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银行(601988)卡发卡总量已突破28亿张,中小银行需警惕信用卡扩张未使用额度风险
2011年,中国银行卡的发卡总量已突破28亿张,人均持卡2张。借记卡仍保持高速增长,信用卡在经历“跑马圈地”的盲目发卡后,进入深耕细作阶段,增速放缓。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的《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营总体情况》显示,银行卡业务80.65亿笔,同比增长21.1%;金额83.81万亿元,同比增长32.4%。银行卡消费业务16.40亿笔,金额4.07万亿元,人均银行卡消费金额3056元,换算成年度消费,人均每年消费1.22万元。
银行竞争激烈,借记卡积分上线
2011年三季末,借记卡累计发卡量达25.38亿张,人均持卡1.8张。截至2011年6月,借记卡累计发卡量农行为41800万张、建行32900万张、工行31800万,民生、光大银行(601818)均突破2000万张。
如此大的借记卡发卡量,银行卡业务的竞争加剧。
江苏银行银行卡中心副总经理衡震远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银行卡的收入主要来自刷卡消费的返佣,佣金率跟信用卡差不多,但借记卡有规模优势。”
衡震远还表示,借记卡的同质化比较严重,想要在激烈的借记卡竞争中突围,必须加强产品创新。
据了解,此前很多银行为增加借记卡的交易量,银行客户经理会私下对持卡人宣传“储蓄送礼品”等活动。
近期,各银行在借记卡上不断创新,借鉴信用卡营销方法,推出借记卡积分的方案。如2011年7月1日最新上线的中信银行(601998)借记卡客户积分宣称:首次开卡最高送4000分,消费1元积1分,网银、手机银行交易100元积1分。开通第三方存管、购买理财产品均可积分。
第一家推出借记卡积分的是民生银行(600016),民生银行2008年针对借记卡推出的“非凡?分享”客户积分计划。目前,16家上市银行中,交行、农行、兴业、中行、宁波银行(002142)、南京银行(601009)、北京银行(601169)7家银行尚无积分服务,其他9家银行均推出积分服务。
9家推出借记卡积分服务的银行,规则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管理。在积分门槛的设置上多数银行不限客户类别,深发展仅限金卡及金卡以上级别客户,招行则要看开卡地区的具体情况;银行对积分有效期的规定五花八门,采集期和有效期含混不清,有“次年年底失效”,也有“隔年失效”,积分渠道上,建行、招行、浦发仍主打刷卡消费,渠道有限;工行一般涉及异地存款、异地转账和刷卡消费;光大一般由存款、投资理财组成;民生渠道最多,线上线下,一张借记卡基本涵盖了银行的所有常用业务。
衡震远表示,“借记卡只是一个业务平台,除了盈利和业务创新,更重要的还是丰富借记卡的功能和提高增值服务,如把存取、转账、理财等各种业务集于一卡,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便捷程度。”
中小银行疯发信用卡,需警惕风险
几年前,各大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鲜有盈利,近两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业务才逐渐开始盈利,但与前期的巨额投入相比,也只是九牛一毛。
深发展信用卡中心总裁曾宽扬曾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信用卡有三方面的收入,年费收入、利息收入以及返佣,这些在内地都很低,返佣率0.38%,香港是1.1%,台湾1.55%;利息8.25%,新加坡和香港都是24%,台湾20%;2005年后,很多信用卡都免年费了。信用卡本身有它的盈利能力,但在国内的盈利能力比较低,但我们有13亿人,可以靠规模取胜。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2003年-2008年,各银行“跑马圈地”,信用卡累计发卡量暴增。
2009年以后,发卡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部分大银行信用卡业务开始精耕细作,不再一味地追求发卡量,而是努力提高信用卡活卡率和客户服务。
但是,为了实现靠规模盈利,一些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尚未达到一定规模的中小银行则还在“跑马圈地”。
在深圳,记者观察半年发现,四大行、招行鲜有当街摆摊或上门推销信用卡,而个别地铁站兴业银行(601166)的信用卡推销员随处可见,浦发、华夏银行(600015)推销员更是深入CBD地毯式扫楼推销信用卡,深发展则大力向平安寿险客户交叉销售信用卡,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也在各地大力发放信用卡。
2011年半年报显示,兴业信用卡贷款余额为166.7亿,信用卡未使用额度高达348.44亿;华夏分别为26.16亿和72.9亿,深发展则为63.8亿和119.89亿;宁波银行2010年信用卡贷款余额和未使用额度分别为27.42亿和53.05亿。
上述四家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总和为284.28亿,信用卡未使用额度竟高达594.28亿,是前者的2.1倍。
某银行业分析师表示,“信用卡未使用额度过大,一个是浪费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潜在风险,一般是银行在信用卡扩张阶段出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