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定调明年经济 4招齐出 股市要稳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政治局定调明年经济 4招齐出 股市要稳

加入日期:2011-12-10 9:52:2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新华社:以稳为主 明年经济政策大基调 传递五大信号
  新华社记者 刘铮 王敏 吴雨
  中共中央政治局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2年经济工作。在经济增速放缓、外需下降等复杂形势下,明年中国经济政策何去何从,万众瞩目。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诸多明年经济政策新信号。
  信号一:宏观经济政策大方向不变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次会议明确了明年两大宏观调控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这说明明年宏观政策大方向没有改变。货币政策受到物价涨幅仍然有较大的制约,必须继续坚持稳健的整体取向;而积极的财政政策用来解决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结构调整问题。
  会议同时指出,明年要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要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准确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预调、微调。
  明年的大基调还是以稳为主,同时强调更加有预见性,随时根据形势变化预调微调。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
  信号二:着力扩大内需改善民生
  当下,世界经济形势一片低迷,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之路明显受阻,明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应该依托什么来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这次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明年出口动力较弱,投资需要培养新的增长点,消费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说。
  不过,扩大消费目前还面临很多制约。今年物价上涨较快,但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没有实现与GDP增速同步。同时,消费的扩大,需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作为依托。
  巴曙松建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更多围绕民生加大投入,强化政府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责,减少消费者后顾之忧,以此带动消费需求。
  信号三:稳物价仍是明年重要任务
  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CPI和PPI同比涨幅大幅回落,环比双双转负。在这种情况下,稳定物价是否依然是明年宏观政策的重要目标?这次会议明确,明年要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现在的物价虽然快速上涨势头被遏制住了,但是价格总水平还不低,成本推动因素日益增强,输入性通胀因素还存在变数,稳物价仍然是明年重要任务,要继续对通胀保持警惕。姚景源提醒。明年的通胀压力应当会比今年低一些。但国内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会对物价造成一定的压力,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巴曙松说。
  信号四:坚持房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这次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体现了中央的坚定决心,意味着此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一定要达到预期的、明显的效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说。
  今年以来,在持续发力的调控政策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交易量萎缩,土地流拍增多,居高不下的房价开始松动。
  王晋斌说,当前房地产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此时的调控政策一定要坚持住,否则前功尽弃。这次会议还强调,要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已表示,明年新开工的保障房项目虽然不会有今年1000万套这么多,但也要比去年的590万套有大幅度的增长。
  信号五:完善促进民间投资体制
  越是在困难的局势下,改革的作用越发凸显。
  这次会议提出,明年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促进民间投资体制,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领域改革,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完善促进民间投资体制在这次会议上得到明确。张茉楠认为,这其中的意图是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完成经济增长动力的接棒。民间投资空间还很大,关键在于破除玻璃门弹簧门。这需要尽快出台一系列可操作的配套措施,打通民间投资的血脉,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据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稳增长成明年经济重心 中央或四招齐出
  刘晓午
  货币政策趋松,政府支出增加,结构性减税,扶持战略新兴产业
  20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稿
  1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明确了2012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有消息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12月中旬召开。
  一位熟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主基调不变,稳增长的重要性在上升。
  总的来说,明年内需要挑大梁,消费的稳步增长也是一个重点。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社保、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为启动消费打下基础。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经济学家庄健对本报记者说。
  政策取向明朗
  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一举措似乎为中央工作会议提前放出了信号。
  这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标志着货币政策全面放松正式开始,未来6个月存准率将会下调3~4次,现在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心在稳增长,防通胀的重要性会降低,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将大有可为。汇丰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对本报记者说。
  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屈宏斌一直预期紧缩政策拐点的到来,提醒市场政策放松可能会来的比大家预期的要快,决策层已经意识到经济下滑的风险了。
  高盛高华宏观分析师宋宇认为,明年政策定调或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宋认为,11月30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政府有意释放的政策放松信号。因为政府如果没有希望发出放松信号,完全可以选择公开市场操作来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
  经过长达近两年的反通胀调控,在通胀出现回落趋势的背景下,由于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下半年来,中国经济总需求开始快速回落。
  经济趋势性下降已经显现,我们预测第四季度经济增长9%,全年为9.3%,明年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对此,我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说。
  面对最新的经济形势,10月24日到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首次对政策提出预调和微调,拉开了经济政策调整的大幕。
  随后,央行开始放闸。10月份新增信贷5868亿元,特别是10月份最后一周贷款额的大幅提速,发出强烈的政策松动信号。
  11月再次上演银行信贷月末大逆转。据了解,截至11月28日,11月四大行新增贷款仅在1400多亿元,但在存准率调整后的三天内,四大行再次突击放款,使得四大行11月份新增信贷达到2300亿元。同时,具有强烈指向意义的央行三年期央票和一年期央票利率也开始回落。
  在李扬看来,银行业十几年的格局都是,每年年初拼命放贷,到下半年基本不动,到最后两个月压根就不放了。但是,今年11月份贷款增加量比较大,12月份可以预计还会比较大,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现象,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说是相当刺激的一个措施。
  货币政策趋松
  随着稳增长上升到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第一位,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同箭在弦上--首先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趋向宽松。
  我一直认为,货币政策对于防通胀作用不大,明年应该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信贷,为实体经济增长服务。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对本报记者说。
  从下调存款准备率开始,中国货币政策的放松步骤将从存款准备金率起步,逐步扩展至利率及汇率领域。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说。
  在汇率政策上,由于外需环境的向坏,外贸企业的受挤压,人民币升值放慢了脚步,紧缩取向正在转为放松。12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盘中连续第6个交易日触及跌停,人民币贬值预期上升。
  汇率其实和利率、外储备增长有关,目前大概出现了两个月时间的人民币贬值。从9月底开始,我们的外汇储备在减少,与此对应的是,人民币汇率也停止了单向升值,开始双向变动,甚至有时候贬值。李扬分析。
  刘利刚说,在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下,2012年央行可能要考虑的是对汇率政策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比如放大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区间,这将导致央行对汇率政策的干预变小,出口的减速也会引起资本外流,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小,甚至可能贬值,这种市场的力量也会促使货币政策走向宽松。
  而临近年底,财政存款释放将带来大量基础货币投放。据中金公司估计,11~12月财政存款投放量将超过1万亿元。
  财政的钱存在中央银行,宏观效果是紧缩的。财政的钱从中央银行拿出来放在商业银行,效果是扩张的。现在大家似乎没有关注这个事情。李扬说。
  当然,货币政策宽松的重点在于信贷的定向放松。本报记者了解到,未来将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投放,新增信贷投放额度将超过2011年,以鼓励实体经济发展,支持解决中小企业、三农及战略新兴产业。但是由于货币当局对于房地产贷款仍然保持警惕,整体上货币信贷的全面放松还要看国际经济形势。
  积极财政政策将更突出
  由于物价压力仍然存在,相比于货币政策的放松,在稳增长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有为,这一点应该是各界的共识。屈宏斌说。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全国财政收入为9.08万亿元,增长28.1%。这意味着前十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已超过去年全年8.3万亿元的总和,全年财政收入将创下历史新高。这为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表示,从2003年至今,中国的财政政策经历了积极、稳健、积极的轮回,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 2012年要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坚守1万亿元多一点的赤字局面。
  政府要在坚持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实施结构性减税,这与2008年、2009年的情形有所不同,那两年中国的积极财政扩张性政策,主要是增加政府支出,比如说1.19万亿元的财政投资,带动4万亿元的整个的政府投资。李扬说。
  高培勇则指出,应该强调全面性减税,全面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第一目标是减税,第二目标才是结构,或者说在减税的过程中,追求结构性的优化和调整。
  事实上,新一轮企业减税已经展开。10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9条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核心内容是减轻税收负担和加大信贷支持,已经在全面落实推进。
  本报记者了解,2012年稳增长的一个亮点就是战略新兴产业,目前工信部牵头制订的四个半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已经上报,正在等待发布,随后一系列财政和金融措施也将一一出台。如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工信部、财政部设立的物联网专项基金和云计算专项基金已经在向企业拨发资金,在十二五期间,下发资金将达到百亿元左右。
  工信部经济运行局副局长黄利斌说,2012年要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和拓展外需,推动内外需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好对消费和生产拉动作用大的政策,启动能够广泛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并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国家工程,继续稳定轻工、纺织等出口依存度大的行业出口退税政策。
  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02~2011年)
  2011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0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09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08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2007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
  2006 经济继续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 。
  2005 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004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2003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
  2002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经.营.报)


  从政治局会议看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亮点
  从政治局会议看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亮点
  本报评论员 董少鹏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11年以来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的成绩;分析研究2012年经济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其中五大亮点值得特别予以关注。
  一是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会议明确回应了人们对明年宏观政策基调的关切,即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今年四季度,针对物价总水平有所回落、出口疲软、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财政货币政策实施了适度微调,特别是11月30日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于是出现了宏观政策将现拐点的期待。此次政治局会议明确了政策基调,有助于稳定预期,集中各方力量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是强调统筹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座谈时指出,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根据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注重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统筹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关系。笔者认为,统筹好经济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是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相一致的。政策的稳定和连续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因时因事因度而变,并且万变不离其宗。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及时做出预调、微调,其终极目的是解决突出矛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是把扩大消费和优化投资结构放在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
  会议在阐述了总体思路之后,谈到的前两项具体工作就是扩大消费需求和优化投资结构,并且是并列提出。这说明,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深化和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的形势,中央更加强调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针对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会议提出了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的要求;针对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会议提出了保障在建续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强对企业投资的引导和规范的要求。同时强调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可以预见,明年在收入分配、农业增长等方面还将有相关政策出台;而保障在建续建项目建设,也决定了投资力度不能大起大落。这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可谓定心丸。
  四是把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作为稳定物价总水平的重要内容。
  会议在谈到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时,仅用了70个字,强调增强市场调控能力、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切实降低流通成本。随后用35个字阐述了房地产政策,即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10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使用了促进房价合理调整的表述,此次政治局会议则使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表述,笔者认为,中央对于房地产调控的一贯性直指市场弊端,即过度投机和超前消费。促进房价回落的目标是合理,而非为降而降。房价合理回归不仅关乎房地产市场,而且牵涉到整个稳定物价的大局。
  五是以改善民生这条主线贯穿调结构和促改革各个方面。
  在结构调整方面,包括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包括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引导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同时,在节能减排、进出口结构升级等方面提出要求。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党全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思想和工作准备。(证券日报)


  何志成:中央定调稳增长股市也要稳
  
  何志成(经济学家)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笔者注意到,政治局会议并没有对明年的经济工作用定调的语言作出高度概括。这个概括随后出现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的讲话中,即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这种特意安排预示着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可能对明年的宏观调控做出更精确的定调,但稳增长一定会放在明年经济工作指导方针的第一位。
  将稳增长放在第一位,同时不提抗通胀,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之前,我们已经看到了11月的CPI和PPI数据,也看到了工业增加值数据。11月CPI降幅超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为4.2%;PPI涨幅更是降至2年来的新低--2.7%。无论是CPI还是PPI,环比都是负增长。这几个数据不是简单的数据,它说明至少在明年上半年抗通胀不会放在宏观调控任务的第一位了。同时,11月工业增加值只有12.4%,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大于CPI,远高于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期。笔者以为,当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12.5%时,预示着GDP增速已经回落到8.5%以下,而当经济增速下滑幅度大于CPI降幅时,我们仍然要高度警惕滞胀风险。将稳增长放在第一位,就是为了防范滞胀风险。
  为了防范滞胀风险,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必须 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何谓实事求是?就是不能一味地将控制物价放在第一位,实际情况已经证明:过度地打压物价,挤压资本市场泡沫,已经导致经济增速的更大下滑。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周期,在经济较快上涨阶段,稳住物价已经不易,将物价压得很低,出发点是好的,但未必符合经济规律。相反,认识到物价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更需要保增长,尤其是强劲增长,用高增长覆盖CPI涨幅,减轻高通胀对广大城乡劳动者的实际伤害。
  将 调结构放在管理通胀预期的前面,更彰显稳增长的重要性,调整经济结构只能在相对较快的经济发展中进行,在低增长甚至滞胀的环境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调结构最需重视的就是收入分配结构。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十二字方针中,将保民生、促稳定放在重要位置。保民生,就要提高劳动者收入,收入提高了,内需才有基础,社会才能稳定。而提高广大劳动者收入的前提是什么?唯有高增长。
  稳增长实际是保增长的代名词,它的潜台词是,在房地产市场趋冷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正常增长。在政治局会议强调保障在建续建项目建设,同时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仔细阅读这些文字,的确感到中央非常担心经济硬着陆。为什么要突出强调保障在建续建项目建设?因为当前出现了大批国家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停工的情况,为什么停工?没有钱,保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就需要及时地提供贷款。而在固定资产投资率下滑较快的特殊时期,一味地强调打压房价也是不明智的。房地产政策必须明确:不是打压到 人民群众满意的水平,而是合理水平。何谓合理?就是低于GDP和CPI增速。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不是让房地产下岗,而是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未来几个月房价还要下跌,尤其是泡沫严重的地区,但房地产市场不能太冷,更不能没有 市场(交易)。预计明年变动最大的就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当前房价刚刚下跌,因此必须保持压力,政策不能变,但明年保障房大量上市后,房价很快将回到合理水平,那时候部分政策估计会有微调。
  在12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的官方报道中,我们没有看到有关资本市场定位的文字。难怪上周A股一路跌,沪指反复测试2300点支撑。是高层不重视资本市场吗?不是。强调了稳增长,就必须保股市,何必多添一笔呢?胡锦涛总书记谈到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相信随后会有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笔者对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然充满期待,希望它对明年资本市场发展提出更积极的政策:要保证2012年的投资率,在房地产调整肯定下滑的背景下,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势在必行,股市必须上涨。试想一下,若沪指跌破2300点,交易量只有一点点,怎么扩大直接融资,怎么稳增长?
  由此看来,中央其实也为A股定了调:股市也要稳,要为稳增长做出较大贡献。(每日经济新闻)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