月收盘新低。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均不乐观,不过市场对于政策的预期有所升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周召开,为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政策时间窗口。从宏观政策看,明年将突出稳增长的重要性。从货币政策走向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法本身比较中性,预计短期内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在操作层面货币政策可能适度放松。估计未来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幅度很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同时不排除降息的可能性。
  年内市场机会很小,不过目前是选股好时机,随着新股密集发行告一段落,2012年1月中下旬将迎来发行真空期。一旦扩容节奏放缓,加之年初资金供给宽裕,大盘冬播春收的状况有望显现。 (钱江晚报)


  警惕新股破发潮再来袭
  12月5日,中小板新股雪人股份与棒杰股份登陆深交所。截至当天收盘,雪人股份下跌6.26%,成为10月份以来第一只首日破发的新股;12月6日,该股继续下跌2.42%。一边是新股的密集发行,一边是大盘的持续走弱,在此背景之下,不排除市场又将迎来新股破发潮。有分析人士认为。
  时隔两月新股再现首日破发
  从今年年初开始,市场中就不断开始有新股在上市首日出现破发。特别是3月初至6月末这段时间,一共有44只新股出现破发,破发率高达44%。不断出现的新股破发潮一直延续到今年国庆节前。9月29日,瑞和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交易。当天,该股报收于27.32元,跌破了30元的发行价格。
  不过,自从瑞和股份之后,市场中始终没有新股在上市首日出现破发。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10月和11月共有30只新股上市,且首日均未破发。这一段时间也被市场视为是新股发行的蜜月期。
  然而好景不长,在时隔两个月之后,市场中终于再度出现了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的现象。12月5日,雪人股份与棒杰股份双双登陆深交所。
  当天,棒杰股份收盘时出现上涨,而雪人股份当天收盘则报于18.56元,跌破了19.8元的发行价。
  年底新股扎堆发行、上市
  雪人股份出现首日破发之所以受到市场关注,主要还是因为目前新股上会发行节奏仍未放缓,在今年年底将再掀新股发行高潮,大量新股很可能会在年底扎堆上市。众多市场人士均担心,从雪人股份的上市首日破发开始,A股市场中的新一轮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潮将要呼之欲出。
  据了解,除了目前已经知道的东吴证、新华保险、中交股份和陕煤股份等准备挂牌上市的四只大盘新股之外,还有将近50家在此前已经过会、但是尚未发行的新股,准备在年底前争抢2011年最后的挂牌末班车,这些公司准备上市的股份数量合计超过15亿股。距离年底还有3周时间,而这些等待发行上市的新股基本面又良莠不齐。特别是在股指出现持续下跌、市场整体估值重心下移的背景下,其中的一些公司很可能会重蹈雪人股份的覆辙。昨日,国泰君安的分析师孙颖认为。
  警惕可能的新一轮破发潮
  持续走弱的市场本就已经令投资者揪心,而不断发行、上市的大量新股无疑对股市中本就有限的资金起到了抽血的作用,加大了市场的调整压力。
  在二级市场走势疲弱的背景下,一级市场的获利空间肯定也会被降低,最直接表现就是新股在上市首日出现破发。中投证券的分析师丛龙光表示,从今年年初开始,由于市场调整、新股发行三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股出现上市首日破发已经屡见不鲜。在经过了10月、11月的真空期之后,雪人股份在上市首日出现破发的现象应该引起投资者、特别是那些热衷于一级市场申购的投资者的充分关注。
  从雪人股份开始,不排除新一轮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潮即将来临,因此投资者在参与一级市场申购时的策略应该提前做出改变。丛龙光建议说,如果投资者在此之前是全额全仓申购每一只新股,那么目前阶段应该改为小额部分仓位申购新股,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那些发行市盈率较低、基本面较强的新股身上。如果接下来连续出现新股上市首日破发,那么投资者应该果断暂停新股申购。 (新文化报 本报记者 孙宪超)


  A股十年涨幅接近零 大扩容成祸首
  年底将再掀新股发行高潮12月12日,东吴证券挂牌交易;另外还有几十家已过会尚未发行的公司也将赶在年末上场……众多公司排队上市,限售股解禁高峰将至,12月的A股市场将面临着超过2000亿元的抽血压力。据分析,A股指数(沪指)在接近2011年底时,点位竟与2001年最高峰时的点位水平基本重合。也就是说,10年里A股虽然发了不少股,圈了不少钱,但回馈给投资者的涨幅却接近于零,而在不断扩容的IPO正是罪魁祸首。
  新股发行再掀高潮
  接近年底,市场上正在迎来的IPO狂潮令人注目。 12月8日晚间,证监会网站挂出宜通世纪、聚飞光电及宁波慈星等4家公司的《首发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再加上刚进入12月就披露申报稿的德联集团、南城百货和吉视传媒3家公司,12月以来已有7家公司申报上市并被受理,扣除节假日及周末,平均几乎每天都有一份申报稿登场。
  与此同时,深交所网站则挂出南通锻压、金明精机、汇冠股份、和晶科技的《招股说明书》。进入2011年下半年来,公司IPO的消息就接连不断。 8月5家,9月14家,A股市场经历短暂的喘息后,进入10月,申报上市并被受理的公司数量急剧上升。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0月共有21家公司在证监会网站刊登申报稿,11月则为27家。进入12月,状况依旧。这似乎在提示投资者,IPO正悄然提速。
  如今,当市场还在关注新华保险的IPO时,东吴证券已作为证监会分红新政后的第一单IPO,迎来上市倒计时。此外,陕煤股份、中交股份等也蓄势待发,另外还有40余家已过会尚未发行的公司也将赶在年末上场。粗略计算,12月仅新股合计发行股数就高达15.6亿股。
  股市面临抽血压力
  上市融资对企业来说是好事,但对流动性已经十分匮乏的股市来说,就不见得是好事了。
  作为即将上市的两只大盘股,陕煤股份和中交股份的动向尤其受到外界关注。其中,陕煤股份早在8月底便已过会,拟融资172亿元;而中交股份在9月底过会,拟融资200亿元。据了解,两只大盘股迟迟没有上市,主要是计划缩减此前预定的融资规模,以适应当前市场的承受能力。但毕竟上百亿元的融资额直逼今年融资最大的中国水电,已对市场心理面造成直接的影响。
  而这只是刚刚开始。据巨灵财经终端数据显示,目前已过会、尚未发行的准上市公司超过50家。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过而未发的公司登陆A股市场只是时间问题,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立即启动。为迎接它们的到来,市场需要超过500亿元的真金白银来承接。如果考虑申购冻结资金,这批新股的抽血效应将呈几何级数放大。
  除了新股的密集发行,12月还将迎来限售股解禁的高峰。经历前3个月连续低于千亿的解禁水平,12月股市又将迎来逾1600亿的解禁潮。这一数值在产业资本和高管股东频频减持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敏感。据报道,12月100家公司限售解禁股达199.24亿股,累计解禁市值约1625.38亿元,环比增长75.37%。
  据目前情况统计,今年年末赶场上市的15.6亿股将给市场带来超过500亿元的压力,再加上解禁股的1625.38亿元,A股面临超过2000亿元的资金压力。
  大扩容是罪魁祸首
  接二连三的上市消息让市场惊讶不已,而资金短期流动性紧张也让A股如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就承受不住。
  新股上会为何上演年底疯狂?有券商人士对媒体表示,监管部门未来可能出台更多涉及新股发行的政策新规,若等到明年上会,可能将增加各方的工作量,财报需要更新,新规涉及的内容也需要修整,这是公司急于在年底上会的主要原因。
  但相比于股市重量的不断增加,股市的质量却未见提高。有媒体认为,这是IPO大扩容惹的祸。
  据《每日经济新闻》盘点股市10年来的发展,发现眼下的沪指在接近2011年底时,点位竟与2001年最高峰时的点位水平基本重合。也就是说,10年里A股虽然发了不少股,圈了不少钱,但回馈给投资者的涨幅竟然接近于零。
  据报道,2001年,一年间上市公司不超过63家,市场还可以慢慢消化,投资者也可以慢慢分析和选择;2011年,一年间上市公司或超250家,平均计算,几乎每个交易日都有一只新股上市,投资者应接不暇,市场资金自然也就无力承受。
  这就类似于股池被不断拓宽,资金活水却不见如何注入,代表水位线的股指只能选择下降了。 有资深投资人士对媒体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IPO扩容本身并没有错,然而,当IPO扩容速度过快,市场资金就会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境地,市场自我修复功能就会发生紊乱。而眼下,大盘股扩容多半对股票二级市场形成抽血效应,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加上大小非疯狂减持,12月市场面临的压力显然更为沉重。但另一方面,即使知道过多的抽血会减少资本的推动能力,或许股市还会不阴不晴地与中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相脱离,但IPO的速度和体量也未必能够减缓或减少。
  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等着上会的公司就不下数十家,而各大券商手中的IPO项目数量也不在少数,新股发行速度减缓的可能性不大。(辽宁日报)


  大盘股扩容续加码 谋定而动防政策预期落空
  【香港商报讯】记者王长久报道:股谚有云:通胀无牛市。上周公布的内地11月CPI数据显示,同比涨幅回落到4.2%,创年内新低,说明通胀风险大幅释放。但内地股市并没有因此而走好,反而出现2.03%的周跌幅。市场人士认为,从上周五市场表现看,两市今年以来的持续大跌除了通胀的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周一召开,如果政策预期落空,两市走势便不容乐观。
  久盘或必跌
  从10月10日开启的2300点保卫战,到上周五已经持续整整两个月,这是内地股市今年以来多方唯一的一次有组织的有效防御战。从汇金增持四大行股票到国务院释放微调信号,从管理层突然提前宣布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到上周多方在2300点附近完成多次的盘中逆转,盘面显示,一直到上周五,市场多方仍没有放弃对2300点关的防御,就算上周四大盘最低见到2302点,市场多方仍没有放弃最后的机会。所以,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大盘多方本周仍会在2300点附近负隅顽抗,2300点关作为政策底能否保住晚节,关键就看本周。市场人士分析,上周五美欧股市走好对内地股市本周开局应有一定的支持,CPI数据的回落至少会加大市场各方对流动性宽松的预期,而两市平均市盈率回落到14倍左右说明市场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内地股市一直就有「久盘必跌」的股谚,尽管多方两个月来持续防御,并藉助一次次利好将大盘推高,但2536点竟然成为久攻不克的铁顶,而大盘两个月来已经不断地降低大盘的底线,从去年大底2319点到2307点再到上周的2302点,2300点关已经支离破碎,似成一层窗户纸,空方或轻轻一戳就会捅破。久盘或必跌,或许就在本周。
  2300点并非政策底
  2300点是政策底是市场各方的共识,两个月来管理层在2300点关附近连续出手,也能证明这一点。但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从近期管理层的举动看,2300点是政策底的说法很牵强。首先从扩容的节奏来看,2300点关一直就不能说是政策底。要让2300点成为政策底,就必须扭转市场资金供求失衡的问题,也就是必须在市场扩容上有所表示。但新主席上任以后,尽管推出了强制分红、降低过会率、启动创业板退市试点,但是在市场扩容问题上的表态却是鲜明的,就是市场走熊与扩容没有必然关系。这就让市场多方无法有效积聚市场做多动能。内地股市以往21年的走势说明,在一个极端积弱的市场,要改变市场方向,就首先要从扩容问题上提出有效措施,如暂停新股发行。而不这样做,市场就难以确认政策底。市场近两个月的走势也说明,扩容是市场无法改变方向的主要问题。10月反弹刚刚形成,管理层就安排中国水电上市,结果将第一波反弹打住;第二波反弹刚刚形成,内地就有大盘股的申购,第二波反弹就夭折了。这也是2536点成为铁顶的主要原因。而今,大盘在2300点附近多空肉搏,而管理层上周刚刚安排新华保险发行,本周就安排新华保险和东吴证券上市,市场会把这个当做利好吗?大盘股年底连续突击上市,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扩容更是紧锣密鼓,如本周将有8家公司上会。所以,2300点是政策底或是市场多方的一厢情愿,管理层从来没有说2300点是政策底。既然2300点的政策底是市场自封的,市场人士分析,那它对空方的威作用就有限了,难怪2300点关的警报两个月来就一直没有解除。
  反弹时点或续延后
  熊市经常有,今年大不同。市场人士分析,内地股市过去21年总体上是牛短熊长,投资者对牛熊转换早已司空见惯了。但是,从2007年10月16日开始的熊市,却让市场各方连喊看不懂。本轮熊市与以往不同。一是发轫于美国扩大于欧洲,席卷全球,现在又波及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危机,并且愈演愈烈。二是中国经济遇到了空前的困难。过去股市无论牛熊都是市场自身问题作用的结果,而经济一直是高速增长的。特别是中国入世这10年,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就是中国,人们无需担心经济大环境的问题。而现在,中国经济的前景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通胀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经济增速回落问题又出现了。原来一直受到追捧的人民币如今连续8次盘中触及停板,让人们感到热钱在流出,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信心出现了变化,甚至有人分析认为或进入贬值周期;明年市场各方预测中国经济增速将回落到8%一线,国家强调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不变,但人们更多地认为明年国家将出手转向保增长。流动性仍是一个大问题,市场人士认为,等2011年年报公布人们会看到上市公司资金面的紧张程度。股票是船,资金是水,水少就无法行大船;证监会上周通报最大规模证券操纵案,疯狂买卖552只股票,这也会打击市场信心。综上分析,市场短期不容乐观,2300点如果跌破,相信不会有人感到奇怪;上周市场继续向下寻求支撑,不但指数创出今年以来的新低,成交也刷新了今年的地量。人民币兑美元连续触及「跌停」,国内外市场出现了「唱空、做空」中国的思潮,不断放大外资撤离中国的景象,鼓噪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短线支撑在2250点附近。而从中期看,反弹时点或继续延后。(香港商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