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亚洲债市发展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亚洲债市发展

加入日期:2011-12-10 11:49:18

  “亚洲债券市场论坛”综述

  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相继爆发。在中国,自国债恢复发行以来债券市场已经发展了30周年,而债市中央托管体系也已建立了15个年头。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金融背景下,由亚洲开发银行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联合主办的“亚洲债券市场论坛”,12月8日首次在中国(北京)隆重举办。同样是因为彼此都身处于目前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大环境、大背景之下,才使得本次论坛吸引了亚洲及区域外国际机构的踊跃参加———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东盟的政府机构、债券业界、学术研究机构,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专家共计130余位代表,围绕金融危机后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相关热点议题,展开了热烈而积极的探讨。

  加强区域合作是亚洲债市发展的关键

  参加论坛的各国代表首先围绕危机后亚洲金融市场的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亚洲开发银行区域经济整合办公室首席金融专家、“亚洲债券市场论坛”秘书长SeungJaeLee在论坛一开始就呼吁亚洲各国加强区域合作,特别是加强监管当局在区域和全球的监管合作。他在向与会者介绍亚行最近提出的亚洲债市发展倡议情况时表示:“在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们进行了很多反思后一致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亚洲债市的发展,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推出了ASEAN+3的工作机制,根据这个工作机制,CCIF相关工作也取得了进展。其中包括监管当局的监管标准一致性,ASEAN+3一致认为需要建立一个论坛来进行推动我们之间的合作。这样既能进一步推动监管当局标准的一致性,也有利于推动债券市场在区域内的交易。在成立之后,‘亚洲债券市场论坛’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收集市场实践的信息,在监管当局之间进行分享,能够保证交易效率。二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明年将会推动一个共同的债券市场的项目,并将在2013年正式实施,以保证跨境债券的交易能够更加统一、更加一致。”

  日本早稻田大学Shigehitolnukai教授在演讲时提出,建立起亚洲债券发展模式至关重要。他认为,就亚洲地区各国而言,不论是市场参与者还是监管者,都要共同讨论关于亚洲模型的最基本原则,并共同分享这些原则。Shige鄄hitolnukai教授向与会者呼吁:“我们不仅应不断寻求自己的方式来发展我们共同的资本市场监管,同时还要加强我们自身的优势,利用高储蓄和积极繁荣的亚洲经济的发展优势,来建立起我们自身亚洲的文化传统。”

  马来西亚联昌金融集团副总裁K.KwanLee在演讲时提出,危机后,亚洲区域外对区域内的债券投资在上升,但区域内部的债券相互投资仍不足。障碍之一是过度依赖国际评级。他建议区域内跨境发行相互承认对方的监管许可;区域内相互承认本国评级机构结果;建立由区域主导的新评级机构。

  基础设施在债市发展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论坛还重点讨论了债券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债券中央托管机构作为金融基础设施,是债券市场发展创新的产物,反过来又对市场发挥着重要的能动作用。中央结算公司董事长刘成相在演讲中就此指出,总结中国债券基础设施15年的发展经验,一是坚持债券中央托管结算,不断促进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债券中央托管结算,是我国债市建设的一次飞跃,保障了债券市场安全、高效和便利,奠定了债市的基本格局;二是坚持服务机制创新,构建债券发行、登记、托管、结算、兑付、信息的整体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债券市场的安全和效率;三是坚持采纳具有普适性的国际结算标准,积极服务中国债市的开放进程,促进债券市场与国际接轨。刘成相表示:“去年的中国金融部门评估对中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发展成果总体评价良好。未来,债券基础设施仍将是债市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区域跨境发行、跨境结算中发挥关键作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后危机阶段,亚洲债券市场建设和合作更加重要,源于亚洲、用于亚洲的资本大循环一定会逐步形成。”他同时介绍说,去年以来,中央结算公司首次参与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开展的金融评估项目,对中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发展成果作了广泛的检验和论证,总体评价良好。同时,公司还积极服务于中国债市的开放进程,2004年起尝试与境外托管结算机构联接,为跨境结算提供新的选择渠道;2005年起为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提供托管;2010年起接纳境外三类机构成为结算成员,目前已有30余家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债券账户。未来,债券基础设施仍将是债市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区域跨境发行、跨境结算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央结算公司业务总监刘凡在演讲中进一步指出,中央托管机构提供估值等信息服务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立性符合第三方估值的要求;其数据全、看得透,能辨别场外市场的异常交易;在机制上,通过指数专家委员会的形式对第三方估值的科学性、中立性进行监督、指导。中央结算公司提供的中债价格指标体系包含中债收益率曲线、中债估值、中债指数等系列服务,得到了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应用,在实践中表现出与其他宏观指标较高的相关性。债券估值对完善评级制度也有一定作用,债券估值包含了市场对该债券进行的二次评级。而欧洲结算银行亚太区总经理高望博(OlivierGrimonpon)则认为,国际托管结算机构也可以为亚洲债券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对证券信息的汇集、核对、储存和发布,可以更好地向跨境投资揭示目标市场的债券信息,便利托管和担保品管理服务。

  发展债券市场必须重视风险防控和制度完善

  参加“亚洲债券市场论坛”的各国代表在分享债券市场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其风险防控和制度完善。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在演讲时指出,亚洲各国债券市场多属新兴市场,发展中取得的经验、遇到的问题有许多相近之处。为促进亚洲债券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促进亚洲经济持续、稳健、协调发展,应在以下方面加以努力:一是建立健全债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立法相对滞后或者法律层级不高,是亚洲新兴市场的普遍问题,这不仅制约了市场创新的步伐,也增加了市场的法律风险。如何建立适应债券市场发展和风险防控需要的立法机制,掌握科学的立法技术,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排除跨境交易结算可能存在的法律障碍,这些都是亚洲债市发展中应当重点研讨和交流的课题。二是进一步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从亚洲各国的情况看,有形的金融基础设施受到了普遍重视,国际结算推荐标准也大都得到了采纳,集中统一的债券托管结算体系作为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工具,已在各国普遍形成或正在形成,下一步要研究如何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国结算系统高效安全联通。不过,与有形的基础设施相比,会计制度、评级制度、公允估值制度等无形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开展相关研究。三是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的参与者结构。发展债券市场的一个初衷是发展直接融资,分散银行体系的压力和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方面要鼓励银行积极参与债券市场,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债市的风险在银行体系过度集中。因此,应当研究合理的债券市场参与者构成,并积极促进银行以外的法人机构和非法人机构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霍颖励在演讲中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应当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响应匹兹堡会议倡议,推动了场外衍生产品的电子平台集中交易和中央对手方清算,加强了衍生产品市场风险控制;完善了结算代理制度和交易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市场流动性;采用多种措施推动了国内评级机构发展,建设市场自我约束、自我防范风险的机制。

  韩国中央大学教授InsoekShin则提出,危机后新兴市场的风险度相对下降,但是区域也面临多重挑战。近期是波动性风险,外国投资会否重复过去的历史而突然流出;远期是整合后的传染性风险,亚洲是否准备好金融整合度的进一步提高,会否向欧洲模式发展等问题都应引起关注。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