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拐点了?李志林:新股停业 谢百三:股市风险很大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水皮:拐点了?李志林:新股停业 谢百三:股市风险很大

加入日期:2011-12-10 9:58:4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龙年春节或现大级别行情
  曹仁超料欧债危机困扰十年
  水皮:人民币出现拐点了吗?
  李志林:停止扩容 对新股发行停业整顿
  叶檀:抑房产热才能产生中国的功夫熊猫
  桂浩明:4颗地量十字星酝酿变盘信号
  谢百三:中国股市风险依旧很大
  郎咸平:艺术品市场火爆是经济更大危机的前兆
  李伟:股市十年成圆点 犹如股民一滴泪

  龙年春节或现大级别行情
  近期行情惨淡,明年能否出现较大行情?什么板块值得投资?上海旭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旭东认为,2012年春节前后或将出现参与价值较高的大级别行情。
  中国证券报:11月底央行近3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有什么影响?
  李旭东:这只是向市场发出一个初步试探性信号。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用意在于缓解近段时间以来市场中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及改变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而需要根据市场的反应及未来经济数据的变化,做出下一步动作。如果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那么整个货币政策的基调和央行货币政策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对于A股走势而言,政策面变化能够为中期行情提供更多的依据,但长期走势主要依赖于经济增长状况与经济结构,短期走势则多体现惯性的技术特征,所以期望仅靠一则利好就改变弱势显然不现实。
  中国证券报:降准后股市本周仍然处于下跌态势。对近期市场走势如何分析?
  李旭东:消息刺激只能伴生短线局部反弹。降准政策宣布次日,市场高开低走,令很多期望行情逆转的投资者倍感失望。但其实,这也是市场的一种正常反应。2008年11月27日,突然降息的利好也给沪市留下了一条实体近百点的大阴线。在持续调整格局下,政策利好的效应需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累积过程,利好政策对于短期市场的节奏会有明显影响,但市场趋势的惯性作用力依然会有所影响,市场内在运行结构的改变不是一日之功,从政策底到市场底,往往需要足够的调整过程。近期市场维持阴跌走势,需要在自然沉降中寻找到市场底部。
  中国证券报:市场震荡,难以捉摸,后市行情如何判断、如何操作?
  李旭东:每次短线底部形成时,升级为大级别反弹行情的概率也在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走势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性,交易行为普遍立足于在不同条件环境下的概率判断,市场波动可以有极端、有偏差,但不至于长久失衡。沪综指自3478点调整以来已持续两年多,尤其是2011年的调整从年初贯穿到年尾,中间基本没有级别稍大的反弹。在大趋势没有改变的背景下,对于持续超跌形成的技术反弹可轻仓参与,避免孤注一掷的猜底冒进。而在趋势转折特征明朗时,则需及时转变思维,积极参与。
  中国证券报:年底十二五规划频出,主要看好哪些板块的投资机会?
  李旭东:十二五规划是对长期内经济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的部署,必能在市场中形成足够影响力,成为主题投资的核心线索。对相关行业带来的投资影响主要看是否对行业形成实质性的支持,如减免税和提供财政资金扶持等,这样才能形成较为持久的热点。由此出发,我们重点关注那些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技术成熟的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生物医药以及节能减排等相关产业。同时,劳动者报酬的提升会带动消费产业持续旺盛并不断升级,食品饮料、商业旅游等消费行业我们也会给予持续关注。
  中国证券报:市场大概在什么时候会出现较大行情?
  李旭东:大行情的出现需要市场内外因素多重共振。从汇金入市到降准,政策面已经发出积极信号,而国内通胀形势及随之形成的调控压力减缓是未来最值得关注的因素。股市的上涨最终落到实处是需要资金推动的。未来房地产价格回落是大势所趋,到2012年会更加突出。这个中国最大的资金蓄水池必然会溢出部分资金分流到股市之中。大盘从6124点至今已经调整了4年有余,从国内股市周期循环规律观察,到2012年正好形成一个完整周期。各种数据及市场迹象表明,2011年四季度CPI转折下行已成大概率事件,因而在公布四季度数据后,2012年春节前后,市场有望迎来较大级别、有足够参与价值的反弹行情。(.中.国.证.券.报)


  曹仁超料欧债危机困扰十年
  据港媒最新报道,港股昨日再度沦为大户提款机!内地通胀远低于预期的利好消息,未能破灭欧债忧虑,恒指昨急挫 521点 (2.7%) ,收报 18586点,明显跑输区内股市。有基金界人士指出,基金减持港股的趋势仍不变,换言之,年底前大户势继续沽货?钱。
  港股昨日收市跌 521点;在大跌市下,昨日共有13只牛证遭收回,轮证成交佔大市成交比例增至 40.5%。昨日蓝筹几乎全线倒下来,仅华润电力(836) 逆市升 2.8%;中资金融股成为重灾区,中国人寿(2628) 挫 4.7%,为表现最差蓝筹,四大国银工行 (1398) 、中行 (3988) 、建行 (939) 及农行 (1288) 跌 2.6%至 4.1%不等。内房股亦惨情,恒大 (3333) 插 7%,中国海外 (688) 跌 4%。
  综观全周表现,恒指跌454点或 2.4%, H指则跌284点或2.7%。英业环球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陈炳强表示,较早前港股单日反弹 1000点,但交投偏少,显示基金欠追货意欲,现阶段基金进一步减持股票、增持现金亦在所难免。他预料港股将会持续向下,短线 18000点或有支持,若欧债问题未能逐步解决,大市再度下试 16000点的机会不低。
  独立股评人曹仁超预期,未来恒指将于16000至20000点上落,明年底上望 24000点;他估计,欧债问题未来5至10年也不会完全解决。
  鸿昇证券董事张益祖称,是次欧盟达成的局部协议,只是暂时缓和市场气氛,「拖住过圣诞」,除非下周恒指能很快重越19,000点关,否则后市依然有压力,预期港股暂于18,300至19,000点间波动。
  丰盛金融资产管理董事黄国英表示,股市已逐渐丧失原来功能,一大批上市公司,甚至蓝筹股遭边缘化,散户「眼尾都唔睇多下」,不会选择股份,只会炒作股市方向。
  不过,他深信年底前「好友」会反攻一转,因此昨日降低对冲,伺机吸纳小量股份,例如中国财险(02328)。他又说,美股反弹后依然有机会再挫2至3%,恒指暂时还未找到支持位,后市或会再度受压,但相信恒指于17,500点会有不俗支持,因此一旦接近这个水平,会再度增持股票,并且会购入一些二、三线股份,如大酒店(00045)等,冀年底会炒上,另长线可考虑买维达国际(03331)。展望下周港股,预期恒指于18,100至19,000点间反覆。


  水皮:人民币出现拐点了吗?
  人民币汇率的下跌已经没有悬念了,有悬念的是还有多少个连续的跌停或者说还会不会出现跌停的走势,其实按照每天千分之五的涨跌幅限制,即便七个跌停,人民币实际的贬值幅度也超不过3%,对照汇改以来人民币单边升值27%而言,所谓的调整不过也就只是一个零头而已,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很多人都知道叶公好龙的故事,现在围绕人民币的贬值所引发的议论很多也有叶公好龙的味道。
  压迫人民币升值一直以来是美国朝野上下一致的要求,不过表现形态不一,政府唱红脸,议会唱白脸。
  中国政府每次中美高峰论坛都疲于应付,要像教小孩一样地耐心说明,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不是中国人民币升值造成的,美国人民的就业跟人民币的升跌就更没关系,次贷造成的金融危机和中国人民的储蓄习惯就更没关系。现在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正好给了中国政府一个回击美国人的最好的证据,那就是中国并没有在操纵人民币汇率,以后美国人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回答只需要两个字,闭嘴!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为什么?
  因为不管什么因素,比如,中国经济放缓,或者比如美元持续升值,再比如欧债危机蔓延,结果是一样的,美国资本市场的机会,至少是阶段性机会比中国大,投资效益比中国高,所以美元选择回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何况,今年以来中国的外贸形势已经出现变化,一般项目下出现了734亿美元的逆差。根据常识,顺差之下本币升值,逆差之下本币贬值,此前中国外汇占款人民币下降也正是与此有关,这是前因,或者说现实。问题在于,后果如何,或者说因此而引发的预期是好是坏,有利好因素对冲还是有利空因素叠加。外资流出中国会不会被解说成中国经济增长长期拐点的出现,甚至演变成崩溃论,如果那样就会反过来更加大外流的洪峰,毕竟全球三分之一的外汇储备在中国,中国本来也会面临流入预期减少而流出预期增加的压力,现在这种未来的压力会不会提前释放,而且是一种集中释放?前因后果如果产生了链接会不会恶性循环,这是我们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的,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字吸引水皮的不是CPI的下降到4.2%,而恰恰是PPI下跌到2.7%。CPI是从6.5%降下来的,而PPI是从7.5%跌下来的,跌得如此迅速陡峭,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对未来通缩的担忧吗?当拐点真的来临之际,我们真的能坦然处之吗?我们对拐点的性质是长期短期真的有把握吗?我们明年的短期基调是延续今年的宏观调控基调,具体操作起来真的会不变吗?
  三个问题在考验我们所有的人。
  问题之一,三十年高速增长的周期是否结束了?
  问题之二,中国会不会重演日本广场协议之后,日元从250兑美元狂升到80兑美元之后迷失的十年?
  问题之三,中国会不会遭遇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泰铢狂贬70%以上的灾难?
  当然,判断是一回事,应对又是一回事。年中,水皮杂谈曾经发表过《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文章,指出全球一体化,覆巢之下没有完卵,中国应有应对之策,千万不可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天在变,道亦要变,这并非简单的否定自我而是突破自我局限,从否定到否定需要胆略,更需要勇气。而阻断现实和预期的恶性循环恐怕是当务之急。
  政策之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李志林:停止扩容 对新股发行停业整顿
  华东师大 李志林(忠言)博士
  本周股市持续走低,连创397亿、388亿的今年地量,在2307点关口苦苦挣扎,市场人气全无。原因是什么?
  在我看来股市低迷的关键在于:供严重地大于求。
  1、扩容大跃进世上罕见。在流通市值从股改前的8900亿增长了20多倍之后,还每年进行1万多亿、300多个新股的扩容和再融资、没完没了大小非减持、一年中900多亿的高管离职抛股,对股市来说,就像绞肉机那样,把股指和股价越绞越低。
  2、市场资金越抽越少。2009年基金市值有3.4万亿,股市保证金有3.2万亿,流通市值仅5万多亿,所以有1664--3478点的大行情。如今,这两个数据已分别缩水到2.1万亿和9000亿,市场资金严重匮乏,已经无力承受扩容,特别是大盘股扩容。
  3、二级市场资金纷纷转向了创投。据媒体披露,目前有3000多家创投公司在搞PE,每家有2--3个项目,正积极在寻求机会到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捞一把,发大财,这意味着有6000--10000家公司将在未来几年上市,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数字。
  4、新股高价发行中隐藏着腐败。自2009年恢复新股发行以来,有人以市场化定价的改革为名,为新股三高发行大开方便之门。明明二级市场估值20多倍市盈率,但新股发行价却高达80--100多倍;明明现在二级市场估值已降到13倍,但近来仍有新股发行价63倍,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有猫腻。我曾不止一次地撰文抨击新股三高发行,主张向定向增发看齐,给新股发行价限价,不得超过二级市场同列股的9折。但是,管理层人士却坚持认为:政府不能干预市场定价。我又反驳道如果此论正确,那么,七部八委用限购、限价的行政手段,严厉抑制房地产泡沫,岂不是错误的?终于,新证监会主席上任后,抨击了新股三高发行。之后,沪深两个交易所的总经理都公开谴责基金经理收取好处、刻意为新股定高价的行为。不少市场有识之士揭露了新股超高定价的内幕:一是,上市公司可以获得几倍的超募资金,其高管可以凭持股市值而在财富排行榜上有名;二是,拥有廉价获得巨额股份的创投老板身价顿时上百亿,一年后就可以高价抛售;三是,参与定价的机构可以不掏一分钱、一股不申购,却拥有为新股定高价的投票权,而个人却收受了来自两个方面的数量不等的大红包。这在国际上属于明显的职务犯罪,应严厉惩处,甚至法办。但在中国股市,这一切都在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旗号下,变得合理合法,大行其道。而一级市场的投资者稍有不慎,就被新股破发而套牢;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更是因新股的普遍腰斩,而亏损累累,股市的宝贵资金白白地流向了超募公司,放在银行里睡大觉而严重失血。
  如何扭转股市的低迷?停止扩容,对新股发行停业整顿,让市场休养生息,这无疑是市场最迫切希望的。但是,从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很小。既如此,我认为,不妨从重塑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入手,照样可以扭转低迷,振兴股市。具体的方法是:
  第一,放弃目前新股定价时采用的有利于定高价的荷兰式招标法,改为美国式招标法。即优先照顾报低价者,哪怕最终定出的是50元高价,但在中签范围内报价20元的,最后就以20元成交。这样,就鼓励机构报低价,上市公司怕发行失败,损失更大,也只能就低不就高,留给了在二级市场的上升空间。
  第二,管理层加强对新股发行价进行窗口指导。在市场没有像欧美国家、日本、香港已约定俗成新股发行价不得超过同类老股的80%的理念之前,可做一个临时性规定:新股定价不得超过同类老股的90%。这样,既减少了新股上市对市场的冲击,又能吓退一批不愿意以低价发行的公司上市,抑制了盲目上市的冲动,还能让一二级市场都获利,市场的扩容恐惧症自然消除。
  第三,应规定:凡一次上市失败,所有的申报资料就作废,不再允许第二次上市申请。
  第四,向香港联交所学习,凡申购新股的所有账户,不论是否中签,都要交100元手续费不退,以逼使投资者申购新股时能谨慎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也增加了上市公司和主承销商对新股发行失败的风险担忧,被迫降低发行价。
  我相信,随着明年保增长任务的凸出和货币政策的逐步放松,再加上向新股三高发行开刀,中国股市也有望出现周正庆任证监会主席时的局面:采取积极的股市政策,将新股发行价限制在20倍、15倍市盈率以下,鼓励场外机构入市,营造财富效应,造就股市的恢复性上升行情。
  广大投资者正热切期待郭树清新主席能真正有所作为!(金融投资报)


  叶檀:抑房产热才能产生中国的功夫熊猫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而目前,中国创新行业的泛房地产化,值得关注。最近,有媒体连续从文化、云计算、险资等角度,报道行业发展大干快上、以创新为名跑马圈地的现象。
  以文化产业为例。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数量已逾万家,甚至在区县、乡镇都会发现它们的身影,但其中真正能做到文化产业集聚的不到5%,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惊人,虽然国家承认的只有1300个,但实际上估计13000个都不止。资料显示,当下中国已经立项通过审批的影视基地有110余家,除此还有很多在建的项目和计划建设的项目。而新建影视基地中,95%的项目投资过亿元。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影视基地能实现盈利的并不多,80%处于亏损,15%处于温饱,只有5%的影视基地可以实现盈利。中国主题景点国际峰会2006年披露,20年间建设的2500多个主题公园70%亏损、盈利的不过10%,被套牢的巨资达1500亿元。
  巨亏之下,投资不止,止血的办法就是圈地。创意园土地价格非常便宜,配套费用低,手续简单,开发成本相对较小。而有些企业为了避免楼市调控影响,通过申请投建文化产业项目来曲线拿地。
  看看,如此折腾,出产的文化产品影响力还不如一只功夫熊猫,圈地却已遍及大江南北。越圈,文化原创力越弱,因为所有的精神都集聚于土地收益,只要土地收益能够翻番,影视的亏损就可一笑了之。
  再看云计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30多个省、市、区提出或业已制定云计算发展计划。专业研究机构IDC认为,2011年中国的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较前一年将有接近50%的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近日公开抨击,不少地方政府虽然将云计算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依然是采用原始的征地、盖房子和招商引资,将云计算搞成第二个房地产。云计算本身是一种绿色计算,不是比规模、比设备、比厂房,发展云计算决不能变成简单的圈钱圈地。岂止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只要沾着高科技,就与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沾上了边,就轻易地沦落为跑马圈地、获取土地溢价的原始囤地模式。
  这还不是结束。笔者曾经听一位创新企业的企业家表示,当地政府逼迫他们搬迁,原因很简单,以工业园为名圈地之后,土地成熟价格大涨,于是就动脑筋变成住宅地产以获暴利,逼迫创新企业搬迁,可以名正言顺再圈一块工业园。
  房地产不仅已经影响上下游60多个行业,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信贷润滑剂,还成为高科技行业与文化行业的遮羞锦被。有了房地产,亏损的企业能够盈利,中国金融信贷缺乏信用也能运转,我们对于房地产迷恋到疯狂的程度,即使业内人士大声提醒超额利润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也难挡赴汤蹈火的英雄联袂而来。
  如果中国房地产继续处于泡沫期,能够获得超额收益。可以肯定,所有的创业者都会变成圈地者,他们左手拍影视,右手建影城;左手发展云计算,右手建祥云天宫,把文化与高科技当成尚方宝剑,真正获得的利润来自于土地溢价与上市之后的资产重估。如果以10000个文化创意园保守估计,就算每个创意园只有1平方公里,也达到1万平方公里,其潜在收入与每况愈下的文化产业盈利水平不可同日而语。
  我国急需发展的文化产业如何呢?数据显示,我国动漫产业年产量达22万分钟,但只占到世界总产值的0.68%;日本却以年产10万分钟的产量,占到世界动漫总产值的68%。90分钟的动漫电影 《功夫熊猫2》,相当于我国3万分钟的动漫作品带来的产值。而物联网企业与新能源领域,中小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不建立良性市场机制,不面向消费者,一味靠土地,必然成为一剂毒药。
  剔除房地产收益,才能真实面对高新技术。(每日经济新闻)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