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军评点证监会变局 期待郭树清惊险一跃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刘胜军评点证监会变局 期待郭树清惊险一跃

加入日期:2011-11-9 2:45:32

  日前,中国金融系统高管任命出炉:原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接替刘明康,原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走马上任证监会,农行董事长项俊波履新保监会。这一人事变动引发诸多解读。其中公众关心的莫过于证监会之变。如何评价尚福林任内的中国证券市场?郭树清的到来会带来何种改变?

  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中欧陆家嘴(600663,股吧)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胜军。香港商报记者顾安安

  证监会主席换人

  学者型官员上位

  香港商报:作为银行家的郭树清,并没有证券业的直接从业经历,郭树清以往的言论,很少碰触资本市场的话题,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如今正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况。您认为,中央高层选择一位没有实战经验的官员统领中国资本市场是出于何种考虑?

  刘胜军:说到人事问题,中国的人事任命一直都很奇怪。尚福林在任证监会主席前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是从银行过去的。我觉得中国高层的决策并不看重一定要具备直接的相关经验或经历,他们可能更加看重人选的资历,特别是理念。我们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吴敬琏曾经做了一个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方案的研究课题,同时还出了一本书。这本书的联合作者就包括了周小川、郭树清、李剑阁等。这些人当时被称作「整体改革派」,改革理念都是非常激进的。

  而郭树清本人也是一位学者型官员,这是他和尚福林一个比较大的区别。

  尚福林任内

  未触及核心改革

  香港商报:您如何评价尚福林任内的中国证券市场?

  刘胜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中国证券市场在规模上快速地成长,后来有了创业板股指期货。但是我们有几个最核心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一个是没有实现市场的「三公」,就是「公平、公开、公正」,体现在上市公司还存在非常多的造假行为、内幕交易等违法现象,这一点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自己也承认。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审批权的问题,IPO审批始终没有被废除,不仅如此,现在它还被利益所绑架。我认为,IPO审批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利益出口,它和PE腐败两者结合,给权力套现提供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手段,这对证券市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而伤害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证监会控制了审批,本身就扭曲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导致了市场的泡沫化。为什么中国企业都会不惜代价地推进IPO?当然不排除它们确实缺乏比较稳定的融资渠道,但是更多的还是财富效应,可以透过上市圈钱,再以高市盈率减持套现。另外一点,IPO审批导致了很严重的寻租和腐败的行为,说得夸张一些,它摧毁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

  香港商报:10月30日是创业板成立两周年,创业板是尚福林任内的重要功绩之一。您曾经炮轰创业板,对其发审、退市制度都进行过严厉抨击,矛头直指证监会。那么在您看来,郭树清上任后,是否有可能对创业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刘胜军:创业板瞄准的是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有技术背景的企业,如果透过创业板,能够让一批企业成长起来,成为中国的Google、中国的Microsoft,这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很不幸的是,这批企业透过创业板IPO,尽管拿到很多钱,却缺乏后劲发展企业,导致了很多行为的短期化。我并不排除的确有非常优秀的企业来创业板上市,但是一旦拿到了这个资格,给它带来的扭曲利益刺激太过强大,很容易失去长期奋斗的能力。反观美国纳斯达克,它的伟大之处就是可以把微软这样的小公司,让其通过20多年的稳健发展,逐渐成长为世界级公司。中国不一样,创业板一下透支了很多企业未来的成长,这种激励是非常不好的。

  所以我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其实很多制度层面的改革并没有做。虽然说我们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从目前看,股权分置改革由于后续的很多配套性工作没有跟上,从而带来的负面效果是非常严重的,体现在加剧腐败、加剧不公、加剧财富的迅速两极分化。配套改革是什么呢?第一,要做到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第二,审批制应尽快推出。现在大多数人都认同创业板的乱象,但认为证监会已经审批过还这么乱,如果不审的话岂不是更糟糕?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现在的问题就是由于证监会审批,才导致了这么扭曲的市场。换句话说,一旦证监会不再控制IPO审批,很多企业上市会更容易,市盈率也会跟着下来,企业造假动力就不会那么强。

  尚福林得分不及格

  香港商报:有媒体报道,中央和民间给尚福林任内的成绩评价差异悬殊,中共高层对其工作表现和成绩打分相当高,而民间甚至给出了不及格的分数。在您看来,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如果打分,您会给打多少?

  刘胜军:如果要我打分,应该是个很低的分数,也是个不及格的分数。因为其实要搞个新的东西,比如创业板,这个并不难,但如果从制度设计上没做好的话,搞了还不如不搞。虽然尚福林做主席期间,搞了股权分置改革,在当时的确需要一定勇气。但是从事后看,他们并没有把这次历史性改革变成好的东西,反而引发很多负面效应,比如套现,所以没有一个好的体制下的改革其实更糟糕。谁也没有料到当时解决公司治理问题,解决股权分置改革,结果却变成了权力套现,这也是导致市场分配不公加剧的根源。这也是导致我给尚福林任期评分较低的核心因素。评价尚福林的成绩,不应该只看他做了什么创新,更重要的是看他的理念,及他对促进市场公平、公开、公正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从这点看,尚福林并没有什么贡献。

  放弃审批权

  灵魂深处需革命

  香港商报:证监会放弃审批权后还能做什么?

  刘胜军:应该搞监管,对造假行为进行严惩。胜景山河(002525,股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家公司存在非常明显的造假行为,证监会居然看不出来,最后还是迫于舆论压力紧急喊停。尽管最终避免了股民损失,但我认为,证监会的处罚是非常不妥当的,因为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得到惩罚。胜景山河因造假失败损失了一点费用,并没有受到刑事惩罚,违法成本太低了。所以,没有任何惩罚机制无异于鼓励造假,这是很可怕的。

  证监会掌握了太大的权力,面对太多的诱惑,所以我敢预期,现在已上市的创业板企业中一定存在大量造假行为。换句话说,还有无数个「胜景山河」没有被发现。这些都是埋在创业板中的「定时炸弹」,总有一天会爆发。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证券市场正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一方面我们对证券市场报以非常高期望;另一方面,这个市场的制度建设又很不到位。现在来看,制度建设最难的突破口还在于利益,也就是监管当局能不能放弃自己的权力。1997年,时任证监会副主席的高西庆曾在《证券市场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在他看来,当时的证监会就已经拥有了非常大的权力。文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即「让证监会放弃审批权,对一个从计划经济脱胎的体系而言,无疑需要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由于权力的诱惑,以及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就决定了权力退出是非常困难的。从目前看,证券市场的改革已经超越了证监会本身的能力,所以对证监会领导者的意志力和智慧更是严峻考验。

  能否完成「惊险一跃」?

  我觉得希望不大

  香港商报:您认为郭树清任内,能否完成您所说的「惊险的跳跃」?

  刘胜军:我觉得希望不是太大。因为中国的证券市场本身涉及利益非常广泛,要突破这些利益集团的羁绊,我觉得需要从最高层改革开始。政府要下决心放弃过多的权力,放弃对过多经济资源的控制,要完善监管职能。这种转型并非证监会本身能够实现的。换句话说,证券市场改革能否实现,取决于中国整体经济改革转型,否则证监会单兵突进是不可能的。

  香港商报:获悉郭树清将上任证监会主席,各大网站便纷纷挂出了学者和股民写给郭树清的信。这反应了一种什么心态?难道他是股市的救命稻草吗?

  刘胜军:我觉得这不是反映出股民对郭树清多么看好,而更多显示民众对股市现状多么不满。中国股市这么多年来,特别是创业板推出,大家对其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认为创业板无论从制度还是企业质素上都应该有一个根本改变,然而现实情况却很糟糕。所以,这么多年下来,人们对股市越来越看透,觉得这个市场就是一个权力游戏、圈钱市场,是一个不公平的场所。但是,个人投资者没有选择,因为投资渠道太少。

  一般来说,投资者把钱放到股市里应该是分享经济成长最好的办法,所以尽管恨它,但也躲不开它。在这种情况之下,投资者对新任证监会主席提出那么多期待,反映出对目前证券市场的失望情绪,以及希望改变现状的迫切心情。

  香港商报:郭树清的到来,对国际版和新三版的推出会有何影响?

  刘胜军:事实上,在中国很多决策并不仅限于部委层面,很多是上升到国务院层面的。无论是央行还是证监会的决策,其实都不单是部委自己能够决定的。新主席到来后,可能从心态上来说,是希望加快推进国际板和新三板,能够给市场带来一些改变,可能主观上有这种意愿。但是从客观上说,什么时候推出,是否推出,恐怕还得取决于最高层的决断。

  新官三把火从两个转型入手

  香港商报:一些券商人士猜测,虽然郭树清上任后不至于立刻就有大动作,但估计今后应该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上有所改善。在您看来,这方面他会有什么动作?

  刘胜军:虽然证监会的口号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但现在看这只是空话。证监会应该向投资者详细解释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改变些什么,做不到这点,中国的证券市场就是圈钱市场,不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还有一个问题在主板市场更明显,很多上市企业都是国企,国企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其实是个非常大的隐患。此外,国企还面临公司治理、高管任命的问题等等。中国目前的国企高管基本都是行政化的,既是企业家也是官员。不排除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官场的思维方式,激励机制也不是市场化、企业化的,换句话说,他们不是市场化的经理人。如果说,让一帮官员管理企业,中国的企业很难成长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所以我觉得,无论从激励机制、人才选聘还是公司治理上,中国的证券市场都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

  我看过郭树清的一些学术文章,基本上都比较认同。他属于一个偏市场派的学者,中国证券市场其实最需要的就是市场化,这意味政府权力的逐步退出,但并不是绝对不干预,而是要从审批转向监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型。一旦这个转型成功,中国证券市场就会迎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而现在,只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扩张,不仅带来了非常多的腐败,同时也破坏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从这点看,证监会主席这个职位确实任重道远。

  在我看来,要做到不辱使命,证监会主席必须要有两点心理准备:第一,不要惧怕市场的恐慌性下跌,因为一旦打击内幕交易,市场一定会出现下跌,但是这种下跌其实是良性的,如果证监会因为担心这点而不打击违规行为,就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第二,证监会主席一定要不怕得罪利益集团,这就要求他在政治上具备足够的意志力,否则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香港商报:如您所说,郭树清上任后将面临一大堆问题,虽然解决问题不是证监会主席一个人能说了算的,但至少应该有个突破的方向。您认为可以从哪里下手?

  刘胜军:其实,周小川在担任证监会主席期间提出了很多好的理念,其中一个就是证监会不要干预市场走势,市场的好坏应该是企业行为而非证监会的行政行为。另一个就是,IPO审批制度应由核准制转向注册制。当然这个过程肯定是有风险的。因为很多企业有一种思维惯性,还抱有侥幸心理,依然会出现造假行为,所以后续的监管和惩罚措施一定要跟上。

  这两项转型非常重要,可以称之为「惊险的跳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审批制意味着只有权力,没有风险;而监管则是风险大过权力,因为很多企业背后都有利益集团操纵,所以证监会才会宁愿多搞审批,少监管。然而,证券市场作为一个交易场所,其发展正取决于能否公开、公平、公正,因此从审批到监管必须透明化,这是证券市场改革的核心突破口。

  作为证监会主席,他首先必须坚定信念,然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推动证监会朝这个方向去改革,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影响更高决策层的决定,这些事其实是证监会主席能够做到的。如果证监会主席选择适应现状,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当然自己可能过得很舒服,不需要得罪利益集团,但对于市场来说,再这样折腾下去真的是没有希望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顶尖财经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